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哲学解释学的发展和分化 J.威兹德姆(Wisdom)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天才独特地表现在他能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没有‘王后’,人们还能下国际象棋吗?它还叫象棋吗?”R.罗蒂的著作提出的主要问题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提出:“没有‘与实在相符’这种真理观念,人们还能研究哲学吗?它还叫哲学吗?”维特根斯坦和罗蒂的这两对问题是典型地反本质主义的。罗蒂的这种“没有镜子的哲学”的视界和独创性,要求哲学家重新面对哲学探究的本质和目的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逻辑学向自然哲学的过渡一直被后来的研究家们视作黑格尔体系中的一个难题。逻辑学的理念是在什么意义上“外化”为自然的?自然哲学的性质及对象是什么?它与经验自然科学及其对象的关系如何?这一连串问题都是与“过渡”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甚至有理由认为,国内黑格尔哲学评价上存在着的一些偏颇部分地也正是由于人们在这一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对自然的支配”是近年来学术界最流行的概念之一。不过 ,这次流行与以往不同 ,它是作为人们的批判对象而登场的。大多数环境主义者不仅坚信当今的环境危机根源于人类支配自然的态度 ,而且认为马克思也主张“对自然的支配” ,是同近代哲学一样的“绝望的哲学”。那么 ,究竟什么是“对自然的支配” ?马克思是否主张“对自然的支配”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是环境哲学的核心课题 ,也是我们今天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关键。本文将就国际上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做一个整理 ,提出一个有别于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解释。一、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解释所谓“对自…  相似文献   

4.
21世纪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重大挑战。在经历了 2 0世纪末一系列重大事件 :苏东剧变、后工业社会的洗礼、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和后现代的冲击之后 ,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它的哲学世界观还能够被指认为“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旗帜” (萨特语 )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 ,在于它的时代性 ,即它善于将理论之根深植于自己时代的问题谱系或时空结构中 ,适时而深刻地反思时代性 ,正确指认时代本质 ,及时解答时代问题 ,拓展时代视野 ,总体把握时代方向 ,从而“充分地适应自己的时代”。 2 1世纪 ,人类将进入一个新全球化时代。新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5.
张丽红 《天风》2002,(3):52-52
一朵晶莹的小浪花,在海面上跳来跳去;它已经经历了许多,直到有一天,它看见跳出大海,飞溅在岩石上,被摔得粉碎而消失的浪花……一朵浪花问它:“你为什么这样忧伤,这样惧怕?”小浪花说:“难道我们也会像这样永远地消失掉吗?……”另一朵浪花告诉它:“不要忧伤,不要惧怕!你不明白吗?你是大海的一部分!”浪花本源于大海。当它飞溅离开大海,很快,  相似文献   

6.
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斗争被当作绝对的善,调和被看成是绝对的恶,谁若是提一下调和,谁就是反对革命,就是投降主义,从此调和成了人们不敢触及的“禁区”。调和果真如此之恶吗?列宁说:“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哲学笔记》第408页)我们认为调和是矛盾同一性或统一性的一种形式,同一性对于事物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调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也应有它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明确地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一本新版的书在苏联的书店里轰动一时,几天之内,10万册书被抢购一空。是本什么书如此畅销?它就是修订和补充后的新版《无神论者袖珍辞典》。这本辞典最早发行于1973年。在苏联,论述宗教问题的书总是不易出版,即使是以间接的手法谈到这个问题也不行。所以,这部280页的简装书,尽管它只是为“从事无神论工作的宣传者、讲演者和组织者编集的”,但对人们还是具有“禁果”的一些吸引力。这部辞典,以马克思主义的路线为基础来规定辞目的定义。例如:宗教或者是纯粹的迷信或者是“人民的鸦片”。上帝吗?这不过是一个“用来维护  相似文献   

