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志华 《中国宗教》2018,(12):76-77
道教与医学关系密切,古代有“十道九医”之传统。道士习医既是出于自身养生延寿之需要,也是出于济世利人、积功累德之愿念。道教医学是在与传统中医药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道教文化特色。道教以长生成仙为核心信仰,历来注重养生延寿之术。而养生首先要去病,故学道者往往兼学医。  相似文献   

2.
道教以长生成仙为核心信仰,历来注重养生延寿之术。而养生首先要去病,故学道者往往兼学医。特别是,古代道士多入山修炼,一旦生病,只能自我疗疾,这种情况促成了道士们自觉研习医术的传统。此外,道教认为修炼成仙必须广行善事,积功累德,只有功德圆满,才能得道成仙。而行医施药正是积德的重要内容,这也促使道教中人去研习医术,并将方药纳入道法之中,去实现其济世利人的理想。由于道教与医学的密切关系,历代有不少高道成为著名的医药学家,他们在其虔诚的宗教信仰驱动下,通过长期不懈的医疗实践和种种对人体生命奥秘的探索,在人…  相似文献   

3.
"医道同源"、"十道九医"成为道教与医学密不可分的真实写照。《抱朴子内篇·杂应》云:"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道教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治病化人,吸引信众,组织道团。随着长生成仙的终极理  相似文献   

4.
道医义诊     
正5月10日上午9时,为期三天的道医义诊活动在武当山广场拉开帷幕。作为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特色活动之一,本次道医义诊活动旨在充实第四届道教论坛的内容,展示和弘扬道教养生文化,为参加论坛的嘉宾和当地民众创造一个近距离接触正统道教医学的机会。活动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9位在道教医学和养生相关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医生提供义诊和养生咨询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民众的积极参与,求诊和咨询者络绎不绝,对博大精深的道医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道医学是以"道"为体,以"医"为用的中华传统医学。它是由道教教内宫观道士学者、教外道家学者以道利生、以医济世为手段而自然演化出的一支医学流派。一在中国古籍文献中,有关道医的记载汗牛充栋,可谓  相似文献   

6.
正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关系素为密切,"古之修道者莫不兼修医术""医道通仙道""十道九医""道有四分医"等等流行说法,无不反映出道教"尚医""重医"的历史传统。净明道作为道教的一大派别,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于沿袭传统道、医关系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净明忠孝"理念及道法道术,构建了特色比较鲜明的道医文化。探讨净明道的道医文化,可以从一个新的层面认识、把握净明道的宗教性格  相似文献   

7.
道教医学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宗教与科学互动的产物,道教医学在与传统医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医学体系。历代精通医  相似文献   

8.
道教养生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越利 《中国道教》2001,(4):41-45,47
宗教最主要的功能是给人以精神慰藉 ,提供一种精神寄托。但道教不仅关注人的精神 ,还珍重人的肉体 ,重视医学 ,精通养生。这一特点在诸多宗教中显得很突出。文献记载 ,中国历史上无论是百岁道士还是著名的道士医生 ,均代不乏人。有人统计 ,六朝道医占当时全部医生总人数的 2 8.7%。在民间 ,过去百姓说“十道九医” ,道医董奉、鲍姑、孙思邈、韦慈藏等被奉为医神或药王 ,享受祭祀。因此 ,在近代道教学中 ,少不了道教医学一科。道教养生学是道教医学的一部分。神仙信仰是促使道教医学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按照神仙信仰的说法 ,仙首先是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9.
隋唐时期,随着道教修仙模式逐渐由外炼转向内修,道教与医学关系日益密切,许多道徒都更加自觉地将道教修炼方术与医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援医入道,运用传统医学的脏象、经络、气血津液学说及诊断理论来指导内炼养生,其中以唐代女道士胡最为典型。胡,精通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25日下午和26日上午,作为本次论坛重要内容的养生咨询和道医义诊活动在鹰潭市时代广场举行。本次养生道医义诊活动内容丰富,通过义诊、养生咨询和养生功法演示3个部分,充实了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的活动内容,展示弘扬了道医养生文化,为参加论坛的嘉宾和当地民众创造了一个近距离接触正统道教医学的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2位道长现场义诊和演示。据了解,参加义诊的道长都具有正式行医资格,  相似文献   

