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不同职业认同水平教师在对职业生活事件的编码、再认和启动阶段是否具有不同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采用Tversky的社会认知实验范式对高、低职业认同水平教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高职业认同教师更多将正性条目编码为正性,更少将正性和中性条目编码为负性;高职业认同教师在正性和中性条目的编码正偏向上显著高于低职业认同教师;(2)高职业认同教师能够再认更多原有正性和中性条目,低职业认同教师将更多新加的中性和负性条目判断为阅读材料中的原有条目;(3)高职业认同教师的正性启动量和启动正偏向都显著高于低职业认同教师。结论:不同职业认同水平的教师对职业生活事件存在不同的社会认知加工特征,高职业认同教师的社会认知加工更积极有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个对偶学习实验探讨了对偶材料的意义性对两种类型的迁移效果的影响 ,即刺激相同、反应不同的迁移类型和刺激不同、反应相同的迁移类型。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低年级随机选出 5 6名大学生 ,采取组内设计 ,自变量分无意义词对、抽象词对、具体词对三种水平 ;要求每名被试依次完成三种水平全部学习。依据前后学习成绩之差 ,考察三种水平下迁移效果的变化。结果表明 :当对偶材料意义性逐渐增大时 ,在刺激相同、反应不同的条件下 ,产生负迁移的程度逐渐增大 ;在刺激不同、反应相同的条件下 ,产生迁移的效果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Berry等人提出的“移民适应理论”,考察了城市农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城市适应策略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歧视知觉的关系.311名失地农民和461名农民工受邀填写城市适应策略问卷和歧视知觉问卷.结果发现:①中国城市农民(失地农民与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策略主要由“分离策略”、“同化策略”、“角色认同混乱”和“混合策略”四种形态构成.②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的城市适应策略具有广泛而普遍的预测效力,歧视知觉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分离、同化策略或陷入角色认同混乱;歧视知觉负向预测混合策略.③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的城市适应策略的预测方向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文化同化与冲突下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文化、文化同化、文化冲突、民族认同及民族偏见的内涵出发,介绍了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的研究现状;提出在文化同化与文化冲突下,个体在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中所表现出来的四种不同的综合民族态度并对这四种态度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我国研究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心理咨询中4例好效果案例和4例坏效果案例同化水平的差异,对同化模型有关成功治疗改变过程的理论构想进行检验,并寻找区分好坏案例的关键点。方法:选用7位经过培训的评定者组成三个研究小组,采用同化分析这一用来追踪当事人问题经验发展进程的研究方法,对8个当事人完整的咨询逐字稿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涉及当事人问题经验的段落进行摘录。依据同化问题经验量表和同化标识手册对摘录的段落进行同化评定。结果:8个案例的核心问题得到一致确定,三组评定者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ICC(1,1)在.64~.86之间,ICC(1,K)在.84~.96之间。好效果案例结束时的同化水平均分(M=5.50)和同化进展均分(M=4.25)高于坏效果案例(2.13和-.13)。好坏效果案例的同化进程均出现前进中倒退的情形,但好效果案例能够在倒退中保持上升,而坏效果案例未能完成上升。好效果案例最终的同化水平均达到了4(理解/领悟)及以上,坏效果案例最终的同化水平均未达到4。结论:研究结果基本支持同化模型的理论设想,即症状强度的减少同更高的同化水平相联系;并初步确定区分好坏效果的关键点是同化水平4;但从同化进程来看,可考虑对模型的发展序列进行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6.
