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青 《思维与智慧》2012,(10):34-35
学习是件一辈子的事儿,学习"学习"这门功课,也要讲究方法,否则纵使你活到老、学到老,也是一事不明。要想明理,先学做人,要学做人,要学会体会人生,人生就如这几个标点: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就像蝌蚪,而蝌蚪是青蛙的水生幼体,它通体黑色,依存于水中,不能发声,毫无防御力。它们在沉默等待,等待着……一旦长大,便可以跳到陆地上,脱离水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鸣叫,捕食害虫,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申荷永 《心理科学》1993,16(6):369-370
几千年前,在我们汉字形成之时,即衍生了一种具有文化与民族特色的“心理学”。在汉字的结构与意义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对人之心理与行为的认识与理解。一、关于心的概念心是汉语中最古老的象形字之一,原形为(?),一看便知是表示“心脏”的符号。但中国古人所用的“心”,有着极其深刻的蕴含。首先,就心作为心脏而言,它表示了心脏,但也并非只是一生理学的术语,并非只指人体中的一  相似文献   

3.
虽然由于发祥地不同和宗教义理相异,但作为中国最悠久的两大宗教,佛道教与文化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对中国语言词汇产生了深远而显著的影响.本文以汉语成语为切入点,分析佛教与道教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深厚影响.按照对宗教的一般分析模式,本文分别从教义、修持、仪轨和神仙谱系等方面探讨了佛道两教在汉语成语中的反映,并在最后分析了汉语成语中的佛道教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指人所普遍具有的属性;"人性论",是指关于人性的理论、观点。心理学中研究人性论存在两种基本视角:一是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论人性;二是从生命初始便具有的本来能力或欲望论人性。人性论对于心理学的作用在于:一方面作为心理学的前提假设,决定着心理学理论的方向;另一方面,由于人性论的差异,导致心理学理论之间的差异、不同,甚至分裂。  相似文献   

5.
极端特殊的孤立与封闭环境向深入南极大陆的科考人员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对于南极科考人员而言,多数人越冬期间会在不同程度上经历和承受“越冬综合症”和“四分之三现象”,他们的积极心理经历和体验已经开始受到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有关南极科考人员可能出现的症状、适应特征、科考人员的人格特征以及站区文化对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未来研究将会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化合作、聚焦环境、人格和行为三者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特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等主题  相似文献   

6.
朱滢 《心理学探新》2019,(2):99-108
本文介绍了美国心理学会关于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规定,以及结合心理学科研实践讨论怎样实施这些原则与规定。本文对我国心理学的伦理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主要内容如下:1.人类参与的研究; a.知情同意及欺骗; b.自由退出; c.保护免受伤害和事后情况说明; d.清除有害后果; e.保密。2.动物研究的伦理:a.反对研究动物的论点; b.赞成研究动物的论点。c.研究动物的指南。3.科学欺诈。4.监督伦理实践。  相似文献   

7.
罗洪兰 《心理科学》2002,25(2):214-215
远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与普通面授教学相比,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传输模式上,还是在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支持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不同。虽然在中国国内从事远程教育的机构有许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相对较为完善的仍然是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主。本文仅就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展远程教学中的一些心理学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不少人会受到各种压力、挫折带来的负面作用,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减少生活情趣、而且可能加重发展成神经症和精神疾病。科学研究已经证  相似文献   

9.
论心理学中的还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中的还原论主要指方法论意义上的“理论的还原论”,可分为心理学理论向物理学、生理学与生物学理论还原等三种还原论类型。它并不像其攻击者所误解的那样,就是本体论的还原论、必然导致决定论、与整体论截然对立或者仅仅就是还原方法。相反地,还原论是研究心理现象的重要途径,与方法论的多元主义并行不悖,符合人类进行认识的规律。只要使用者注意其适用的边界条件,还原论还是不失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不错的“没有选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极端特殊的孤立与封闭环境向深入南极大陆的科考人员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对于南极科考人员而言,多数人越冬期间会在不同程度上经历和承受"越冬综合症"和"四分之三现象",他们的积极心理经历和体验已经开始受到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有关南极科考人员可能出现的症状、适应特征、科考人员的人格特征以及站区文化对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未来研究将会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化合作、聚焦环境、人格和行为三者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特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等主题.  相似文献   

