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的革命功利主义文学价值观,是适应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进程中确立“文化领导权”的需要而提出的.文艺功利性的内涵是广泛的和多层次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多维度的,既要反对排斥和否定文艺社会功利性的错误主张,也要反对文学与政治关系上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文艺观.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革命功利主义文艺观,正确处理审美与功利、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匡正文学“去政治化”的偏颇.  相似文献   

2.
正一、塔哈·侯赛因生平与本文论题的提出塔哈·侯赛因(■)(以下简称塔哈)(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思想家。他的著述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被人们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三岁时患眼疾因医治失当,致使双目失明。后进入村里的学堂学习,诵读《古兰经》。十三岁时,入爱资哈尔大学预备部继续学习。1908年,塔哈进入新创办的埃及大学(现开罗大学)。1914年,他写出纪念中古时期阿拉伯盲诗人的《纪念艾布·阿拉》一文,获得埃及大学颁发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圣经文学中的“苦难与压迫”,布洛赫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宗教革命论;通过探索圣经文学中所承载的“具体乌托邦”,他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无神论;通过启用圣经文学中蕴含的“希望原理”,他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理想论。以此,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维度,他活用圣经文学经典,不但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宗教观,而且创新发展出了以“预先显现”为核心的理想唯物主义宗教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种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解读曼殊五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萃集革命与刨作于一身的“奇人异僧”。从革命的角度说,他意志坚定,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推翻清朝统治和袁世凯帝制尽心竭力;从创作的角度说,他多才多艺,以风格独特的诗歌、小说、散、翻译、绘画树帜坛,赢得生前和身后无数读的击节和赞赏;从身份的角度说,他是个亦僧亦俗、亦侠亦儒的革命和艺家。他曾获得的桂冠大体停留在不大反映本质的“诗僧”、“情僧”、“风流和尚”、“革命和尚”等一类称号上,然而随着这位传奇的历史人物的“真面目”越来越清晰呈现于世,而不再继续充当人们揣测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伊本·赫勒敦和他的《历史绪论》赛生发伊本·赫勒敦是伊斯兰教杰出的历史学家,全名阿卜杜·拉哈曼·伊本·赫勒敦,1332年生于突尼斯,1406年殁于埃及。他自幼聪颖好学,曾跟父亲学念《古兰经》,后进入著名的“栽突那”清真大寺学习,先后攻读《古兰经》、圣训...  相似文献   

6.
张如心(1908—1976年),原名张恕安,广东省兴宁县人。1925年8月,到广州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1926年,应广东革命政府招考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求学,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的教育。1929年6月,回国后在上海从事文化运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1930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成立,参加了“社联”的领导工作,经常到学校、工厂给  相似文献   

7.
艾尔米亞大毛拉是維吾尔族詩人,中国伊斯蘭教协会委員。他曾参加整理維吾尔族古代留傅下的著名乐譜“十二木卡术”。1956年赴麦加朝觐。这首詩是他于朝覲后,去訪問埃及途中在西奈半島写成的。  相似文献   

8.
18世纪以后,埃及最后跃的苏非教回是巴克里耶教团。这个时期,塞易德·赫里利·艾勒巴克里主持教团事务,他承袭了塞易德·穆罕默德·舍目思丁·艾勒巴克拉所创“巴克里耶”教团(14世纪创建)的事业。他也是当时政府成员。这个教团对干近代埃及苏非主义的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埃及苏非教团的改革运动始于1892年的塞易德·穆罕默德·陶非格·艾勒巴克里。他主张若要振兴苏非教团,一定要走改革之路,行改革措施。为此,他著有《教导与指南》一书,强调要想成为苏非教团一员,必须熟读此书。1903年成立的“苏非最高委员…  相似文献   

9.
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创始人,美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他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不仅在美国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很快越出语言学的范围,影响到心理学、哲学、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广大领域。近年来,在文学研究、音乐美学和文艺理论等方面,乔姆斯基的理论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讨论。不少人把这场语言学革命称为“乔姆斯基革命”,认为“其威力势不可挡,犹如生物学中的达尔文革命”。乔姆斯基本人则被誉为哥白尼式的“当代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革命主体对名相的挣脱与随顺为主线,探讨章太炎“转俗成真”与“回真向俗”不同时期对革命主体话语实践的思考。在“转俗成真”的《民报》时期,章太炎从两方面要求主体挣脱名相的束缚;其一是祛除宗教的“表象之病”,使革命主体免于“依他”之有神论的束缚,其二是要实现一种超越“遍计所执”名相分别的主体化模式,建立“依自不依他”的革命道德。在“回真向俗”后,章太炎强调革命主体要随顺名相,回归语言运作之中,将众生之“成心”作为思想革命的生产性要素,通过“观其会通”使“成心”向“真如”“正智”所昭示的批判性维度和解放性维度敞开,实现革命主体“以众生为我”的最终旨趣,这也是章太炎的思想革命得以存续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埃及苏非主义的奠基人是大苏非祖农(?──860年)。他首先提出苏非神秘修道过程的一般概念和内在意义,即“玛嘎麻提”(maqam复数maqa_mat地位、等级、品位),道出苏非神秘主义修炼由低级到高级的各个品位;“哎哈瓦利”(hal复数ahwal状况、状态),明确了苏非神秘主义修炼时所产生的不同心理状态。有相当一部分人追随他,继承了他的学说。祖农的苏非思想贯穿埃及苏非派达几个世纪。 10世纪,苏非学说在埃及得到广泛发展,此时的代表人物有:艾布·阿里·鲁子巴里?──933年、艾布·哈桑·第努…  相似文献   

