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迈克尔·巴克森德尔(Michael Baxandall)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强调弗·雷·利维斯(F.R.Leavis)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从这一角度入手,试图分析利维斯具体在哪些方面对巴克森德尔的艺术史观产生了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巴克森德尔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2.
《天风》2003,(1):26-27,30
在基督教史上,除了耶稣之外,没有人像使徒保罗那样对教会的发展产生过那么大的影响。纵观保罗书信他的神学思想有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继承犹太思想(他曾受教于当时很有声望的迦玛列门下);另一方面是来自上帝的启示和感动。基于这两点,在书信中保罗对妇女的地位、教会信仰生活有了他自己独特超前的认识。 保罗对妇女的看法在近现代有许多的争辩,特别是在上世纪中叶妇女神学出现后,许多人指责他憎恶妇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5,(6)
<正>保罗书信中翻译成"仆人"的希腊文有三个不同的字:δουλοζ(doulos),οικ∈τηζ(oiketes),διακουοζ(diakonos),它们都有仆人和奴仆的意思。保罗用得最多的是δουλοζ(doulos),希腊文的意思就是仆人和奴隶。保罗一再地说他是耶稣基督的仆人(参罗1:1;腓1:1),他是上帝的仆人(参多1:1),他因耶稣作信徒的仆人(参林后4:5)。对保罗而言"仆人"一词至少有三种思想背景:第一,在旧约中,仆人是上帝所呼召的人常用的名  相似文献   

4.
黄幸平 《天风》2014,(6):42-43
<正>使徒保罗在特罗亚有个好友,名叫加布,他的家向保罗开放,接待保罗住宿。保罗第二次被捕解往罗马,走时来不及准备,将一些东西留在了加布家里。后来保罗写信给提摩太,特地嘱咐来看他的时候,将三样东西带来:一件外衣、那些书、那些皮卷。原文是:"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提后4:13)外衣是身体的需要,书和皮卷则是灵魂的需要。书是指写在蒲草纸上的各类  相似文献   

5.
李亚丁 《天风》1994,(8):44-44
使徒保罗 使徒保罗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在《使徒行传》里。新约圣经中保罗写给各地教会的十三封书信全面反映了他的思想、信仰与教训。保罗是基督教会以及基督教信仰的最重要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6.
R.希尔毕宁(Risto Hilpinen)是当代著名的芬兰科学哲学家,芬兰土尔库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学会(DLMPS)秘书长。本文介绍他的学术思想。从哲学的角度考察科学,既可以把它看作结果,也可以把它看作过程。30、40年代的科学哲学主要探讨理论结构和证明条件等问题,这是把科学看作结果。当哲学家对理论变化与科学进步、科学的合理性等问题发生兴趣时,就开始把科学看作过程。这样,价值和科学目标问题就无法回避,而且必然要采取科林伍德(Collinewood)的一般立场,即研究的目的是为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寻找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彭圣佣 《天风》1994,(1):33-34
靠主喜乐 腓立比书 (一)著者:使徒保罗(1:1)和提摩太同具名。提摩太是保罗的同工,当日与保罗同建腓立比教会,现在保罗准备派他去腓立比(2:19)。 (二)著作时、地:为保罗四封“狱中书信”之一,约主后62—63年,写于罗马。 (三)受书人:腓立比教会的众圣徒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1:1)。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11)
正在保罗的传道生涯中,他所到之处,常会遇到反对,这反对来自犹太人(参徒13:45、50,14:19,17:5、13,18:12)和外邦人(参徒14:5,16:19—24,19:28),也有来自他所建立教会中的信徒的(参林后10:10)。从哥林多书信中可以知道,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也有反对和攻击保罗的。但保罗并不在乎人对他的攻击和评断。他对哥林多教会说:"我被你们评断,或被别人评断,  相似文献   

9.
身份与使命     
《天风》2015,(7)
<正>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保罗之榜样,在于他对自己身份与使命的认定与坚守。我们可以将许多的身份赋予保罗,诸如宣教家、神学家、布道家、牧者,等等。但他对自己的认定却是"耶稣基督的仆人"(参罗1:1)。不过,这仆人的身份不是低贱的,而是尊贵的。因为与这身份相随的是他从上帝所受的使命"特派传上帝的福音"(参罗1:1)。"特派",希腊文是"(?)",它的意思有"分别"、"离开"、"拿走"、"任命"等。这里保罗用的是这个动  相似文献   

