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海》2015,(6):141-145
法藏与胡塞尔尽管生存时空跨度很大,但他们的世界观却有极其相似的地方:都体悟到同一世界本原,即法藏的"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都主张时间不具有客观性、本体不可言说、对象不可得等。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义"就是对象,"意义"与对象、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近似于法藏"理事圆融、事事无碍"。以华严的四法界观,"意义"即是理法界。"圆融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差异性代表了东西方哲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从近代到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为一种本体论的哲学思维方式向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同哲学学派的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都表现为一种"人的回归",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探讨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加深人们对哲学思维方式变革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能为我国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卞敏 《学海》2014,(2):197-200
<正>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阶段、近代的认识论阶段和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许多人看作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从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革命,即从近代哲学"可以认识什么"的问题,转换为语言哲学"可以  相似文献   

4.
华严宗哲学在中国古代宗教哲学中是注重入世的,富含逻辑性的。受过西方学术训练的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情有独钟,并对华严宗哲学进行现代诠释。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用现代哲学家怀特海来诠释华严宗哲学中的人物善财童子;第二,以人体为喻解释华严宗哲学的"六相圆融"思想;第三,用西方哲学概念来诠释华严宗哲学概念。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的当代价值表现在:第一,使用西方哲学概念阐述中国的佛教哲学,将佛教哲学用普遍现实性的语言呈现出来与西方与世界交流,发展了华严宗哲学。第二,华严宗哲学为构建"人与世界在理想文化中的蓝图"提供理论来源,发展了中国哲学。第三,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为中西方文化的会通和交流建构了桥梁。  相似文献   

5.
隆醒 《中国宗教》2024,(3):52-53
<正>浩如烟海的佛法经典中,《大方广佛华严经》以其圆融思想阐释了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认知,被誉为“经中之王”。《华严经》传至中国之后,中国佛教的祖师们深挖其意,开创了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华严宗。《华严经》的不同版本经过翻译之后,形成了中国化的义理体系,也就是后来所见到的华严圆融义学。华严宗祖师发挥《华严经》的思想,在华严宗成立之后,华严圆融思想不断在佛教中国化历程中与中国本土各类思潮相互融合,彼此激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不仅从表面上看表现为强调价值的中国哲学与强调事实的西方哲学之间的差异,②从学理上表现为有关西方哲学如何从“事实”出发推论出“价值”的问题,而且就作为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缩影(参见陈奎德,第255页及以下部分)的怀特海过程哲学而言,也表现为如何使过程哲学的研究视角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对“过程”的平面化静态描述发展到对“生成”的立体性动态描述,从竭力把“价值”客观化发展到充分重视“价值”的主观性社会文化维度。③形象地说,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就像一只正在蜕皮的蝉——在没有完成这个蜕皮过程之前,…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叶前后,由明代西方传教士所输入的以地球为中心的"九重天"及"十二重天"之天文学宇宙观念渐被日益普及的哥白尼之"日心说"所取代,近代维新思想家群体中若康有为、杨文会、谭嗣同等利用主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佛教华严哲学作为接引和消化"日心说"宇宙观念的中介理论,康有为早年通过接触天文学感悟到宇宙之浩瀚无尽,并以之印证于佛教华严宗之说,最终由"大小齐同"而得出"世界大同"的思想。杨文会与其弟子谭嗣同则将天文学与华严哲学杂糅为一体,代表了近代文化新旧交融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是一部有着世界声誉的哲学名著,其"心灵九境"的哲学构思以广大、融通、开放的内在品质,为中西方哲学思想的比较会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本文具体论述了唐君毅"心灵九境"思想的华严宗哲学,认为唐君毅创建的"心灵九境"理论中蕴含着华严宗哲学(以"六相义"为核心)观照矛盾关系时相夺相即的思维方式及其圆融旨趣。  相似文献   

