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8,(12):42-43
民间信仰固化传承下来的民间民俗文化,如流传的故事、场所神祇、碑牌、题字、壁画,乃至选址、民俗活动、文物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传承的强大惯性。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优秀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  相似文献   

2.
商琳  魏微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32-33
浙江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形态众多,是浙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民间信仰工作方针政策,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看待和处理民间信仰问题,大力加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推进优秀民间信仰文化的现代传承。  相似文献   

3.
商琳  魏微 《中国宗教》2023,(7):32-33
<正>浙江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形态众多,是浙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民间信仰工作方针政策,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看待和处理民间信仰问题,大力加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推进优秀民间信仰文化的现代传承,  相似文献   

4.
<正>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原文化、湘楚文化、古越文化相互交汇,融儒、释、道和民间信仰于一体,衍生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各地独特的传统舞蹈就是其中之一。丰富多彩的祭祀仪式、五花八门的神灵崇拜,为传统舞蹈提供了神圣的舞台,也使之传承着民间最原始和淳朴的信仰内容。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对于民间美术的产生、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民间信仰是民间美术发展背后的强大的民俗文化力量,同样民间美术对民间信仰也有反作用。研究民间信仰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对于了解民间美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民俗观念中,万物有灵的观念是各种信仰的基础。信仰与民俗是民间美术的发展核心与载体。民间美术依附于民俗文化,信仰是民俗形成的主导,民间美术也正是信仰习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民俗文化和民间信仰的地位与作用"是民俗学界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三年来,浙江大学和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省内学者和民间人士对浙江省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信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福建省坚持在依法管理基础上,注重正面引导,发挥民间信仰在文化传承、道德教化、公益慈善、民间交流中的积极作用。一、挖掘传承民间信仰优秀文化,融通福建精神福建民间信仰神祇大多数为历代人们敬重的忠良义士及慈善施恩的传奇人物,妈祖是海上救苦救难的女神,保生大帝是慈悲济世的医神,陈靖姑是陆地上的妇幼保护神。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梳理华北地区弘阳教创教背景、药王信仰特征以及弘阳教新发现药方、《救苦忠孝药王宝卷》与弘阳教等方面内容,探讨药王信仰在弘阳教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见华北弘阳教药方是明清道医文化的重要内容,值得深究。《救苦忠孝药王宝卷》是道文化在民间的传承,渗入了百姓的生老病死与日用伦常。华北是中国民间宗教的发祥地之一,药王信仰亦是考察道医文化在明清民间社会传衍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信仰与习俗、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想象,所有这些都交融、呈现于古老的冰雹会。在历史的曲折变迁中,大义店村的冰雹会能留传至今可谓历久弥坚。村落生活经验中保留着关于神灵信仰的集体记忆,记忆使得信仰仪式能够恢复和传承,传承中又不断丰富着集体记忆。在记忆与传承的历史演进中,民间信仰衍变为一种民俗,于村落之中建构和谐的空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既有稳定的内在系统,也蕴含着和谐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庙会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汇集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安徽淮北地区庙会中民间美术资源丰富,但当下许多庙会演变成了纯商品的展销会,传统庙会习俗中的民间美术日渐消逝,传承与保护庙会中民间美术资源成为该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信仰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上海的三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与民间信仰、黄道婆信仰与上海的海派精神两个专题的探索,论述了下列观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为我国民间信仰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理论,因为前者的使命就是保护与传承对建设和谐社会仍然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而一部分的传统文化正寓含在民间信仰中。因此,我们研究保护与传承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忽略研究其民间信仰的源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药王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有影响的医药之神,四川的药王信仰具有地域文化特点。本文通过对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川药王庙地理空间分布及四川民间药王会的考察,认为具有四川地域特色的药王信仰,反映出了民间对行业神药王崇拜的社会实况。四川民间的药王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在普通民众生活中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持久广泛的影响力,具有文化传承的强大惯性。本文从民间信仰的概念、现状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并就民间信仰研究和民间信仰事务管理工作做了一些思考,认为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和民间信仰事务管理工作,都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跨境民族由于民族同宗、文化同源等因素,活态流传着许多共享的文化遗产,成为族群文化传承的纽带,民间信仰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广西中越边境的跨境民族京族,其民间信仰节日哈节传承数百年,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出现断层。京族人在恢复哈节的过程中,通过对越南哈节的学习、对现代文化因素的吸纳,以及自发植入国家权力符号与爱国意识,实现了哈节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传承数百年的苑川七月神会是甘肃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民间神灵形象在长期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新旧内容的叠合重构与新对象的确指,神灵统属、神职功能、伦理教化等意蕴内涵也不断丰富。究其原因,神会神灵形象是区域民间信仰空间传播、民间信众参与重构及地方文化生态等因素共同塑造而形成的,体现了因神异功德而立庙受封,因宗教理解而人格化,因历史记忆层累而复合重构,因社会需要而职能化、仪式化、组织化,因垂训教化而伦理化的传统民间信仰的生发演变史。  相似文献   

17.
神圣空间是一种承载文化的平台和反映社会过程的文本。对民间信仰家庭神圣空间的研究,能直观揭示民间信仰这一地方传统文化通过家庭神圣空间得以复兴与传承的过程。研究从微观层面出发,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对家庭神圣空间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家庭神圣空间具有私密性、隐蔽性;空间自身及其中物品的神圣性与日常性可进行弹性转换,这使得神圣空间深刻地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植-传承"是民间信仰生命力之所在,私密性和隐蔽性促使家庭神圣空间成为信仰的传承平台之一,而对日常生活的嵌入则展演了信仰深深根植于家庭和个人以保存传承资源的过程。同时,研究发现核心信众希望操纵家庭神圣空间而获得家庭内部话语权的提升,其本质是现代化背景下社会转向非传统化。  相似文献   

18.
泰山石敢当习俗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现象,是多地区共享的"平安"文化载体,对民族精神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传播过程中,泰山石敢当习俗逐渐与地方文化传统、民间生活相融合,区域性特征显著。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是鲁西南地区典型民俗,文化呈现形式特色鲜明,体现当地人对于自然、现实社会的诸多思考,蕴含着儒家伦理秩序、辩证的哲学思想、睦邻友好的价值追求等地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民间信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气氛浓郁。妈祖、城隍、潮神、关公、蚕神、陈靖姑、黄大仙、胡公大帝等各种神祇以及清官廉吏、英雄人物、行业神数不胜数。这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历史上就是百姓道德教化的主要场所。民间信仰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鲜活载体,保护、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了保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天然屏障,但民间信仰领域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学习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指示,学生要在美术课堂上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地方民俗文化的交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丰富包容,开发和利用地域性文化资源不但能丰富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还能积淀和传承地域文化资源遗产,抢救濒危的民间美术资源,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以新课标内容为指导,重点论述地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