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炼丹术成就很大,起源最早。国内外化学史家已经研究很多了,而且正在继续深入研究着。作为中国炼丹术的从事者,即中国古代原化学家——炼丹家,从人物方面加以研究,是不够的。少数著名炼丹家,如魏伯阳、葛洪、陶弘景等,也还没有成型的传记性文体出现过,而为数众多的炼丹家是佚名的,因此对于狐刚子、左慈、陈少微、张果等知名人物,进  相似文献   

2.
3.
梁武帝推行的素食改革同时涉及了宗庙祭祀与佛教界两大方面,历时长且涉及面广泛复杂。通过对相关文献事迹梳理编年,并对《断酒肉文》时间等问题作了简单考论。其中萧子云奉敕修改沈约旧作郊庙歌辞一事,作为梁代素食改革的重要一环却历来较易被忽略,实值得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唐初的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他继承了慧远—昙鸾—道绰一系的佛学主张,更将净土宗发展成为佛教中信众最多、简单易行的宗教。他的事迹,主要经历玄中寺问道,悟真寺修行,光明寺、实际寺度人,香积寺厝埋几个阶段。大师一生在佛经翻译、净土变相、雕塑艺术上都有突出成就,其行事学说对中国的宗教文化有着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5.
光教法闻律师三学兼通,是元代最为著名的律师和政治地位最高的佛教领袖之一。他在五台山清修六载,得到第四世帝师意希仁钦的赞赏,后来进入大都,成为大原教寺和大普庆寺住持。对其生平事迹进行简要地探讨,强调其对五台山佛教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觉“了真”说,或奉师命隐居说,皆不足以解释王处一为何未随重阳西行。王处一是个大孝子,未随重阳离乡,更多是因为孝母的缘故。重阳很看重他,并曾有过七子的说法,但在携四子西行后则又改为了四子说。未随重阳离乡云游,未尽弟子义务,是丘刘谭马将王郝孙视为“异派”的主要原因。马钰东归前,王处一基本无所作为,在受到马钰的责问后,才积极投身教门。因为精通医术,常治病救人,王处一道医之名渐播,促成了金廷的宣见。在金廷的干预下,王处一可能曾经掌教,但丘处机却因此从最初将其视为与四子等同的法眷,转而强调代表着正统嫡传的四子说。  相似文献   

7.
唐朝的道士中,事迹最为灵奇的莫过于张果,但神奇的传说,却淹没了他在道教史上的真实地位。及至明清以降,人们只知道八仙中的张果老,却很少去了解真实的张果。现在已出的各种道教史、道教思想史的著作,都没有张果的专题论述。而研讨其生平和思想的论文,也很少见到。其实,张果在盛唐时名噪一时,并非徒以神奇莫测眩世。真实的张果在金丹、胎息诸道术上造诣不凡,在道教理论尤其是哲学上有重要贡献。对他的生平和思想很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思讬是追随鉴真大师成功东渡日本的唐代僧人,东渡以前先是住沂州开元寺,后入浙江天台山,734年至753年在扬州追随鉴真修行佛法。历经12年艰辛,于753年到达日本,积极弘扬佛法,受到日本各界的热烈欢迎,最后和鉴真一样埋骨他乡。作为鉴真大师的高足,思讬与鉴真不仅是一般的师徒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与鉴真寸步不离,二人关系非同寻常。真人元开与思讬都是鉴真的受戒弟子,思讬又是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的得意门生,二者交往自然密切。思讬一行东渡扶桑,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事迹理应得到表彰。  相似文献   

9.
<云笈七签>是北宋张君房编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素称"小道藏"、"道教小百科".更为重要的是,张君房据以编修<云笈七签>的底本<大宋天宫宝藏>在流传中佚失,<云笈七签>这一<大宋天宫宝藏>的"简抄本"的史料价值就变得更加重要.而<云笈七签>的作者张君房,由于<宋史>无传,其生平事迹散落在诸多笔记小说之中,难以形成整体印象.为了对张君房的认识有所深入,特依史乘中的记载,做一辑考,以求略知张君房之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0.
<正> 荀况,字卿,别为孙氏,又名孙卿,后人尊称为荀子,或孙卿子。战国末期赵国郇邑人。郇伯是周文王之子,封于郇,为姬姓国,郇伯后人世居郇邑(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郇邑究在何处,史说不一。晋人杜预注:“解县西北有郇城。”清《一统志》载:郇邑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此二说基本一致,郇邑当在解县与临猗县之间。《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又云:荀邑在绛州正平四十五里。约在新绛县附近。近人杨伯峻则认为,“荀,姬姓国,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二十五里有临汾故城,即古荀国。”(《春秋左传注》桓公九年)据《广韵》十八荀字注:“荀,姓。本姓郇,后去邑为苟。”由此  相似文献   