8.
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我们把哲学作为被定义项而界说为“世界观理论”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时候 ,作为定义项的“世界观理论”本身并不是没有歧义的 ;事实上 ,正是由于人们对“世界观理论”赋予了各不相同的理解和解释 ,因而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也被赋予了迥然有别的理解和解释。这里 ,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其一 ,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与它的“基本问题”是何关系 ?或者更为明确地说 ,能否离开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去解释哲学的“世界观理论” ?其二 ,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 ,这里的“世界观”是人站在“世界”之…  相似文献   

9.
对迷信与理性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轮功“被取缔后,迷信问题越发引人反思。尽管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但科学与迷信、理性与迷信的对话一直在艰难地进行着。目前,有一种说法更令人深思,即“对科学的盲目笃信也是一种迷信“。它似乎要把人们从盲目崇拜科学的迷梦中惊醒,比科学家更为理智地看待科学。对这一说法,我们该怎样理解呢?它判断的根据是什么呢?这些说法又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把迷信看成是一种思维倾  相似文献   

10.
论哲学“真实”之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毫无疑问 ,“创新”已为时下学界强音 ;不可否认 ,其“变奏”也在由弱及强 ,以声夺人。“反求诸己” ,惟新是创 ,似或隐或显地演为某种“时尚” ;“创新”作为一个严肃命题 ,其内涵在某种程度上被“悬置”甚或“缺席” ,几成“皇帝的新衣”。为制新说 ,有的竟然以是为非 ,有的则不惜以非为是 ,价值观遭到不同方面的“解构” ,真理也未能幸免于被否定的命运。价值观可以多元吗 ?真理的存在当真不过只是一个荒谬吗 ?这些问题值得深思。本文从讨论哲学“真实”之规定入手 ,对真理的内涵及其意义作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提出或触及到一些重要问题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体制的道德性与目前道德伦理格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向市场体制转型,它引起了整个中国原有社会结构的巨大调整,并深刻地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市场体制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调整,对人们道德实践、道德价值观的冲击,无疑是当今中国道德伦理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人们日常谈话的重要论题之一。市场经济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在市场条件下,人们的道德水平将得到提升,还是将被诱人万恶的“原罪”,对这些问题,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评述。本文拟在对“体制的道德性”范畴作探索性讨论的基…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初看上去,“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是一个伪问题。现代中国人所研究、所产生的哲学(著作),当然就是现代中国哲学,怎么还会有“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既然被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不会是无的放矢,总是有所指的。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人们认为中国哲学尚未现代化,或不够现代化,而要郑重其事地提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尤其是在现代中国哲学已经有一个世纪以上历史的今天?冯友兰、金岳霖、张东荪、贺麟,甚至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他们的哲学难道不是现代中国哲学?如果是,那就意味着中国哲学在他们那里就已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良知”?人有“良知”吗?如果有,它又是怎样产生的?人的“良知”是否一样?“良知”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这是儒家“良知”理论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有些也是我们今天应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环境美学的出场,既与审美对于环境的关注之应用相关,又同当代艺术拓展自身而走向环境有关。正如我们的艺术概念已经被拓展一样,我们对环境的理解因而也得到了拓展,从“被拓展的环境感”到“环境经验”都由此凸显了出来。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鉴赏环境”的观念也拓展了环境的意义,关于自然的关学亦必须被考虑在其中。此外,环境美学与自然关学、环境关学与应用美学、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艺术与环境这四大关系,已构成了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环境美学更广阔的未来正在逐步地展现出来,这是因为,“环境价值”在人类生活当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二十年前,“忧郁症”这个名词恐怕还没有多少人听过,然而时至今日,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复杂的程度已非当年可比,人们所需承受的各种压力也和以前大大不同,困罹患“忧郁症”而酿成的自杀、暴力等事件也层出不穷,让生存在21世纪的我们不得不去正视这个困扰着现代人的精神文明病。忧郁症就是精神病吗?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忧郁症又没有外在的病痛,只要适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让它失控,对个人健康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上,伦理学以什么途径和渠道对人们的道德产生过影响?在当今条件下,它还可能继续产生影响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本身就为在伦理学与其研究对象的相互作用上区分“现存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的必要性奠定了基础。由于这种区分具有具体历史的制约性,所以它不仅取决于伦理或道德方面的可能和需要,而且更加取决于理论的完备,即不是简单地追随着精神生活,而是要“超前反映”人类的精神生活,从而使伦理道德理论成了“宁静日常生活的干涉者”,积极参与着对道德生活进程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人为什么会喜欢宠物?或者说,我们和宠物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恋情”?你想知道吗? 心理1 物欲的沉重让我们向往自然的轻松。 曾几何时,物质的丰富带来了享乐的繁华,消费的增长也带来了物欲的沉重,人生活在由消费构筑的欲望里。一旦消费超过了人们的需要.超额的需要失去了需要的动因,人也自然从主动的生活堕入了被动的享乐。  相似文献   

