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教会合一运动继续发展,其中尤以宗派间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抗战爆发后民族主义的空前高涨促使中国基督教界更加关心社会新秩序的建构问题,而宗派间合作则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教会外民族主义对于中国基督教之于抗战救国的有用性诘问促使中国教会推动合一运动;中国基督教民族主义推动教会合一以使基督教有助于抗战建国。教会内外这两种民族主义共同推动了抗战时期的教会合一运动,尤其是宗派间事工性合作。  相似文献   

2.
"自立"与"合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中最为重要的两股潮流。在自立运动日趋发展的同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也日渐发达。自1860年全面开教以来,在华传教士意识到加强合作的益处,开始在圣经翻译、出版、教育、医疗等方面展开合作。受1910年爱丁堡世界传教大会的影响,中国各区域内及全国性的教会联合运动有了进一步拓展。而1922年基督教全国大会的召开及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的建立,即是二十世纪前二十年各宗派教会合一运动的结果,更是之后二十余年各教会联合协作的起点。尽管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淡化了之前的宗派分割,各教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也逐渐加强;但教会合一运动自身具有一定限度,而且同样存在着争端与困境。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基督教历史上形成了以高等教育机构青年学生为基础、鼓励他们志愿到国外进行传教事业的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运动将这些学生的三分之一都派到了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的传教事业.受其工作理念和方式的直接影响,中华基督教学生立志传道团于1910年成立,促使许多学生接受基督教并成为神职人员,是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的主要力量之一,但在30年代以后消失于无形之中.它是20世纪初期中国基督教史上产生于学生界和知识分子界,面向学生和知识分子布道,劝导他们成为教会神职人员的团体.  相似文献   

4.
教会再合一运动是现代基督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是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现代性变革的回应。从排斥非基督宗教到与各种社会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对话,基督教通过教会再合一运动完成了以人性和理性为核心的神学思想重构,实现了基督教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与本色教会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基督教会是由基督教15个教派的华人教会共同组成的全国性的合一教会组织,广东协会是其中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一个教会。它成立于1926年,其前身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成立于1919年。广东协会在数十年的时间中经历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也遇到过不少挫折,尤以抗战时期所受的损失为重。协会目的在于使教会摆脱外国传教差会的控制,从而建立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本色化的合一教会。它的成立和发展,不仅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趋势的体现,也是基督教会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民族主义思想和运动的结果。把它作为20世纪前期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的具体实践的代表,考察其演变历程,可以为我们理解20世纪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提供一个具体视角。  相似文献   

6.
孙琪 《天风》2013,8(8):36-39
2013年8月底,中国基督教两会将派员赴台与台湾地区基督教界共同举办"两岸论坛",就两岸教会发展近况、神学教育、社会关怀、牧养事工等专题进行交流,以增进了解,推动两岸教会的联络与合作。为了配合这个"论坛",本刊特刊发基督教全国两会研究部同工文章,就台湾教会的历史与现状向读者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2月13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参与者、领导者之一罗冠宗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1岁。罗老生前曾说:我们的愿望是建设一个与中国面貌相称的教会,三自运动就是要引导教会与中国相适应。我们相信,这是圣灵的指引,是主在中国为我们开辟的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使我们能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为主作出美好的见证。作为中国基督教爱国爱教精神的践行者,他为后人指明了佳美的路径,对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期,我们约请了6位基督教界人士,共同追思和缅怀这位中国基督教界的杰出领袖。  相似文献   

8.
<正>坚实的基督论基础能够保证教会的一性,而圣灵论的活力则能保证教会合一中的多样性。因此,谈论教会的合一,离不开谈论圣灵的作为。随着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开展,如韦尔克(Michael Welker)所言,20世纪下半叶,圣灵论在基督教神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是作为独立的神学论题,而且是作为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5)
<正>丁光训主教是中国基督教著名的领袖和神学家,他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和社会化做出了自己独到的神学反思。他的社会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教会在社会中的自我理解,具体涉及到建设中的中国后宗派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和教会性身份问题。首先来看中国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问题。1950年起中国基督教界发起三自爱国运动,意在使中国教会脱离西方传教士的控制,去除西方的殖民色彩,实现中国教会独立自主自办,与国家的主权保持一致。1958年中国教会走  相似文献   

