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两篇基本上用经堂语写的卧尔兹。经堂语是流行中国回族地区清真寺经堂教学使用的语言,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多少年来,阿訇们用经堂语讲授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典籍,宣讲卧尔兹,在沟通中国和阿拉伯、波斯文化,以及在传播伊斯兰教等方面都起过重要的作用。据有的学者考证,经堂语是元代流行的“白话”,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从经堂语中也能窥之一二。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堂语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经堂语结构严谨,语法规范,鉴别经堂语使用的优劣,主要从语气词如“把、打、上、是、因、乃、着、的、有”等以及一些介词的用法,可以看出使用者阿语语法的功底。这两篇“卧尔兹”中虽夹有现代语词,这也说明经堂语的运用有了发展,但总的看来,仍不失其经堂语特色,两文题目系编者所加。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中文伊斯兰教著译兴起于明清之际,成果斐然,主要特点是伊斯兰教内知识分子所著,主题以经堂典籍翻译和阐释伊斯兰教基本理念为主,这批著作是伊儒会通和伊斯兰教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可称之中文伊斯兰教典籍,但并非现代学术视野下的伊斯兰教研究著作。从学术史的角度,通常认为现代意义下的宗教研究肇始于近代,具体到伊斯兰教,“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伊斯兰教学术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经堂教育的开创者胡登洲在明代伊斯兰教衰微,中国本土伊斯兰教经师十分稀少和伊斯兰典籍极度缺乏的社会大背景下,以追随域外来华经师游学为获得伊斯兰教学问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际访谈和问卷调查,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主流思想、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经堂人才培养机制、汉语和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经师经生现状及经堂教育的转型、与现代教育的关系等现实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应始终坚持哈奈菲教法学的根本思想和传统,始终坚持马图里迪教义学派的根本思想和传统,始终坚持经过历代先哲、经师总结和传承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中国伊斯兰教的根本思想和传统,秉持温和适中、不偏不倚的主流思想。传统经堂教育应放眼世界、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有关学科,重视后继人才培养和地区经堂教育健康、良性的发展,巩固并完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的这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伊斯兰的经典《古兰经》。从唐朝到民国的1200多年中,《古兰经》始终没有被完整地翻译成汉语,不为广大中国人了解。目前学术界已知我国最早《古兰经》汉译本出版于民国十六年(1927),是我国汉族学者铁铮从日文转译过来的。然而,笔者在整理伊斯兰文献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1912年由两位甘肃籍阿訇用"小经"文字以经堂语翻译了《古兰经》全文,命名为《天方尊大真经中华明文注解》。这一发现刷新了我国《古兰经》翻译的历史纪录,将中国汉语通译《古兰经》的历史提前了近15年。该译本对研究我国经堂教育的发展和经堂语的应用,以及明清时期的汉语言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中国穆斯林用"小经"字母拼写汉语,是伊斯兰文化中国化或本土化的重大尝试,是对汉文化认可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中国穆斯林对汉文化产生向心力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6.
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话语体系,是指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目标、理念及表达方式共同建构起来的体系。从《经学系传谱》来看,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目标就是经师的培养、经书的引入与阐扬,培养教门意识。这些内容有助于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制度。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清真寺内的教育,而具有中国私塾教育特色,且充分凸显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 一、教育模式的"中道"精神。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创办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形式,它对于经学人才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的纽带。维吾尔族作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历史上,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不仅是维吾尔族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推动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1934年王静斋阿訇编译的《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本文重点讨论《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的编译特色、成就和地位。一、经堂教育陕西学派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本土化溯源在探讨王静斋阿訇编译的《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之前,有必要回顾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陕西学派的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本土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开创者、传统经学的奠基人胡登洲太师诞辰500周年。胡登洲创立的经堂教育逐渐形塑了中国伊斯兰教,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数百年来,经堂教育培养了一代代本土经学人才,也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学派,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0月12日(农历八月廿八日),是我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创建人胡登洲太师逝世388周年。西安化觉巷等地一些清真寺,于10月11日主麻日,在礼拜殿诵《古兰经》、赞圣,宣讲胡太师对中国伊斯兰事业的贡献和品德情操。 胡太师创建的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人才。在当时,经堂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逐渐实现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其中,经堂教育的倡兴和发展,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个关键步骤。本文肯定了早年苏非派对经堂教育的影响以及后来排斥其影响的必然性,介绍了苏非著作列为经堂读本以及经师和经生的思想言行、生活方式受苏非主义影响的情况,讨论了中国伊斯兰教中一度出现的教争现象,探讨了苏非著作作者的道统(或教团归属),进而得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几个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正>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话语体系,是指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目标、理念及表达方式共同建构起来的体系。从《经学系传谱》来看,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目标就是经师的培养、经书的引入与阐扬,培养教门意识。这些内容有助于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一、经师的培养有助于穆斯林与主流社会的沟通从明朝开始,除信仰之外,内地穆斯林的建筑、姓氏、语言、婚姻、服饰等方面,更具有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那么,内地穆  相似文献   

14.
《经学系传谱》的作者赵灿纳国昌《经学系传谱》是关于中国清真寺经堂教育沿革的唯一专著,也是中国伊斯兰教珍贵的典籍之一,作者自称"晋陵裕心贫者,斗芒甫赵灿"。明代后期,中国伊斯兰教呈现"经文匾乏,学人寥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①状态。有识之士群起...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教育在继承传统经学和近代新式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与当代院校教育相结合,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作为一名经学院专业课教师,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及对传统经堂教育的调查与研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现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为例,从办学形式、教育体制等方面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经堂歌是以清真寺为中心,在回族群众中流传的普及有关伊斯兰历史文化知识的诗词、民间歌谣和诗歌体传说。它宣传、介绍伊斯兰教的兴起、教义、教法、功修、日常宗教生活等;同时,也有劝教、劝善的内容。本文探讨了回族经堂歌产生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在伊斯兰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联元一生著述近三十部,他的所有著述基本上都是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而编著的。他的著述不仅对20世纪中国伊斯兰教和经堂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必将对当代的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以往国内外学者对马联元著述的研究,对他的著述从主要内容、语种分类、学科类别、整理翻译和文献版本特点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和考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正>译者按:马良骏大阿訇(1867-1957)字善堂,经名穆罕默德·优素福,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经堂教育的振兴家、一代经学大师,在教派团结、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慈善事业等方面均作出有益贡献。阿訇毕生著作30余种,内容涉及阿拉伯语词法、语法和修辞学、教义学、伊斯兰哲学、教法学、历史、天  相似文献   

19.
马联元一生著述近三十部,他的所有著述基本上都是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而编著的。他的著述不仅对20世纪中国伊斯兰教和经堂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必将对当代的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以往国内外学者对马联元著述的研究,对他的著述从主要内容、语种分类、学科类别、整理翻译和文献版本特点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和考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经堂教育基础课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堂教育自从胡登洲(1522—1597)创办以来,为中国各地的伊斯兰教培养了不少讲经传道的学者阿訇。到了他的“四传门人周老爷”时代,经堂教育体系包括师资、教材、管理和经费等,皆趋于完备。但是,应当指出,这个时代的教材以及教学,采取阿、波原著,用汉语口头语译述,既不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