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族群冲突的宗教维度日益凸显。这与宗教的"神"性、组织性、跨国界性,宗教的世俗化、现代化运动,宗教民族主义运动,宗教歧视性政策与行为,宗教精英以及宗教国际环境的变化等社会元素密不可分。然而以文化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的视野来看,宗教在很多时候只是国际政治、民族国家以及宗教团体三个层面中的冲突各方用以进行内部动员和利益争斗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宗教只是族群冲突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5,(3):73-83
在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意大利成为欧洲文化革新的中心。到15世纪末和16世纪,欧洲各国开始关注意大利的文化成就并努力学习和吸收,其中尤以法国对意大利文化的接受最为积极和突出。本文主要从人文主义文化、俗语文学与语言问题以及古典建筑三个方面考察法国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的接受。笔者认为,法国文化精英对意大利文化的接受并非"全盘照抄"。他们对意大利文化进行筛选,并结合法国本土文化元素进行再加工。另一方面,意大利文化的大规模引入在法国文化精英中激发了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尤其导致了"法国意识"的萌发,16世纪由此成为"发现法国"的世纪。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或"原始民族主义",成为现代政治民族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作为伊斯兰文明演进序列中的重要一环,奥斯曼帝国通常被界定为政教合一抑或教俗合一的军事封建帝国,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对抗博弈和此消彼长是帝国晚期政治生活的突出特征。近代以来,饱受西方冲击的奥斯曼帝国通过现代化改革和宪政运动以救亡图存,奥斯曼苏丹通过世俗化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和弱化乌莱玛对教育司法权威的垄断;青年奥斯曼党和青年土耳其党引入西方宪政制度和民族主义理念来弱化君主权威和教界特权,导致宗教政治逐渐让步于世俗政治。晚期奥斯曼帝国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博弈促进了现代中东诸国西方式宪政制度的确立,影响了民族主义认同的形成和基于世俗主义的现代化模式的选择,造成了中东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精英与民众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4.
圣雄甘地独特的宗教人生观尚劝余圣雄甘地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思想百花园中一朵别具一格的奇异之花,以其独特性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甘地思想体系大厦的基石无疑是甘地独特的人生观。甘地的人生观之所以独特,就在于它是以宗教道德为基础的。如甘地所说:“我的全部生活导源...  相似文献   

5.
涂尔干是现代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宗教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家。涂尔干将其社会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应用到澳洲原始宗教的研究中,对宗教的起源、构成等问题做出全面而缜密的研究,深刻揭示了宗教现象的社会属性。他探讨了宗教"神圣"的发生机制,以"神圣"与"世俗"的二元理论深刻阐述了宗教现象"自成一类"的特殊本质,以此对宗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作为宗教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范式,涂尔干的"神圣"理论在宗教现象学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宗教研究的深入,涂尔干的理论范式也必将为新的理论所补充、完善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孙砚菲 《学海》2014,(2):13-27
本文旨在解答为什么在中国基层社会维系了近千年的传统宗教生态格局在近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一个以基督宗教成为强势宗教为特征的新型宗教生态正在快速形成。本文的核心论点是,西方殖民主义激发了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最后走向了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革命政权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摧毁了传统宗教生态中主导性宗教的制度支持和社会基础,不期然地为基督宗教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发展扩展了空间和清除了传统性障碍。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理论的广适性,笔者把基督宗教近代以来在全球的扩张放置在西方殖民主义和非西方国家民族主义运动互动的视野下,试图解答为什么基督宗教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强势宗教,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却处于边缘。  相似文献   

7.
<正>在东方宗教中,特别是发源于印度的宗教,其中往往多有神秘主义的内容,诸如佛教中多讲对某种宗教观念或境界的"实证":印度教中,特别是讲瑜伽的部分,则谓之"亲证"。近世以来,因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科学理性在东方各国中也逐渐形成了启蒙思潮,这对那些古老的宗教也  相似文献   

8.
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杰出领袖。他领导印度国大党和广大群众,经过与英国殖民者的反复斗争,最终赢得印度独立。甘地是用他庞大的思想体系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的。本文选取甘地思想体系中最根本性的和起基础作用的宗教思想来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进入20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政治局势和意识形态的几次巨变和以现代交通、通讯、旅行、移民及国际市场为特征的全球文明的出现,世界宗教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宗教领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宗教普世主义即与同一宗教中的其他教派和其他宗教开展合作与对话普遍流行;抵制宗教现代主义或自由主义的情绪和倾向持续普遍上升;宗教和民族主义密切结合;侨居国  相似文献   

