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髡残是清初四僧之一,擅长书画。髡残以对禅宗的深刻体悟来观照书画艺术创作,并作有大量富有禅宗思想意蕴的题画诗。本文试从髡残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几个重要观点研究出发,阐释禅宗与髡残绘画美学思想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髡残的"卧游"思想受到龙人俨、觉浪道盛和程正揆的影响。他于1663年为好友灵公禅师作《卧游图》,整幅长卷从右到左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从青年躲避兵乱到中年牛首参禅的历程,最后还刻画了对于修禅的思索。由于身处不同的地域,所以时间上的流淌必然导致空间上的不一致。髡残选取了自己人生中较为重要的空间片段,融入图中,既可以指导灵公如何参禅,也可以让自己在缅怀过去中静修未来。  相似文献   

3.
髡残为"四僧"之一,他以特立独行的画风引人注目。观其作品有一种懋郁之气,显得生机盎然。他在学习以王蒙为代表的古人名作基础上,坚持己见,不随时流。他的《绿树听鹂图》更是古拙苍浑,笔墨老辣,意境幽谧,是难得的经典之作。将其与王蒙《青卞隐居图》对比可以看出髡残在章法、笔法上对王蒙的师法。王蒙的山水画作品以繁密为主要特征,但在整体面貌上还是显得疏秀空灵。而髡残在学习王蒙优点的同时,把王蒙的繁密、干笔皴擦同吴仲圭、沈石田的短笔沉稳用笔相杂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既有灵动飞逸的线条,又有沉浑苍茫的金石气。他经历了从师古人到师造化的一步步蜕变,他耿直刚烈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被任何人所囿,必定形成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4.
悟才 《中国宗教》2022,(1):78-79
明末清初,四僧画派名噪一时,他们突破了正统画派摹古画风的樊篱,以"大道至简"的精神寻求章法结构和意境的不落俗套,巧妙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于作品中抒发出来,体现了艺术创作和参禅修行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关系,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上,清初时期北方宫廷奉"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画格为正统,江南地区却出现一批富于个性的画家,他们与北方宫廷"四王"崇尚摹古的画风有很大出入,"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乃其中代表。  相似文献   

5.
他为参禅悟道、建寺安僧、扶病救危、弘法利生而不畏艰难困苦,乐真、乐禅、乐善,以悲心大愿感染着身边的人。在湖北省阳新县,有这样一位法师,30年来,他为参禅悟道、建寺安僧、扶病救危、弘法利生而不畏艰难困苦,乐真、乐禅、乐善,以悲心大愿感染着身边的人。他,就是湖北省佛  相似文献   

6.
作为元代著名的绘画大家,赵孟頫开启了元代甚至明清绘画的先河.而其诗文的清丽,也使他在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把赵孟頫还原到其所处的具体时代,对其诗文、绘画进行详尽地分析和研究,以力图勾勒出其丰富而独特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7.
八大山人,本命为朱耷,明末清初画家,是明朝宗室,清兵入侵明朝被灭后落发为僧,法号传庆,后其作画时常用八大山人落款。八大山人一生作品无数,其中以水墨写意为世人所熟知,与石涛、髡残、弘仁并称为清初四僧。其画风十分具有个人色彩,画中所反映出的孤傲落寞正是画家人生经历的写照。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绘画是以印象派为始端,除抽象绘画以外对自然延伸的绘画。现代绘画中抽象因素总以其独特的方式大量存在,其中抽象因素之图形也不例外。本文主要通过艺术作品要素分析法,展开对现代绘画里抽象因素中的图形的表述。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中国占代生命哲学的源头."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兼三才而两之"是其生命哲学中的重要命题,构成了其生命哲学思想.在<周易>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把绘画作为体悟宇宙生命的外化形式,重视生命意象的表达,以生命精神为绘画的最高原则.以阴阳和谐为绘画的最高境界,以人品、胸次为绘画的必要前提.<周易>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构成了中国绘画的内在特质和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知名的备受争议的书画家,李老十一直都以其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特点与荒诞、大胆的绘画题材为艺术界所瞩目,他所创作的"残荷"系列与"鬼打架"系列都成为了他极具个人魅力的象征性符号,而他深负戏剧性的艺术生涯也为他的绘画之路埋下了悲剧性的伏笔。他的悲观厌世、他的不入俗流、他的避世逃脱、他的英年早逝都令人感到唏嘘不已。毫无疑问,李老十的绘画极富艺术表现力与创作张力,在结合传统笔墨的基础之上,融合了个人对待绘画的独特理解和内心中深沉激昂的情感,在画面中呈现了一种具有西方艺术流派"表现主义"绘画风格的构成元素,这样一种风格的形成,对于我们研究李老十绘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有很大的指导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作为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始终在深刻的洞察中不断追求艺术表达形式的创新,寻找独特的美学原则和美学特征,探索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下纯粹的秩序与均衡之美。结合蒙德里安的创作经历,着力探析其从再现具象的美到逐渐把万物简化成水平直线的抽象美的风格变化历程,深入挖掘其新造型主义绘画的美学理念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李可染先生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积极倡导中国山水画革新的绘画大师,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且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李可染的山水画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绘画中的表现形式,把光影效果运用到绘画之中,特别是逆光山水,同时以积墨、泼墨之法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感而独树一帜,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线,作为中国画中最简单直接又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方式,不仅是绘画的独特语言,也是表达艺术家情感的重要载体。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线的画法从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因此,想要探究中国画艺术之美,就要从"线"开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针对线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其蕴含的艺术之美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4.
八大山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一位很有气节的艺术家.他一生都经受着故国情感的折磨,其思想和艺术是在他一生故国情感跌宕起伏与挣扎中形成的.八大的名号、斋号、绘画、诗文题跋等几乎都与他的遗民情感有关,在他的画中,一片花叶、一片山水都是一片心灵的境界,其艺术在虚幻怪诞中寻求真实,在静寂中探索永恒,在空灵中表现充实,在孤寂中追求崇高,在简洁中蕴含丰富,他把无尽的家国之思渗入作品,以丰厚深邃的诗画方式尽情表达.  相似文献   

