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和国际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揭示的关于宗教对国际社会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表现及其应对措施的观点.宗教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安全,其根源是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宗教也影响着中国国家安全,其实质是政治问题;本文试图寻找解决宗教威胁国际社会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任何宗教都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都是在与现实社会互动中产生、传播、发展的。宗教由其内在的宗教观念、情感与外在的宗教行为、组织四要素构成,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成为完整的宗教信仰体系。其中,宗教行为是信仰者内在信仰的外在表现,通过一定的组织形态与活动方式,规定或影响着信仰者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具有独特作用的社会力量以及社会文化体系[1]。由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语境下,宗教因其组织化的结构而成为教会的代名词。与此相对照,宗教这一概念在传统中国社会并未一神化、体制化,因而各种宗教呈现出"多元通和"的局面。中国的传统宗教存在方式是世界宗教的一种常态。近年来,西方社会制度性宗教呈衰落之势,追求灵性的人数则持续上升,反映出"宗教性"或"个体化宗教"这一宗教观念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牟宗三认为 ,宗教是一种终极关怀 ,其责任是尽日常生活的轨道和启发人的精神向上之机。宗教可自事和理两方面看 ,有普通宗教和特殊宗教之分。从事上看 ,儒学不是普通的宗教 ,因其不具备普通宗教的仪式 ;但从理上看 ,它是全部以道德意识道德实践贯注于其中的宗教意识宗教精神 ;其教义不由神为中心而展开 ,而乃由如何体现天道以成德而展开 ;它给人类决定了一个终极的人生方向 ,尽了宗教的责任。因之具高度的宗教性 ,是极圆成的宗教。牟宗三解决了儒学因缺少普通宗教所具之外部特征而难以将其视为宗教的难题 ,但仅具宗教精神、宗教意识而无宗教组织、宗教仪式等一般特征能否为宗教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1):59-59
认为基督教因其"有神""唯心"性质使之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氛围中不可能中国化的错误观点亦危害极大,我们对之也必须持有高度警惕。这种观点实质上是把西方"二元分殊"的立场全盘接受,对包括基督教在内的所有宗教都持根本排拒、反对的态度,认为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核心价值观与宗教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之间乃鸿沟相隔,没有任何调和或沟通的余地。这种错误观点“形左实右”,表面看来是以一种“左”的立场,把具有“有神”“唯心”性质的宗教加以基本否定,强调批判宗教、根本否定其教义神学、突出宗教消极作用而无视其积极作用,甚至在内心里并不认同对宗教的“积极引导”,而主张推行对宗教的全面防范和坚决打压;其结果,实质上是在实行把宗教推出去、推到我们的对立面即敌对势力一边的“右”的作为.基督教在这种舆论的压力下,则可能退回到一种与我们社会隔阂、隔断、隔离的另类存在、边缘化存在、“飞地”存在,从而导致与我们的社会主体、主流格格不入、异化生分,根本动摇或消除了其坚持中国化方向的根基.如果这种错误认知占据了社会舆论的主流,那么基督教就可能不得不“外求”“外化”,而这种选项则与我们所强调的坚持中国化方向相距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实际上,值得高度警惕的是,我国基督教界正在形成与之相关的分化,一部分转入“地下”就呼应了这种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宗教,历来命运多舛,聚讼纷纭.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原则,在“形上之思”与“形下之史”的结合上,阐释民间宗教是什么,厘清民间宗教的历史分期,认知民间宗教的特殊品质、社会功能、深远影响,从而理性、客观、公正地恢复民间宗教在中国宗教中的应有地位,是本文致思与言述的主旨.  相似文献   

7.
陈永涛 《天风》2022,(1):24-25
强调宗教和伦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主张宗教的生活化和伦理实践,并非意味着要将宗教伦理化.宗教是宗教,伦理是伦理;宗教不能取消伦理价值,伦理也不能替代宗教的功用.发掘宗教的伦理宝藏,发挥宗教的道德功能,不等于将宗教伦理化.基督教注重伦理,但基督教又不仅是伦理.在伦常日用中,那超越的永恒之道被彰显,成为伦理实践的根基和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治理制度,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认识宗教属性、处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中形成和确立的宗教治理制度体系,包括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制度、政府对宗教事务的治理制度、宗教组织自身的管理制度。长期以来,作为党和国家规范宗教关系、进行宗教治理的主要依据,其显著优势主要体现为:党对宗教工作之领导优势,宗教界坚持中国化方向之主动优势,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与宗教界的主动适应之互动优势;其发展完善主要聚焦在:强化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健全积极作用发挥机制,推进宗教组织内部建设;其现代化转型主要落脚于:宗教与现代化具有兼容性,宗教治理制度与宗教治理效果具有统一性,宗教治理与社会治理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张佐 《中国宗教》2020,(2):38-39
一、和而不同是中国多元宗教和谐共生的基石早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儒家就提出"和而不同"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和价值取向,成为中国多元宗教和谐共生的基石,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宗教宽容精神。中国自古便有尊重多元宗教信仰的理念与主张,孔子重视传统宗教的社会教化作用,对于政教关系则提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敬"就是对于各种宗教表达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远"就是政治意识形态不是某种宗教。  相似文献   

