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到恩师病危的恶讯时 ,心情万分悲痛。赶忙跪于祖师圣像前 ,为恩师祈祷。愿天降吉祥 ,护佑恩师永年。从九宫山连夜直往武当山 ,恩师疗病之所 ,冲进病房。在病榻前 ,见恩师一向健壮的身体被病魔折磨的已非人形 ,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恩师见我流泪 ,吃力的对我说 :“你来了 ,最近还好吧 ?九宫山那里情况怎么样 ?你们不用伤心 ,我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恩师说到后面时 ,有些激动 ,我见他的眼睛是湿润的 ,显然是流泪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见他流泪。后来得知恩师病入膏肓 ,悲痛万分 ,恩师还是跨鹤仙去与世长辞。恩师的仙去 ,更使我们…  相似文献   

2.
我敬爱的恩师陈莲笙大师于2008年lO月29日仙逝了,作为他的弟子我深感无限悲痛.尽管恩师已经病了好长时间了,可我还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恩师的音容笑貌、与恩师交往相处的场景在我脑海里时时浮现.翻出与恩师的合影,回忆恩师时常对我的教诲,阵阵酸楚涌上心头,滚滚热泪欲夺眶而出.跟随恩师多年,从他老人家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东西,他那高尚的风格、崇高的品质以及宽广无私的胸怀使我深受教益,他那赤诚的爱国之心、虔诚的爱教之情以及他为道教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成为我终身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忆念恩师悲从心来在校时,我与明海师俩人是同时从净慧恩师座下受居士三皈依戒的,明海师虽比我小几岁,但却先找出家几年。现在虽身在藏区,但想起在汉地与显宗寺庙、大德及师兄弟们接触过程中,给我留下一幕幕温馨感人幽思无限的情景,似乎永恒不能忘怀。记得某段时间,有那么一年半载,几乎每个星期天学校放假时,我都要从北京西郊校园区乘上332路汽车到动物园,再换上103路电车,赶到市中心的广济寺净意法师住处,不知为了什么,总之在他老人家周围身边,在他那小小的屋里、小小的庭院内,总是散发着安祥、平和,一到星期天,他老人家那…  相似文献   

4.
今年 1 0月 6日 ,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我的恩师李奇同志 90岁华诞。在这值得庆贺的日子里 ,回顾自己沐浴师恩廿四年 ,思绪万千 ,感激、兴奋之情 ,难以言表。我因视野和能力所限 ,只能记叙恩师与我之间师生情谊的心路历程 ,来表达对恩师做人为师的高风亮节的敬意。1 978年 ,我在浙江省一个小县城的一所中学里教书。 4月 2 5日 ,偶然在当天的《浙江日报》上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招收研究生”的新华社通讯 (当时报纸似乎尚无“广告”一说 ) ,上载哲学研究所所招专业中有“伦理学”一项 ,“导师”是李奇。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恩…  相似文献   

5.
我所认识的王冬碧老牧师,似乎平淡无奇,却在我的心中成为一座仰之弥高的丰碑。王冬碧牧师安息主怀已经两年了,至今仍觉得他的笑貌慈容就在眼前。2010年2月他以近百岁高龄辞世时,由于工作原因未能赶回去与老人作最后的辞别,成为我此生憾事。在我心中,老牧师是永  相似文献   

6.
在恩师羽化登仙八周年之际,心里着实不能平静,总想写点什么以此抒发对恩师的缅怀之情。当年那个曾经意气风发、充满斗志的少年,如今已变得成熟而富有情感。在十几年艰辛的修行岁月里,均因铭记思师的谆谆教诲而不忘修道之根本,使我对人世的沧桑也有几多理解。每每遇到挫折和困难,都会因此而克服、战胜它们。那种事后的喜悦总能令我更加感激和爱戴我的恩师。 问世间之事能有多少东西值得记忆?快乐的时光是与恩师相处的日子。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如此,他更像长辈从生活的起居到做人的道理,都给我以耐心的指点…  相似文献   

7.
正记得那时和恩师在道观里食则同桌,寝则同榻,朝夕受教,情胜父子。每于晚饭后,我便和恩师坐在热乎乎的土炕上偎着被子说话,听恩师讲述丹经道书、三教文化及他一生访道修真的经历。暗淡的灯光下,恩师发髻如雪,白须垂胸,慈眉善目,玄音蔼蔼,极似一位老仙翁在给他的童子谈玄说道。余从髫龄至今,于文武道医方面拜师20余位,但对我影响最深、令我最为怀念者,当属陈宗仲道长。恩师陈宗仲道长羽化登真虽已整整15个春秋了,但其言谈笑语音容宛在,与其相处相随的历历往事,如在昨日。  相似文献   

