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仲与《管子》农商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改革变法,采取农、商并重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管子》一书虽然假托管仲之作,但却与管仲的经济思想和商业政策有很大的差别.《管子》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其中的《国蓄》、《海王》、《揆度》、《地数》、《国准》、《轻重》诸篇等皆表现出强烈的重视农业、抑制私商、国家专卖思想,这种思想被战国、秦汉以后的统治者所利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管子》学说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管仲是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政治家,孔子曾称赞管仲为仁者。《管子》一书不可能是管仲自己撰写的,我认为是战国时代齐国推崇管仲的学者的著作的汇集。当时管仲在齐国的声望非常高,孟轲讥讽他的弟子公孙丑说:“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足证齐国推崇管仲的人很多。近年以来,有些学者认为《管子》一书是齐国稷下学者著作的总汇。事实  相似文献   

3.
试论《管子》与范蠡的经商思想王京龙《管子》书中集中保存了先秦齐国的商业经济思想,范蠡是春秋末期出现的著名巨商,并且留下了一套很有价值的经商理论。本文试图就《管子》书中商业经济思想里的经商理论与范蠡传世的经商理论作以比较,以求获得进一步的认识。一、管仲...  相似文献   

4.
《管子》农业经济管理思想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仲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学家。《管子》一书包含着丰富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择要观之,《管子》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包括以农为本、农官管理、农地管理、农时管理、农税管理、农粮管理、农民管理、重农抑商等许多方面。管仲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对齐国农业的发展和齐国霸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谈到先秦战国时代繁荣的思想界,是不能忘记稷下的。战国时代,许多学者集中在齐国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进行自由的辩论,这里正是当时学术思想的中心。《管子》之书的书名出自齐国的管仲,由此可知《管子》是齐国的著作。如果《管子》是齐国的著作;那么,它当然就应该与稷下有密切的关系了。这基本上是已经成为定论的一般见解,我也认为这种  相似文献   

6.
《管子》不同于其他子书,它是管仲治国实践的经验总结。管仲在富国强兵的治国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在《管子》中体现出一系列的人才战略思想。这些人才战略思想不仅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管仲之谋向为史家所称道.大史学家司马迁曾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邀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史记·平准书》)又说:“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仲传》)在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齐桓公,运用管仲之谋,发展经济,充实国力,终于使偏居东海一隅的齐国,成为一度称霸于诸侯的一流强国.笔者根据流传至今的管仲及其学派的著作《管子》一书,并参之以其他文献,对管仲之谋加以研究,探讨其哲学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管子》一书,托名管仲,其实“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宋叶适《习学记言》卷四十五),此乃学界早已达成的共识。但是当我们具体地研究《管子》中的学术思想时,特别是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研究《管子》与同时代各学派与人物的学术联系,考察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吸取和改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时,仅有这一共识就显得很不够了。也就是说,《管子》的思想史定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否则我们就无法对《管子》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做出恰当的估价。《管子》非管仲自著,此说古已有之。朱熹曰:“仲当时任齐国之政,事甚…  相似文献   

9.
龚武 《管子学刊》2016,(2):13-17
学界奉行宋代以来的"管书非管著"论,使得今本《管子》各种正式出版物均仅署校注者或译者之名,而不署"管仲撰"。早于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贾谊即作《新书》,以"管子曰"引用《管子》原文,全书共4次,均存于今本《管子》相关篇目。贾谊不仅阅读、效法管子,其"《管子》体"著述《新书》具有承前启后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今本《管子》虽成书于刘向编修,但其文本主干为管仲撰,而管书最早可上推到姜齐桓公时代或稍后,至少应在"田氏代姜"之前。《新书》与《韩非子》《史记》及《管子》构成密切的互文关系,从而形成管仲是《管子》主要"责任者"或"著者"的系列证据链,证伪了宋代以来的"管书非管著"论。  相似文献   

10.
会议由山东社科院等单位联合发起,于989年10月在齐国的故都——山东临淄召开,参加这次盛会的有国内外学者100余人。现将研究、探讨情况略述如下: 关于《管子》与会者认为《管子》是一部驳杂难辨的典籍,对其内容的看法未趋一致。一些学者认为,《管子》由三部分组成:管仲遗著、后人对管仲遗说的记载和阐发、后人伪托之笔;一些学者则认为《管子》中没有管仲遗著,只有管仲遗说和伪托之笔; 关于齐文化多数学者认为齐文化源于上古的东夷文化;亦有人认为齐文化由姜尚肇始,传至管  相似文献   