11.
薛邑新考     
《史记》载,齐湣王三年(公元前299年)封相国田婴于薛,称薛公。婴卒,其子田文代立于薛,亦称薜公,即孟尝君。《战国策》和《史记》还都记述了食客冯雅代孟尝君收债于薜的故事,流传甚广。薛邑在哪里?古籍儿乎毫无二致地说存滕县(今滕州市西南)之南。本文拟对此说提出质疑,并试倡新说,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2.
文溆是唐代中期一个充满传奇的僧人。他以俗讲闻名当时,民间为之疯狂,敬宗为其讲吸引而召见,文宗则依其音声以制曲。俗讲给他带来轰动名声之际,也造成他被多次流配。而在吊诡的命运中,其俗讲影响却得以不断扩大,从民间走向禁内。文溆的经历关联着中唐时期世俗文化之诸端以及当时佛教文化政策之走向,他是这个时期佛教世俗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3.
关于张鲁生平的史传,较详细地记载了其任督义司马袭杀张修至归降曹操一段,而对于其生卒年及其他事件却没有明确地说明。本文以三张与张修的关系为视角,运用新材料对张鲁的生平进行了再考证。  相似文献   

14.
平盖治新考     
平盖治约形成于西晋到刘宋之间,形成之初,其治地位于犍为郡武阳县。后因县域变革,该地新辖彭山和新津二地,以致后世文献出现新津说和彭山说两种观点。以南宋为界,之前文献多称平盖治,以后则称平盖观。彭山平盖观于明永乐年间被重建,其具体位置在今彭山区观音街道龙门桥村附近,现已难觅旧迹。刘浩然,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20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5.
三皇经新考     
道教三洞经教传统,除了洞真(上清)、洞玄(灵宝),还有一洞,就是洞神(三皇经系)。代表洞神的《三皇经》是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可惜这一部重要典籍早己亡佚,故历来研究甚少。围绕着《三皇经》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对相关资料重新作了一番梳理,指出:《三皇文》传至葛洪有三条来路,一是帛和所得天文大字一卷本,二是葛玄一郑隐一葛洪这一传承的《三皇内文天地人》三卷本,三是鲍靓所得、葛洪兼受的“与世不同”的本子。杨羲等人也传《三皇经》,陆修静、陶弘景皆得之于此,可能与鲍靓本有关。此外,根据诸书称引,对广义的三皇经即《洞神经》及其内容、三皇神系、三皇道士的修行方式等,也作了一些探讨。认为:著录的《洞神经》14卷是刘宋陆修静编《三洞经书目录》时的情况,可作为三皇系经书断代的标准。实则称“洞神三皇”之书较此为多,皆陆修静之后增殖繁衍。又认为,南北朝时代三皇道士既有经戒(戒有洞神八戒等),又有法策符图、斋醮科仪等,又有法服,称三皇为一经教派别,也未尝不可。文末将《三皇经》亡佚的时间推测为元初焚经之祸。  相似文献   

16.
齐刀币新考     
吕茂东 《管子学刊》2014,(1):42-47,52
齐以刀形为币,是齐国徽识齐刀在货币上的演化与展示,是齐国国家意志的选择和齐文化的体现。齐刀币铭文是筥和即的合文,是返和封的合文。旧释的節墨之去化应释为筥即墨夕之去化,旧释的齐返邦长去化应释为齐返封邦长去化。去化是法化。筥即墨夕之去化和齐返封邦长去化造于战国末年,是在齐被燕军攻占,齐国君臣避居在筥和即墨,后又大破燕军、收复失地的特殊历史时期铸造的货币,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近几年来,笔者参加了朱熹事迹的考察活动,对朱熹所到之处的遗迹进行了调查和采访,并广泛阅读了有关地方志、乡土志、族谱、家乘,以及游记、金石,别集等,获得了有关家事、遗址、墨迹、画像、佚文、轶事等许多实物照片和文字资料。考察的新收获是,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花王圣母作为司职生育、护产、救患、收魂的地域神、生育神,广泛存在于南岭走廊地区各民族的生殖崇拜中。围绕花王圣母展开的各种仪式,既蕴含了南方少数民族"花为人魂"的独特生命观,也吸收了道教的诸多内容。通过文献稽考和田野调查,我们认为花王圣母崇拜最早可追溯至明万历年间,其形象并无特定原型,多与不同地域、民族的生育神崇拜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肃的易学渊源,仅仅见于《三国志》的简要记载,而且语焉不详。文章通过传世的王肃《周易注》与郑玄《周易注》的"同字同义""同字异义""异字同义""异字异义"等四方面的比较与考证,指出王肃的易学虽然可以追溯到家学和荆州学者宋衷,但事实上渊源于郑玄易学,这是板上钉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