9.
《善的研究》是西田几多郎发表于1911年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西田以"纯粹经验"概念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从认识论到存在论、再到道德和宗教的形而上学体系。这个体系在框架结构方面与西方哲学体系高度相似,但在内容上却保持着东方思想的底色,尤其体现在西田对其同时代西方哲学传统内部对主客二元分立思维方式的批判的共鸣,以及对现代性批判的认同之上,显现出了很强的本位文化意识。作为110余年前"西学东渐"进程中东西哲学碰撞和对话的产物,《善的研究》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都是一本值得称道的哲学著作。不过在今天东西方共同建设跨文化的世界哲学的目标之下,这本著作也暴露出了在不同哲学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环节上的不足。在西田"世界主义"观的启发之下,真正有意义的世界哲学当是在消除东西方哲学的对立并互相学习的前提下,在每一种哲学充分展现自身特征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的面向未来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10.
华严学者澄观和宗密在注释《华严法界观门》时,对能否用天台空假中三观会释真空观产生很大的分歧,澄观有意用天台三观和会华严真空观,而宗密反对用天台三观和会真空观。通过对天台不同教法层次下的空观来检校其与华严真空观的同异,会发现天台圆教通相三观之空观与华严真空观具有等同的内涵,从而证明真空观具有三谛三观的圆融意义,并且潜在地含具清净妙有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近代西方哲学与科技异化——兼论哲学的本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红霞 《世界哲学》2005,(3):107-110
本文试图对国内学界较少涉及的近代西方哲学与科技异化的关系作初步探讨.认为近代西方哲学对科技异化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认知理性的扩张导致科技的强势地位造成对人的挤压;哲学对象的物质化导致将人视为机器遗忘了人的意义价值;哲学方法的科学化导致科学主义泛滥人文精神缺失.要避免科技异化,必须使哲学恢复古希腊的爱智本性,以"智慧之爱"取代"知识之学",才能引导科技人化,迎来哲学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哲学论哲学的"终结"陆杰荣1.哲学是以问题的转换作为其理论展开的背景框架的,哲学总是面对着某种问题,解释某些没有答案的问题,如果这样来分析考察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取向的话,那就不难看到它们都以其特有的理论方式宣称哲学已经"终结"。令人感兴趣的是,现代西方哲学依然是哲学,而不是非哲学;既然归属于哲学,又要强调哲学的"终结",那就需要以超越的角度去界定哲学。是否可以这样推断,在对哲学的规定问题上,现代西方哲学与西方古典哲学相比,它更多地采取了否定的口吻,更愿意说哲学不是什么。古典哲学确定了对哲学肯定式解答的理论背景,常采用哲学是什么的独断论方式。现代西方哲学则力图借助于否定式的回答与西方古典哲学相对立,尽管这种否定式的结论仍然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现代西方哲学所体现的这种理论特征典型地表现在其关于哲学的"终结"论述之中。2.哲学已经"终结",这是现代西方哲学所得出的基本回答。哲学不仅已经"终结",而且理应"终结",然而"终结"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而是具有特定时间指向与问题取向的哲学,因此现代西方哲学所宣告的"终结"的哲学是以全称的形式表明其特指的东酉,这就是古典意义上的西方哲学。对于现代西方哲学来说.这  相似文献   

13.
引言:哲学作用的恢复在各种当代哲学中,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特别以其历史遗产而独具特色。尽管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倾向、学派和思想体系,但它们由于各自显著的创造性而走到一起来了。它们的区别可归因于所谓不同的“文化框架”的不同,然而区别毕竟是人对宇宙力量、自然、他的同伴以及自己个人命运所持的不同态度造成的。这种态度的最高体现是人对他在与人类条件的关系中作用的评价。这些显著的区别植根于人对“生活斗争”中的周围因素作出的决定性的反应,这  相似文献   

14.
华严经典在华翻译发端于东汉,而后单品经与集成经并行、经与论并译。最初由西方来华僧人担任主译,精通梵语的汉人为其襄助,后逐渐形成官方译场。翻译的方法主要由"音译"转变为"意译"。华严典籍的早期翻译历程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大乘佛教中菩萨信仰的逐渐兴起及其在判教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华严经典的早期翻译史是中国佛教经典翻译史的典型,彰显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盟——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趋势贺来(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130023)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盟,哲学从人文社会科学里吸取思想资源和理论灵感,已成为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引人注目的重大趋势。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一个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开放的理论视角,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它重塑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价值和审美意识。罗蒂集杜威、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之大成,他创立的“后哲学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最富代表性的哲学理论之一。分析罗蒂的思想,可以看出西方哲学如何进行主题转换和思维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传统见解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缺乏认真的反思 ,对马克思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关系的误解和误导主要表现为 :1片面地强调马克思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不是哲学家 ,或至少认为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没有重要地位的。 2片面地强调马克思哲学的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思维方式这个根基去清理繁杂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梳理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些头绪。把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知性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加以比较,大致可以在宏观的哲学背景下给出它的哲学定位。 首先,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来源看,它是对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思潮的反叛,是对科学的明晰性、确定性要求的拒绝,因而  相似文献   

19.
1、西方哲学发展的现代转向的意义不同倾向的哲学家对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评价往往大不相同 ,但他们都会承认 ,在近现代西方哲学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区别。这意味着西方哲学的发展在近现代之间发生了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转折 (转向、转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根据对西方社会和哲学发展史的深刻分析 ,揭示了 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革命变更。 19世纪中期以来的许多西方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也对传统欧洲哲学采取批判态度 ,要求对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 ,并纷纷宣称自己的哲学理论开辟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从那…  相似文献   

20.
正1978年在安徽芜湖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西方哲学研讨会,它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正是以这次会议为标志,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乃至中国的整个哲学研究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芜湖会议过去四十年了,我们今天的西方哲学研究与四十年前相比究竟有了哪些进步?这一点也许只要翻一翻那次会议的论文集就可以一目了然。(1)从讨论的深度和视野来看,也许今天的任何一次关于西方哲学的专业研讨都会超过当年的那次讨论会。但芜湖会议仍然是中国西方哲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