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晓鸿 《天风》2016,(4):27-28
正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下同)的记载,基督教第一次传入中国应在唐贞观九年(635年),来自大秦国(叙利亚)的传教士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京",这被认为是基督教首次传入中国的铁证。至于景教一名,碑文解释说"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景教碑出土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尽管钱大昕等人考证它应在万历年间出土,但多数学者并  相似文献   

2.
正《景教碑》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世界和平,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国自古对外来文化开放和包容的广博胸怀。《景教碑》历经风吹雨淋、几经沉浮,终而屹立在西安碑林,无时无刻不在向过往的游客诉说着它的传奇经历和历史所赋予的重要角色。景教是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国的称谓。在西安碑林的众多碑刻中,有一通由汉字和叙利亚文共同书写的碑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它是世界基督教史上的  相似文献   

3.
包兆会 《天风》2018,(1):38-39
唐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入唐朝首都长安,时称景教。景教入唐传播之说得以确立乃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此碑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在陕西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传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唐太宗下诏准许景教在中国传播,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命人在长安城义宁坊修建寺院(教堂),用于安顿景教教士。起初该寺被称为'波斯寺',到了天宝四年(745年)  相似文献   

4.
景教是我国唐朝时传入的基督教一支,曾受到唐太宗、高宗和玄宗等5位皇帝的优渥礼待,因之在中国得到了传播与发展,达到所谓“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兴旺阶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景教在内地传播了200年后,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惨遭殃及直至元朝时,又卷土重来。17世纪《大秦景教碑》在西安出土,对景教的研究随即展开,国内外学界有不少人参  相似文献   

5.
张晋 《中国宗教》2018,(6):76-77
《景教碑》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世界和平,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国自古对外来文化开放和包容的广博胸怀。《景教碑》历经风吹雨淋、几经沉浮,终而屹立在西安碑林,无时无刻不在向过往的游客诉说着它的传奇经历和历史所赋予的重要角色。景教是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国的称谓。在西安碑林的众多碑刻中,有一通由汉字和叙利亚文共同书写的碑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  相似文献   

6.
这次会议的英文名称为Research on Nestorianism in China Central Asi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由奥地利萨尔茨堡(Salzburg)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并受到奥国教育、科学和文化部的资助。会议举行了6天(5月20日到26日)。受到邀请的中国学者共10名。实际出席会议的只有4名。中国学者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是《扬州出土叙利亚字母古代突厥语景教碑研究》(英文)(中央民族大学耿世民)、《中国出土著居民3-14世纪景教碑研究》(新疆大学牛汝极)、《元代蒙古后妃的景教信仰》(北京唐莉士)、《泉州的景教遗存》(福建师范大学谢必震)等。 此外,会…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7,(12)
正关于《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一名,大秦是指当时的东罗马帝国,景教在多数学者看来是基督教的一支,即聂斯托利派。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一个叫阿罗本的传教士"贞观九祀(635年),至于长安"。"三威"指圣父、圣子、圣灵,"蒙度"是得蒙救赎的意思,"赞"是一种可以歌唱的诗歌体裁,类似今天的赞美诗。所以,《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实际上是唐代基督徒的赞美诗。这应该是  相似文献   

8.
严锡禹 《天风》2016,(2):22-23
正音乐是基督教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赞美诗是会众参与崇拜的必要形式。景教传入唐朝后,赞美诗歌也必然随之到来。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得到了一批敦煌写卷,其中就有一首景教赞美诗,名为《景教三威蒙度赞》。它可能是中国基督教史上最早的赞美诗歌,时间可上溯至公元9  相似文献   

9.
成祖明   《天风》2006,(7):36-39
明末景教碑发现之后,遂揭开了景教研究的历史。但19世纪以前,中国从事对景教碑研究的人大多是一些金石学家,但这些人由于不懂基督教往往把景教和其他宗教相混同。进入20世纪以后,一批接受西学的学者开始关注景教研究,一度形成景教研究热,但很少能从政教关系这一层面对景教进行客观公正地考察。本文在参考前人著作的基础上,对景教衰亡原因进行了重新检讨。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4)
正《石碑的故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及其在西方的反响(1625-1916)》~1一书目前还没有中文版,但作者迈克尔·捷瓦克以其相关中文著作对种族思维的反思~2,相信已经为人所熟悉。本文介绍他这个关于"石头"的故事,还会让人看到,历史上那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不只在它的出生地命运多舛,人们对它的解读,也同样在西方教会与学界的"万国"中被抛来抛去。然而,每当人们与这块被弃石头的真实性偶然  相似文献   

