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主为我们诞生了,让我们同整个人类一起欢乐庆贺吧。人类开始充满了希望,走出黑暗,迈向光明。耶稣的降生是人类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陪伴人类走向新的生命。道成肉身,寓居我们中间。耶稣降生人类,是我们每个人的蒙恩之日,让我们彼此互祝圣诞快乐!圣诞节不只是纪念两千年前发生在伯利恒的一次单一事件而已!每年圣诞节,我们都要从三方面庆祝耶稣的来临,那就是耶稣来临的历史性、奥秘性和光荣性。一、耶稣来临的历史性、奥秘性和光荣性1、耶稣来临的历史性我们的救主耶稣在两千年前来到世上时,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小婴儿,跟一般人的出生没有两样。…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威胁到贫困和边缘化群体的生命和生计,应对气候变化应当与普惠性人类发展的目标相一致。普惠性是人类发展的核心,人类发展必须惠及每一个人,而且也能够惠及每一个人。气候公正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最终诉求,普惠性人类发展为气候公正的实践提供指导。可持续发展是气候公正的指导思想,普惠性人类发展则是实现气候公正的道德机制,它契合气候公正的伦理诉求,为气候公正的实现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人类研究的伦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美国 ,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发生了在基因治疗和其他人类研究中致人死亡的不良事件。我国有关人员对人类研究的关注也在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人类研究的方法论和伦理学加以探讨。一、人类研究的历史和教训人类研究 (humanresearch)过去曾称为“人体实验”或“人体研究”。术语的改变是为了使研究者不仅仅去关注参与研究人的身体 ,而是将他们看作一个生物—心理—社会实体 ,具有信念、价值、理想的个体。研究是在广义上理解的 ,它可包括观察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性文化传播的道德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性文化传播的道德审视赵继伦性文化是人类在维护和发展性本能的基础上创造的本能文化。性文化的范畴很广,凡涉及性的意识观念、习俗、行为方式、制度,均属于性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性行为总要受到各种性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从人类文化学角度看,人是文化动物。也就...  相似文献   

5.
性虽然体现的是人的生物本能,但人类之性毕竟不同于纯粹的动物之性,其特殊性就在于人的社会属性赋予了人类之性以理性精神。依靠这种理性精神,人类为自身之性建构了行为的伦理原则:性爱统一原则、平等自愿原则、无伤害性原则、权利对等原则、责任承担原则等。这些伦理原则不仅帮助人类找到了性的行为尺度,而且还帮助人类在最终意义上超越了动物。  相似文献   

6.
陶富源:客观规律与其价值运用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利用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也就是说,规律的客观性与其价值性运用是统一的。那么,人何以能够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其机制如何?规律的存在具有客观性,而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在人所...  相似文献   

7.
人禽之辨体现出人对自身存在之优越的肯定。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借助这一意识,将人类生活中一些方面的属性特征强调出来,赋予其价值性。孟子结合人禽问题与人性观念,发明了人的独特性;通过"孺子将入于井"的道德情境,将人的独特性锁定为道德性,从而开启了儒家以人禽之辨论性善的滥觞。儒家关于人的独特性与道德性的讨论存在两个径路,一是从价值的内在根据,二是从价值的发生场。朱子是第一种径路的代表,将价值根据安置在作为普遍秩序法则的天理之上,这是对孟子以"人之独"为人性的消解。船山则主张第二种径路,强调价值的发生场,认为人禽之本质区别在于人能选择。  相似文献   

8.
人是理性的存在物,人的性生活,是属人的、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之一。人的性本能的实现,在理性的统辖之下,已脱却原始的盲目冲动的色彩,而闪射出人性的灿烂光辉.成为人之为人的规定性之一。性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引导人类之性踏上这一坦途、赋予人类性活动以高尚品格的理性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9.
五、人类意识的特点人类意识的特点究竟是什么?这是意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意识本身是个复杂的综合体,也由于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因此,关于意识的特点有着种种不同的提法。现择要介绍如下。 (一)人类意识的一般特点 1、人类意识的特点是自觉性和目的性、丰富性和深刻性、自控性和创造性。自觉性和目的性表现了人不同于动物,人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不仅能改变自然物的形状,而且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觉的目的。丰富性表明人类意识的广度,它不仅能反映直接的刺激,认识现实的事物,而且能反映  相似文献   

