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涉及亿万青少年的健康幸福、成人成才,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也极为关注.陈延斌教授的新著《播种品德收获命运: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领域兼具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重灌输轻养成、重理论教育轻行为训练是青少年道德建设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而养成训练则被证明是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生成的有效路径.这是由品德生成的客观规律、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体验教育、实践育人的任务决定的.要切实提高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际效果,德目指标应易记易循,行为准则须明确具体;活动方案设计应贴紧未成年人实际,训练活动要注重可操作性,强化情感体验环节,抓好"小处"、"小事",注意训练活动的持续性和家校(园)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巩固养成成果.实践证明,从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入手正是促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括了道德情绪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并从情绪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理性"德育方法的不足,提出要全方位实施道德情绪教育,发展人类的品德.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提升国家伦理认同,它包括理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12个理念的价值认同,更包括基于这种价值认同基础上的公民个体行为实践与习惯的养成,即实践层面的行为养成。理论层面的认同要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文化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公民道德建设中,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领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十几年来,在实践上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异彩纷呈,文明道德之花竞相开放;在理论上多学科联动,中国特色的公民道德建设理论体系正在形成。但无论在道德建设实践中还是理论研究上都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它需要党和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其中学术理论界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为公民道德建设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加强实践调研,增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积极探索将道德建设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60年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主要反映在四个主题与三个问题探索上.这四个主题是: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渊源与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公民道德教育的理念研究;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研究;国外公民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三个争鸣与思索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教育是平民教育还是圣贤教育,如何实现与中国传统儒家"学为圣贤"道德教育思想相融通;公民道德教育是国家的还是世界的,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公民社会既然是公共生活领域理性化的价值生态,公民道德教育在方法择取上,如何处理好理性化教育模式与情感化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德育良性互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新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中效益不佳的原因之一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道德互动不足,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合力凝聚不够。道德教育的良性互动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为此,要充分发挥三大德育领域中的施教和受教双方的“互动”机制,并做到与“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整体“联动”的有机结合;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以营造和优化道德互动的舆论环境;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并与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应用伦理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伦理学界的一门"显学".当代西方伦理学的发展趋势、我国主流伦理学理论发展的相对滞后及社会现实的呼唤是我国应用伦理学研究兴起的重要背景.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和经济伦理学是我国应用伦理学发展相对较为充分的三个领域.我国的应用伦理学研究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在<周易·蒙卦>中,反映了西周初期的有价值的童蒙道德养成教育观.它经后代学者的继承和阐发,逐渐形成了一个童蒙道德养成教育的思想体系.诸如"亨行时中"的价值目标,至诚求道而顺教的为学态度以及包容挚诚、严格得当的师道原则,等等,朴实而辩证,值得我们今天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三理"和谐教育是青少年道德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全面发展的命题是基于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任务而提出来的.开展伦理、心理、生理即"三理"和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找到了促进青少年道德全面发展的切入点.道德科学本身内含着人的品德、人的心理意识和人的行为活动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规定性,体现了人的道德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从学科理论联系上看,"三理"和谐教育符合青少年道德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三理"教育实践上看,人的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是不可分的.在日常生活中,人的道德品质与人的心理意识、人的行为活动的交互作用的链条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这些都验证了加强"三理"和谐教育符合青少年道德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公民道德素养的生成机制,是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前提。公民道德素养的生成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价值引领是方向,主体自觉是动力,公共交往是关键,公共生活是根基,良善制度是保障。构建公民道德素养的生成机制,应该坚持公民道德自觉与社会价值引导相结合、公民道德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家校社协同育人,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小公民德育环境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公民道德教育是一项奠基性工程 ,道德环境对小公民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为对小公民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 ,必须优化社会综合环境、学校德育环境、家庭德育环境、社会德育环境 ,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功能互补的机制合力 ,为小公民道德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13.
当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在实践层面都非常关注德育低效的问题。在各种原因的分析中,“知性德育”被认为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而招致诸多批评,人们试图在超越“知性德育”方面做出种种努力,但德育低效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德育解决。事实上,问题不在于德育的批评过程和方法本身,而在于对批评对象的研究和探讨不够深入,即没有对德育对象———道德思维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基本内容以及它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有效研究,或者把道德思维活动同其它思维方式等同起来,而出现了种种误解。黄富峰博士的新著《德育思维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6…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公民道德是中国既有文明历史的自觉延续,尊重、整合和传承历史传统所有好的知识和经验将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路径.在源与流的双向层面上发掘出公民道德的建设契机和本土文化资源,不但在思想传承上更显理论厚度,而且可以在具体实践上获得更大的民族认可度.在批判吸收儒家德目的同时,需要以儒学的生活世界作为背景来展开,方能真正找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5.
赵浩 《道德与文明》2018,(4):119-123
当代伦理学研究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经验趋向,这一趋向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回到"道德生活",以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为理论建构的基石。它肇始于美德伦理学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批判,兴盛于后现代伦理学,并在当代多元社会现实中继续深化,逐渐形成崭新的研究范式。回到"道德生活"将给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伦理学提供参与当代伦理学理论形态建构的主体机遇,推动西方伦理学理论的本土化与中国伦理学理论的全球化。同时也需要对这一趋向进行反思,避免研究的碎片化,将研究提升到本体论层面上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在理论上探讨和澄清一些问题 :当前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的关系 ;公民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 ,而非人性基础之上 ;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道德理论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 ,以利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深入研究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规律、机制,寻找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新视角、新途径,是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和急迫的问题.应该说,我国对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是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的,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多样而复杂.  相似文献   

18.
一、希望勤奋学习 以"三个代表"的精神指导学习,树立崇高的信念.学习是青少年的首要任务,青少年是学习、创造的时期,在青少年时期贴近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成为最愿意学习的群体,努力成为社会"四有"新人.能够完善理论学习的组织体系,推进理论学习的机制建设,强化理论学习的活动成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往往不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现状,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案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中学人本德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当前学校提高德育实效性需要构建人本德育的观点,并为构建人本德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德育方法论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方法论是关于德育方法的理论.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中,传统的灌输法失去了其合法性.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关怀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都提出了各自的应答方法.由于它们的理论基础不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其方法功能仅关注某一方面,所以它们的德育方法论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所面对的现实道德冲突问题.以系统论为研究视角,科学阐明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方法的理论基础,并论证其整合的可能性与合法性,把现代德育方法进行系统整合连接,构建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的方法论整体系统是当代德育方法论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