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哲学动态》2016,(11)
传统知识论是与自然事件相对应的认识方式,它并不足以覆盖行为事件的解释领域。本文就此提出一种新的知识论,即理解的知识论来加以补充。目的因(行为事件)构成理解的知识论的特有研究领域,对行为的目的、意义与价值的把握是理解的目标。理解是在理解的空间的架构下进行的,它包含如下三个部分:一是我们已经具有的知识系统,它为认识提供了一种知识背景;二是包含在其中的深层的思维规则系统和价值规范系统,它们为认识活动提供了规范性的理由;三是经由经验知觉以及佐证(testimony)所获得的信息,它们提供了事实性的证据或理由。理解的知识论不是描述性的,而是规范性的。义务原则、还原原则以及合理性原则构成理解的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温克勤,男,1936年9月生,天津市人。1957年至196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师院(现为首都师大)政教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学习通讯》杂志社、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社科院哲学所、伦理学所工作。1996年11月退休。退休前曾任哲学所、伦理学所所长、《道德与文明》常务副主编、主编。社会兼职主要有天津市社联常委、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天津市伦理学会会长等。著有《中国伦理思想史》(合著)、《伦理百科辞典》(合著)、《伦理学简编》(主编)、《中国职业道德概论》(主编)、《管理伦理学》(主编)、《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主编)、《中华名人与治国》(主编)、《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主编)等,发表论文百余篇。所著《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论文获中宣部199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项目奖。1991年获天津市"八五"立功奖,1992年十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6.
从古代意识形态到当代意识形态——与郭沂研究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思想领域,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复杂的话题,但仍有不少学者从各个不同角度做出探讨,并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议论和争鸣。最近郭沂研究员在《哲学动态》2007年第3期发表了《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体价值相辅相成——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再思考》一文(以下简称“郭文”),对于这一话题进行了难能可贵的探讨,同时也阐发了他自己对儒学形态和功能的独特理解,表现出较大的思想勇气和探索精神,其中的一些提法也富有启发意义。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篇文章也存在较多需要进一步辨析的问题。也正因此,我想在此提… 相似文献
7.
在庄子看来,“言”是人召唤与接纳万物的基本方式,在人类思想与生活世界的建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万物既以“浑沌”为其本然态势,因之而起的“言”也呈现出“未定—无常”之常貌。如果“言”不能知止于此,就会逐渐衍化成试图在浑沌中固化价值、凿出秩序的“庄语”。通过“有用—无用”之辨与“是—非”之辨,“庄语”试图定性乃至重构包括人在内的万物,从而形成了对万物的限制与宰制。正是为了解决语言因隐于“荣华”而使人无法合理观物、应物的生存难题,庄子提出了寓言、重言与巵言。寓言、重言是以人之是非、古今观念为基底而生成的语言策略,意在弱化言说对象的是非对抗心理、因顺言说对象的尊古崇圣心理,以期实现平等而有效的沟通效果;巵言则是依乎天理、因物为正之言,由之敞开的是一个“咸其自取”的生活与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石既不是“鸦片论”,也不是“幻想论”,而是对世界的“掌握论”.把宗教视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马克思从最高层面宏观把握宗教问题的一个深具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知识论是缺位的,这是现代中国哲学界的共识。冯友兰曾断言:"在中国哲学里,知识论从来没有发展起来。"~((1))汤一介也说:"我们知道,中国哲学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许多学者都意识到,在中国传统哲学缺乏系统的认识论理论。"~((2))金岳霖等大家也写作过《知识论》等著作,进行了重建中国知识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对自然主义知识论的主要质疑,其论据大致可被归纳为两种,即规范性论据和先验性论据。自然主义知识论对于规范性论据的辩护多数是防御性的,因为,是否接受这些理由常取决于我们是否接受本身的前提,因而未必能够被其反对者接受。对于先验性论据,自然主义知识论可以直接否定知识论中的先验资源,也可以对先验资源予以自然化。在对先验性论据的讨论中,自然主义知识论展示了更有效的自我辩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丑书之争"从1980年代以来,一直是困扰书法领域的核心事件,但遗憾的是,迄今未有人对"丑书"及其相关问题做出系统的梳理与归纳,致使这一事件还在持续,从而模糊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走向。若要澄清丑书及其相关问题,可以从丑书的概念内涵、创作实践、理论源流、价值意义等方面做全面阐发。丑书的存在有着久远的历史,当代丑书只不过是这个脉流的一个合理的延伸。丑书审美形态形成于元代晚期,是传统丑学在书法领域的实践。丑书是对中国书法传统的必要性补充,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其在笔法、结字、墨法、章法等方面的创新,为趋于僵化的书法传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是,当代丑书创作中出现了种种错误的倾向,需要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12.