18.
时间是哲学中的永恒之谜 ,它派生出来的认识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人生的此岸与超越的困惑 ,被本文作者又一次通过对传统的佛、道及西哲康德的未果追求的描述提了出来。“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黑格尔企图从认识上给出答案 ,最终又被绕了进去。他提出“真无限”即“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封闭圆圈” ,抛弃把无限视为有限量的延伸或积累的“坏无限”。但可说是“真无限”的现代所谓四度球体 ,却算出了宇宙的空间半径和存在时间 ,实际上仍是有限。存在问题亦然 :“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不也经常困惑于“此岸”与“彼岸”的矛盾而凝成现代哲人海德格尔的“忧、烦、畏”吗 ?是选择皈依上帝 ,还是把“超越”建立在“此岸人际”“感性世界”寻求“诗意栖居”———以人生理想、生活价值肯定、许诺人们的生命和生存 ,使自己的有限性和主客观时间具有可无限延伸的“内容”和“意义” ?这正是“走在路上”的人们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北北京的许多医院,都有心理检测系统,但人们了解得并不多。“你喜欢读机械方面的杂志吗?”……“你愿意做森林管理员的工作吗?”……“你喜欢戏剧吗?”……当回答完200多道这样的问题后,一份全面详细的报告便可迅速地由计算机系统分析打印出来,其中包括你的心理状态、个性气质、性别倾向、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工作发展等等内容。这一切依靠的就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开发的心理“B超”系统。心理“B超”,顾名思义,它就像普通B超机能对人体心、肝、肾各部位进行层层扫描检查一样,心理“B超”也能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多方面的报告分析,对病人不…  相似文献   

20.
自然本体化之误吴国盛在中国当代的哲学文献中,不难看到这样的说法:探究自然界本身如何是本体论的工作,探究人们如何探究如何把握自然界,是认识论的工作。本体论与认识论课题的划分是一种元哲学的工作,但它同样基于某种哲学前提,自然的本体化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自然的本体化倾向由来已久,在我国哲学界亦根深蒂固,虽然没有出现“自然本体论”的旗帜,但自然本体论的一切观念都已被接受,并且在潜意识中发挥作用。过去十多年来,有许多人大胆探索,修改甚至突破原有的哲学体系,但大都没有意识到自然本体化倾向对他们的制约,因而表现出在哲学创新上的不彻底性。自然本体论者把自然科学所提供的自然界演化图景当作终极的实在图景,上升到本体的高度,使人成为一个派生的、偶然的、无足轻重的角色。可以鲜明的指出,自然本体论的要害在于消灭“人”,把“人”降低到“物”,把“人”“物”化。应该说,中国哲学界过去十多年的人本化哲学运动正是为了拯救“人”,突出和强化“人”的因素,它的最终目标是与自然本体论格格不入的。但是,由于自然本体化倾向没能得到彻底的清除,相反在潜意识中发挥作用,人本化哲学运动因而极不彻底,作为人本化哲学运动之中坚力量的实践本体论和认识主体论在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