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洪亮 《管子学刊》2009,(2):36-38,95
本文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资料,尤其是在齐国腹心地区发现的城组、城址和遗址对西周时期齐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其中涉及西周时期齐国的疆域范围、营丘地望,商人、周人和土著夷人之关系诸问题也做了探讨。文中利用近年盐业作坊的发掘与研究资料,对齐国以盐业为基础的工商贸易经济发展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益都地处泰沂山系北侧、弥河冲积平原前缘,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远古时期,大汶口、龙山文化的居民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早期文明,商周时期为纪国故地,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疆域,汉代为益都侯国、北海郡治,曹魏时期于此首置益都县,现为青州市府所在地。据传,青州之名始于夏禹。《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此为青州得名的最早记录。那  相似文献   

3.
齐国在开国之初实行的治国之策,不仅推动了胶东地区的铜铁业、盐业、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齐国“开其国门”的开放之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胶东地区对其他诸侯国及朝鲜、日本的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胶东地区在学习和接受齐文化影响时,既注重学习和引进齐文化中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的改革内容,又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地继承。齐文化影响与提升了胶东莱文化,莱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齐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一、中国古代著名的盐业生产基地齐地是一个变化的、不断扩展的概念。西周至春秋早期,齐国的地域范围尚不大。齐襄公五年(前693年)"齐师迁纪郱、鄑、郚"(《春秋·庄公元年》)和齐襄公八年(前690年)逼迫"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后,纪国的北部沿海地区成为齐国领土。据《国语·齐语》,齐桓公时齐"地南至于陶(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齐灭莱后,整个  相似文献   

5.
齐国在开国之初实行的治国之策,不仅推动了胶东地区的铜铁业、盐业、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齐国“开其国门”的开放之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胶东地区对其他诸侯国及朝鲜、日本的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胶东地区在学习和接受齐文化影响时,既注重学一习和引进齐文化中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的改革内容,又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地继承。齐文化影响与提升了胶东莱文化。莱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齐文化。  相似文献   

6.
齐地炎黄虞夏史迹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之齐地,《禹贡》称青州,居莱夷、山禺夷;甲骨文称人方,即夷方,亦九夷也。故郭璞注《尔雅》云:九夷在东。因此,人们总认为春秋以前,齐地纯为夷族所居。但细查传说史料,便可发现不少炎黄虞夏的历史传说,可能为夷夏杂居。程德琪先生即认为:夏出于夷1,《禹贡》、甲骨文仅反?..  相似文献   

7.
宗法制在齐国的衰落刘大秀宗法制度是奴隶社会规定嫡庶系统的法制。产生于氏族社会,经过夏、商、西周逐渐完备。其内涵是指以始祖的嫡长子一系递承而下的嫡子为大宗,其余庶子为小宗;天子、诸侯、卿、大夫都受这一法制的支配;在大宗与小宗之间有一种明显的臣属关系。其...  相似文献   

8.
世上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一般都有其承继性与融合性特点。作为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齐国乐舞当然也不例外,它也是在齐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承继了东夷乐舞的成就,融合了尧、舜、禹三代之乐而形成的。东夷族是个喜歌好舞的民族,他们的歌舞活动,不仅造就了众多乐歌和乐舞,而且催生出了众多乐器,同时还出现了乐教、乐论和礼乐。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太3伏羲氏、少3金天氏、葛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大舜有虞氏、东莱部落和夷夏部族联盟,就是他们为齐国乐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的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的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及镜范中的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10.
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国自弹丸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和战国七雄之冠,而后又在短短的六十多年时间内迅速衰落灭亡。齐国的兴衰当然有诸多的原因,然而齐国用人政策是否得当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欲从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兴盛、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衰亡及齐国的用人政策对后人的启示等三方面来探讨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兴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地形》篇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齐长城是齐国的军事防御工程,它是如何借助泰山地区地形地势之利的呢?一九八七年夏,我们对该地区齐长城进行了为期二十多天的实地考察。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特将对这一问题的点滴体会谈出来,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新石器时代,中国产生了原始技术教育;夏商周三代,中国产生了满足贵族从政需要的素质型技术教育;西周以前,中国没有出现整体社会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因而也便谈不上什么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产生。较为全面、系统而深刻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步形成于春秋前中期的齐国,它是管仲为创立霸业而推行的“四民分业定居”社会改革的直接产物。桓、管时期齐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理念、方式、内容、管理模式及其功能,共同构成了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的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循流溯源述而不论──简评《临淄与齐国》徐树梓由临淄齐文化研究社刘斌同志撰著的《临淄与齐国》一书,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问世。全书共10章45节17万字,依齐国的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及民风民俗先后为序结构成篇目,而突出了齐国建本...  相似文献   

