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艾 《佛教文化》1995,(4):47-47
年轮日近二十世纪末了,在人们的心目中,“世纪末”总意味着某种特定的内涵。或是祥和,或是灾戾;或是绝望、或是再生。 环顾世界,“全球化”的科技文明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我们在享受高消费与物质便利的同时。也在吞咽着与之伴生的苦果: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自然灾难的频仍、核战争的恐怖、道德沦丧、生存压力、心灵的空茫,等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社会控制论、心理控制论为理论依据,以信息采集分析、危情综合分析、危情形势处理三大技术为支撑,以政府、民间、社区、家庭为依托的防范膜拜团体活动的社会预警教育模型.为社会安全与稳定提供效应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两个年轻人因为他们的善行而得到上帝的奖赏。“你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一,”上帝对他们说:“一万两黄金,或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不过后者你们必须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寻找。”“好吧,告诉我们它在哪儿,我们自己去找。”“普提  相似文献   

4.
直到现在,我们对于哲学范畴还没有一致的观点,不同的作者在这些范畴当中填入了不同的内容。 B.图加林诺夫断言:决不能把单独的范畴(例如“内容”、“形式”、“必然性”、“偶然性”等等)与对这些范畴的判断(例如“内容决定形式”)混为一谈。因为“这些哲学判断已经就是规律或是定义,即是比较复杂的科学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们神长教友中有不少人,过去或是在教会学校内,或是在修道院里,都多少读过一点教会历史。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我们那时读到的东西,大都是被梵蒂冈御用的历史家们歪曲了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来重新研究它。譬如,关于罗马教皇的由来,如果我们客观地再来研究一下,那末就会发现它是四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至于过去我们所信以为真的伯多禄是“宗徒之长”。罗马教皇  相似文献   

6.
巨人     
张丽丽 《天风》2011,(1):9-9
在人类历史和文学的长河里,巨人占有特殊的地位。无论是真正的巨人歌利亚,或是一些故事中虚构出来的巨人,我们都被这些“巨人”所吸引。  相似文献   

7.
心理世界与物质世界一样,也是有温度的。我们常听到“火热的心”、“冰冷的心”、“温暖的心”之类的说法,说的就是心理“温度”。心理的“温度”不能用温度计测量,但这并不等于说没有测定标准,更不等于说无法测量。心平气和是心理的常温,除此而外常发生异常变化,无外乎温度过高或是过低,无论哪种情形,都有相应的征兆  相似文献   

8.
王从友 《天风》2009,(1):16-17
“危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解释为“指危险的根由或是严重困难的关头”。现在也有很多人将这理解为“事物在恶化与转机之间的转折点”。而著名管理学者斯蒂文·芬克认为:“危机是事件即将发生决定性变化的一段不稳定的时间,或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危机发生时,事物往往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危”,如果我们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得当,  相似文献   

9.
对医学基础研究中“确凿证据”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基础研究中得到的确切可靠、无可辩驳的结论,可称为“确凿证据”。其重要性在于能对“一般证据”做出判断;可据此设计实验,提出并验证假说。所以准确判断十分重要,判断错误将误导实验,延缓实验进程。可分为两类:直接可见的结果或是经过严密实验设计得出的结论。我们要慎重判断“确凿证据”,也要善于利用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各位朵斯提:色兰! 尊大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你们要虔诚地、秘密地祈祷你们的主,他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7:55)这节经文就是真主教导我们穆斯林如何做“都阿”。“都阿”为阿拉伯语的音译,其意有“呼唤、请求、恳求、祈祷”之意。而作为伊斯兰敦功修的术语,它的含义是祈求真主的赐予或是饶恕。  相似文献   

11.
锻造心情     
心情好像一种很柔软的东西,经常因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或是人世间的阴晴冷暖,剧烈波动着,蛛丝般震颤飘荡,无所依傍,哪里用得上“锻造”这样充满金属音响的词呢?心情于我们是那样重要。健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布勒特·哈特在他的短篇小说扑克滩放逐的人们一文中向我们描述了一群靠着不体面方法谋生的人,或是不顾死活的赌徒奥克赫斯特先生,或是为人所不齿的“席浦顿妈妈”,他们不光彩的职业和败坏的行为是“道德气息浓厚”的扑克滩人们所不能忍受的,在去往山第州的路上,他们与单纯善良的汤姆和萍妮相遇,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扼杀了每个人生存的机会,但是天真善良的汤姆和萍妮感染了这里的每一个人,本该出现的埋怨、咒骂化为了彼此之间的关心与爱护。  相似文献   