11.
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基督教于635年传入中国。唐朝后期,受会昌灭佛的影响,它在中原的影响日渐衰微,但却在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部落中得以传播,并一直延续到元代。本文试图从考古和文献两方面的内容着手,对9-14世纪基督教在北方草原地带的发展进行梳理,从而勾勒出基督教在这一区域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德国汉学中的道教研究(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 )战后初期的道教研究艾克斯 (1891- 1985) ,原东德著名的汉学家 ,1913年以研究屈原《招魂》在莱比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1917年又以《论 淮南子 的世界观》为题通过教授论文。他是老汉学家孔拉迪(1864- 192 5)的高足和女婿。生前在莱比锡大学讲授韩非子、列子、老子、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历史 (一 ) ,在洪堡大学教庄子、中国历史 (二 ) ,发表大量论文。著有 :《中国》(1919)、《老子的神话式宇宙论探索》(德累斯顿 ,1932 )、《今日道教和它的文献》(莱比锡 ;1933)、《河上公老子注》(瑞士阿斯科纳 ,1951)。还有《道教的起源》(192 8)、…  相似文献   

13.
王俊 《天风》2002,(7):56-57
大秦景教塔、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作为考证古代基督教东渐历史及中国基督教发展历史的唯一实物,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被许多中外宗教界和社会学者所重视。景教是古代基督教史上的聂斯托利派。聂斯托利派亦称聂斯托尔派,创始人是“作为布道人享有很高的威望”的安提阿长老和隐修士聂斯托利。他主张耶稣的神、人二性并没有合为一位,神性附着在人性上,马利亚只可称为人的母亲,不可称作上帝之母等主要思想。在公元五世纪431年以弗所会议上被定为异端,受到人们的批判,聂斯托利也被  相似文献   

14.
徐晓鸿 《天风》2015,(2):68
<正>景教碑,全称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于西安,今存西安市碑林博物馆。该碑是一通记事碑,唐建中二年(781年)由景净撰文,吕秀岩书并题额,立于景教的寺院中。碑文记述了唐贞观九年(635年)以来,景教发展的历程和波折,介绍了景教的主要教义,碑文融会儒佛道,本土化痕迹明显。该碑的出土,成为基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5)
<正>景教之称本身就显出了波斯宗教信仰的色彩,而作为其本原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正是经历了其在波斯的嬗变才传入中华的,故景教在华初被误传为火袄教,"景"字本身亦与"火"字有着某种内在关联,由此其教初名"波斯教",其寺初称"波斯寺"。景教的传入与当时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各族的往来直接相关。《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描述了唐贞观九年(635年)波斯主教阿罗本沿丝绸之路来中国传教的经历,陈垣认为其初传乃由海上丝绸之路而来,"彼时中华与波斯大食交通频繁,伊大约由海路  相似文献   

16.
今年夏初,笔者有机会去了西安一行。在历史博物馆见到了久仰的《景教碑》,使我感慨万千。兹结合历史与现实,作一报道如下:一、景教碑的发现 景教碑高236公分、宽86公分、厚25公分。碑头刻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九个大字(见附照)。碑面正文有1695字,上下款67字,侧面有人名、职名76个。汉文、叙利亚文并列。碑文上端饰有莲花云纹。莲台上安放十字架。碑身呈墨色,显然是历年来墨包拓印的结果。如今碑身四周有玻璃  相似文献   

17.
正简介基督教中国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是大题可以细作。本文以景教碑的碑文第一章为阅读点,讨论神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我把景教碑重新翻译成英文,所以本文中的观点和想法也反应了翻译过程中所积累的体会。景教碑见证了基督教第一次成功被介绍到中国的历史。景教传入唐代的宣教方法与近代的新教宣教经历很不同。当时的神学与文化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交流。那时候由于东方教会的聂思  相似文献   

18.
一、"大唐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书法艺术解读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在西安周至县东南大秦寺故址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天主教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是证明早期基督宗教的一支,聂斯托利派(Nestorian)于唐贞观九年(635)传入中国最早最珍贵的物证。聂斯托利为五世纪初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因主张基督"二位二性"被判为异端,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史料记载,基督教传入中国是"三起三落","三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督教没有中国化。例如,景教在唐朝出现过"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盛况,可惜的只流行了210年。如今在西安碑林中,只见到唯一的一件实物——景教碑。传教士传教的途径每每都是以走上层路线为主,他们先向皇室、官员、市民讲述耶稣的故事,然后才走进农村,或者说,主要先对城市中有文化、有地位、有苦难的人讲道,没有将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开展宣教工作。当今,中国基督教徒主要分布在农村,复兴的农村教会,在不断推进中国城市城镇化的今天,开始出现萎缩,甚至不免有点危机四伏,相当一部分的农村信徒走进了陌生又繁华的城市,教会如何提高他们的文化、调整他们的心态、陶冶人的情操、发扬移风易俗、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社会诚信、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是通过教会的教育事工开展,即基督教教育与信仰的重中和延伸,本人从南通教会的实际情况来考量,结合中国基督教"三自"原则、习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6年4月22—23日)及其它系列讲话和香港基督教三一神学院院长、浸信会牧师林德平博士的《基督教教育课程》的有关内容,浅析基督教中国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教育事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唐贞观年间(635)有聂斯脱里派景教士阿罗本从"大秦"("大秦"是我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系)来到中国长安传教,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礼遇,派宰相房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真正,特令传授"。景教寺院除翻译经典外,景教士们既传教,也有行医施药活动,如:"病者疗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上述史实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碑文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