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桌的秘密     
正在皮克斯的大会议室里,我们有一张叫作"西一"的办公桌。这张桌子是乔布斯欣赏的一名设计师选的,桌子的确高端大气,却妨碍了我们的工作。我们经常坐在这张桌子旁开会讨论电影制作事宜,30个人面对面地坐成长长的两排,还经常有人不得不背靠墙壁坐着。彼此之间的距离太大,连沟通都成了问题。而那些不幸坐在长桌尽头的人,不  相似文献   

2.
零点调查的研究人员在近日的一项调查中指出,根据受访者对于当前生活的感受发现:生活感受不同的群体在对心理医生类型细分及心理治疗的参与意向上存在差异,而以源自工作压力的心理紧张对于心理诊疗需求的促进最为明显。 忙碌奔波型(占受访者的35%)。以在民营、三资单位从事管理与专业研究工作的男性居多,他们的生活感受较多表现为“急躁”、“苦恼”、“忧郁”,较少表现为“无聊”、“幸福”、“快乐”。他们中80.2%的人认为心理医生是阅历丰富者,只有少数人认为心理医生是故弄玄虚者(15.1%)和不学无术者(4.8%)。对心理医生的高认同度,使得35.7%的人  相似文献   

3.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自己难以解决。而有了心理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忍耐、硬撑。长此下去,某一心理问题就会形成一种症结——心病。医学专家指出,预防心理疾病与心理疾病的及早治疗非常重要,应该在心理才“感冒”,还未“发高烧”时就去找心理医生。所以,不要以为只有“有心病”的人才能去看心理医生,正常人也应该有规律地做心理咨询,以保证心态健康、平和。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一定要看心理医生?在看心理医生之前、之中、之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正确地看心理医生?请看本文。一、…  相似文献   

4.
如今随着心理咨询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2003年,远在英国的谢菲尔德,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子刘淑洁就将她的心理医生告上了法庭。今年5月,在刘淑洁回国探亲期间,笔者有幸听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初到异国他乡,我的心理出了问题我的第一位男友叫鲁峰,是我在大学毕业后第二年认识的,当时他在学校读欧美文学专业硕士。在热恋中,我们最亲密的接触也就是拉拉手、搂搂肩。然而,当我俩谈婚论嫁时,鲁峰却痛苦地向我坦陈:他患有先天无睾症。望着鲁峰,我心乱如麻:一边是对优秀男友的爱恋,另一边是对一个完整家庭的渴望。一个月后,…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的“育儿咨询室”里,有许多家长坐在心理医生面前,向专家询问一个合理育儿方面的实际问题,那就是应该怎样对待幼小孩子学习电脑并且沉迷于上网聊天的行为表现。心理医生的回答也不是直接的点头肯定或摇头否定,而是给出了如下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心理医生在哪里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关注,使得人们越来越需要一双抚摸心灵的手。在西方社会,心情不好去看心理医生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析疗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心理治疗技术。精神分析要达到的目的是使患者把长期压抑在无意识里的焦虑情绪或受过创伤的事件重视并倾诉出来。这时患者的症状立即减轻或消除。同时,心理医生必须作耐心的解释、疏导,直至患者接受,解决问题为止。 常用的具体技术如下: 自由联想:让患者安静地躺着或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心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心理咨询机构和门诊纷纷成立,不少门外汉瞬间成了心理医生。表面看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似乎在蓬勃发展,而实际上有许多心理咨询机构良莠难分,因此在临床上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遗憾的问题。诸如:自以为是"教授"而收费奇高(每一小时的咨询费为100元),使病人难以承受。有的则自吹自擂是全国懂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惟一专家。有的病人多说了两句话或因伤感而流泪时,"医生"当即回敬:"你哭什么,你是来看病还是来哭的?"有的心理医生在病人陈述病情或痛苦时采取漠然处之、无动于衷的态度,如果病人问某种药是否可以服用,心理医生则生硬地说:"你看病还是我看病?"或"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有时又会板起面孔来训斥、指责甚至嘲笑一番等。也许不少想求助于心理医生的病人被当头浇过这样的"冷水"。心理医生在社会上有着特殊的社会意义,心理医生该怎样做才算称职呢?根据我多年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经历和体验,我认为,一位合格的心理医生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第一、能处理好医患关系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心理医生应态度温和而又诚恳,热  相似文献   

9.
奔向新生活     
我坐在我的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注视着眼前那根耀眼的光柱。光柱里,许多细灰的颗粒正在自由地飞舞。我羡慕着它们的自由,想着自己难解的问题,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10.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大腕赵本山和范伟、高秀敏共同表演的小品《心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的患者因为买彩票中了奖而举止失常,不住抽动。妻子带他去看医生,住了好几天院才治好他的毛病。出院之后他还买彩票,又中了三百万元的大奖,妻子怕他承受不了更大的刺激,再去医院找医生,医生让他找心理医生,说一般的医生治不了这样的病。患者一听让自己去看心理医生,顿时怀疑自己心里得了不治之症,抽得更厉害了。由赵本山扮演的所谓的“心理医生”确实运用了一些心理学的方法。比如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采用所谓的“崩溃疗法”,其实这是心理…  相似文献   

