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焕珍 《现代哲学》2011,(5):97-103
白玉蟾的生卒年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学界目前对此有两种看法:一认为他生于绍兴甲寅,卒于绍定己丑或以后,享年96岁或以上;一认为他生于绍熙甲寅,卒于绍定己丑,享年36岁。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受困于白玉蟾与彭耜师徒的神道设教而不知。根据白玉蟾本人的诗文与交游,可推定他生于绍兴壬戌(1142),卒于绍定己丑(1229)或以后,享年88岁或以上。  相似文献   

2.
白玉蟾,南宋道教金丹派南宗教派创立人,南宋道教中杰出的人物。关于他的生平事迹,道书史籍言之颇多,但往往内容似幻非真,令人难以把握。尤其他的生卒年岁,更是众说不一。据白玉蟾弟子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载:“先生姓葛,讳长庚,字白叟,先世福之闽清人。母氏梦食一物如蟾蜍,觉而分娩。时大父有兴教琼馆,是生于琼,盖绍熙甲寅三月之十五日也。”①彭耜认为白玉蟾生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三月十五日,此说为学术界所沿用。但据清彭竹林《神仙通鉴白真人事绩三条》言:“玉蟾本姓葛,大父有兴,福州闽清县人,董教琼州,父振业,于绍兴甲寅岁三月…  相似文献   

3.
南五祖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南宗五位祖师,即张紫阳、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相传张紫阳于宋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异人授以“金液还丹诀”,修炼成道,以“金丹之道”授石泰,泰授薛式,式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白玉蟾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授彭耜、留长元、赵汝渠、叶古熙等,自此,逐渐形成道派。元初,此派由于与北方的全真道的观点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论述,对白玉蟾的若干问题加以考证。其焦点集中在他的出生年代上,这是解决其它相关问题的关键。白玉蟾的出生年代应为绍熙甲寅年(1194),而非绍兴甲寅年(1134)。另外,我们对白氏活动区域、与朱熹交往、卒年及去世地点等问题均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论述,对白玉蟾的若干问题加以考证.其焦点集中在他的出生年代上,这是解决其它相关问题的关键.白玉蟾的出生年代应为绍熙甲寅年(1194),而非绍兴甲寅年(1134).另外,我们对白氏活动区域、与朱熹交往、卒年及去世地点等问题均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6.
南宗肇始于北宋张伯端,历传石泰、薛道光、陈楠。自陈楠开始,出现了新的特色,即在内丹修炼之外,兼传神霄派雷法。白玉蟾得陈楠内丹与雷法真传,和他的弟子们创建了以行持雷法为职事的教团,此即南宗,是相对于北中国的全真教而言的。神霄派雷法在南宗的创建以及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白玉蟾承陈楠之后,对雷法的传承做了重大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陈楠与神霄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北宋张伯端始肇道教南宗丹法,其间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赡,方可谓正式形成内丹派南宗,后人谓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等五人,为道教南宗五祖。五祖皆以精通丹法、弘扬丹道为己任,从而名扬青史。五祖之中,尤以白玉蟾最为杰出,他承其师陈楠的道统,顺应时代的潮流,不仅推重丹道,而且兼习雷法。与其相应,隶属符箓派的神霄派大师王文卿、萨守坚、邹铁壁、莫月鼎等皆修持丹道,以南宗之丹法为神霄雷法的基础。于是,南宗从陈楠开始,即兼习雷法;神霄派从肇源、创立之际,即重视丹道。南宗与神…  相似文献   

8.
道教发展至宋代,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获得长足的发展,处于鼎盛时期。宋金之稳际,分衍宗派,出现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派系。全真道南宗五祖中第五祖白玉蟾,对全真道教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拟对白玉蟾的一生事迹作初步探索。一、白玉蟾辛劳奋斗的一生白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虫宀眉)庵、海南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武夷翁。生于南宋绍兴四年甲寅岁(1134年)三月五日。他的祖父葛大兴,福建闽清县人,任琼州(今海南省琼山)教授,父葛振兴随往。玉蟾生于琼州,  相似文献   

9.
南宋著名的内丹理论家白玉蟾的生卒年月问题,目前见诸于学界的各种说法,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着以讹传讹的错误,由此也使他的寿龄和履历等问题,未能得到较为客观真实的回答,以致人们无法真正了解他的生平概况。本文从三个方面针对以上诸问题加以考辨,以免该问题存在的各种错误观点继续干扰学界对白玉蟾及其金丹派南宗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0.
清庵莹蟾子李道纯元素,生当宋末元初,都梁(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五十里)人,一生好道,著作甚富,要以传易老。于易著有《三天易龙》,其后于老著有《道德会元》,此书自序于至元庚寅(1290年),基本私淑白玉蟾之注老有禅机。师王金蟾则为白玉蟾之弟子,故实当南宗七祖。翌年辛卯(1291年),元诛相歌而全真厄解。有全真道者来访李(未言姓名),交谈殊洽。  相似文献   

