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15,(9)
<正>约在1952年,扬州拆城墙建路时,发现了两块元代拉丁文墓碑。第一块墓碑(图一)高59.7厘米,宽37.5厘米,四周刻花边,上部刻"末世审判图",下部刻拉丁文六行;第二块墓碑(图二)残高58厘米,宽48.8厘米,四周刻花边,上部刻"圣卡特琳殉道图",下部刻拉丁文五行。  相似文献   

2.
<正>1952年,在扬州南门水关附近发现了一块用拉丁文老哥特式字体镌刻、属于方济各修会的墓碑。该墓碑残高58厘米、宽48.8厘米,现藏于扬州博物馆。夏鼐先生在《扬州拉丁文墓碑和广州威尼斯银币》中对这一墓碑(见图1)进行了识读和考证,认为这是记录一个叫喀德邻的女子埋葬于此的墓碑。碑文拉丁文字母全文高约3厘米,  相似文献   

3.
古运河是扬州城的母亲河,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千百年来静静流淌,哺育了扬州人民,也蕴育了灿烂的扬州文化。普哈丁墓园,作为中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和古运河两岸众多的名胜古迹一起,见证了扬州城的发展与变迁。一扬州在唐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大批大食、波斯商人沿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伊斯兰教即于此时传入扬州。但在唐末和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扬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不断遭到破坏,大食、波斯商人的财产被掠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尚属侨居性质的扬州伊斯兰教也因此而中断。一直到宋朝,扬州才像中国一些有伊斯兰教早期传播的城市一样,迎来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4.
仙鹤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北段,因附近曾有“清白流芳”石牌坊,故又称清白流芳大寺。仙鹤寺始建于南宋德元年(1275年),历史悠久,建筑精美,保存完整,与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齐名,是中阿文化交流的杰出成果,也是中阿人民历史友谊的象征与见证。一扬州地处江淮的中心,位于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上。唐代,特别是唐中叶以后,扬州不仅是国内南北水运交通的枢纽,也是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口,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时有“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的美誉。为了到扬州进行商业贸易,大批大食、波斯商人通过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即从…  相似文献   

5.
<正>唐代的景教,主要在来华的外来族群中传播,除粟特人外,波斯人中也有不少景教徒。1980年1月,西安西北国棉四厂职工子弟学校操场出土了波斯人李素及其夫人卑失氏的墓志铭,这为了解唐代波斯人入华提供了实物资料。经荣新江教授的考证,李素不仅是波斯的贵族,而且是景教徒,这更把对波斯人宗教信仰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本文介绍的实际上是两方墓志,分别是《李素墓志铭》和他的夫人《卑失氏墓志铭》。从《李素  相似文献   

6.
<正>1946年,在被毁坏的泉州古城墙碎砖堆里,发现了许多基督教徒的墓碑,这其中就有天主教圣方济各修会安德鲁·德·佩鲁贾(Andrea da Perngia)主教的墓碑。这块墓碑发现于泉州市通淮门城基内,是由辉绿岩雕刻的拉丁文墓碑(见图1)。碑高54厘米,宽45厘米,厚9厘米,现收藏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墓碑上半部残缺,原  相似文献   

7.
正1981年,扬州城西出土了一块元代景教徒墓碑。该墓碑系青石制成,上圆下方,高29. 5厘米,宽25. 8厘米。碑额呈半圆形,碑额上线刻一组画面:上有莲花座十字架,该十字架形制属于希腊一马耳他混合型;十字架的下面以莲花作底座;十字架及莲花的两侧各有一身长四翼围着中心展翅欲飞的小天使。天使头戴十字双耳冠,面向莲花,双手前伸,守护着十字架(见图1)。天使头戴的有十字的冠帽,在泉州出土的景教石刻中也出现过,而在其他  相似文献   

8.
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三个扬州"的必然要求。扬州市伊斯兰教协会主动顺应外来穆斯林不断增长的客观形势,努力探究外来穆斯林服务和管理规律,创新成立外来穆斯林工作联络站,构建平台,上下联动,加强沟通,积极服务,为扬州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扬州外来穆斯林基本情况江苏省扬州市共有外来穆斯林4000余人,基本接  相似文献   