15.
<正>正如20世纪中国画大师齐白石所言,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正是明清画坛与正流派疏离的杰出个性的画家。他们的艺术代表了西风东渐之前,在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思潮出现后,中国传统绘画步入了现代的先声,换句话说,清初石涛等辈在画论、画法上的思考、实践是按照我们民族绘画自己的逻辑向现代迈进的先例。因此,把石涛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对当代画坛的中国画创新都具有启示意义。石涛画之美,是一种狂放之美,沉郁之美,奇崛之  相似文献   

16.
<正>朱德群是当代一位著名的旅居法国的华裔抽象艺术家。他的绘画色彩绚丽、气韵生动,将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境界演绎至极致,为西方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特别是他对抽象绘画中的西方油画色彩语言的运用,结合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创造出了一种诗意空灵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7.
陈淳是明后期的花鸟画家,出于文徵明门下,是吴门派的著名画家。陈淳追求本心,以诗、书、画作为抒发自己人生理想的方式,其作品表现出了安适宁静的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了他的内心情感,他认为要赋予作品以自身的情感,使作品成为自己的感情寄托,只有这样才能赋予作品以生气与生命。因此,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新淡雅、充满雅趣的风格,对水墨写意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陈淳早期绘画风格的形成不仅与其出生的环境密切相关,也深受文徵明、沈周的绘画风格的影响,然而到了中年以后他的绘画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一、清末传统僧教育的衰落中国佛教教育在古代曾有过辉煌,像鸠摩罗什与玄奘主持的译场都规模宏大,在译经中学经典,也人才。自唐末开始,译经兴学已转为以丛林师徒传授为主。此后,传统的僧教育大体分为三支:宗门(禅)主要是坐禅参话头,加以机锋训练,禅师指点。参禅者得悟呈偈,由高明的禅师加以印证认可。明清以来,纯粹宗门高僧已不多见,对百不遇一的参禅得悟者由何人对之作有效鉴定?何况即使初步开悟破关并获印可,如不进一步参学也还有退转之虞。由于真悟与假悟缺乏明确的依据、标准,参学者往往不懂装懂,难以检验。至晚清,如龚自珍所言:禅门…  相似文献   

19.
莫迪里阿尼将雕塑美学的特征融入到绘画作品中,成就了其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和"高贵单纯"的美学格调。莫迪里阿尼绘画的雕塑之美具有精神之美和形式之美,其画作的雕塑美学特征在不同绘画时期有具体的表现。年少的经历和审美倾向奠定了莫迪里阿尼绘画中雕塑之美的形成基础,这种雕塑美学特征的形成还受到雕塑家布朗库西以及20世纪初以巴黎为中心的艺术环境的影响。探究他粗狂原始与高贵典雅之美产生的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画家创作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墨法是中国绘画艺术之关键,是作画者表达其艺术涵义的重要手段。墨法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笔墨技法的演进与发展,还丰富了绘画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同时对艺术教育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在绘画创作中,墨法虽是重要关键,但其与作画者自身的人文素养相互依托、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