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建敏在《中国天主教》2004年第1期基于梵二会议神学思想撰写文章,对 “文化”一词进行界定,认为文化至少应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第一,文化与人的关系。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受造者,因此人类对文化都有着不可推诿的责任,尤其是文化所涉及的最根本的常常是整个人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在这种认识下,当人们考虑到要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时,责任心将大大加强。第二,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本身具有历史的和社会的幅度,体现在文化所具有的传统性上。文化与社会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对文化的影响比文化给予社会的影…  相似文献   

2.
人们容易理解,不良的情绪会带来消极的思想.然而对消极思想也会引发的恶劣情感,却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恰是很多人陷入消沉沮丧而不能自拔的症结所在.要遏止不良情绪,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战胜消极思想;而要克服消极思想,就必须了解和禁用与之形影相吊的八种不良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常,一般把人的认识表述为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这种表述,往往使人们产生两方面的误解:或者把认识的内容理解为纯粹的客观性;或者把认识的形式理解为纯粹的主观性。这就从认识论上提出了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认识内容的客观性,二是怎样看待认识形式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4.
(一) 反义词语,是意义相反的一对或一组词语。在语言词汇里,反义关系可以建立在词和词之间(如“大——小”)、词和固定语之间(如“卸责——引咎自责”)、固定语和固定语之间(如“扬汤止沸——釜底抽薪”),也可以建立在词和词语之间(如“难、困难——易、容易、易如反掌”)、词语和词语之间(如“小户、小门小户——大户、高门大户”)。过去有一种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一个词只可能和一个词构成反义关系。这种理解,我们觉得失之狭窄。反义词语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矛盾、对立的事物现象认识并加以对举而后形成的。与某词有矛盾、对立的关系并可以对举使用的不见得只能是一个词,也可以是诸个词,甚至可能会包括一些固定语。上面我们已举出一些例子,我们不妨再看两个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礼仪节庆是神学理论的外在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容。天主教传入中国后,曾经因为中西礼仪的差异而导致两种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康熙年间发生的礼仪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随着历史的发展,基督宗教文化中的礼仪逐渐得到中国基督徒的理解和认可,中国教会也根据社会的进步和本国国情对宗教礼仪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教会特色的礼仪形式。本文以中国天主教的老教区湖北磨盘山(位于鄂西北谷城县)为个案,来分析当代中国天主教礼仪的内容和新特点。一、 教徒对基本礼仪的认识和理解1、祈祷祈祷是基督宗教信仰的基本形式,也是…  相似文献   

6.
凡谈人生问题,几乎无人不说自我实现.然而,“自我实现”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对它应推崇张扬还是拒斥批驳”都没有一致的答案.其主要原因是大家没有在同一种含义上使用这个概念.这些年,人们对这一概念大约有以下几种不同理解.第一种:将自我实现看作一种过程,用它表示个人对发展自身愿望的追求.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已形成了能将自己视为认识对象的自我意识,他就会自然产生发展自身的愿望,向自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7,(8)
<正>伽达默尔认为,在理解过程中,人无法直接进入到被理解的对象当中,而是必须由自身的"前理解"开始,进而达到对被理解对象的认识。也就是说,人无法跳出构成他的文化环境去认识异质于他的不同文化,对异质文化的理解也必将沾染上理解者本身的立场,最终,对异质文化的理解会形成一种具有合法性的再创造。在唐代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唐代僧人以自身的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文化"前理解"为视域来审视佛教,最  相似文献   

