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社会政治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从其本质上讲,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一个时代来说,人们普遍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理想,是被该时代的经济与政治状况所决定的。这是社会政治理想与社会物质生活以及客观政治环境的联系。 但是,当我们对同一时代的具体的个人进行考察时就会发现,同一时代的人虽然都生活在同一个大的环境之中,作用于他们思想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历史变动是相同的,可是每一个人的社会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2.
若干年前,看过刘墉先生的一个访谈,他说:我觉得我是一个平凡的生活家。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生活家,在生活中行走、感悟、体验和热爱。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卷的大约一半篇幅都在详细阐述理财问题。显然,理财问题之所以重要,离不开其在家政问题中的重要地位,理财对于家政固有限制的超出,为我们理解城邦的自然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借助福柯的眼光,我们会发现,理财对于家政的这种超出,进一步导致了两者地位的颠倒,使得家政概念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伴随家政转变为经济,则是经济对政治的侵入,当经济活动在政治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时,对于政治的理解无疑就发生了剧烈的变革,这一从经济角度出发对政治思想史的理解,为我们理解古今政治秩序的变化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物理的地位也在逐步的上升,物理是一门基础课程,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其重要性是我们不能忽略的:1.物理学科是第一门用工具学科分析问题的学科,它发展一个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宏观看待万物皆规律的能力。2.物理是每一个生活细节的代名词,其实生活就是物理,物理就是生活,当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充满趣味的东西。3.物理是一个中学生成长的转折点,应为它是初二年级开的课程,可以让原本成绩不好同学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继续努力奋斗。那么如何正确的培养学生物理能力就是我们新一代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活在未来     
“许多人都认为是生活在现在,生活在当下,其实不然,我们吃饭、工作、行走、写作,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这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一段话。这一段话,也许可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大江健三郎在接受“高端访  相似文献   

6.
磐石 《天风》2013,8(8):I0001-I0001
1.信仰的必然性:人人都有所信。一个人若不相信某种无法完全证实的事物,就不可能承受生活中的重担和焦虑。我们的抉择与思考直接有关,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怎样解释这一现象,考虑应该信谁或信什么(参路16:16)。  相似文献   

7.
不经意地,忽然发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是由一个个“到期”的日子所连接而成。这一个个“到期”的日子,成为人生中一种躲不开的期待与无奈、盼望与忐忑。一个个日子“到期”后,又开始了一个个新一轮“到期”的等待、盼望与忐忑。岁月就在这一个个“到期”中,悄悄地划过,成为头顶上的阳光星月,  相似文献   

8.
为众人服侍     
贺安德 《天风》2006,(2):8-9
上帝给每一个同工同道特别恩赐帮助他人成长。因此,无论是在学院"授业解惑"的老师,还是为同学们提供后勤支持的同工,总之,我们在这一群体中的所有的人都以"爱兄弟,要彼此亲热"(罗12:10)。并且要"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  相似文献   

9.
恬静祈祷     
我们每个基督徒想保持一份圣洁,就必须在每一天持守孤独、安静中顿悟。细细体味“那藏于内心基于不朽的温柔和宁静心神的人格,这在天主前才是宝贵的”,(伯前3:4),做一个静观祈祷的人。梵二大公会议鼓励所有会士、使徒工作要与静观祈祷联合一起“……一心一意寻求天主在一切之上的当儿,每一个修会团体的成员,应该把对静观与使徒工作的热爱联合一致”(修会法令5)。我们每个基督徒都需要躲避浮躁、诱惑等,让内心得到安宁、休息。以此调整自己的精神生活,让自己与基督在安详、恬静中相逢、相遇,仔细聆听施予不可言语的耳语来滋…  相似文献   

10.
家庭幸福感     
赵卫红 《天风》2011,(4):56-57
随着中国GDP的飞速增长,房子、工作、家庭、婚姻、健康……这些名词夹杂着纠缠不清的感受,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各种压力与焦虑。无形中,我们的幸福感悄悄地被打折缩水。而那些为生活整日劳作的人们,总希望在家里找到幸福。然而,劳累、忙碌、抱怨、怀疑也在悄悄地吞噬每个家庭,使得疲惫的心灵在家里仍得不到期望中的安宁。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感具有无限的潜能,这种潜能可以帮助一个人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苦难,并能迅速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几乎每一个生活着的人,都或轻或重存在着压力。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压力与之相伴相随的一生。无论平民百姓,还是高官巨贾同样都面临着压力。这压力有的来自工作的负重,有的源于生活的窘迫,有的出自疾病的折磨,有的关乎心灵的创伤。因而压力不仅是无法逃避的客观存在,而且是带来焦虑、忧郁、愤怒、过劳等身心疾病的元凶。面对压力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是束手无策,还是冷静应对,应该说学会与压力共处不失为良方。著名心理学、医学家赛勒说过,压力是人生的燃料。这与我们常说的压力是动力是一个意思、一个道理。既然压力是人生的…  相似文献   