从犹太教到儒教: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内在因素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开封犹太人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充分地肯定其外在环境与外来影响,而恰恰忽略了从犹太人自身的角度探讨其内在的、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本文认为,开封犹太人同化的最根本动力来自犹太社团内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即犹太人对犹太教信仰的逐步淡化和对儒教的深层次认同,犹太教的儒化过程正是开封犹太人的同化过程。文章试图以儒家思想所造就的文化氛围为宏观背景,探讨犹太教与儒教的文化交往与涵化,分析开封犹太人认同儒教的种种表象以及形成这些表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鲁艳桦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2042-2051
同化模型是一个有关心理治疗改变过程的理论构想。它融合了多家理论观点, 形成一个用于解释心理治疗一般改变过程的整合性框架。依据此模型, 针对治疗改变过程提出八个可以预期的发展阶段。一系列有关同化模型的研究已经对模型及其发展序列进行了验证, 并提供了实证性的支持。同时发现不同疗法的同化过程模式存在差异; 不同疗法对处于不同同化阶段的当事人具有不同的效果。在研究主题的细化方面, 已有研究开展了同化阶段的标识研究、同化阶段的子阶段研究; 并拓展向不同障碍类型、不同治疗方法的当事人, 以及新的研究领域(如药物治疗, 移民丧失)。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进行跨文化的研究来对此模型进行验证, 也可以对模型有关治疗改变线性过程的潜在假设进行验证, 或针对声音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考察了迁移意识提示对已有数学经验水平不同的学习者整合性的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表明:迁移意识提示对整合性问题解决的影响视不同类型问题而定;迁移意识与习得经验之间具有交互作用.习得经验较丰富者、综合数学能力较高者,更易受益于迁移意识提示;当学习者具备相应的迁移意识和相关的各部分知识经验时,能够重新整合各部分经验,产生远迁移.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道德认同的关系,及其法律意识在二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采用法律意识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187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尽责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与道德认同、法律意识呈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道德认同、法律意识呈显著的负相关。(2)人格特质、道德认同、法律意识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同时尽责性对道德认同的影响也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3)法律意识在尽责性与宜人性对大学生道德认同的影响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应该尊重人格特质的个体特异性,在高校进行专业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提高个体的道德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材料模式与认知负荷对小学生类比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莫雷  邹艳春  金素萍 《心理科学》2000,23(4):385-389
探讨学习材料不同模式和学习过程不同的认知负荷对小学生类比推理学习迁移的影响.包括两个分实验.实验1探讨学习材料的不同组织模式对小学生类比推理学习迁移的影响,两组小学生分别学习模式化与非模式化的材料,然后完成迁移程度远近不同的四类测题.结果表明,非模式化条件下完成远迁移题目的成绩显著优于模式化条件下的成绩.实验2探讨小学生在不同认知负荷条件下类比推理学习的迁移效果,两组小学生分别在高认知负荷与低认知负荷情况下学习类比推理的材料,然后完成上述四类测题.结果表明,高认知负荷条件下完成远迁移题目的成绩显著优于低认知负荷条件下的成绩.本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小学生类比推理的学习来说,非模式化、高负荷的学习更有利于促进迁移,支持了积极反应理论.  相似文献   

11.
管健  柴民权 《心理科学》2013,36(4):928-935
为了探讨外来务工女性群体刻板印象威胁的应对策略和认同管理,从天津市WX社区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选取124名外来务工女性作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测查了外来务工女性群体刻板印象应对策略和认同管理模式,尤其考察了认同基线水平、认同融合、否定策略和榜样策略对于应对和认同管理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外来务工女性群体具有双重认同趋势;具有较高城市认同融合的外来务工女性群体具有显著的认同维护倾向;(2)不同印象管理水平的外来务工女性对否定策略的使用差异性很小,反而是刻板印象威胁的长期性和暴露性是引发否定策略的重要因素;(3)角色榜样成功的应得性对外来务工女性城市认同感的提高具有积极效应;(4)城市务工年数和收入成为这一群体城市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化融入与中国留学生的适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两个维度 (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 )、四种方式 (整合、分离、同化和边缘 )及其与中国留学生适应的关系。采用一套问卷测验 (包括文化融入指数、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及主观幸福感等测验量表 )调查了在澳大利亚的 1 57名中国留学生。结果表明在调查的中国留学生中 ,整合者占40 1 % ,分离者占 42 7% ,同化者占 8 3% ,而边缘者占 8 9% ,中国留学生的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指标均与心理适应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 ;在心理适应方面 ,整合者最好 ,其次为同化者和分离者 ,最差为边缘者。对于留学生出国前的选拔和培训 ,出国后的教育与学习 ,有关部门和学校应重视其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方式等因素 ,以便更好地帮助留学生适应新的环境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震  林钰莹  彭坚 《心理科学》2018,(4):883-889