11.
《管子》一书和稷下之学的关系怎样?这是《管子》研究和稷下学研究都要触及到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反过来也将促进两大课题研究的深入,并有助于正确估价《管子》及稷下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一、《管子》非稷下论文集《管子》相传为春秋时齐国的管仲所著,实则“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这已成  相似文献   

12.
管仲是齐国的著名贤相。他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仅对齐国,而且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其一生,得以任齐相是其施展抱负才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如何能由囚徒一跃而为齐相,其得以相齐的原因何在?本文试对此作些探讨。一对管仲得以相齐的成说主要有二。一是鲍叔能够荐贤。《左传》、《国语》、《管子》、《史记》等等,皆记鲍叔荐管仲为相之事。鲍叔此举,极受后人称赞,如《韩诗外传》卷七之  相似文献   

13.
继《管子译注》与《管子通解》之后,赵守正教授又译述了《白话管子》一书,在岳麓书社出版,列为该社《古典名著今译读本》之一。春秋时代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哲学家,政治家、经济思想家、军事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孔子在《论语》中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其后人追述管仲的言行、学说,辑成《管子》,乃是传述、研究管子的重  相似文献   

14.
《管子》法治思想萌生于先秦社会变革的特定历史背景之下,总结并汲取了先秦诸多法家学说的基础上,糅合了齐国历史现状与社会变革需要,形成了独具特色兼有开创性与时代性为一体的法治思想。管仲等适应齐国社会变革与社会治理的需要,确立了"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的法治核心,践行了"以身先之""法不二"的法治原则,形成了《管子》的法治思想体系。《管子》法治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伴随者齐国的历史崛起,影响深远,其所倡导的"德法结合"的法治精神,对当代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下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向领校群籍,遵循了以人名书的命名方式。以人名书,仅指其书为一家之学,非指其书为某人所作。以《管子》论,则仅指《管子》为管仲一家之学,并无《管子》为管仲所作之意。后世学者不明白以人名书的学术意蕴,惑于既以人名书则书必为其人撰的错误认识,纷纷展开《管子》中是否存在管仲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管仲思想、有哪些思想与管仲本人相对应的古籍真伪之辨。虽然真伪之辨稍有"辩乎其所不必辩者"的徒劳倾向,但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角度看,却代表了《管子》研究的深入。为了坐实《管子》的作者,当代学者提出管子学派说。此说虽有合理性成分,但比起《管子》为管仲一家之学的说法来,仍有逊色。《管子》以管仲为名,衍生出诸多可探讨的学术问题,这些均是《管子》托名管仲的历史意蕴在《管子》研究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张杰 《管子学刊》2012,(2):5-10
《管子》形成的时间较长,大致经历了春秋时的初步形成时期、战国末的主体形成时期,西汉末的最终定稿时期三个阶段.《管子》在产生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官方参与性质.《管子》中主要人物管仲的特殊身份——齐相以及《管子》的官方参与性质,都与史官密切相关.这些都决定了史官在《管子》的产生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因此本文分春秋、战国、西汉末年三个阶段来论述史官在《管子》的成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期进一步加深对《管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试论《管子》经济伦理思想的特点张明安,王学文作为一部博取百家之长并服务于齐国改革事业的巨著《管子》,它所反映出来的管仲学派经济伦理思想,在先秦诸多学派和思想家中独树一帜,具有许多卓越的见解和鲜明的特点。本文所谈及的经济伦理思想,是指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18.
《管子》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仲学派、《管子》的著者与编撰、《管子》的思想体系和学派归属是研究《管子》不可回避的几个相关问题。本文在批判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管子》的第一篇《牧民》,我们认为是管仲的遗著。主要证据有三,述之如下。《牧民解》是《牧民》为管仲所作的证据之一《管子》书的编者,在《经言》、《外言》、《内言》和《杂篇》之后立了一个栏目叫作《管子解》,共有五篇,即《牧民解》、《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版法解》、  相似文献   

20.
管子相齐,继承齐国工商兴邦的传统,确立了发展工商业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很多发展工商业的新理念,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工商新政策。其中,前所未有的新政数十项:为工商之民"正名",确立其社会地位;建置稳定的工商业区;培育称之为"聚"级的商业市场;构建满足工商交易的货币体系;加强诸侯国外交与商业贸易,举全国之力,派遣八千外交官员分赴各诸侯国,充当商贸使者,扩大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制定工商奖励政策,鼓励各诸侯国商贾通商齐国,等等。管仲自身也试水诸侯国贸易,总结出一系列工商业贸易经验和艺术,形成了揭示工商业规律的思想理论,保存在《管子》"轻重篇"中,是为中国古代原创的工商经济学,助推齐国繁荣兴盛,也深刻影响后世,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