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来都是心静如水,从来不知紧张与压力滋味的人在这世界上恐怕是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的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或遇到特殊情况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烦恼、忧心忡忡,并有心慌、手掌出汗、呼吸急促等表现。不过,请注意,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并非病态。时过境迁之后,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消失,生活又会恢复平静。但是当这些感觉或其他的焦虑症状的发生比较烦繁,而且无法预测,就可能预示着您可能患有某种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2.
监狱人民警察担负着惩罚和改造服刑人员使之成为新人的重要任务。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和长治久安。由于监狱警察从事的是一个高危险、高对抗、高应激的特殊职业,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众多压力源中,角色冲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身兼数职是基层监狱警察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长期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他们高度紧张,甚至休息时都难以缓解,普遍存在焦虑、紧张、强迫和偏执等症状,已经对广大监狱警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面对挫折与挑战并非易事。我们可以看到周围的不少人,他们或因工作、事业中的挫折而苦恼抱怨,或因家庭、婚姻关系不和而心灰意冷,甚至有的因遭受重大打击而产生轻生念头,生命似乎是那么的脆弱。我的同学张慧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有一次他竟然对我说他曾经产生过轻生的念头。他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不习惯面对变化与变革。当他得知自己可能被指派去干他既不熟悉也不喜欢的工作时,潜在的焦虑、恐惧与厌世情绪随即涌上心头。他本来可以去竞争另外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职位,可是他由于胆怯自卑而失去了竞争的勇气…  相似文献   

4.
产前母亲心理压力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前母亲心理压力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产前母亲的心理应激,对后代的情感或认知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容易出现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焦虑、语言迟缓等问题。这种影响的潜在机制之一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变化,另一个机制可能是,母亲压力或焦虑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高度激活。关于产前母亲心理压力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的研究,在方法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也还有一些未明确的问题,如产前压力的敏感期、性别特异性效应等。未来这一领域应该开发更多的研究途径。已有的证据足以表明,应该积极开展关于预防、干预和支持性方案方面的研究,以减轻妊娠期的压力或焦虑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焦虑是人们对预期要出现的不良处境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任何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挫折和逆境,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焦虑体验。焦虑发作时不仅能引起情绪紧张,出现头疼、脑胀、失眠、多汗、厌食、便秘、胸闷、气短等症状,而且能引起腰背痛。但这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更新、信息的冲击、生活节奏的加快,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心理应激,造成“心理疲劳”。所谓应激,就生物学而言就是刺激和反应。心理疲劳不像生理疲劳那样显露,它是潜在的、隐性的。它表现为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  相似文献   

7.
论人格与健康南京医科大学(210029)唐文现代社会,人的生活快奏加快,生活方式时常改变,新旧观念冲突,激烈的竞争与淘汰,住房、交通、入学、就业、晋升等诸多困难的产生,使人们增加了许多紧张因素和心理压力。如何面对飞速变化的世界,如何迎接各种挑战,除客...  相似文献   

8.
焦虑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情绪状态,它的产生大多是由于个人动机受到挫折,任何挫折都会使个人产生一种情绪反应,其中可能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与愧疚感的增加,从而形成一种由紧张、不安、恐惧、懊恼等各种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称之为焦虑,过度的焦虑不但限制了一个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是形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笔者介绍几种由焦虑引发的心理病症案例,希望您能在领会焦虑的同时,能够主动克服焦虑,把握自己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陈睿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15-215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10.
活得长并不等于活得健康,从医学角度来讲,如果一个人长期存在着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势必会引起心态失衡,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身心有压力的感觉到底是怎样?目前,还未有科学的方法对身心压力进  相似文献   

11.
没有人能一生没有痛苦。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经历过一定的情感危机。所谓情感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情感遭到突然的打击,使他无法控制和驱使自己的感情,从而严重地干扰他的正常思维和对事物的判断处理能力,甚至使学习工作无法进行。在极度悲痛、恐惧、紧张、忧郁、焦虑、烦躁下,极易产生轻生自杀和做出莽撞的事来,导致精神崩溃者也不少见,这种急性的危机和慢性心理创伤不一样。一般来说,一个人遭到强烈的精神创伤时心理危机要经过五个发展阶段:1.呆滞期。创伤突然来临时,当事人好象挨了一闷棍,刹时间方寸紊乱、麻木不仁,或极度痛苦,或  相似文献   