以往研究指出员工会对不同主体产生多重认同,且这些认同之间具有转化性,突出表现为对“领导者”的个体性认同会转化到对“组织”的群体性认同。本文考察了这一转化过程的边界条件,指出员工对领导者的认同在多大程度上能转化为对组织的认同,取决于领导者与组织的关系。基于对266 名员工的调查,研究发现:当领导者与组织价值观相匹配,或领导者被员工视为组织的化身时,员工对领导者的认同更有可能转化为对组织的认同;进一步地,领导者-组织价值观匹配对认同转化过程的调节是通过领导者组织化身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的出现颠覆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而点赞作为网络人际之间的互动更是呈现了用户的个人调节与社会认同。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法,对368名微信用户的点赞动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点赞行为有着不同的动机背景,这其中主要是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动机在起推动作用。(2)这其中不同动机的人又有着不同的人格特质,具体而言,严谨性与外向性影响自我认同,而宜人性与开放性影响社交认同。  相似文献   

15.
采用2(认同身份启动,城市身份和农村身份)×2(认同整合,高认同整合和低认同整合)的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行为实验法对来自北京、威海的108名流动儿童进行测试,考察其对于城市他人和农村他人的评价,进一步分析认同整合促进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与低认同整合者相比较,高认同整合流动儿童对城市儿童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的评价更积极,表现出同化效应。揭示了文化框架转换是认同整合促进流动儿童文化适应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理性行动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两大社会心理学宏论对于个体集体行动参与倾向的共同解释力,以“中日撞船事件”为考察蓝本向天津市431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效能和社会规范作为态度和行动倾向的中介变量,在不同情境下对行动倾向的作用不同,符合理性行动原则;内部动机作为态度和效能、社会规范之间的中介变量,并受到学校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支持了社会认同理论对遵从规范行为的解释;回归分析验证了不同水平认同对行动倾向作用程度的差异,整合模型则揭示了其具体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制.结论:理性行动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可彼此互补成为集体行动参与的整合性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7.
刘志雅  莫雷 《心理科学》2008,31(2):289-293
采用学习迁移任务范式,使用基于单一特征的类别判断技术,比较了三水平特征的家族性似性类别结构下,分类学习和推理学习的学习效率、学习过程与策略和学习结果.结果表明:在学习效率上,分类学习在达标率上优于推理学习,而在速度上,两者差异不显著.在学习的过程与策略上 ,推理学习相对较快地从单维度策略转向使用规则加例外策略,而分类学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潜伏学习, 并在高水平的信息整合策略使用上,赶上了推理学习.在学习的结果上,分类学习比推理学习更好掌握了类别的原型.  相似文献   

18.
学习迁移泛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一般指先前学习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以后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及研究解决问题的影响.通过学习迁移现象在中医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指出学习迁移规律是符合中医的教学规律的,有意识地应用学习迁移规律能够很好地促进中医教学,并就如何应用学习迁移规律改进中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选用心理咨询中获得成功改变的中国当事人,验证美国学者William B. Stiles等提出的同化模型。方法:采用同化分析这一用来追踪心理治疗中当事人问题经验发展进程的研究方法,对案例的会谈逐字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位研究者追踪到了两个主题(两对声音),摘录了68个段落。其对两个主题摘录段落的同化评分与三位独立评定者的评分具有较高的相关(0.90和0.85),同化的评分随着会谈的进程而提高(相关分别为0.89和0.91)。当事人在心理咨询中的改变过程遵循同化模型有关治疗改变的发展序列。结论:中国当事人的心理咨询改变过程支持同化模型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高中生性别角色同化的现状以及各性别角色的人际关系水平为研究内容,其中,高中生性别角色同化的现状采用性别角色量表(CSRI-50)进行研究,在此之上结合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研究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高中生的人际关系水平状况,并由此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