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汪桂平教授的《东北全真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4月)是新近我国区域道教研究取得的又一项学术成就,此书的出版填补了学术界对于东北地区全真道研究的空白,具有学术拓荒的意义。该著对东北全真道进行了系统研究,叙事平正,材料翔实,新见叠出,是近年来我国区域道教研究领域中又一佳作。与近年来国内外出版的其它有关中国区域道教研究的专著不同,汪桂平教授选择东北地区全真教做为研究对象,还具有普通区域道教研究专著所没有的独特意义。这是因为东北地区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山海经》称之  相似文献   

2.
全真道     
道教教派之一。亦称全真教或全真派。金初创立。困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全真道之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18-22日,我所李刚、唐大潮、钦伟刚、丁培仁、张钦、郭武等六位教授及博士生赵芃、张明学赴山东文登参加了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烟台师范学院胶东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文登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真道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分别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六位教授的论文题目为:《全真道的生命哲学》(李刚)、《试析闵一得“真一”、“真元”论及其三教观》(唐大潮)、《俞琰<参同契>注解所见全真教文献》(钦伟刚)、《全真道散论》(丁培仁)、《论王常月的修炼思想》(张钦)、《全真七子“入门”次序略考》(郭武)。赵芃、张…  相似文献   

4.
全真道何时传入燕京①,已无确切资料可考,但全真道著名人物至燕京活动,始于金世宗召见七真之一的王处一。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七真中最以神异著称的王处一奉诏赴京,世宗亲问以养生之道,并命居天长观②。次年二月,七真之一的丘处机也奉诏赴京③。王处一和丘处机先后被召至燕京  相似文献   

5.
全真道戒律是全真教对教徒言行、思想的规定,是教徒在修行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其内容具有丰富的伦理思想。这样一种具有伦理内涵结构的全真道戒律所产生的社会控制功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1)对个体的双重约束;(2)对教团组织的维系功能;(3)对国家法规的弥补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新发现的碑石资料与方志、笔记文献相互印证,发现在明代前中期有一支全真道,起自北京房山隆阳宫,在明正统前后进驻全真祖庭白云观管理钵堂,后又发展到河南王屋山地区,在陕西终南山一带亦有传播.此系从“常”字辈开始传续龙门派字谱,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使用龙门派字谱的全真教团,对于研究明代北方全真道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全真道是大金定间成阳人王喆(号重阳)所创立的一个道教派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甘水仙源录》云:金大定中,王重阳“聚徒宁海州,立三教平等会,以《孝经》、《心经》、《老子》教人讽诵,而自名其教曰‘全真’。”王喆的七位弟子:马钰(丹阳)、谭处端(长真)、刘处玄(长生)、邱处机(长春)、王处一(玉阳)、郝大通(广宁)、孙仙姑(马钰之妻,号清静散人)合称“七真人”,亦即“北七真”。元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汉族的统治,大力扶持全真道,邱处机又仿效佛教,建立了全真丛林制度。  相似文献   

8.
张琰 《中国道教》2010,(2):45-50
<正>金世宗末年,全真道传入泰山地区,很快涌现出以韩志具、崔道演为代表的一批全真高道,兴建起全真观、昊天观、洞真观等著名宫观,泰山全真道初具规模。然而,金元之际的长期战乱,致使泰山全真道遭受重创,高道流失,宫观倾圮,泰山全真道暂时陷入低谷;战乱之后,在元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龙门派几成全真道之主脉,传遍大江南北,江南地区尤盛。本文对龙门派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江南传播的龙门派承丘处机之传,形成了"龙门心法"的传承系统,虽然出现了一些分支,但大都具有崇拜吕祖、精严戒律、重视内丹、与正一道相融合等特点。龙门派推动了全真道在江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莉 《宗教学研究》2013,(1):268-271
丘处机是金元时期的著名道士,系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门徒"全真七子"之一,乃金蒙之际全真道的重要领袖.他不仅因远赴西域面劝成吉思汗"不嗜杀人"、拯救大批百姓生命而得名著《元史》,且因所传全真道"龙门派"影响巨大而在道教内部享有崇高地位.对于丘处机的研究,至迟自清末陈铭珪的《长春道教源流》业已开始,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外更涌现出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四川大学郭武教授新著《丘处机学案》(齐鲁书社2011年9月出版,共464页.系香港青松观资助出版的"全真学案"丛书),采用传统的"学案"编写体例,并结合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丘处机的生平事迹、著述思想、法嗣传承及社会影响等进行了深入阐释,其见解颇与前人不同.以下,笔者拟对该书的内容略作介绍,并对其新颖之处试作评述.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春夏之交,忽接尹志华博士来函。阅之不禁一惊,继之以喜;既"惊"又"喜"的是,其多年来的苦心孤诣之作,《清代全真道历史新探》一书,已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如其人。在2011年1月于济南举行的"全真道与明清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尹志华博士已就清代全真道的历史发端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全新的探索,其《清初全真道新探》一文,无论是资料还是观点,均  相似文献   