10.
撒哈拉以南非洲日渐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理想地,这里的宗教极端主义运动方兴未艾.宗教极端主义“恶之花”的怒放,同样也根植于这片特殊的“沃土”.伊斯兰极端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以温和为特色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斯兰教中发生、发展,与该地区内部与外部的宗教、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而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恶之果”,则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社会难以下咽之苦果,其负面影响远超宗教之外.  相似文献   

11.
认为,农村脆弱的经济基础、社会的巨变、文化多元化是当代民间宗教复兴的社会根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间宗教出现了主动融入主流社会、积极争取合法地位、加快民间信仰化进程等动向.论文分析了当代民间宗教的主要职能,充分肯定其社会价值,并剖析了民间宗教面临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认为从"大宗教观"看,应该把民间宗教纳入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从多元信仰的角度看,民间信仰是宗教文化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传统文化的构成看,民间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看,民间宗教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其正面的社会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刊编辑部 《天风》2011,(10):61-61
现状之简述: 在当今中国,宗教媒体不但是宗教传播媒介的重要载体,也是宗教理念和利益的重要表达渠道,承载着宗教传统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也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而教会日益发展的时候,基督教传媒事工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但教会自传有需要,社会也要通过宗教媒体更多了解基督教。  相似文献   

13.
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及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天道论、宗教神学以及修道成仙论,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诠释,使之得到强化;其二,在心性论、平等观、生命价值、生态伦理等方面,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其三,讲求不言之教,宣扬善恶报应,落实积功累德,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14.
对当代新兴宗教现象的思考——兼谈新兴宗教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人类传统历史文化的现象之一。几千年来,宗教一直在世界历史舞台和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很多人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传承,直到现在,仍然为大多数人所重视,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与之伴随而生的新兴宗教现象,则是世界宗教历史运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和探讨。本文对当代新兴宗教现象做一些学理性的讨论,不确之处,欢迎方家指出。  相似文献   

15.
宗教劝戒文书,在劝善戒恶的布道教化中不知不觉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成为中国古代法律教育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宗教劝戒文书,又称劝善文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不仅是宗教布道传教的思想载体,也是辅助世俗教化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天人合一”、“天人并尊”的宗教哲学本体论意识、“天人感应”的宗教心理机制和“神道设教”的宗教社会制控功能意识是中国传统神学的三大宗教意识。由此形成的天地君亲师崇拜、神仙崇拜、圣贤崇拜是中国宗教的三大特色,这些崇拜形式长期制约着中国宗教的历史发展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政治、哲学都具有深远影响,从而成为中国宗教哲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正记忆既是一个知识生产的过程,也是一种历史书写的结果,更是人类生命的自我持存。它使"集体"这个概念及其力量有据可循,并经由共享催生个体对集体的归属和认同。纵观中国历史,各大宗教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贡献着教化众生、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它们"中国化"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国史的一部分;它们"中国化"的记忆也已经成为中国史记忆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宗教战争从不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各种冲突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宗教形势,肯定了党和政府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指出了我国宗教工作的最新状况,强调了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主旨的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重申了宗教工作之本质乃群众工作及统战工作的独  相似文献   

19.
没有远离社会的宗教,也没有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社会。一种宗教游离社会边缘或离开社会,好比植物离开土壤,成为无根之木、无水之源。社会是个大集合,宗教就是大集合一分子,是社会一个子系统。人是在社会活动中认识宗教的或有宗教信仰的,宗教也是在社会实践发展中逐步自我调整、逐渐完善的。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就有了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没有宗教信仰,精神生活将会苍白许多。宗教是一种文化,在人类进步与文明和发展中都起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对宇宙的探秘、对生命价值探讨、对生活意义的诠释等等多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本土宗教的虚神信仰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逐渐形成的。"虚神"既是虚无的假名,又是实在的大全;既是无形名无位格无意志的"自然法则",又是有化身有感应有善念的道德之根。当前,中国宗教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既迎来了有序发展的契机,也面临着需要应对的失序挑战。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势力,对中华文明复兴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构成的威胁;另一方面,要突破前苏联宗教学理论和政策的羁绊,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为导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学理论。这是新时代交给中国宗教学者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