13.
利百加 《天风》2014,(10):34-35
“一言兴国安邦”、“一言祸国殃民”、“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些古话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一个人应当谨慎自己的言语.经上说:“谨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张嘴的,必致败亡.”(箴13∶3)“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灭自己.”(箴1 0∶12)“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雅1∶26)“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参弗4∶29)可见,信徒谨慎自己的言语口舌是多么重要!然而,当我们运用神的话语时,常常会出差错、走极端,容易把“谨守口舌”理解为“沉默不语”或是“闭口不言”.正因如此,信仰有时也会产生极端与偏激.  相似文献   

14.
常有同学跟我说,“快要考试了,我特别紧张”,“明天要演讲,我心慌得不得了。”这些同学为此感到很烦恼,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去克服它,告诉自己说“别害怕”,但实际结果却是更加不安。这些方法之所以行不通,是因为他是在用担心、恼怒和悔恨来同强烈的不安作斗争,而事实上我们不可能靠对自己大喊大叫或是自我指责来驱散我们的惧怕。为此,我建议那些同学不要和自己过不去,而要尝试自我接受的策略。 采用这种策略,就要求你不要与这种不安的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经常在一些媒体上看到有这样的新闻:有人正在街上行走,忽然遇到一个或是多个陌生人。交谈了几句话之后,此人就急急忙忙跑回家,把家中的存折和其他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一股脑的拿出来,统统的交给了陌生人,并把存折和密码也给了陌生人,或是亲自到银行提取出全部存款交给陌生人。待陌生人走了之后,此人才忽然明白过来是受了骗,赶紧到派出所报案,并言之凿凿的声称自己当时是在被陌生人拍了几下肩膀、或是吸了陌生人的一支烟、或是陌生人掏出了手绢一类的东西在自己面前“晃了晃”之后,“自己的脑子不知怎么回事就开始犯迷糊”,就开始接受陌生人的控制;并按照陌生人所说的去做,把自己的财、物等“糊里糊涂”的给了陌生人。报案时,当事人往往会一口咬定说,  相似文献   

16.
恐怖主义专家瓦尔特·拉克尔(Walter Laquer)说,新一代的恐怖主义者“将是一个人,或是在一小群人中行走着的跟平常人一样的人”,“除非他们出现重大失误。或是偶然被发现。否则他们是很难被察觉出来的。” 什么是恐怖主义? 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主义袭击,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权威部门调查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引起一些夫妻矛盾冲突、感情“走私”乃至闹离婚的原因,或多或少都与性生活有关——相当一部分夫妻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或志趣、追求不一致,或是性生活不和谐。我们知道,性爱是人的自然属性,性生活的和谐美满是维系夫妻感情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8.
在帝国主义、反动阶级利用天主教散布的一系列反动谬论中,“天下教徒是一家”这个反动观点,对教徒群众的危害,可谓最大了。为了使天主教徒种下“天下教徒是一家”的毒根,他们把这个谬论定为“教义”,向教徒反复灌输。在天主教徒过去经常念育的《要理问答》中就曾经这样写着:“普天下奉教人,共成一会,犹如一身。”人们知道这句话的通俗说法,就是“天下教徒是一家”。具体地讲,就是只要信天主教,不管他是帝国主义分子或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受压迫的人民,就成了一家;只要信天主教,不管他是地主、资本家或是农民、工人群众就成了一家。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经常听到有人声称自己已“看破红尘”,并立意“循入空门”。一谈到“红尘”、“空门”,许多人认为一个是色彩斑斓的、具体的、实在的现实世界,而另一个是灰色的、单调的、虚无的世界,把两者对立起来;继而进一步认为已入或打算“入空门”的人或是没有社会理想,或者其社会理想是“一片真干净”的“白茫茫大地”。  相似文献   

20.
新年的祈祷     
《天风》2015,(1)
<正>主啊,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新年伊始,当我们回首过去时,求主赐给我们懂得感恩的心。我们当为和平安定的环境感谢你;为健康平安的生活感谢你;为在顺境中你给予的祝福感谢你;为在逆境中你加添的勇气感谢你!我们晓得,你曾差派众多"天使"帮扶我们,他们或是长者,或是亲人,或是朋友,或是职场同事,甚至是不相干的陌生人,你总是藉着各种际遇让我们领会你的恩典无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