8.
提及中国天主教史上的开教三柱石,大家很快会想到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庭筠。但若问及福建天主教史上的开教三柱石,恐怕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福建基督教史著名学者林金水教授在长期从事对明清天主教史的研究中提出,福建天主教的开教三柱石为福清的李九标、泉州的张赓和建宁的李嗣玄。对这些人们还很“陌生”的人物,以往学界的论述十分零星,不便了解。因此,对他们作一整体的介绍,无疑将有助于读者对福建天主教史和中国天主教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学习中,在对知识形成理解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困惑、怀疑的心理。产生这种困惑心理后,学生就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维,从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在不断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扩展生物学习的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基本归因错误曾被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归因倾向,然而,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却发现:不同文化脉络中的人表现出不同的归因倾向,确切地说,归因实际上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即便是所谓的基本归因错误亦具有文化局限性。进而言之,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打破了以往心理学中关于人们的基本认知过程和方式具有文化普遍性的思维定式。由此看来,心理学研究只有立足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脉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1.
翔平  张平   《心理科学进展》1987,5(3):12-17
西方文化心理学主要研究有关不同的文化对人类的行为和人格所产生的影响。由于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所以社会科学家们,尤其是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此领域颇感兴趣。文化的差异不仅仅反映在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同上,而且对于人的思维方式、人格特征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更确切地讲,文化心理学旨在对形态各异的文化群体中的成员进行经验性的研究,而这些文化群体对于人的行为和人格特征都会产生可预见的和有意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经验。目前,西方文化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集中于群体的极化现象、工人劳动的动机、人的学习和认知的文化特征及人格差异等方面。文化的研究,不久将会成心理学发展的中心领域。在未来的前景里,文化心理学的贡献将会日益增加;而且,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可能推动产生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心理学领域内出现新的更具生命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简化,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惯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无疑会给人带子极大的右任。同地,由青兰与不当之别。阎化得当,属于科学概括,其意义和效果不必细说。阎化失当的原因很复杂,但给男是一样的,愁“右便”就破谬之千里.有时候会可笑到四人笑不起来。思维“简化”中谬误的出现有几种情况:条件省略。人们往表过思维的为固反起见,往往得前提条件略去,但这一般是大家一致O认的条件,在匈论和处理问题的严格遵守这些条件,可能保证结论正据。1+1=2以10过值为条件。下雨如不好以是否干旱为条件。人们对同一个地象见(见密,墓至产生两种固…  相似文献   

13.
词义三问     
(1)怎样理解词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社会在发展,社会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之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词的意义内容,也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词义的这种变化,一旦为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所认可,某个词的声音形式与意义内容的固有联系,就为新建立的联系所取代了。这就使得词义成为一个历史范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比方说“dǎng”(党)这个声音形式原先是只和“政党”这一意义内容相联系的,现  相似文献   

14.
一、理解了文化也就理解了人按照人们对文化的传统理解方式,文化是与政治、经济相并列,并由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一个社会领域、社会现象,一般是指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这种狭义的文化观在特定的范围内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是有道理的。但是,这种解释框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充分地展示出主体的创造性,对许多社会现象也不能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故而,人们现在大都倾向于一种广义文化观,即把属人的一切,无论是器物的、行为方式的,还是意识观念的、思想方法的,都称之为文化。这种广义文化观同狭义文化观一样,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也有明…  相似文献   

15.
何谓伊斯兰世界希文在当今的大众传媒中,人们经常会接触到“伊斯兰世界”一词,何谓伊斯兰世界?弄清它的含义,不仅可以使我们增添一些国际常识,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加深对伊斯兰教的理解。当今的世界是个多元世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界定,故有:三...  相似文献   

16.
张顺.出身于一个虔诚的有着一百多年信仰天主教历史的家庭里,他的伯父张间行又是一位二十年代祝圣的神父。他自幼就受到了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和影响,成为一个天主教的忠实信仰者。他决心学好本领,报效国家,以天主之命立好表样。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人与人智慧的区别不仅仅是知识多少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不同。而数学就是锻炼思维的最佳学科。数学问题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解决这些问题又无固定的模式;就是对同一个问题,由于审视问题角度不同,往往也会得到不同的解法,各种解法又相差...  相似文献   

18.
一、茶馆中的新中式家具设计认识 (一)茶馆的理解 茶馆设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休闲等。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与品位,艺术和生活在这个文化层次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它的空间营造已不仅仅是普通环境装饰那么简单,而是升华为一种特定文化氛围的塑造。现在的茶馆更多地采用后现代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传统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茶馆文化重新设计组合以一个全新的标志符号出现。  相似文献   

19.
少年儿童对漫画认知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纵观国内关于儿童思维发展方面的研究,我们看到成果很多。诸如给字词概念下定义、给字词概念分类、算术运算、理解寓言比喻词等等,所有这些研究都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存在,并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阶段作了大体划分。但也看到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去探讨。首先,关于思维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以什么作为指标。我们知道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目前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从思维表现的某一方面着手,这样就会使人产生疑问,它们反映的是同一的问题吗?即它们是否都反映了思维的本质呢?由于  相似文献   

20.
孔子平生教书育人,以培养造就"君子"为宗旨。君子、小人一直是人们区分人的道德品行好坏的标准,君子是人们追求达到的理想人格目标,小人是人们所鄙弃的无德行者。君子人格的内涵、特征或者标准,大致说来,应该有10种:仁、义、礼、智、忠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孔子及先秦儒家汲汲于"君子小人"之辨,目的在于扬善抑恶,塑造仁德的理想人格。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中汲取营养,激活和焕发人们内心由传统文化长期熏陶而形成的价值理念,是确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修课。既然如此,在当代,界定和培育君子人格就是"使中国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的重要抓手;是让中国传统文化换发出新的生命力,为解决当下中国人安身立命问题提供思想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