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出土的一些实用型文书(患文、佛文、邈真赞、斋文等)以及疑伪经《法王经》中,作者在描述人生短暂、生命易逝时,常使用"四蛇毁箧"和"二鼠侵藤"两个譬喻。本文以"二鼠侵藤"这一譬喻为研究对象,追溯该譬喻在古代印度的多个源头,分析该譬喻以佛教文献为中介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流变,同时考察该譬喻在西亚民间故事集《凯里来与迪木奈》以及欧洲《伯兰及约瑟夫书》等文献中的传播,梳理该譬喻在古代欧亚的双向与多维度的传承,比较该譬喻的含义在不同时空的宗教与文化场域中的异同,为古往今来的人们在跨文明语境中的相互理解提供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以《坛经》中有关心性的一系列譬喻为中心,探讨其在佛教经典中的来源,以及在《坛经》中的新发展。通过整理可以发现,这些譬喻并非独创,而是绝大部分来自如来藏系经典,《大乘起信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坛经》在具体的呈现方式上又有所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是修辞表现上的差别,更体现出其根底性的思想倾向、关注焦点方面的特点,如更关注由迷到悟的具体转变方式和过程,更强调自力和自具的清净本性等。通过"譬喻"这一侧面,我们可以对《坛经》的思想史背景、其与"楞伽师"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文的成立过程,有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献对中国佛教史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敦煌出土佛教文献的概况 散藏于世界各国的古代敦煌文献总数约在5万件以上,除了数量最大的汉文文书外,尚有一定数量的吐蕃文、回鹘文、粟特文、于阂文、梵文、西夏文写卷,其中有90%以上的卷子都是佛教义书。 从敦煌遗书纪年题记看,时代最早的佛教卷于是日本中村不折氏旧藏的《譬喻经》(散746),系前秦苻坚甘露元年(359)之物。其次为S.0797《十诵比丘戒本》,写成于西凉李暠建初元年(405)。时代最晚者为北图藏收字4号《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法门戒品》和俄藏《曹宗寿造经帙疏》(F.32A M.16…  相似文献   

4.
在吐鲁番出土的古代回鹘文写本中,属于《兔王本生》的有三件,内容比较完整。本文首先对文献全文进行了转写与译释,进而探讨该文献的重要价值。通过回鹘文、巴利文和汉文文献对同一故事的记载可以看出,回鹘文《兔王本生》既不同于巴利文本,也不同于汉文《六度集经·兔王本生》及《生经·佛说兔王经》等多种经典的相关记载,说明另有来源。经笔者研究考证,认为该故事与玄奘《大唐西域记》的有关记载最为接近,说明《大唐西域记》有可能曾被译入回鹘文,至少是回鹘文《兔王本生》的编译者曾参考过玄奘的记载。回鹘文本中的兔王升天故事最先形成于中原地区,后传播至印度,被巴利文本《兔王本生》吸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印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文献的角度讨论了<旧杂譬喻经>的译者、版本和校勘等问题.作者认为:从经录记载和文献对勘看,<旧杂譬喻经>并非康僧会所译,应属于失译;<旧杂譬喻经>在梁代以前的版本已散佚,约在唐代形成一种带有"拾遗"性质、编辑较混乱的版本,今存本即是以唐本为"祖本"的;据<法苑珠林>等佛教类书校勘,今存各本<旧杂譬喻经>文字脱误情况颇为严重,应当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6.
正《牟子理惑论》为东汉牟融所撰,是中国最早论及儒释道关系的著作之一。书中大量使用"譬喻"的修辞方法。如果将《牟子理惑论》中的"譬喻"从文中去掉,那么其所缺少的将不仅是语言的形象生动、优美达意,同时将使其逻辑论证的说服力大打折扣,也可能模糊、舒缓了早期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时本有的直观而紧促的张力,并将忽略《牟子理惑论》为克服这一张力所具有的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元文广 《法音》2021,(10):13-22
佛教传入中国早期,中士僧侣从汉译佛经中集录出了许多部《譬喻经》.从现存佛教经录可知,其中抄撰年代较早、抄撰者可知的《譬喻经》,即东晋康法邃《譬喻经》十卷.梁僧祐《出三藏记集》曰:"《譬喻经》十卷,旧录云:《正譬喻经》十卷.右一部,凡十卷,晋成帝时,沙门康法邃抄集众经,撰此一部."[1]关于康法邃,目前仅知其为东晋成帝时人,撰有《譬喻经》一部,十卷,其它生平事迹不详.康法邃《譬喻经》不仅对研究中土僧侣抄撰《譬喻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现存几部名为《汉译譬喻经》的真伪问题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古兰经》中比喻的特色(一)目的明确众所周知 ,《古兰经》是一部欲将人类“从重重黑暗中引入光明”(14 :1)的辉煌典籍 ,其根本精髓是劝戒人类走“正路” ,而《古兰经》中的比喻的明确的目的性与其相一致。《古兰经》云 :真主的确不嫌以蚊子或更小的事物设任何譬喻 ;信道者 ,都知道那是从他们的主降示的真理 ;不信道者 ,却说 :“真主设这个譬喻的宗旨是什么?”他以譬喻使许多人入迷途 ,也以譬喻使许多人上正路 ;但除悖逆者外 ,他不以譬喻使人入迷途(2:26)在这《古兰经》里 ,我确已为众人阐述了各种比喻 ,人是争辩最多的(…  相似文献   