11.
成语二则     
香火因缘“因缘”,本是我国的一个传统用语,最迟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史记·田叔列传》中说:“少孤,贫困,为人将军至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这里,“因缘”是“机缘”的意思。《后汉书·桓谭冯衍传》中说:“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这里,“因缘”是“凭借”、“依靠”的意思。佛教传入汉土以后,“因缘”一词成为梵文 Hetu-Pratyaya 的意译(音译为“尼陀那”),原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后专指起主要作用的原因。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  相似文献   

12.
趣谈成语     
有许多成语,五光十色,相映成趣,读来令人兴味盎然,集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张金桥 《心理科学》2012,35(4):852-856
以60名汉语言专业本科生为被试,采用改进后的瞬时回忆范式,探讨汉语四字格成语产生中的语法结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启动成语和目标成语的语素结构是否相同,只要两者语步结构相同,就会在汉语成语产生中出现语法结构启动效应。本结果初步表明,在结构较为凝固的汉语四字格成语产生过程中也存在着语法生成与选择过程,这种语法生成与选择过程主要来自汉语成语的语步结构,是一种抽象的语法结构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刘元  范翠英 《心理学探新》2011,31(2):118-121
进化心理学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三种新取向之一,提出了一些新的心理学观点与研究方向,但其理论本身体现出了一种悲观主义色彩。例如在对男女两性在伴侣选择和婚姻维持的心理行为机制的探究上体现出的一些人类高级情感,如爱情的缺失。文章探讨了进化心理学理论中悲观主义色彩在其主要理论假设中的体现,并简要地将其与另外两种取向———后现代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进行了对比。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进化心理学的反思,以推进心理学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视野中的社会排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排斥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深层根源,长期为社会学者、政策研究者所关注。近年来,心理学者也将目光转向了社会排斥研究。在心理学者的视野中,社会排斥是指个体被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排斥或拒绝,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文章主要介绍了社会排斥影响个体认知、情绪和行为的研究。文章认为,在我国开展社会排斥的心理学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中的主体活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理学现在需要理论,不论是国外心理学还是我国心理学。国外心理学之所以需要理论,因为自它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还没有形成过大家公认的统一理论。  相似文献   

17.
商场如战场,商战的胜败取决于方方面面。然而,在商品质量、价格、款式等趋同的情况下,谁能掌握顾客微妙的心理世界。谁就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瞬间催眠术 日本的麦当劳汉堡店,素有“以头脑称霸天下”之美誉。他们的服务首屈一指,他们的推销绝招也层出不穷。应用“瞬间催眠术”便是一例。所谓“瞬间催眠术”就是热情服务。  相似文献   

18.
周冠生 《心理学报》1980,13(4):81-88
近代,国外个性心理学具有不同特色的多方面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随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广泛开展,个性心理学分析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心理学家在深究人们的交往活动时,不可能不涉及对个性心理结构的研究。有人说:“个性心  相似文献   

19.
心理因果性是个体主义和反个体主义争论的问题之一。福多坚持心理学个体主义,主张心理因果性随附于大脑因果性,心理状态在类型上是个体化的。本文认为,福多个体主义论证的前提是不成立的,心理因果性观念不同于物理因果性观念,心理因果性并不完全依赖于大脑因果性,它还受到个体-环境交互活动,以及进化历史的影响。本文提出心理学中的因果性观念不是一个有关属性或实在的描述,而是一个解释类,它可以用非个体主义方式处理而实现个体化。  相似文献   

20.
苏联心理学中的个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问题的提出个性问题是心理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研究个性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摆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机能心理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心理科学紧密地联系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为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服务。目前,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问题的研究还很不重视,这不论是从教学体系、内容、时数的安排上,或是从科学研究的课题范围上都充分地反映出来了,有鉴于此,我愿意借此机会向同志们扼要地介绍一下现代苏联心理学个性研究的动向,并附带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