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字字形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者的感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虽然非常重要,但更为本质的心理活动特征则是视觉表象的操作活动水平,可以说汉字字形的学习即是视觉表象的形成、编码储存以及操作提取的过程。对此,为了提高汉字字形学习水平,必须提高和培养学习者视觉表象的操作能力,在此方面,汉字空书法和言语表述法应当加强实施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汉字分解组合的表象操作与汉字字形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鸣 《心理学报》1993,26(3):19-27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影响汉字字形学习效果的主要汉字形体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汉字分解组合的视觉表象操作速度和准确性与汉字字形学习水平具有密切关系,学习水平优良者明显优于低水平者,且上、中、下三个学习水平组别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别;(2)并非任何汉字字形学习水平的不同都可以造成相应表象操作速度方面的显著性差别,只有当其前者达到一个相当程度的差异状况时才会如此;(3)不同汉字字形学习水平者在汉字分解组合的表象操作错误类型方面不尽相同:低学习水平者以顺序错误为主,中、上学习水平者则以部首替换错误较多。对此,应当注重培养学习者汉字视觉表象的操作能力,从而改善汉字教学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一种独特的“音形文字”,它不仅在一维空间存在有一个用音描述文字符号的序,还在多维空间建立有一个用形描述文字符号的序,不同于以音为主的拼音文字系统。汉字信息加工的生理机制也有别于拼音文字,不存在明显的一侧优势,阅读、书写时字形的视觉表象起着关键作用;而汉字的认识,则更有其特殊性,比如汉字词的记忆容量依赖于字词的视觉特点,也即字形的复杂性;汉字信息的提取以形似最容易,音近次之,意同最难。  相似文献   

4.
内隐学习中东巴文促进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了内隐学习中只学汉字、结合图画学习汉字、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对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影响。幼儿通过颜色判断任务进行学习。实验1采用再认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外显记忆的影响。实验2采用偏好判断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内隐记忆的影响。研究发现, 在伴随学习条件下, 东巴文能够促进幼儿对汉字字形的外显记忆, 东巴文可以成为幼儿汉字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汉字属表意文字,形、音、义三位一体,其中尤以字形的认知学习最为繁难,长期以来,有关汉字的心理学研究亦多集中于字形方面。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将汉字字形的学习看作言语学习中图形、符号类的学习活动,(1)认为学习者的感知、记忆和思维活动是汉字字形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汉字学习的三种方式—只学习汉字、结合图画学习汉字、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对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影响。实验1采用再认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外显记忆的影响, 分为学习、干扰、即时测试和延迟测试4个阶段。80名幼儿被分配进汉字组、东巴文组、东巴文-汉字组和图画-汉字组, 并接受统一的教学指导语。结果表明, 无论是即时测试还是延迟测试, 东巴文-汉字组的再认成绩均显著好于图画-汉字组和汉字组; 即时测试的再认成绩均好于延迟测试; 名词的再认成绩均好于动词。实验2采用偏好判断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内隐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 无论是即时测试 还是延时测试, 东巴文-汉字组的内隐启动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各组; 即时测试与延迟测试的内隐启动量无显著差异; 名词的内隐启动量显著大于动词。整个研究表明, 东巴文对幼儿的汉字字形记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如此, 既与东巴文的象形和表意性质有关, 也与东巴文与汉字的结构相似有关, 还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7.
测量了127名4-7岁幼儿基线速度、汉字字形、语义和图形加工速度的年龄差异.结果发现:(1)基线速度的反应时随年龄增伽而缩短,正确率不发生变化,对不同加工速度的年龄变化具有部分中介作用.(2)幼儿的三类加工速度随年龄加快,4岁儿童汉语加工水平低于图形加工水平.儿童进入小学后汉语加工水平开始提高,达到图形加工水平.(3)学龄前儿童加工汉语刺激的速度及其变化率慢于学龄初期儿童,4岁儿童的汉语语义加工能力要好于字形加工.(4)幼儿汉语空间认知水平低于空间刺激和汉字的言语认知水平.练习是造成图形加工速度、汉字语义加工速度快于汉字字形加工速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鸣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1):3-9
本文对中外近七十余年来有关汉字字形认知的心理学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地综述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汉字形体特征(如笔划数、偏旁部首、结构方式等)、汉字字形的认知心理过程以及汉字字形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了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认为今后的研究应特别注重密切联系汉字字形的教学、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加强研究方法方面的改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运动技能学习对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鸣 《心理学报》1997,30(2):121-129
以视觉表象的操作速度和准确性为反应变量,对210名不同运动技能学习水平者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运动学习者的技能水平对其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前者高后者也高,反之亦然;(2)运动学习者的视觉表象操作能力与所从事的运动专项有关。在田径、球类、游泳、武术和体操五大类项目的学习者之间,以体操运动员的操作速度和武术运动员的操作准确性发展水平较高,而其他运动员之间未表现出有关的显著性差别;(3)从事运动技能的学习者在视觉表象的操作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优于一般文化知识学习者的倾向;(4)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发展水平与人的年龄、性别和文化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人对汉字的认知始于其字形。而智能计算机对汉字的识别,若能模拟或借鉴人认知的过程或特点,其智能化水平则会大大提高一步。可见,研究汉字的字形知觉,不论对于人或计算机都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汉字字形,提出字形四种特征,然后选择合适的实验范型,逐一考查它们与整字或部件认知的关系,最后尝试用当代认知心理学观点,对于经过验证的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曲折  刘优  毕耀华 《应用心理学》2010,16(2):146-153
采用DRM范式,研究汉字字形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以占汉字主体的形声字为材料。学习阶段使用了两类字表:在一半字表中,各字表内汉字及相应的关键诱饵具有相同形旁;另一半字表中,各字表内汉字及相应关键诱饵具有相同声旁。再认测试中,被试对两类关键诱饵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错误记忆,并且其效应大小与字表汉字相似度成正比。这些结果说明,汉字的字形关联可以诱发错误记忆现象,并且这种错误记忆效应由汉字间字形相似度决定。  相似文献   