10.
陈伟 《天风》2018,(9):34-35
如何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教会文艺的中国化是可行之路。杭州思澄堂近年来尝试将民乐、戏剧、民族服饰引入教会崇拜生活,深受信徒喜爱2018年6月《天风》"众议苑"栏目的议题是"谈谈基督教文艺的中国化",刊登了来自教会的牧者同工及专家学者的文章,大家纷纷就"基督教文艺中国化"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思考、方向、思路等。笔者看了颇有感受。基督教中国化是当下中国基督教界的主旋律。从国家层面到基督教全国两会、各省市基督教两会,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研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督教发起三自爱国运动至今60年整,不仅使中国基督教从"教会在中国"转变成"中国的教会",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社会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60周年庆祝大会,大会对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60周年做了总结:研究了历史--历史实践证明,坚持三自原则,走爱国爱教的道路,是办好中国教会的必由之路;分析了现状--如今人们对待宗教所持有的开放态度前所未有,社会的深刻变化显然给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角色定位与展现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更指明了未来--继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建设一个和谐的、健康发展的教会,这是新时期三自爱国运动的重要使命.大会号召全国教会同工同道,应当为建设和谐的、健康发展的教会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正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全文刊登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以下简称《宣言》)一文,这篇《宣言》主张中国基督教要促成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教会,对新中国建设担负起历史责任,努力完成中国基督教所倡导的三自原则,达到基督教革新的目标。这篇《宣言》的发表被视为新中国成立后基督教界三自爱国运动的肇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基督教是目前世界基督教会中普世化——多宗派联合最为超前的教会,因为曾经有着七十几个宗派的教会放弃了原有宗派的界限与宗派结构间的差异,联合成为今天"后宗派"的中国基督教。可以说中国教会"后宗派"模式相对于现今普世教会合作运动致力于"求同存异"模式更加超前,因为在这一模式之中,宗派之间的差异和宗派的结构或隐或显仍然存在,却并非分开的;在上帝的道与圣礼中的崇拜中使得信仰的合一成为外在、可见的。在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大陆的教会由于政治的压力而放弃了宗派。因为当时时局的变化是非常迅速又强烈的,故而来不及发展与形成中国基督教会后宗派身份的神学基础。就这一点而言中国基督教的教会结构也是复杂而脆弱的。即便中国教会后宗派的模式对世界基督教是一重要的贡献,也迫切需要神学的强化,从而拥有更加成熟的教会论,因为中国教会是正在走向合一的教会。本文认为正在呈现出来的后宗派主义如果与圣餐团契教会论——目前最具活力、占主导位置的普世基督教合一模式结合起来,将有利于中国教会的巩固与发展。有一基本的共识,即教会的标志就是上帝纯正的道被宣讲、圣礼(洗礼与圣餐礼)得以正确施行。基督教会最基本的信仰生活,那就是在一起崇拜,上帝的道的宣讲和圣餐中领受耶稣基督的宝血与身体,如此才使得团契成为现实。只要基督教在这一点能够达至共识,信仰的多样性处境化表述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在联合崇拜中,中国基督徒可以在研究圣经、早期教会一些教会论上分歧观点的基础之上,借此形成某些共同的神学表述。也许编写一本后宗派的教义问答,可以作为最基本阐述和教导共同信仰的依据。希望合宜的圣餐礼的认识能够在中国教会中不断得到提升,这也将强化中国教会作为真正普世教会一部分的身份。结合圣餐团契教会论的实现,后宗派的理念具有巨大的普世合作潜力。这两种可以相互获益:圣餐团契的教会论为后宗派主义提供更大的神学支持,而后宗派主义挑战了传统的教会,寻求勇敢的进步,促动宗派放弃那些导致教会分裂的传统和教政体制,以求基督的教会能够获得可见的合一。新教教会正形成不断增长的趋势,那就是致力于除去宗派之间的分歧。在这样的背景中,中国基督教的后宗派经验将对全世界基督教普世合作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督教会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要全力打造平安教会,使教会与整个社会和谐共处。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向不可偏离历史经验和现实表明,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关系到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15.
<正>二、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的教会大联合如果我们把上世纪20年代发起的本色化运动视为中国基督教会的第一次合一运动,那么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在三自爱国运动影响下于1958年实现的教派大联合就可以视为第二次合一运动。这次合一运动与20年代的不同之处是,它是在前一次合一运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元素,特别是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海外消息     
《天风》2016,(8)
正世界福音联盟与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领袖在瑞士会面2016年5月20日,世界福音联盟(WEA)与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CC)的领袖们在瑞士博赛会面,双方各自介绍了工作,以及彼此在目前的社会与社会发展中,在福音运动和大公合一运动中的参与经验。作为世界基督教最大的两个联合团体,WEA和WCC共同分享了目前的计划,并对未来一些可以展开更紧密合作的领域进行了探讨,包括"跨宗教处境下的公共见证与和平构建"和"神学反馈、教育与塑造"等。  相似文献   

17.
全国各地教会和主内弟兄姊妹:关怀社会是基督教的传统,服务人群是基督徒的本分。一个健康发展和日渐成熟的教会,必然要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主做出美好的见证。新时期的中国基督教,理应有新的看见,从而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此,基督教全国两会在杭州召开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经验交流暨先进表彰会。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教会的代表、先进集体代表与先进个人彼此分享,回顾中国基督教近年来走过的公益慈善之路,数说上帝在我们身上的托付和恩典,见证我们在公益慈善事业上的努力与探索,展望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蓬勃灿烂的明天!此时此刻,我们的心被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40年代,全国兴起一场规模大、影响广的乡村建设运动,金陵神学院是其中的参与者。金陵神学院设置专门的乡村工作机构——乡村教会科,培养乡村教会教牧人才、训练义工,加强乡村教会实验、调查研究和推广工作,以"文字下乡"为辅助,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教会建设及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客观上促进了乡村社会改良。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70周年。1950年7月,吴耀宗先生等40位中国基督教领袖联名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后称"三自宣言")。9月23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宣言并发表了题为《基督教人士的爱国运动》的社论,社论指出"这篇宣言是中国基督教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文件",三自爱国运动"是基督教人士应有的使中国基督教脱离帝国主义影响而走向宗教正轨的爱国运动"。这一爱国运动迅速得到了广大爱国教徒的热烈响应,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三自爱国运动让中国基督徒真正同全国人民一道"站起来",决心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对教会的控制,建设一个真正自治、自养、自传的中国教会,中国基督教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70年来,中国基督教始终坚持爱国爱教方向、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取得了丰硕成果。实践表明,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举,所开辟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已经成为基督教扎根中国土壤的方向引领,成为爱国爱教精神在基督教领域的成功实践,成为凝聚基督教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和开展,既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为从更广范畴、更深层次探索基督教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中国基督教界将在深入总结三自爱国运动发起70年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始终高举爱国爱教旗帜,进一步落实三自原则,继续沿着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前进,不断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为此,本刊特开辟专栏,回顾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70年来的光荣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2022,(4):77-77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摆脱教会的半殖民地洋教形象,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团结全国基督徒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积极参加国家建设的爱国爱教运动。1950年7月,在吴耀宗倡导下,基督教界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简称《三自宣言》,号召基督徒拥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