14.
《管子》一书,既有对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重视的内容记述,又有对于人才的选择和征集这一内容的阐述,还有关于对人才的利用和考核的内容记述。齐国的八百年历史,更使我们看到了人才治国战略的重要性。人才强国战略,使齐国昌盛久荣,使齐国成就霸业,不断称雄。从姜太公首倡“尊贤上功”、开人才兴国之先河开始,齐国代代相因、步步完善,营造出了一种重视人才、尊贤用能的良好环境和风气。《管子》和齐国昌盛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人才强国意义重大,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先秦典籍,《晏子春秋》对上古圣人明王和风俗文化多怀仰慕眷恋之意,而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则把盛世贤王与衰时暴君区别对待,这体现了历史对该书的巨大影响。春秋时期齐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与前诸子时代的文化对《晏子春秋》思想的影响也很大。此外,该书还吸收了齐国本土东夷文化、姜太公及桓管思想事迹中的有益成分,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各种理念。由于《晏子春秋》初步成书于战国稷下学宫,故来自不同派别稷下学士的思想也在该书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管子学刊》2010,(2):F0003-F0003
历经三年,由王修德先生编著完成的《齐国巨防》一书,于2010年5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这是他继《齐国轶闻》、《齐国大事纪年》之后又一齐文化研究成果问世。根据现有检索结果,该书是研究齐国巨防的第一本专著,填补了系统研究齐国巨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正>由著名齐文化研究专家宣兆琦教授主著的《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一书近期由齐鲁书社出版,这是宣兆琦主持的又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也是国内外第一部对海岱地区古代文明进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力作。海岱地区是海岱历史文化区的略称。作为历史地理学的用语,"海"意指渤海与黄海,"岱"则是泰山别名,"海岱"指的是泰山与渤海、黄海之间的地区,即今山东半岛。《禹贡》说:"海岱维青州。"蔡沈注云:"青州之域,东北至海,西南距岱。岱,  相似文献   

18.
《管子》学说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管仲是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政治家,孔子曾称赞管仲为仁者。《管子》一书不可能是管仲自己撰写的,我认为是战国时代齐国推崇管仲的学者的著作的汇集。当时管仲在齐国的声望非常高,孟轲讥讽他的弟子公孙丑说:“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足证齐国推崇管仲的人很多。近年以来,有些学者认为《管子》一书是齐国稷下学者著作的总汇。事实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齐国政局屡有变动。自五子争立后,齐国公室日渐衰落,中经崔、庆之乱与栾、高氏之变,姜齐国君虽然还保持名义上卿大夫共主的身份,然而齐国政权已经逐渐落入陈氏家族手中,造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因素便是卿大夫家族的私属武装。一、齐国卿大夫家族的私属武装春秋...  相似文献   

20.
齐国历史博物馆座落在临淄区齐都镇。临淄是齐国故都,初名为营丘,是周代齐国的都城,汉代齐国的王城,一向是齐国齐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文献记载相辉映,出土于齐国故城的数以万计的重要文物就是很好的证明。为了珍存文物精华,以供研究和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