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地艺术作为西方后现代的一个艺术流派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方实验艺术的先驱杜尚提出的观念艺术,基于对传统艺术的场所局限与审美经验的反叛,而实质上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工业社会与现代文明。大地艺术从二战后到当下,在西方欧美国家以及日本都经历了在地发展、演变的过程。而大地艺术开始进入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乡土景观设计的视野,源于21世纪以来西方后现代思潮的涌入与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公共意识在文化艺术中的体现以及乡村复兴的社会背景,催生了大地艺术作为乡土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文章从大地艺术的视角切入乡土景观设计展开分析与探讨,通过对比和案例分析进一步阐释大地艺术在乡土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在当下学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思潮碰撞与交融,众多美术革命家提倡学习西方艺术观念,甚至要求"全盘西化"。我们学习和领悟西方艺术观念的时候,才发现所谓的"西方艺术观念"竟然是中国古代画论中早就提出的艺术思想,由此可见,西方现代艺术观念亦受东方艺术观念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与确立。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方文明交流的不断深入,戏剧艺术呈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新特征。中国戏剧虚拟写意、注重抒情、崇尚天人和谐的审美创作观念逐渐被西方借鉴;而西方求真求实、重叙事的创作传统也逐渐被应用到中国的戏剧舞台上。中西方戏剧艺术之间的交融并蓄,有利于戏剧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的长远发展。通过对英国皇家剧院与布里斯托老维克剧院联合制作的《JANE EYER》和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的《简·爱》之间的比较分析,从而展现出中西方戏剧审美交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和艺术观念的影响,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文章从哲学观与绘画空间表现特点将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力图发现中西方艺术创造的规律,为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艺术市场主要由艺术生产方和艺术收藏方组成,艺术家、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行三者之间建立起合理的规则。艺术家、美术馆、艺廊和拍卖行等艺术机构,艺术评论家、收藏家和艺术媒体之间保持健康的互动。在西方,艺术市场的中心是商业性画廊,一件艺术作品转变为商品必须遵循一个约定俗成的流程。如今的中国艺术市场,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市场200年的进程。随着全球艺术博览会的崛起和艺术品网上销售的普及,西方画廊模式的可持续性被质疑,我们无法从西方找到解药,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艺术史上,艺术的形式曾为人们展示了无限的道德人格魅力。以不同时期的美学观念而言,道德和正义似乎成了艺术家和哲学家共同追求的理念。为了便于阐释和分析西方不同时代的审美主题,在此大致将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漫长而丰富的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艺术时代;中世纪宗教性的艺术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艺术时代;以及以人、机器、信息为特征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时代。不难看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色的鲜明的艺术主题,这种主题正是时代精神、民族意识形态和理想人格特征的反映。一、哲学与英雄:古希…  相似文献   

7.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在整个西方绘画史的发展过程中,象作为做诶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始终贯穿于西方绘画的各个时期中,具有超越性、抽象等特征,在不同美术发展时期中,充当着画家与欣赏者之间思想交流的媒介。贾克梅蒂置身于西方艺术变革的激流中。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绘画艺术中,表现主义的体现和应用对于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现主义者选择社会现实、人性、战争等主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表现主义在西方绘画艺术中的应用和影响,为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从表现主义在形式、色彩、主题等方面的表现入手,探讨其在西方绘画艺术中的应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土壤,其艺术代表着一种美学典范与古典原则,作为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形象,是西方众多绘画名家所描绘的对象,不同流派的绘画大师以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角度来阐释着维纳斯的女性美。采用艺术史图式分析的方法,以西方艺术中维纳斯形象的"对镜"为着眼点,把韦切利奥·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1576)的《镜前的维纳斯》(Venus with a Mirror,1555)作为个案,对比分析与之有渊源关系的维纳斯"对镜"题材,从绘画的内容、构图、表现手法等入手,探究西方艺术中维纳斯形象"对镜"图式的渊源,深层剖析其相互间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裘凤 《美与时代》2006,(2):82-84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是西方古典主义艺术达到“完美再现”之后的进一步超越。后现代主义艺术是现代主义反传统、反逻辑、反理性在新时期的一种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11.
在绘画艺术中,绘画使用的材料以及运用的技法都属于绘画艺术独特语言。围绕西方绘画材料技法的历史演进过程展开讨论,结合不同时期西方绘画材料技法运用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以何种形式在实际美术教学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艺术史研究的两条主要线路分别发源于沃尔夫林的思想和潘诺夫斯基的思想。沃尔夫林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形式分析的方法对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以线描与涂绘,平面与纵深,封闭与开放,多样与统一以及清晰和模糊这五对基本概念为主线,概括了古典艺术与巴洛克艺术之间的主要区别。他的这一理论使风格学研究方法成为西方艺术史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景这一艺术表现手法一直以来都极具特殊的魅力,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人类亲水的天性。自古以来,水就作为中国园林的典型元素,并且在中西方园林中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在几百年甚至于几千年间的历史变革中,水景艺术在中西方的园林理念中都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也形成了不大相同的审美与创作形式。文章通过分析中西方水景艺术手法的表现及差异,探索不同文化水景造园艺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作为一种语言可以起到使人们相互交流的作用。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上,绘画艺术语言所呈现出的再现性的生动逼真、表现性的感情真挚、实验性的形式多样使我们可以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西方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艺术在各自的发展中呈现着自己独有的风格面貌,西方艺术在发展中秉承着理性科学的思想,重色彩、神性。而中国传统艺术在发展中重视主观思想,多追求形神兼备,诗书画印相结合,来传达一种和谐美和抒发一种主观情绪。艺术是人的思想精神反映的产物,离不开人的意识形态,而人的意识形态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艺术,从而有了中西方艺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李丹 《美与时代》2005,(12):13-14
艺术真实是艺术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接受美学"有关艺术真实言论的分析,论述了艺术真实中受众的主体感受和作品的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现代艺术中,艺术真实的评价标准只能存在于艺术创造一欣赏的责任、情感和信心中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当代艺术始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与西方的艺术交流空前活跃,无论是经济、文化,都在向发达国家看齐,艺术家们全面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图式和语言逻辑。"85"思潮后,中国艺术家们力图冲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绘画观念与形式的束缚;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自由个体艺术家出现,他们利用具有政治符号的波普风在国外崭露头角,之后的艺术家们立足于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发生了实质的碰撞,西方艺术逐渐将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艺术圈。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绘画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产与活动,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财富。由于文化背景、技术知识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中西方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各自的艺术领域也都各具特色。文章在剖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与意蕴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文学作品,来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核心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凸显二者的共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艺术理论中"气韵"与"意境"有独特的表现与含义,其适用于西方现代绘画能对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及意义。根据艺术理论家的研究进一步理解"气韵"与"意境"的深刻内涵,深入阐释西方绘画的情感表达方式。西方艺术同样追求"气韵"与"意境",并且中西艺术在观念上的交融与相互渗透有利于促进艺术创作打开新局面,使中西方艺术创作在保留各自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发生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山水画构成形式打破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局限性和束缚,使现代山水画具有一种新颖独特的意蕴,这也是山水画艺术构成性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画历史悠久,自人类文明开始时,中国画就开始衍生、发展。当代的中国画是一整套完整而全面的艺术体系,对传统中国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弘扬、发展、创新传统中国文化,并借鉴和吸收西方艺术文化。文章主要阐释西方构成艺术对当代山水画的意义和影响,分析当代山水画构成形式在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对其创作意义和表现技法进行研究,对构成艺术的借鉴、吸收、包容、继承和创新是发展当代山水画重要途径,采用新技法、新理念、新思想促进山水画的改良,加强和提高当代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