12.
章太炎是辛亥革命风云一时的革命家,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的一生经历是复杂而曲折的,其哲学思想曾发生过许多变化,前期和后期的观点尤其有着性质的区别。 1896年,章太炎走出诂经精舍,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拥护西方近代科学,宣传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直到1903年5月,他在写《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时候,还高呼“竞争”、“公理”、“进化”的口号,表现了蓬勃上进的革命精神。斗转星移,三年过去了,1906年6月,当他从与世隔绝的上海西牢来到革命思潮风起云涌的东京中国留学生和革命者中间的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国家的统一,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1935年8月5日,他在《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共中央毛儿盖会议决议)中指出:“红军今后在中国的西北部活动,也到处不能同少数民族脱离关系,因此争取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苏维埃政府领导之下,对于中国革命前途有决定的意义”(2)。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永济县人,生活于中唐时期。早年在京都做官,后因参加“永贞革新”于公元805年被贬为湖南永州司马,公元815年改贬广西柳州任刺史,四年后在柳州病故。柳宗元在文学上不仅创获颇丰,还与韩愈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哲学上他坚持元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并坚决反对因果报应的宗教唯心主义观点。这些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相比之下,柳宗元在逻辑学上的作为却没有那么令人注目,这似乎是他无专述逻辑思想的论著之  相似文献   

15.
一、人生经历陶菲格·哈基姆是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现当代文坛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曾留学法国,获法学博士学位,被地中海国家文化中心授予“地中海国家最佳思想家、文学家”称号,被誉为“阿拉伯戏剧之父”。1898年,陶菲格·哈基姆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市,自幼就表现出对音乐、戏剧艺术的热爱。1919年,埃及掀起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爱国运动,青年一代受到极大的教育与鼓舞,纷纷投入到这一爱国主义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16.
塔哈·侯赛因,1889年出生于上埃及米尼亚省马加加乡的艾尔—基路村,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思想家。他幼年双目失明,13岁时考入埃及最高学府———爱资哈尔大学。塔哈·侯赛因听说长老玛尔萨菲每周有两天讲解札马哈什利关于语法的详述,就设法去听课,刚一听便喜欢上了这位长老,爱上了这门课,并听长老每周的文学课,从此他开始听长老所有的课程。年轻的塔哈·侯赛因记忆力很强,能记住长老所说的每一句话,领会每一个观点,牢记每一个注释。长老对他也十分关心,经常与他在课上交谈。他从师于玛尔萨菲的另外一个影响是:他在农村…  相似文献   

17.
(一) A.H.托尔斯泰是苏维埃文学大师之一。他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中篇小说“面包”、长篇小说“彼得大帝”和杰出的爱国主义的政论全都获得了人民的应得的承认,成为千百万读者最喜爱的读物,被列入古典作品中,成为我国文学的最宝贵的一部分。托尔斯泰的写作和他对美学问题的经常关注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他竭力地寻求那种牢固可靠的文艺创作的理论基础,找出文艺发展的一般规律。作者在他所发表的理论中往往不能保持它的一贯性。只是由于紧张地寻求和掌握了新的世界观的结果,他才正确地解决了那些使他激动不安的艺术问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0月25日,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堤东清真寺落成典礼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刘格平同志,省、地民委、伊协及县、乡、镇的领导与近2000名群众参加落成典礼。60多年前,刘格平同志在大堤东村建立了津南第一个党组织,播下了革命火种。清真寺是当时刘老前辈进行地下革命活动的场所之一。那座原清朝时期建造的清真寺,“文革”期间被拆除。  相似文献   

19.
我是什么人?     
余督兵 《天风》2007,(13):18-20
摩西在米甸旷野经过40年牧羊之后,才认识自己是个什么人。当他认识自己是什么人的时候,正是他生命成熟而蒙召为以色列民族领袖的时候。那么,摩西认识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一、是畏罪逃难的罪犯圣经说:“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杀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出2:15)神从荆棘里火焰中呼叫摩西,要打发他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对神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相似文献   

20.
“延安精神”这是毛泽东在1942年的一次西北局高干会上提出的。他说,“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油”,号召大家学习。后亲,人们在口语中将它简化为“延安精油”。 也有同志提出,延安精神这一革命传统,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形成的,人们便称之为“延安精神”。 关于延安精神的实质,老一辈革命家曾分别作了概括:毛泽东、周恩来把延安精神概括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邓小平将它概括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江泽民最近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