《哲学研究》2017,(4)
托马斯·阿奎那以先确立被认知对象"存在"的不容置疑性为前提,来探讨人的认知过程的各个阶段与主体认知结构的各个成分,从而建构起感性与悟性之间互动合作的知识论系统,以诠释客体对象所蕴含的经验性、普遍性和超越性特征。阿奎那认为,心物无分,人的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人的理智是借助于从感性图像那里的抽象来理解物质事物,这种抽象作用有两个机能,即"主动理智"和"被动理智"。人的理智不是被动地接受材料,而是主动地转化外来的材料。人在任何判断行为中都必然蕴藏着对绝对真理的肯定。人对神之真理的肯定不仅具有思辨上的必然性,而且还是人的思辨认知行动的先验根基。除非人的理智认知一切,否则不会获得心灵上的绝对憩息。阿奎那因此提供了解决悟性与理性之间二律背反问题的知识论模式,但在唯名论的冲击下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瓦尔登湖》中十条儒家引语,分析其与《瓦尔登湖》主题的联系,同时梳理梭罗研读儒家典籍的过程,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对梭罗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梭罗借鉴和吸收儒家"安贫乐道"的观点,丰富并阐发了自己"自愿清贫"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这段历史时期,论述了“再现论”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并且阐述了“再现论”对西方写实性绘画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和现实都显示出了科学知识的巨大力量,知识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早在古希腊,哲学问世对就以知识论形态出现,近代哲学家费希特以“知识学”命名其主要哲学著作。但是,科学的知识论并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知识本身是有着复杂结构和特殊功能的完整体系。因此,科学知识完全有资格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用以建立一门专门的学科“知识论”或“知识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论从药品到毒品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华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9):75-77
毒品与药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毒品来源于药品但又不同于药品。具有依赖性的药品一旦流入非管制渠道,用于非医疗目的,在社会上泛滥便成为毒品。因此,对有依赖性的药品需要严格管理并合理地使用。 相似文献
17.
康德通过对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果圣经故事的深入解读,发现人性不仅天然有向善或向恶的倾向,而且还有天然以善掩恶甚或以恶(搏)取善的倾向。虽然这是无善恶的选择,是知善恶前的先行行为;但是当我们以理性反思道德的人性前提之时,除却或善或恶的情形外,伪善理应成为情形之一。因而,在道德理性启蒙之下,回溯本源的道德经验,宗教的神秘化的罪转化为世俗社会中的道德恶。并且随着人类从自然秩序进入伦理秩序、自然世界过渡到伦理世界的理性化过程,伪善这种个体性的人性之恶转变为总体性的世界之恶。 相似文献
18.
《美与时代》2016,(6)
传统的文学和艺术的审美接受强调体验和感悟,需要受众对作品进行想象和联想,通过复杂的思维加工活动获得审美快感。进入现代,也即"机械复制"的时代,其呈现方式改变了人们看的方式,大众对作品的接受方式也随之由"凝神观照"转变为"消遣"。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观看以及体验的方式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一件事情的注意力被手机等信息终端彻底地撕裂成"碎片"。同时作为信息传播的大众媒介,传播的文字与图像呈现出一种"巧妙"的状态,使大众的接受进一步简单化,节约了联想与思考的脑力,也节约了时间。所有内容都追求准确地"戳中一点",让受众产生直接、即刻而又相对具有冲击力的快感。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成人们的伦理实践,孟子提出了一个比他的性善论更为复杂的伦理选择论。这一伦理选择论既有抽象的一般性的正当选择原则,也有比较具体的可欲之善和更具体的作为"良贵"的仁义等价值;既有对人性的相似性和人能够做什么的说明,也有如何实践伦理的方法。在层层推论和类比中,孟子令人信服地向人们证明,在不同的价值选择中,伦理选择是最好的选择。它不仅是可欲的最高的善,而且也是人完全能够获得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至乐无乐”观点从道家到道教的转化、道教的生死“五苦”的宗教美感论、“乐—怒”的对立转化等三个方面,集中讨论了道教美感论的主要范畴,研究了道教以“苦”为“乐”的宗教、文化、美学根据,认为道教美感论有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主流的特点,发扬了传统美学注重精神世界、强调内在美的特色,同时又留下了审美无标准论和美学神秘主义的尾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