12.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一种复杂情绪,表现为忧虑、紧张、失望、烦躁、恐惧、焦急等某些心理反映。焦虑的产生缘于心理的冲突或遭受挫折。心理冲突使人处于矛盾状态或两难境地,在现实面前无法做出选择。遭受挫折则会使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继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竞争日趋激烈,许许多多的压力蜂拥而至,压力尤其是过度的心理压力引发了许多的疾病和不良反应,例如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症,偏头痛,焦虑,沮丧等,极大地破坏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缓解心理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压力不仅在成年人中产生,而且在青年甚至儿童中都会产生,对于成年和青年人来说,在工作上面临着被解职,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人的心理状态,称之为压力超载并不过分。社会多变给人们的未来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激烈竞争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的压力,使人惶惶不可终日:种种生活烦恼使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压力的漩涡中。这就需要承受压力者寻找合适的途径来解脱。以下的五步曲虽非对抗心理压力的灵丹妙药,但其中也许有几曲正中你的下怀。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一度的中考和高考即将拉开帷幕, 许多考生面对老师、家长和亲朋好友的高度 期待,极易因强大的心理压力而产生各种各 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 是产生考试焦虑,少数严重者还会因此而患 上考试焦虑症。  相似文献   

16.
解脱是缓和、消除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也是人的防御本能。然而,面对漫无边际的心理压力人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解脱的误区,不仅不能缓和、消除心理压力还会因此“变本加厉”造成新的更大压力,甚至“火上浇油”导致心理矛  相似文献   

17.
面临着高考,一个考生不产生一丝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只是过度的焦虑所引发的忧虑、烦躁、思维的迟钝僵化,记忆力的衰退,以及由此产生的自信心的动摇和对高考的恐惧感.对自己的焦虑所产生的焦虑——也就是焦虑的二次反应更要引起考生的注意,其实焦虑如果适度的话,也有它有益的一面.那就是它会导致意识缩窄,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受外界干扰,就好像运动员比赛前的适度紧张那样,既正常又必须,对此不可反应过度。  相似文献   

18.
心理压力是可以管理的。人们一直生活在两种压力中,一是作用于躯体的物理压力,如大气压、地心吸引力、心脏压力等,这些压力维持生命形式。二是内在的精神压力,如生存竞争的压力、对危险与死亡的恐惧、人际压力、情绪与情感的压力等,这些压力保持人的警觉(清醒状态)和合适的行为模式。做好压力管理首要原则是要对压力有所觉察。机体对压力往往有一种天生的吸收——缓冲机制,一般的生活压力会被身体转化成活力与激情。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流动的、不停变化的压力丛中,他的机体不仅可以是健康的,也是有饱满能量的。压力过小的生活让人消沉、昏昏欲…  相似文献   

19.
防治抑郁症     
现代人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多,也愈来愈大。工作的烦恼、生活的挫折常会导致人们心理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如果缺乏正确的应对方式就会出现紧张、焦虑、无精打彩、兴趣减退、郁郁寡欢等抑郁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及我国卫生部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约20%的人表现有抑郁症状,7%的人有重度抑郁问题.其中90%的人未得到正确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20,(4)
正面对疫情蔓延,我向认识的群体发出消息,愿意提供微信进行心理治疗个案,这几天需要心理治疗的人都发来各种求助微信,大部分是应激障碍,简称PTSD。创伤压力后遗症是在天灾人祸中被诱发出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症状表现有急性的强烈焦虑惊恐,患者突然产生大量恐惧,感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不适,眩晕、呕吐、出汗、颤动,感觉犹如"大难临头"或"死亡将至""失去自控能力",行为会有尖叫逃跑、躲藏或呼救,症状可以持续数小时、一整天甚至更长时间。程度稍轻的会持续担忧、紧张、不安、惊恐,有头疼、胃疼、睡眠障碍和饮食失调等各种躯体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