8.
心中的丰碑     
十字架,是我心中的丰碑, 真理、公义筑成的‘·堡垒”, 千秋万代铭于世间, 坚不可摧! 十字架,是我心中的丰碑, 救主耶稣生来卑微, 他是神的独生子, 令人敬畏。 十字架,是我心中的丰碑, 从那里流畅着江河活水, 生命树四季常青, 佳果累累。 十字架,是我心中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陈明 《天风》2022,(6):6-8
这是一段大家熟悉的经文,记载了在凯撒利亚腓立比事件暨彼得认信以后的第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登上了一座高山.在山上,耶稣的形象发生了改变,他脸上放光,衣服洁白,之后又有摩西、以利亚显现.见到这异象,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这时突然有云彩遮蔽他们,有声音从云彩中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惊惧过后,彼得、雅各、约翰三人再举目观看,却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相似文献   

10.
回忆恩师潘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忆恩师潘菽乐国安(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今年7月13日是恩师潘菽诞辰一百周年。我于1978年考取潘老的硕士研究生,此后有幸直接在潘老身边学习和工作了7年多时间。1986年虽然我离京赴南开大学任教,但仍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不仅时有书信来往...  相似文献   

11.
聂资鲁 《学海》2002,(1):205-206
刘林元教授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以下简称“《丰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丰碑》围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主题 ,讴歌了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卓越贡献 ,再现了八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伟大历程 ,提出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这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思路。作者深刻地指出由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所总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相似文献   

12.
张岱年先生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在哲学研究上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和方法论贡献,代表了一个时代,也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思维水平和理论高度,是一座伟岸的丰碑武汉大学刘军平教授的力作《传统的守望者——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一书,2007年11月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  相似文献   

13.
熊文彬  杨立泉 《中国宗教》2012,(5):74-75,84
在美丽的西藏江孜平原,坐落着西藏历史文化史上著名的艺术丰碑——白居寺吉祥多门塔。在高13层的吉祥多门塔内,金碧辉煌、栩栩如生的壁画是这座绚烂艺术宫殿的主体。置身其中,彷佛进  相似文献   

14.
礼虚皇”,词作得很文雅,其实说白了,这两句话说的就是“烧香磕头”而己。记得我刚出家之时,有好长一段时间对这“小事”有点“不屑一顾”,好像有点感觉那是俗家人为了求这求那才去干的,出家人身超物外,心香奉神,没必要做这些形式。当时恩师已年逾八旬,每天早上起来必定到每个殿堂每位祖师像前焚香跪拜,一年下来从不间断。我那时也就在一旁陪着、看着。四年前恩师羽化登真了,出于对他老人家的怀念,我也学着每天早上去烧香磕头。渐渐地,却让我悟出少许道理来,别看烧香磕头是小事,这里面的学问还大着哩。懂得这些学问,对于我们修行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齐文化研究史上的一座丰碑——《齐文化丛书》评介张玉书国家“八五”重点图书、山东省“八五”重点古籍整理规划项目——《齐文化丛书》,经过众多专家学者七年时间的共同努力,最近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不仅是齐文化研究史上的一件盛事,同时也是我国地域文化乃至整个传...  相似文献   

16.
培训班琐记     
1994年12月1日到20日,山东省安邱市基督教会举办了一次义工培训班,我被潍坊市两会安排到那里代课,和弟兄姊妹一同学习神的话语。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天,但在我信仰的经历上,仿佛登上了一座属灵的高山,觉得我不是去教课,而是又重新作了一次学生,觉得那儿  相似文献   

17.
正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我小时候的事情。那年我三岁,妈在灶房做饭,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玩。玩着玩着,我走出了院子。门前是一个乡下常见的水塘,里面有鸭子在戏水。我站在水塘边看,一个脚步不稳,一下子跌进了水里。虽然水很浅,可对年幼的我来说,却是致命的。这件事情的发生,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妈扭头不见了我,喊我的名字没人应,心立即慌乱起来。院子里没人,她奔出院子,  相似文献   

18.
秋水鱼踪,长空鸟迹,若问何往,往生净域。觉而不迷,生必有灭,乘愿再来,何须悲泣。  这是茗山法师示寂前写下的一首“告慰诸弟子”的遗偈。  一代高僧,撒手西归,十方信众,哀痛欲绝。作为他老人家的弟子,更不免也如恩师当年“痛哭老人”一样——“我心酸了,泪流了,痛哭了”。有缘随侍恩师达三年之久,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其间,在协助老人做些文字工作的同时,亲聆教诲,耳濡目染,所获足以终生受益矣。老人一生行持,威德如山,所言“鱼踪鸟迹”,当曰法身慧命,长住人间!  翻开老人的回忆录,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茗…  相似文献   

19.
如瑞 《佛教文化》2007,(1):119-122
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农历九月十九),忽闻恩师舍报归西,在安排眼下事务准备赴蓉送别恩师的几天里,我的身心乃至周遭环境好像都处在凝滞且不安的状态。11月13日,当我拖着沉重的脚步登上从太原飞往成都的航班时,夜幕已经笼罩了大地,似乎也在默默致哀,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3,(7)
四川读者袁希贵来信说: 我从1982年开始学佛,看见《法音》,如同指路明灯。我今在家学佛,在各方面想一切办法,度一切众生学佛,希望上级领导大力支持。我们这地方组织了一个佛教学习小组,恢复了3间寺院,新造桥梁2座,待到圆满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