9.
唐明 《法音》2013,(1):62
本刊讯2012年12月19日,江苏省扬州市佛教协会第四次代表会议在扬州会议中心举行。扬州市各县(市、区)佛教界代表90人、特邀代表4人参加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扬州市佛教协会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班子,能修法师蝉联会长。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大黄乡那练村东岭发现一块康熙年间的天主教友墓碑。墓碑距今已有290年。这是湛江市首次发现的重要宗教文物。这块天主教友墓碑是1990年10月中旬,由湛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同志到徐闻县调查宗教历史,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会同徐闻县宗教局的同志跋山涉涧,终于在离徐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大黄乡那练村东岭最高点找到的。碑长120厘米(露出地面部分),宽42厘米。碑已有一定程度的风化痕迹,坟地也已冲刷夷平。但碑面  相似文献   

11.
严锡禹 《天风》2016,(1):20-21
正基督教首次在中国传播的尝试始于唐朝,如何称呼这一新来的宗教,成为当时教内外的一个关键问题。初入中国,其被称为"波斯经教",因唐人以为,此宗教传自西域之波斯,因而有了"波斯僧"、"波斯寺"等称谓。天宝四年(745年)九月,唐玄宗认为必须给这一外来宗教正本清源,于是下诏,要求更名:"波斯经教,出自大秦,传习而来,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480年秋天,波斯王薛西斯率领舰队,直扑希腊舰队守卫的萨拉米斯海峡。萨拉米斯海峡位于雅典城西,海峡出口处海面狭窄,最宽处只有1200米。全部的希腊军队都集中在海峡东端。当波斯大军压境时,水手们大惊失色,扯起风帆,准备逃走。雅典海军统帅泰米斯托克利急了,立即出面阻止逃跑,并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海军机动灵活,正适合在这种狭窄的海面上作战,而波斯人的战舰十分笨重,并且他们不了解这里的地形和水情,只要把他们引到这里,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败他们。”他决定派人去引诱薛西斯来战。  相似文献   

13.
郑阳 《中国宗教》2014,(11):46-47
扬州地处长江、京杭运河交汇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即将迎来建城2500周年。历史积淀成就了资源丰富的扬州文化。而伊斯兰文化是扬州历史文化的一朵奇葩。一扬州伊斯兰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初期,伊斯兰教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扬州。据《闽书·方域志》记载:穆罕默德的"门徒有大贤四人,于唐武德中(618-626)来朝,遂传教于中国。一贤传教于广州,二贤传教于扬州,三贤四贤传教于泉州。"《旧唐书·田神功传》记载,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居住在扬州的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贸交往逐渐兴盛,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古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形威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是扬州建城2500年,扬州市为此展开了一系列城市保护和开发行动,其中也包括了扬州古城中星罗棋布的古街巷,对它们进行了系统地整理、修复、保护等工作,并将其中一些开发为旅游资源。借此契机,对扬州的古街巷地名渊源做了一次较为系统地整理归类,并从中探究出这些街巷的命名原则及其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现象,如讹误、交叉等,以希望对这些珍贵的城市遗产做进一步地了解并且知晓它们的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16.
<正>骊山老君石雕像,为唐代临潼骊山华清宫朝元阁老君殿内遗物,唐天宝年间雕造,1963年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整座雕像由汉白玉雕就,圆雕刻工,造型细腻,高193厘米,双手及发髻部分已残缺。  相似文献   

17.
李世峥 《天风》2014,(1):38-39
<正>《以斯帖记》记载,位高权重的波斯宰相哈曼因犹太人末底改对其"不跪不拜"而"怒气填胸",继而迁怒于末底改的民族和同胞,执意"灭绝亚哈随鲁王通国所有的犹大人"(参斯3:1-6)。在此紧要关头,身为波斯王后却一直向国王隐瞒犹太人身份的以斯帖挺身而出,冒  相似文献   

18.
"四分法"是伊斯兰教苏菲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该概念在一种古代波斯宗教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相调和的背景下,结合认主学而形成了一种哲学,也可以叫宗教哲学。苏菲主义的"四分法"在伊斯兰教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笔者认为,中国学界尽管对苏菲主义有详尽的研究,但对苏菲主义的"四分法"介绍的并不多。  相似文献   

19.
哈磊 《宗教学研究》2001,(1):112-116
本文依据<杂阿含经>中的相关材料,简要叙述了波斯匿王从世俗君王到佛教居士的心理变化过程,以此揭示佛教对其身心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今年农历五月初六(6月16日),是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圆寂一千二百二十周年忌辰。扬州市佛教协会、民族宗教事务局、扬州对外友协等单位,邀请省佛协、省宗教局和扬州市宗教、史学、文艺、建筑、园艺、医卫界七十多位知名人士,在大明寺举行纪念会。扬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大明寺住持能勤法师首先讲话。他说,值此大师圆寂一千二百二十周年之际,各界人士济济一堂,举行集会,缅怀先德的风范,表示对鉴真大师的纪念之忱。鉴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