12.
桑弘羊的理财思想与实践,对解决汉武帝中期面临的财政困难,推动社会经济的交流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的思想虽然是汉代理财经验的总结,但从历史根源上看,与《管子》思想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基本上是《管子》理财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因此,探讨《管子》与桑弘羊理财思想的关系,既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管子》理财思想的价值和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桑弘羊理财思想的历史根源、社会作用和局限  相似文献   

13.
实施小班化英语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阳光普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自己的发展,各得其所,创设适应孩子们成长的教育环境,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它的显著特点就是人数少,每班20人左右。这就大大提高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频度、广度与效度,每一个人都倍受关注,每一个人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拥有成功的喜悦,没有“被遗忘的角落”,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均等性、个体性和充分性的原则。小班化教学正因为有如此多的优点,使得教师更容易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借此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生活不只靠饼,而是靠天主的圣言”。这是耶稣在圣经中说的一句话,意在告戒我们,在信仰的旅途上,我们应该有比较明智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创造生活的美好环境,让我们的生命丰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全面地照管好我们的灵性生命,使它更加丰盛,有活力。耶稣曾许诺:听天主的话,而实行的人,必获得永生。在生活中,用天主的话来彼此安慰扶持,彼此鼓励劝勉,会使人感到“爱”的温暖与幸福,而这正是基督徒灵修的完美表达。人愿意了解别人,也愿意被人了解。在交往中,人藉着言语将自己表达出来而给与他人,言语和答复,使…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是拉内诞辰100周年及逝世20周年纪念。拉内75岁生日时,有人问他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是什么?他回答说:“我生活的最大特点,是转向以神学、宗教生活,或总体上说人类生活终极目标的某种单调性、规律性、一贯性——即来自于那唯一、沉默、绝对、但却常常临在的天主。”从拉内的回答中,我们可看出他对神学的表达是多么朴素,我们每一个人受造,与造物主建立起最亲密的关系。造物主是我们  相似文献   

16.
厉永举 《天风》1997,(7):19-20
福音书中有三个叫马利亚的女子,她们每一个人都从不同的侧面为我们信主的人做出了榜样,很值得我们效法,这也是神藉着这几位同名女子,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个美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当然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然而,你要与社会沟通,就要与各种人士相处。此时,笔者告诫你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不好的,这两种人都不存在这世界上。 如果我们追究一个人的各个方面,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缺点;相反,如果我们诚心领悟他人的生活方式,又可在这个人身上找到很多令人喜欢、令人敬佩的优点。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你要牢记三点:  相似文献   

18.
许伦胜 《天风》2009,(3):6-7
信仰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的事,是每个人内心的追求,是对永生生命的关切.然而当这内在的信仰外延在人的生命之中时,就必然与人的各方面生活发生密切的相连.因此,信仰与生活是一个人手的两面,信仰体现在生活之中.每个人的生活层面主要包括:家庭、工作、社会.或者说家庭、工作和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三大层面,信仰需在其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虚心和心虚     
正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要想事业取得成功,没有众多的人来帮忙,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要赢得众人帮忙,这个"好汉"如果没有虚心的态度是不可能聚拢其他"好汉"的。虚心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可贵的品质。由于知识和学识背景不同、阅历与经历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许多方面肯定是技不如人、学不  相似文献   

20.
世界很大很大,人生之路很长很长.无论是灾难或者幸福,无论是成功的鲜花或者失败的哀叹,都是通过你,也只能通过你来构成作五光十色、结局各异的生活.每一个渴望更加美好生活的人都必须首先是一个能够战胜自己、把握自己的人,那些在生活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的大都不是因为来自外部的邪恶势力或者巨大灾难绝对超过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真实的原因仅仅是他无法跨越那最大的障碍——自己。当我们准备向某一个目标出发或者正在向这目标跋涉的路途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恐惧、担忧和困难阻止我们的行动,而这些恐惧、担忧和困难在一个缺少自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