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人都向往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人说,高智商的人更有可能获得瞩目成就,生活也就更幸福;有人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视野更开阔,生活会更快乐;也有人说,别的都不重要,有了钱就有了幸福、快乐的资本……当然,这种种观点都有其立论的依据和存在的理由。但是,从人的心理层面上来讲,高智商、良好的教育和百万家产都不能保证人们的幸福快乐生活。如果人们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快乐人生往往还是“镜中花,水中月。”  相似文献   

2.
你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快快乐乐地为自己活,潇潇洒洒地“自恋”,哪怕别人把自己当成“精神病患者”,你也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如果你追求的快乐是处处参照他人的模式,那么你的一生只能悲哀地活在他人的阴影里。事实上。人活在这个世上,并不一定要压倒他人,也不是为了他人而活,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自我的珍惜。  相似文献   

3.
“欲”字之又是希求,“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唯识论》五)。希望获得快乐,努力追求快乐,这就是人的欲望。一股认为佛教否定人的欲望.否定人世间的快乐,这是失之于片面的,山是人们误解佛教为“悲观”、“消极’的一个原因。事实上,佛教既不否定快乐,也不否定人类追求快乐的欲望。避苦趋乐.是人的本能,也是人之常情。佛陀出世,宏法利生.正是为了让人离苦得乐。对于人类追求快乐的欲望,佛教是如实认知,善加引导。这就是佛教对欲望的基本态度。一、佛教对五欲入生的认识一般世问学问认为.人类乃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资料表明:愉悦的情绪,快乐的心态是使人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而真正的快乐不是外界给予的,只有自己创造的快乐,才是深层的、永久的、稳固的,才能使人终生受益。可见,快乐是智者的人生观。那么,怎样创造并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健康愉快地过好每一天呢!不妨从“十不”中汲取养料,修养身心。不怀旧元朝的萨都刺在《念奴桥·登石头城》里写道:“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岁月不住地转换着年轮,昔日多少英雄的丰功伟绩,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复返了。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和事虽然值得回忆,值得留恋,但毕竟一日难再晨,生活不能总是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放眼未来,重要的是把握现在,只要眼空无物,保持舒展的心态,便能达到“秦淮一片明月”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你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快快乐乐地为自己活,潇潇洒洒地“自恋”,哪怕别人把自己当成“精神病患者”,你也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如果你追求的快乐是处处参照他人的模式,那么你的一生只能悲哀地活在他人的阴影里。事实上,人活在这个世上,并不一定要压倒他人,也不是为了他人而活,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自我的珍惜。一个人是否实现自我,并不在于他比别人优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满足。  相似文献   

6.
依照心理学家伊利斯的“情绪困扰ABC”理论观察。人的情绪或心理困扰大部分是源于不合逻辑或不合理性的思考,要是一个人学会并扩大利用自身理性思考,真正减少非理性思考,则大部会的心理或情绪困扰都可得到顺利解除。而心理学家霍克的“快乐感受ABC”理论推断,一个人的快乐与不快乐  相似文献   

7.
淡泊而乐     
快乐是个人心情,是最私人的事,但却常常难以自驭。你瞧,老友来访,寒暄过后,问其最近还好吧,他愁眉苦脸地回答:“不开心,不快乐,烦心的事儿真多,房子、车子、位子……哪有一件顺心的?”一肚子苦水如滚滚江水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8.
快乐的秘诀     
快乐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快乐是我们的思想处于愉悦时刻的一种心理状态”。快乐,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快乐本来就出自人的心灵和身体组织。我们在快乐的时候,充满希望和幻想,身体也更健康,甚至肉体感觉都变得更灵敏。心理学家们曾经试验过在快乐与不快乐的情绪状态中的表现,人  相似文献   

9.
哭也无妨     
追求快乐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诸如“笑比哭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之类的道理,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苏轼说得对:“人有悲欢离合,月的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所以人的一生光想着快乐的事是不现实的,只有正确对待哭的问题,才是最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0.
哲人的快乐     
当今,过惯了平淡日子的人并不快乐,一些拥有万贯家财的人听说也不快乐。原因何在?据说是固守的“精神家园”发生了动摇,找不到能叫灵魂平静的港湾了。  相似文献   

11.
幸福三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幸福 :宿命与选择人总是追求幸福 ,如果这一判断具有不证自明的公理性 ,那它必定意味着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 ,人的天性。人并非在痛苦和幸福中“选择”了幸福 ,人在特定时空中对痛苦的选择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视为达致幸福的手段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本身视为幸福。与“痛苦”相反的体验不是幸福 ,而是“快乐”。人可以在痛苦和快乐中进行选择 ,但不能 (在“事实”而非“价值”的意义上 )回避幸福。人不能不“选择”幸福。为了孩子的幸福而含辛茹苦的母亲 ,为了逃避现世而削发苦行的僧人 ,为了健康而节制饮食的胖汉 ,甚至 ,为了解脱而…  相似文献   