10.
徐福(又称徐市)东渡扶桑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历史佳话了,然而徐福是在什么思想指导下完成东渡的?这是学术界迄今还未曾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徐福的东渡是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阴阳五行家邹衍的思想尤其是在其大九州说的指导下完成的。邹衍(约公元前340年——前260年),战国时齐国人。他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等方  相似文献   

11.
保罗的神学     
我们研读保罗书信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通过研读他的书信,可以确定保罗在早期教会史上的地位,可以研究第一世纪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可以研究第一世纪的人们在写作时所用的修辞方法,还可以从体裁和结构方面将保罗书信与希腊一罗马世界的其它书信拿来做对比研究。这些是否就是我们研读保罗书信的目的呢?以上这些理由(也许还有更多)当然都可以引起我们研究保罗书信的兴趣,而且每一种研究方法都能够丰富我们对使徒保罗和他书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月23日至26日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召开了第二届世界怀疑论者大会。美国CSI-COP(对于声称异常现象科学调查委员会)主席保罗库尔茨(Panl Kurtz)在大会上作了一个“新怀疑论”的主题报告。笔者将这个报告的内容编译如下: 怀疑论(Skepicism)是一种古老的哲学上和科学上的观点,更早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怀疑论思想,后来,由于经院哲学和宗教的统治,使怀疑论在信仰宗教的欧洲隐退了一千多年,直至文艺复兴后,一些思想家们如蒙台涅(Montaigne)、波义尔(Bayle)、笛卡儿  相似文献   

13.
C.S.路易斯(1898-1963)是二十世纪的学术巨人,他的职业身份是牛津大学(1954年后是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中古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教授.由于他在牛津大学获得古典人文学科、哲学和文学三个优等学士学位,为牛津学界所罕见,又由于他一生中同时在英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奇幻文学创作和基督教护教学等诸多不同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被英国人骄傲地称为·"最伟大的牛津人".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与忠心侍主的仆人,和爱主的弟兄姊妹交通关于节制问题。 我们都愿意做一个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主交托我们的工作,愿意尽心竭力去作,如同保罗那样(西1:29)。保罗是一位极其忠心的好仆人,他为了主的福音是不顾自己性命的(徒20:22—24)。但他在哥林多前书9章25节中提醒我们说:“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按一般的理解,要赛跑取胜就要努力(腓3:13—14)。怎么反叫人“诸事都有节制”?其实“节制”是保罗多年为主工作的切身体会,他  相似文献   

15.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3) 保罗能够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他都得了秘诀。为什么保罗能够做到?他是靠着主。知足的功课,保罗已经学会了。我们都知道保罗的经历不是一帆风顺的,林后11:23—29记载他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棍打,被石头打。屡  相似文献   

16.
保罗的气节     
修毅 《天风》2002,(1):28-29
保罗的气节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经过神的选召磨砺而成的。保罗在传道的生活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惧怕任何环境的艰苦和压力“……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神而来的义,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3:9-10),还有“我感谢那给我力量的我们的主基督耶稣,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侍他。……然而我还蒙了怜悯……并且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提前1:12-14)。这是保罗对主的忠诚气节的根基和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陈德群 《天风》2008,(8):32-33
读经范围:17章28-34节 一、保罗在亚略巴古的演讲(续篇) 保罗说: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 ‘我们也是他所生的.'"(徒17:28)下面,我们将通过下述许多历史人物的介绍,证实保罗所归纳的这句箴言.并且通过这些人物的历史特征,进一步明白神是如何带领他们走完一生的路程的.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7)
正"使他们真知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参西2:2-3)经文:西2:1-10保罗在《歌罗西书》1章29节和2章1节提到他为歌罗西人所付出的"劳苦",提到他"尽心竭力"。"尽心竭力"这个词较为形象地表现出保罗在服侍上的竭力奋斗、忧虑挂心。那么,到底像罗竭力奋斗为的是什么?英国作家欧文曾说:"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一个人的努力可能是为了他的家  相似文献   

19.
费耶阿本德的理论“增生原则”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三十年来,在强手如林的美国科学哲学论坛上,活跃着一位不同凡响的人物。他就是保罗·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在分析学派和历史学派两大阵营的对垒之间,他却单枪匹马、自立营盘、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纵观其主要思想和活动,他可谓是历史学派的同盟军,但又常常给这个学派捣点乱、制造些麻烦:他对库恩的范式理论颇感不然,把“常规科学”嘲笑得一文不值;他给拉卡托斯下战书,邀对方著书论战,由他写一本书“攻击  相似文献   

20.
使徒保罗说:“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借着这几节经文,我们看到忠心的仆人和不忠心的仆人所得到的不同结果。什么是忠心呢?保罗在书信中说:“……写信给以弗所的圣徒,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