12.
通行道教史认为丘处机身故后全真教掌教为尹志平,继尹志平掌教者乃李志常。但细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陈垣《道家金石略》及金元时期道家文献,在丘处机和尹志平中间,尚有一位仅当过几十天掌教的过渡性人物宋道安。考察丘处机去世前心态,可知他心中默定的继承人是尹志平,由宋道安暂领教门事是丘处机一时的不得已之举。据此可以了解燕京时期丘处机与尹志平对教团发展的分歧,理解李态常时代全真教迅速走向衰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余虹 《宗教学研究》2004,(4):136-139
"济世"是丘处机一生的主要人格特征,它包含三方面内容:积功累德,自善其身;拯世济民,兼善天下;悲天悯物,兼济苍生.丘处机之"济世"根源于人之"善心",仁爱慈善、珍爱一切生命是它的精神内核.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形成是其立足道教,吸纳儒家思想的结果,包蕴着深刻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出全真道以善求真、以善合真、真善结合的审美追求.本文试图从对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剖析中,探求全真道的宗教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11月14日,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全真道传戒法会在武汉长春观举行,近200位戒子入坛受戒。这是1989年北京白云观恢复全真道传戒仪典以来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第四次传戒法会。传戒是继宗演教的重要路径道教传戒活动源远流长。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丘处机就曾公开传授戒律,但明代以后却因各种原由停止了公开传戒。清初龙门中兴之祖王常月律师恢复了开坛传戒,并确立各项制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3月25—30日,由香港青松观全真道研究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来自美国、比利时、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以及中国港台和内地的120余位专家、学者、道长,就全真道与老庄学问题开展深入探讨、交流,这是继2008年4月、2012年4月在华中师范大学两次成功举办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后的又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6.
丘处机是金元时期全真教龙门派的创始人,他的道教思想推动了全真教的发展,并通过全真教对中国道教的后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融道、儒、释为一炉是全真教一贯的宗旨与特质,而丘处机赋予了"三教合一"以新意.丘处机站在道教立场上对"三教合一"思想的推扬,既丰富了全真教思想,也促进了传统道教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早期全真道创立者"不倦写诗词"的根本动因是诗词的象征、隐喻、意象等与内丹修炼的宗教体验之间可以互相阐释说明,诗词创作在教化弟子、劝讽世俗方面也具有便于记诵、流传等各种方便。全真道诗词内容不能从"纯文学"立场划分,应结合全真道修行观念,从真功、真行两个层面切入。全真道描述劝讽世人、行善救济等外修"真行"类诗歌具有"俗文学"特质。王重阳对《乐章集》的接受是顺理成章的,对柳永的情色作品既不是刻意回避,也不是全盘认可,而是把这种描写内化在丹道修炼的宗教体验上,创造出大量异于《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的富有象征意味和情感体验的丹道诗词。金元南宋时期,丹道诗歌突破固有格式,走向世俗,发生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8.
元朝政府管理全真道宫观的机构和职权程越全真道在金元时期创立并发展壮大,数以千计的全真道宫观遍布各地。与此相应,由金入元,宫观的管理制度也日渐完备。本文运用《道藏》、金石和方志等材料,详细探讨了元朝政府管理全真道宫观的机构与职权。从行政机构上证明全真道...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白云观藏历代传戒律师、方丈、监院画像中,有一幅相传是第七代律师王常月的画像。经辨认印章,画像上的题词作者是果亲王允礼。从题词内容可知,康熙皇帝曾赐给王常月紫衣。关于清代全真道传戒历史,陈兵、莫尼卡(Monica Esposito)、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森由利亚、刘迅等学者都有论述。笔者在《王常月学案》和《清  相似文献   

20.
早期全真道在山东的活动,根据以往的研究,似乎只集中于胶东半岛,沂蒙山区未见记述。然而新见考古资料《仙公山建栖真观记》揭示了早期全真道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它表明,沂蒙山区也是早期全真道的重要活动区域。沂源县安平村栖真观是早期全真道在山东地区最重要的活动中心之一,其辐射面相当大,影响西至济南,并且在当时全真道当中十分活跃,具有重要地位。这一新发现将改写山东地区早期全真道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