10.
面对着宗教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事实,民众对之态度如何?基于已有研究的缺失,本文从信任的视角来展示佛道耶等诸教当前的社会形象。同时,考虑到近代以来影响国人对宗教形象判断的两大因素:科学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我们基于长三角调查数据,以民众对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信任为因变量,科学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为核心自变量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众的信任次序从高到低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科学主义态度对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信任有抑制作用,但对民众之于佛教的信任无显著影响;文化民族主义对佛教无实质影响,对道教信任有促进作用,对天主教和基督教则表现出抑制效果。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中国宗教的"多样但有限多元"之社会处境。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建构民族与民族认同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国建构民族历史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欧洲的科学历史学为全世界现代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现代民族历史的建构方式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崛起于欧洲鞍型期(1750-1850).19-20世纪,科学的民族主义历史范式披着浪漫主义、实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主导了世界各国的认同建构和历史编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历史学家纷纷尝试批判、取代或超越民族主义的历史叙事.民族的历史叙述不断受到各种跨民族历史视角的侵蚀,不过民族主义范式并未失效,而是与宗教、阶层和种族等视角逐渐融合.当代一些学者主张,历史编纂应该证明认同的连续性变动,解构超越历史的标准和价值观,以抵御民族历史中令人厌恶的糟糕环节.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的文化历史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个宗教影响力极大的国家,对意大利的研究不可避免涉及宗教问题,而对其可能存在的宗教风险的预估则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简要梳理了意大利宗教历史的发展和现状,并对其在宗教治理和信仰格局、宗教对思想文化和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外来宗教与主流社会的潜在冲突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安全威胁等方面的宗教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受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影响,宗教信仰在我国农村地区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心理相互契合,呈现普遍的"嵌入"形态,世俗生活和宗教精神的合体使得中国人的"宗教性"难以被轻易识别。随着宗教管理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我国农村地区不同程度的"宗教热"、农村基督教的较快增长、宗教的"公共性"和"个体化"等宗教信仰的新现状与新特性,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宗教与社会相互作用结果的自然"析出",也是宗教信仰自身的属性要求和功能延伸。总体而言,我国农村宗教信仰的研究进路是"嵌入"特征的普遍勾勒和"析出"结果的多维"深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民国时期社会调查活动的梳理,分析总结当时的知识精英阶层探讨宗教问题的理论背景、实践出发点、关注角度以及相关特征等,从而以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把握“宗教”这一概念在19世纪末进入汉语学术界之后的知识生产与解释实践。并从社会调查的具体宗教问题入手,勾勒出知识精英阶层对中国本土宗教现象的理论生产,及其背后产生的社会意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社会的兴起,宗教社会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社会背景下的宗教变迁表现出"世界化"与"本土化"的互动、"现代化"与"传统化"的交融、"世俗化"与"神圣化"的嬗变等错综复杂的形态。而对全球宗教变迁的有效探讨和反思,有利于宗教社会学确立问题意识,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的文化历史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个宗教影响力极大的国家,对意大利的研究不可避免涉及宗教问题,而对其可能存在的宗教风险的预估则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简要梳理了意大利宗教历史的发展和现状,并对其在宗教治理和信仰格局、宗教对思想文化和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外来宗教与主流社会的潜在冲突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安全威胁等方面的宗教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7.
宗教对话分为宗教内对话、宗教间对话和宗教外对话三种情况。本文分析了牟宗三据佛教提出的"分别说"与"非分别说",指出了它们各自的适应范围和对宗教对话所具有的启示意义。分别说可能适应于宗教内的判教思维,不同宗教间的对话则需要非分别说。进一步,还通过比较牟宗三与约翰·希克、雷蒙·潘尼卡等人的宗教对话思维,说明宗教对话中无论实在论或非实在论均有欠缺,非目的论才是宗教对话的根本原则。真正的非分别说应建立在般若法作用的圆具这一超二元对立思维基础上,这一方法对宗教对话思维方式的转化更具启示性。  相似文献   

18.
正"去极端化"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借鉴国际社会经验,做好宗教领域"去极端化"工作,必须具备战略思想,采取多种方式,综合施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宗教极端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极端主义由极端思想、极端主张、极端要求和极端的行为等要素构成,宗教极端主义也不例外。宗教极端主义不是宗教,不是教派或学派,而是打着宗教旗号的社会政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老年人中出现了"信教热"现象,而"热"的同时也表露出信众宗教认同与宗教皈依的差异性。正是宗教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俘获"了老年信众,非法宗教的猖獗"蛊惑"了老年信众,农村医疗、养老服务的欠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等更是"逼迫"老年人走向了朝圣之路。为此,必须从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加大对非法宗教的打击、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等层面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0.
甘地的伦理道德学说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用宗教神学的观点来解释道德的起源,把道德归于神的启示,其目的就是要使人的道德观念神圣化,企图为人类社会找到永恒不变的道德法则。甘地整个道德思想的基石是他对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