12.
喜乐人生     
中国有句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说,很能揭示一般人际遇之后的心理反应,比如,曾被人蒙骗过的人,是很难认为“诚信”这东西是可靠的;做了好事却惹来一身麻烦等等,这不可能不让人想起“人心不古”这句老话而快乐不起来,然而我们如何去面对呢!  相似文献   

13.
歌坛巨星、超女评委柯以敏不仅舞台上给人以快乐,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位快乐的使者。她把快乐毫不吝啬地“传染”给周围的人。她的养生之道是,每天给自己3分钟好心情,在某个咖啡吧买一杯咖啡,关掉手机,静静地品味;或独自打坐,在沉思中排除压力,放飞自己的心灵。柯以  相似文献   

14.
寻找快乐     
古人云:“贫贱是苦事,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意思是说,快乐人皆有之,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说到底快乐在于寻找,在于开拓。人生在世,都希望生活得快快乐乐,而不是“凄凄戚戚”,没有快乐,就要想方设法寻找快乐。只要是理解了快乐的真谛,就有广寻找快乐的“秘方”。对衣食住行、名利权位“无欲”则快乐。“无欲”就能“知足”。常言道:“知足常乐”,古诗云:“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饮食起居上表现得处处知足,他曾写诗说:“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  相似文献   

15.
快乐主义认为:“价值是产生快乐的感情”(A·迈农) 实用主义认为:“凡是能实现人主观愿望的手段、工具就构成价值”(杜威) 分析哲学认为:“价值就是好,好不能下定  相似文献   

16.
以前,我觉得快乐只属于那些“幸运儿”,他们往往事业顺利,爱情美满,生活优越。可有一天,一位样样都令我羡慕的朋友竟沮丧地对我说:“我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可就是不快乐。”我顿觉茫然。心理学家认为,快乐并不取决于美丽的容貌、辉煌的事业,而是一种长期的、深层的心理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又取决于人的基因,有的人先天就倾向乐观,而有些人却郁郁寡欢。但是专家还认为,遵循一定的规律,养成良好的习惯,人的性格完全可以改变。研究人员表示,性格开朗、快乐的人都有这样的共性:了解自己,做事游刃有余,会生活,有责任心。因此,培养这些性格特点,将有助于你走向幸福与快乐。这一培养过程,你需要耐心、循序渐进、切勿骄躁,很快你就会发现令人惊喜的效果。明确目标要点:要想从此快乐起来,必须明确目标,而且要有决心去实现它。比如说当你想要减肥时,你  相似文献   

17.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核心和精髓,人人都渴望快乐,都希望天天有个好心情。但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你认真工作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你的工作调动,眼看就要成功却前功尽弃;你的职称眼看到手,却因为意外而泡汤;你的孩子学习不好,让你十分恼火;你的家庭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你做了好事,人们却认为你是在讨好别人。总之,你每天都可能碰到让你烦心、揪心的事。因而总有些人常常感到烦恼、压抑、枯燥、无聊,整天闷闷不乐,有的甚至患了抑郁症。故有人仰脸问苍天:“快乐在哪里?”我替苍天回答:“快乐就在你心中。”  相似文献   

18.
正在生活中,快乐不易得,不常得;相反,不快乐却易得,而且常得。不懂得快乐之道,由着快乐从身边滑过,是失败;同样,快乐本来不多,不知道珍惜快乐,不懂得寻找快乐,更不明白去创造快乐,同样也是一种失败。为什么快乐少,而不快乐多呢?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挑起生活重担的岁月,也是风雨兼程的一生。一帆风顺,未必前途光明;日丽风和,未必春天常在;心想事成,未必路路畅通;幸福圆满,未必鲜花不败。晋人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爱中     
以真诚唤起真诚,让生命在主的慈爱中平静地流淌,这或许是生命过程的基本要素。人活在世上只需在天地之间有一颗坦荡而又充实的灵魂,这便是一个人做人并快乐的理由。 对于要做成什么样才是快乐的人,天主给了每个人不同恩宠的同时,也给了人的自由意志,因此世间上就有了多姿多彩的灵肉组合——生命。而对生命的定位,中国古人就常以“近墨者黑”、“出污泥而不染”等话语作为“视角”,这多少有一种  相似文献   

20.
人们以焦急盼望的心情踏入21世纪,发现世界仍旧像昨日一样,不同的只是日历上的字母由1起头变为由2开始。面对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在的人们愈来愈感受到各种压力扑面而至,原本有限的心理负荷已严重超载。数码、宽带、互联网,刺激着人的神经,真的像老崔当年唱的那样:“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太快!”快得让人无法适应。“新世纪新千年”仿佛在不停地向人类预示着什么,那就是——你健康吗?你快乐吗?人活着,大概没有几个人愿意在忧愁苦闷中辗转,喜好快乐是人的天性。一个锦衣玉食、无所事事的人,如果他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