9.
对殷代甲骨文、周代金文、尚书、清华简、《逸周书》等古代文献进行梳理,探讨"中"理念和"执中"方法的发展脉络,认为古代文献中的"中"和"执中"与易学中的"阴阳中和"之道及"成位乎其中"等易理、儒学的中庸之道、道教"一即中"等理念一起,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心理、行为方式、处世作风和人格境界。"中"的理念、"执中"的方法,是华夏文化的内在基本特性,"中""执中"已成为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0.
班扬著《人灵战纪》(原名《圣战》)于1884年由传教士慕维廉译出。该书以寓言体写成,其行文处处譬喻,与《天路历程》相似。《圣战》一书为在华传教站的图书馆和教士必备的书籍。笔者所见该译本现藏于牛津大学图书馆,曾作为展品参加过1884年伦敦"国际卫生博览会"。慕维廉或是为赶该次博览会而匆匆译完印出,其译文诘屈聱牙,较为难懂。本文还讨论了该译本的隐喻性词汇及其功能、劝说的修辞所体现的灵魂之战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1.
《百喻经》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孺童 《法音》2007,(10):32-37
《百喻经》为佛教"十二部经"中,"譬喻部"的著名经典。因其书中,收录百篇譬喻而得名。下面,就《百喻经》本身的一些问题,作一厘清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上博简《多薪》、《内礼》等篇与《诗经》、《尚书》、《仪礼》诸传世文献,对中国伦理思想中五伦之一的"兄弟"一伦都有相关论释。《多薪》篇以植物间的对比起兴兄弟伦理亲情同别人一般友情的关系,这表明该篇作者对家庭伦理、对"天伦"的着意重视。本文以此文脉回视残简缺文,提出个人的论说方式。同时对其他部分传世文献中论及"兄弟"亲情的文献也作了初步梳理,认为结合上博简中对五伦作单向度强调的伦理倾向,可以进一步探析中国伦理学说的某种转向与儒学诗教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文化对抽象思想的建构与呈现中,音乐譬喻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知名者即“金声玉振”。孟子用该乐喻表彰孔子的圣德,朱熹则以之阐发“致知在力行之先”的观点。俞樾重新掘发赵岐疏解,对朱注提出挑战,其说表明“金声而玉振之”是一句完整的引文,且具有另一种诠释的可能。竹帛本《五行》为俞说提供了支持,并从德性与德行、心灵与身体、工夫与境界、礼乐与社群等层面丰富了乐喻的思想意蕴。对“金声玉振”的诠释史进行考察,为管窥思孟学派的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同时也有助于重审出土文献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元夫人"、天地水三官分职、"石下犬子"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不同的传世文献之间记载各有不同,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道经为切入点,结合《道藏》中的相关文献,梳理了这几个神仙鬼怪及相关内容的传承、变化,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纠正敦煌写卷、《道藏》等文献的讹误。  相似文献   

15.
从符号学视域看,毛奇龄易学逻辑思想是以"类聚群分"为基础,通过"推易之法",构建了以"聚卦""半聚卦""分推卦"等为内容的语形推理系统,在此基础上,他还对"象辞"之"所指"进行了语义诠释,对《左传》《国语》等传世文献中的经典筮例进行了语用推理解析。毛奇龄"推易之法"是对中国古代易学逻辑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在易学逻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值得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借鉴梭罗和杜威两位美国思想家的智慧,对在《周易·系辞》中出现的"文"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文"体现了中国古代先哲对于真理锲而不舍的追求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而这不论是对于我们认识《周易》本身的价值,还是对中国当下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历来被解释为文献、德行(力行、行为)、忠和信。这种解释,使得"四教"关系不明,尤其难以说明"行"与"忠、信"之间的关系。考证孔子及其前后时代文献可知,应该将"四教"之"文"理解为文德、"行"理解为文德之行即"文行","忠、信"本为文德、文行之重要内容。"四教"之所以强调"忠、信"二德行,是因为它们被认为是修身进德、学礼行礼、君臣之道、为政治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上海楚简《民之父母》的“五至”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所载《民之父母》一篇,文字与《礼记·孔子闲居》、《孔子家语·论礼》等传世文献互有异同。以简文与传世文献相互对勘,可知其中所述“五至”说涉及的问题实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 简文“五至”的相关内容,载于《民之父母》的第三简至第五简,连读为:  相似文献   

19.
德国著名汉学家文树德所著《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其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是一本向西方世界介绍《黄帝内经》基本观念和哲学思想的著作.研读这本著作的结构及内容,挖掘这一重要的文本语料,有助于《黄帝内经》文献和翻译的研究,进而促进中医文献和中医英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星宿纪日是一种使用星宿标记日期,并根据星宿决定每日行事吉凶的纪时方法,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秦汉时期的"朔宿法"、隋唐时期的"二十七宿纪日法"以及南宋以后的"七元甲子术"三个阶段。本文详细梳理了隋唐时期佛道文献中有关星宿纪日的记载,认为汉译佛经中的《宿曜经》等文献中的星宿直日属于"二十七宿纪日法",《大方等大集经》中的星宿直日则属于"朔宿法";对道教类书《无上秘要》中"沐浴日"的分析表明,道教仪轨的择日文献直到北周还在沿用秦汉《日书》以降的"朔宿法";同属道藏的《二十八宿旁通历》所载星宿纪日内容则为"二十七宿纪日法",这表明此篇文献应抄自佛经,既体现出星宿纪日在当时的影响,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道两教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