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逻辑实证主义在二战后才被引入日本哲学学术界。在此过程中,赴日参加“美国研究研讨会”的美国哲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第一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20和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一些人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高质量的原创著作。第二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40和50年代,他们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开始教学,并继续发表分析哲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多年来,分析哲学一直被称为“科学哲学”,大意是指科学的哲学。它经常被批评为“非哲学”。然而,分析哲学改变了哲学讨论的风格,并使形成一种足以以可理解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和论点的语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信念修正的理论大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由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的,但很快就引起了计算机界和人工智能领域学者的浓厚兴趣,20世纪90年代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点.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介绍并研究信念修正的理论,近年来逻辑学界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全球现状的七点重要看法1、从20世纪70年代起,学龄前和小学儿童的哲学实践在全球大力发展起来,如今已扩展到了50多个国家。最早的网络是1974年由美国哲学家马修·李普曼在美国创建的儿童哲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相似文献   

4.
时至今日,历经两百余年的康德研究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已成为一门国际化的“显学”;在研究类型上也由于语文学、思想史、文本分析和论证重构等多重方法之间的相互结合而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国内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对康德哲学的研究热情大有持续升温的趋势。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早就超越了特定的语言文化传统,具有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5,(5):204-21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界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趋向。具体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方面,在研究方法与视角上,美国学界逐渐摆脱了民族史观的藩篱,开始运用大西洋史观、太平洋史观,乃至全球史观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进步主义运动进行考察与反思;另一方面,在研究内容上,研究的重点由以往的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改革运动转向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思潮。而进步主义运动所留下的进步主义传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美国政治,对这种传统的定性也大相径庭。主流的观点认为进步主义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的先声;保守人士则将其看做是极权主义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自然主义的科学世界中为道德找到一处安身之所成为20世纪以来元伦理学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60年代之后,随着自然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和语义学的兴起,道德哲学家开始求助于科学事业的哲学基础试图为该问题提供一个答案,康奈尔道德自然主义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该派由  相似文献   

7.
减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欧美基督教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利用其精神资源、经济资源和组织资源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并通过三个路径发挥了积极作用:影响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塑造气候治理的合法性和紧迫性(公众路径);影响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规划及资金配置,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企业路径);影响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决策,通过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气候治理(政府路径)。基督教组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叶险明 《哲学研究》2012,(12):3-10,123
<正>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强烈地意识到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学术话语革命,从近百年中国学术话语变迁的轨迹和规律、西方学术话语向东方国家渗透的过程以及现代西方学术话语变迁的轨迹和规律等视域,探讨了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危机的原因以及走出这种危机的路径问题,但由于缺乏对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危机的实质的分析,这些探讨往往囿于对其技术层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言哲学、认知科学和心智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科学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和具体实现过程越来越成为西方科学哲学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唐文清  张进辅 《心理科学》2008,31(3):765-768
价值观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价值观的定义、结构系统、形成和发展、变迁、和研究现状五方面对心理学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价值观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将来我国价值观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玉恒 《现代哲学》2001,(3):120-128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普遍伦理问题。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通过了《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该宣言称:“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共识。”宣言的起草人、当代普遍伦理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的德国神学家孔汉思认为,这样一种在“伦理方面的基本共识”,是“一种最低限度的共同的价值、标准和态度”。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研究“普遍伦理计划”,并在法国和意大利召开会议组织多学科学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研究的诸多分支学科中,社会哲学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哲学界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总的看来还有待深入展开;其中对于这一学科的研究定位和体系建构等问题,讨论中还存在较多的分歧。现在所应该做的,便是在整合  相似文献   

13.
“西方古代哲学”即ancient philosophy或者classic philosophy的汉译,特指古希腊、希腊化时代、罗马帝国乃至基督教早期的哲学,国内长期以来习惯将这一时期的哲学称作“古希腊罗马哲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西方古代哲学领域在理论研究、文献翻译与整理,乃至人才培养方面,都逐渐迈向专业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马尔库塞的代表性著作逐渐被译为中文,他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经历了由冷到热、由浅及深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国学者围绕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等问题,从批判马尔库塞思想的阶级立场逐渐转向对马尔库塞重要著作和代表性观点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推动了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年大学生阅读马尔库塞著作的热潮;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者成为阅读、研究马尔库塞著作的主要群体,国内马尔库塞研究经历了研究立场和研究主题的转型,逐渐突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域,拓展了研究领域,并且开始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更新了研究视角。今后推动国内马尔库塞研究,有必要重视马尔库塞新近发现的文本,凸显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提升马尔库塞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白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科学一直是哲学反思的中心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研究以及基因与繁殖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科学的各个不同方面开始进入哲学讨论的范围。这些讨论当今还在进行着,特别是在生物伦理学领域。  相似文献   

16.
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具有重大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价值和医学应用价值。关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起源自20世纪70年代,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胚胎干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上。同时科学家也在想办法克服研究中面临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胚胎干细胞具有重大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价值和医学应用价值.关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起源自20世纪70年代,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胚胎干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上.同时科学家也在想办法克服研究中面临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章开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涉足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领域.他通过深入考察基督宗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精辟阐释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透彻解析中外基督徒有识之士的经典著述,站在跨文化对话的高度,对中国基督宗教史予以"全球地域化"解读.章开沅认为,只有构筑中国本土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才是基督宗教在华"传播与植根"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姚国宏 《学海》2008,(2):194-199
G.A.柯亨,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于英美的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1990年代以来柯亨围绕平等、自由、正义等政治哲学问题的研究.柯亨的政治哲学研究源于其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转型,通过与右派的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克和左派的平等的自由主义者罗尔斯的论战,展示了他的独具特色的激进的平等主义立场.这样极左的平等主义,尽管有理论上的魅力,但在现实中毕竟是一种幻像.  相似文献   

20.
巴赫金语言哲学中的对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1895—1975)是前苏联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思想家,在语言学、哲学、历史文化学、文艺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卓有建树,深具影响力。其著作多著于或出版于20世纪20至40年代,其中部分于20年代以友人之名问世,或以与友人合著的形式发表。由于他的身世和学术性格的特殊性,这些著作大多被束之高阁。直到60年代初,由于他的两部学术专著《陀思妥耶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