11.
江小春读完5年医科大学之后,又专门去北京进修了一年心理医学,回到生她的城市,在一家医院任心理医生。妈妈对女儿的选择很满意,支持女儿的工作,唯独做父亲的江经理却很  相似文献   

12.
灾后重建问题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机构和专家及时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重建精神家园的问题。在救灾款物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的时候,心理救援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他们来自政府,来自高校,来自社会机构,来自民间志愿者……他们中有专家、学者,也有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还有非专业的热心人士。  相似文献   

13.
据报载:与克林顿闹绯闻的莱温斯基,一家四口每月请心理医生调整心态的心理保健费就是好几百美元,且她家几口人心理均属正常。这种情况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中等收入家庭里,是极其正常和普遍的。 如今中国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改革开放中人们的旧有生活方式与观念不断受到冲击与碰撞,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大家在忙学习、忙事业、忙挣钱中,又拿不出太多的精力来分析、研究和解决自身的心理难题。于是,应运而生的心理咨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会发现一些“问题孩子”屡教不改,而且形形色色的“问题孩子”似乎有增无减,他们在对待这些孩子时,往往只想到教育和感化,或者是责骂与惩处,绝少有人想到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心理疾病,更不会想到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和药物的治疗。一、“笨小孩”实为孤独症在心理门诊中,一个年仅3岁的病人小明很特别。据小明的父母回忆,孩子在1岁之前一切都正常,到1岁后好像什么都停止了,到了3岁还不能叫“爸爸”、“妈妈”,只会发一些无意义的声音。进入幼儿园后,表现独来独往,常常独自一人做自己的动作。小明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  相似文献   

15.
昔昔在两岁时被医生宣布为智障儿。我和妻子坐在医生对面,霎时没有了任何表情。我知道我们这一生的幸福已被押在了黑暗的牢狱里,看不到一丝的光亮。而昔昔,却流着涎水,无动于衷地在桌子上爬来爬去。  相似文献   

16.
昔昔在两岁时被医生宣布为智障儿。我和妻子坐在医生对面,霎时没有了任何表情。我知道我们这一生的幸福已被押在了黑暗的牢狱里,看不到一丝的光亮。而昔昔,却流着涎水,无动于衷地在桌子上爬来爬去。  相似文献   

17.
王仁欣 《心理科学》1999,22(3):281-282
1问题的提出早在几年前的心理治疗实践中,就隐隐约约地看出,心理医生与患者双方相互配合,为的是转移和消除患者的某种病态注意。一次,在一个重度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初诊中,想应用“自敲膝盖法”暂时转移患者的某种病态注意,让他尝试一下心理疗法的滋味,并增强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下午,办公室来了一对父子,进门就问:“老师,本市哪里可以看心理门诊?”父子俩焦急而严肃的表情,令我吃惊。因为以前遇到学生心理异常,需要说服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今天他们如此急切、主动地寻找心理治疗,说明是问题很严重吗?经过简单交流,我了解到,这是一位高中学生,叫小磊,近来情绪非常糟糕,无法正常上学,已几次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家长渴望医生能救救孩子,小磊也非常希望医生能让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当我把市心理咨询中心的地址和电话告诉他们时,父子俩像得了“救命稻草”似地离开了……几天后,送来了第一张病假条,医生建议: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一、家长来信:我家女儿小文去年因为抑郁和焦虑的原因休学了。当时是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之前。那段时间,孩子的状态很不好,整天浑浑噩噩,早上起床困难,还说人生没有意义,想死。学校心理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给孩子做了测评,结果是“中度抑郁”“中度焦虑”,开始服药。因为孩子觉得状态特别不好,所以我们办理了休学手续。  相似文献   

20.
提到催眠术,人们通常以为这是心理学家的实验或某些专业人士的表演,认为它跟自己毫无关系。孰不知我们却经常生活在近似催眠的心理状态之中。在心理诊所里,催眠治疗师拿起一颗水晶球来吸引被催眠者的注意力,并慢慢地说:“你开始睡吧!”他反复向对方暗示。被催眠者闭上眼睛,逐渐陷入昏睡状态。其实,昏睡与真正的睡眠不同。昏睡者仍然保持一点清醒,来接受催眠者的暗示。心理医生发现,不仅是身心疾患者,普通的人也时常会有精神恍惚、注意力减退的时候。这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被催眠的状态。心理医生的分析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健康者的被催眠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