10.
远离“城嚣”: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大部分进化时间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自然在人的身心健康、认知功能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3个主要的理论揭示了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亲生命性假设认为亲近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并且会使人变得更健康和快乐;注意恢复理论认为人处于自然中使用的无意注意能对有意注意疲劳起到恢复作用;压力恢复理论认为接触自然能够激活人类的积极情绪,从而对压力有缓解作用。目前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已经在园艺疗法和自然环境疗法得到广泛应用。未来还可以从其他的心理学视角解释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实证研究可以关注真实自然环境和虚拟自然环境的作用差别,还可以考察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接触自然的作用,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考察自然积极作用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人的尊严的来源及其各种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增强"是否可能侵犯或威胁人的尊严。人类物种的尊严植根于人的本质,即人类物种所典型具有的一系列潜力,它是其他层面的人的尊严的基础。人类个体的尊严分为普遍尊严和获得性尊严。个体的普遍尊严直接来自于物种的尊严,是每个人因其作为人类物种一员的身份而平等拥有的一种至高的道德地位。因为人类增强不会分裂人的本质,所以不会造成人类物种之道德地位的区分,从而个体的普遍尊严不会因增强技术的应用而受到侵犯。获得性尊严是通过发展人的本质中所包含的典型人类潜力而获得的受尊重的性质。人类增强可能通过破坏主体间性,给个体发展各种人类的典型潜力设置障碍,从而对人的获得性尊严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2.
人的尊严概念亟需得到清晰说明。在生命伦理学语境中,人的尊严可以在三种意义上合理地使用,即人类物种的尊严、普遍尊严和获得性尊严。人类物种的尊严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物种所拥有的尊严,它的基础是人类物种的典型本质,它的道德要求是保护人类的本质不受侵蚀。个体层面的尊严分为普遍尊严和获得性尊严。普遍尊严是每个人平等具有的道德地位,为全体人类成员赋予了平等的基本权利。获得性尊严是每个人通过体现了人类卓越性的行为在不同程度上获得的。它不是一种道德地位,但可以给人树立更高的道德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主体性、限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在现代性的背景下讨论当代文化之大义。首先,当代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是回归,它肩负着解放人类主体性的使命登场;其次,当代文化回归的主旨,是重申和强化人的主体性,寻求释放并确立人的主体性文化之内容及形式;再次,当代文化回归趋向的另一展示,是对于形而上的追索,并确立主体间性的立场,这是对现代化的一种平衡和拯救。最后,回归乃人类认识的极限(制)性所致。这也是人类的限制性——主体性边界。这一不无悲观色彩的实在,恰恰是主体性的保障。一切,均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是人择的。人类的主体性因此才不断地被周期性重申。主体性的追求与实现,是人类(多次现代性问题)的唯一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4.
人类最初的生存状态是群聚,群聚是人的类属性的自发聚集,它使人类本能地意识到人类的同一性;群聚之后人类走向群居,群居是人的群体属性的自觉结合,它体现了人类的同一性之外的群体差异性.类同一性使人类能够彼此交往,是道德产生的可能性主体基础;群体差异性使人类必须交往,是道德产生的必然性主体基础,二者都是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  相似文献   

15.
性是人类生命的道德伤口。性是生命的核、质与根。人类掩藏性的信息,给生命以最大的神学、美学和伦理学的空间;也同时用潜伏的原理忧挂生命发生的神秘和戏剧性;性爱和情爱的形式改变了忏悔的精神说教,与科学实践、生活实践相结合,面临如何延续生命又如何避免蒙受尊严丧失的屈辱。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与伦理之间——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向何处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使我们不得不在科学与道德之间作选择。治疗性克隆是如帕金森氏病、糖尿病等许多疾病的最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体细胞核转移是治疗性克隆关键步骤,因此治疗性克隆与克隆人只有一步之遥。科学史证明,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福利而不是灾难。我们不能低估人类理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人未到场的生态伦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着自然物有无道德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它们观点的不可公度性 ,表明生态伦理学自身发生了严重的形上学危机。导致这种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是 :在没有确立“人是什么”的前提下 ,就展开了人与价值的争论 ,致使生态伦理学研究出现了人的空场。生态伦理的形上学基础 ,不是自然物有无道德地位 ,而是人之为人。人惟有首先成为保护自然环境的人 ,拥有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性 ,他才能够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男女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绵延不绝的必经途径,也影响着良好的婚姻、家庭、社会伦理秩序的形成.从构词法上看,"性"本身就是"心"和"生"的会意,"心"是指道德能力,而"生"是指自然本能,这就在人的自然情欲和道德意志的张力之间形成了人之为人的内在冲突.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两性关系涉及双方的意志自由和权益责任,需要用道德、法律等社会规范加以调节.因此,人类两性关系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自然关系,成为具有伦理意义的社会关系.对人类性伦理关系如何从原始社会的简约严酷,经过封建社会的神秘愚昧、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不羁而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美好的研究,是社会主义性伦理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性是人类生命的道德伤口.性是生命的核、质与根.人类掩藏性的信息,给生命以最大的神学、美学和伦理学的空间;也同时用潜伏的原理忧挂生命发生的神秘和戏剧性;性爱和情爱的形式改变了忏悔的精神说教,与科学实践、生活实践相结合,面临如何延续生命又如何避免蒙受尊严丧失的屈辱.  相似文献   

20.
绘画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有其独特作用,不仅可以处理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创伤问题,而且可以使心理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社交技能等得到提升,促进语言的发展与认知功能的改善.机理是,绘画是人们最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人类心理意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发展象征性的语言,能触及人所不知的心灵感受,并能创造性地将它们整合到人格里,直至发生治疗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