12.
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眼动技术,考察了高、低汉语水平藏–汉读者阅读汉语时的知觉广度及副中央凹预视获取信息的类型。结果表明,高汉语水平藏–汉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2个汉字的空间,低汉语水平藏–汉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1~2个汉字的空间;高、低汉语水平藏–汉读者都可以从副中央凹处获取字形和语音信息。  相似文献   

13.
变形汉字的结构方式和笔画数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捷英等提出并采用了汉字通透性概念解释汉字识别中的字形属性效应,例如笔画数效应、笔画类型效应和结构方式效应。在有关研究中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在速示、重复速示、非速示、时间或空间微观发生等条件下要求被试命名汉字。该研究将采用新的实验方法,即在呈现变形汉字1200ms后要求被试报告识别内容。结构方式和笔画数两种字形属性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存在着常规的结构方式效应和笔画数效应,尤为重要的是观察到了逆转的结构方式效应。客观计算出的汉字通透性可以合理地解释这些效应。该研究和先前研究部分证明了关于汉字字形知觉的一个重要假设:汉字通透性是形成各种字形属性效应的基本或主导原因。字形属性对汉字识别的影响可以归结为通透性的影响,这称之为通透性中介假设。  相似文献   

14.
刘鸣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2):3-8
3 汉字字形的认知心理学和脑神经生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这方面大致包括汉字字形的信息编码、提取以及大脑半球的机能活动特征和神经机制等问题。 3.1 汉字字形的信息编码文字的短时记忆信息编码方式,历来认为以声音编码为主(兼有意义编码和综合编码方式),汉字字形具有一系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特点,那么它的短时记忆信息编码方式是否也与拼音文字相同,主要是  相似文献   

15.
陈琳  钟罗金  冷英  莫雷 《心理学报》2014,46(11):1661-1670
4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拼音自动加工和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1和实验2采用启动范式考察拼音自动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3和实验4考察拼音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未出现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可能未激活汉字字形信息; 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激活了汉字字形信息。  相似文献   

16.
视觉表象产生加工的可塑性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化的视觉表象产生任务,以经过系统训练以及三个不同年龄阶段被试为研究对象来研究视觉表象产生加工时所表现出的可塑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视觉表象产生加工水平会因外界系统训练而发生功能增强的练习效应,也表现出随着个体的发展所呈现出的年龄效应,年幼儿童还不能产生空间表征,9岁左右可能是儿童类别表象产生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个体视觉表象产生加工能力可塑性最高的时期。说明由于受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特性改变的影响,视觉表象产生能力具有相对较高的可塑性和易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杨剑峰  舒华 《心理学报》2008,40(5):516-522
汉字与英语词汇阅读受到相同统计属性的影响,表现出阅读加工的普遍性,汉字独特的形-音对应关系又体现出阅读的语言特异性。模型1建构与英文阅读模型完全相同的计算机模型,设计汉字的字形与语音表征方案,成功模拟出汉字阅读的规则性、一致性效应及其与频率的交互作用,得到与行为实验相同的结果模式;模型2改变声旁独立成字时的字形表征,结果规则性效应消失。模拟结果一方面表明汉字与英语词汇阅读可能具有普遍的加工机制,都是对输入语料的形-音对应关系统计学习的结果;另一方面表明输入语料的不同统计属性可能是汉字阅读的语言特异性来源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探讨了声旁家族大小和高频同声旁字对汉字命名的影响。结果表明:1)声旁家族大起抑制作用,在不一致字上更明显;2)相对于高频同音邻近字,高频异音邻近字对低频字起抑制作用;3)汉字命名中字形相近字的作用点有两个,分别在字形表征水平和语音表征水平。  相似文献   

19.
邹丽娟 《心理科学》2015,(6):1353-1358
听觉词汇识别是由声学信号激活语音最终通达语义的过程。来自行为、脑电、脑成像的研究发现在不需要外显字形任务的听觉词汇识别中,字形信息得到激活并影响听觉词汇识别。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听觉词汇识别中字形激活的一系列研究结果,发现阅读学习是字形激活的主要原因。文章总结了听觉词汇识别中字形激活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即字形的自动化激活与对语音表征的重组。最后结合汉字存在大量同音字的特点,指出字形在汉语听觉词汇识别中具有解歧的重要作用。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可以利用同音字和多音字分离出纯粹的字形因素,因此从汉语角度研究听觉词汇识别中字形激活,可以很好地补充拼音文字的研究,为揭示字形的重要作用提供汉语的证据,同时对于认识语言与阅读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字形判断和拼音判断任务探讨汉字输入法对汉字形、音、义联结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使用某种汉字输入法会影响使用者心理词典中汉字的形、音、义联结:惯用五笔字形输入法的个体会加强汉字字形和字义的联结;惯用拼音输入法的个体会加强汉字字音和字义的联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