11.
郭武 《中国道教》2006,5(2):21-23
白玉蟾是金丹派南宗第五祖,乃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关其生平事迹、思想学说,学术界已多有讨论,笔者亦尝细论之①。然而,包括笔者在内的学界诸家以往在谈论白玉蟾时,皆未曾关注他在净明道兴起地———江西西山的活动,并忽视了其对净明道的影响。下面,试就白玉蟾在西山的活动及其对净明道的影响作一介绍,以补人们认识之罅漏。白玉蟾一生云游天下,据其《云游歌》言,他的足迹曾广达“江之东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广闽淮海数万里”,到过的地方有武夷山、龙虎山、阁皂山、天台山、罗浮山、青城山、霍童山、北邙山等等。其中,亦包括净明道的兴…  相似文献   

12.
徐敏 《中国道教》2011,(4):53-56
李昌仁为清末著名养生家,生卒年不详,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自幼有出尘之志,常于释道二门寻师访道,觅玄寻理,后得遇真师指示真诀大略,再加以勤参苦悟,密修至道,八载功成。李昌仁有感于真道难闻、玄理幽深,于是将自己所悟所得整理成册,成《玄妙镜》一书,以期能为后学指迷解惑。该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名为"入道真诠",详解天地生人、人能成  相似文献   

13.
王吉昌与刘志渊是金朝后期至元初活动于山西的北方全真教徒,不是道教金丹派南宗的传人。但他们的文集中大量援引南宗祖师张伯端的著述,体现出张伯端对他们的深刻影响。而张伯端对全真教的影响也不止于此,整个金代直至元初的全真教都深受他的影响。刘志渊还提到了南宗四祖陈泥丸(陈楠)和五祖白玉蟾的言论,为审视南宗与金代元初全真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正本书纠正和澄清了日本学者和国内同行在白玉蟾文献、生平、入室弟子等问题上的失误,弥补了相关学术盲点,最大限度地破解了长期以来在白玉蟾创立道教南宗问题上的学术纷争与谜团,推进了国内外道教南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盖建民教授所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一书,已于2013年6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正如卿希泰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作者从20世纪末涉足道教金丹派南宗以来,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以地域道教研究的视阈,挖掘了大  相似文献   

15.
徐文明 《法音》2020,(1):53-56
西堂智藏为马祖道一最重要的门人之一,在中国禅宗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他有不少新罗门人,法流东国,化及海外,对于中国禅宗的对外传播和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贡献很大。智藏生卒年学术界尚有争论。本文指出其生卒当以唐技《龚公山西堂敕谥大觉禅师重建大宝光塔碑铭》为准,并依据其新罗门人寂忍慧彻之碑文对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道德宝章》是白玉蟾对《老子》的注本,其中出现了用符号代替文字作注的现象,这是《老子》注解著作中前所未有的,然而它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因此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解读它很有必要。《道德宝章》的符号大致可分为简单符号和复合符号二种。它们虽然有的来自于《周易》,有的来自于禅宗,但总体而言都是在仿效《周易》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做法,用符号表示其哲学思想。这些符号既体现了白玉蟾三教融合的思想,又体现了其道本位思想,同时还顺应了当时讲悟的潮流。  相似文献   

17.
<正>王静斋的生卒日期王静斋的生卒日期学术界众说纷纭,直到目前尚无定论。为了澄清这一事实,笔者首先查阅了廿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涉及他生卒日期的辞书和两篇关于他的年谱,其次,笔者还专程赴贵州省平坝县城和四川省都江堰市采访了王静斋的直系亲属并走访了天津王静斋出生地的一些亲友和对王静斋有所研究的民间学者。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收录"王静斋"条的辞书有3本,其中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词  相似文献   

18.
正《说文》解"师"为"两千五百人为师";《尔雅》则有言"师,众也"。"师"本意指人数众,后抽象化为集结众人智慧之人。唐人韩愈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天师"一词首见于《南华真经》卷四《杂篇·徐无鬼》,黄帝迷途遇牧马童子,感其神异而问为天下之道,而后"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1。"师"本就表尊敬之意,  相似文献   

19.
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蟾 ,素来以内丹理论家著称于世 ,对宋元以来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这方面的文化成就也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据研究发现 ,白玉蟾在文学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和非凡的成就 ,但却一直被正统文学研究者们排斥在外而鲜为人知。也许是学术的偏见 ,抑或是审美的误差 ,导致这位名不见正史的才子所遗留的大量文学佳作长久淹没在浩瀚的故纸堆里 ,焕发不出应有的夺目光彩。这无疑给中国南宋文学研究留下一大遗憾。白玉蟾先生可谓是历代少有的合天仙才子于一身的旷世奇才 ,不仅才华横溢、慧悟超群 ,而且平生博览群经、心通…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道教界来说 ,白玉蟾的名字如雷贯耳 ,人人皆知 ;而白氏的高足彭耜的名字 ,却知之者甚少。正是这位彭耜在理论宣传、组织建设诸方面鼎力佐助乃师 ,使白氏南宗蔚为新教派。故笔者认为有必要撰文介绍彭耜其人及其著作 ,以飨读者。  一、蛰居三山 潜心于道众所周知 ,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的史书传记 ,素来鄙薄道士术者 ,况彭耜乃一名蛰居东南海隅的道士 ,故他与乃师白玉蟾的名字皆不见载于二十四史。这就给我们考察彭耜的生平行状 ,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 ,仅是《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福建方志的些许有关彭耜的记载。元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