11.
道教医学与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和哲学思想紧密联系,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传统养生文化。其养生方法简便易行,直到现在仍不失其可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道教界应继承好"道医同源"的传统,把道教界学医、重医的传统恢复起来,使之成为道教徒学道、修道的必要内容。一道教作为一个高度重视生命的宗教,历来就有重视医药卫生之道的传统,涌现出诸多深谙医药之学的高道,他们不仅是道门的宗师,也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大医家。他们在道教仙道贵生、养生修真、济  相似文献   

13.
正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被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在道学、医学方面成就卓著,其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医学史和道教上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现实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被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在道学、医学方面成就卓著,其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医学史和道教史上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现实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医道同源思想"医道同源"是孙思邈医  相似文献   

14.
教与中国传统医学关系之密切程度,在世 界宗教史和医学史上极为罕见。过去中国民间有一种流行说法:“十道九医”,杏林中人也声言:“医道通仙道”。纵观道教发展流变的历程,历代兼通医术的道门名士层出不穷,同时在道教和中国医学这两个领域建功立业、彪柄史册的道教医家也不乏其人,可谓代代有之。清代陈梦雷主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特辟有“医术名流列传”,汇集自上古至明末历代知名医家1308人,其中道士出身和深受道教影响、崇尚道教的医家达129人之多。除大家所熟知的葛洪、陶弘景、孙思邈这三位著名道医外,还有…  相似文献   

15.
正道教自初创之始就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医道同源""十道九医"的说法历来被修道者和医家所共认。日本著名学者吉元昭治认为:"所谓道教医学,可以说就是以道教为侧面的中国医学。这些被看作是道教经典中的主要内容。"~1国内的道教学者也认为:"道教医学模式是熔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精神信仰治疗和社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养生     
苏轼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养生家。他将传统的中华民族养生方法与中药调养和道教修炼相结合 ,形成了自己的养生体系 ,养生内容非常丰富。他的养生理论杂揉儒释道三家思想和中医理论 ,而道教色彩最浓。宋代社会有用道教养生的风气 ,苏轼是俗家用道教养生开风气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7.
陈玲 《中国道教》2005,(6):33-36
一、道教学者:李淳风李淳风是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是道士之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他的父亲李播曾出家为道士,据《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方技》记载:“李淳风,岐州雍人。父播,仕隋高唐尉,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以论撰自见”。这么说来,“李淳风出身于道士之  相似文献   

18.
道教出于对“长生久视”的追求和“无量度人”的需要,不断探索各种养生延命的方术,其间便与中医中药结下了不解之缘。俗话说:“十道九医”,这些兼医的道士,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中药学角度来看,历史上有三位名道,对中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对本草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和化学等各门学科都作出了具里程碑式的贡献。他们是:葛洪、陶弘景和孙思。葛洪(261—341),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其对于中药学的贡献主要有二:其一、…  相似文献   

19.
正武当文化以其宏伟的古建筑群、玄妙的太极武术、神奇的道医道药、独特的道教音乐、传统的道教法事、深奥的道教哲理,成为世人心中的圣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1.道教医药泽被众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素有"十道九医"之说,历代道士在草木丹药、内丹术、疾病防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八宝紫金锭"等药品,"万银锭"、"黄龙洞眼药"等武当道  相似文献   

20.
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关系素为密切,“古之修道者莫不兼修医术”“医道通仙道”“十道九医”“道有四分医”等等流行说法,无不反映出道教“尚医”“重医”的历史传统。净明道作为道教的一大派别,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于沿袭传统道、医关系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净明忠孝”理念及道法道术,构建了特色比较鲜明的道医文化。探讨净明道的道医文化,可以从一个新的层面认识、把握净明道的宗教性格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