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2.
“心理饱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在社会生活中,心理饱和现象几乎随处可见。有个美国商人去印第安人居住地旅游,他见那里的人用手编织的草帽很漂亮,于是问:“买一顶多少钱?”“10元。”“如果我买100顶你们的草帽呢?”“每顶20元。”“为什么我买批发还更贵?”“编一顶我们很新鲜,编10顶我们要耐着性子,而要编100顶相同的草帽,我们要怎样强忍着性子啊!”心理饱和导致这笔生产失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文语境下的“心理”和“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钟年 《心理学报》2008,40(6):748-756
“心”或“心理”等词语在汉语中有相当长的历史,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反映了中国人关于“心理”的认识。中文的“心”往往不是指一种身体器官而是指人的思想、意念、情感、性情等,故“心理学”这三个汉字有极大的包容性。任何学科都摆脱不了社会文化的作用,中国心理学亦曾受到意识形态、科学主义和大众常识等方面的影响。近年中国学者对心理学自身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对“心理”和“心理学”的理解或许有助于心理学的整合,并与其他国家的心理学一道发展出真正的人类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心理诊断是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环节。但是,当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做出了综合评估后,是不是必须要对来访者给出一个“你是什么什么问题”,或者“是什么什么症”的“说法”呢?但这种做法没有什么积极意义。相反,现实中的“说法”对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都造成了一系列的困扰和问题。因此,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当中,应该去掉这个“说法”。  相似文献   

5.
心理“饥饿”是指人类对某种需要缺乏,希望通过补充达到缓解、消除和满足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饥  相似文献   

6.
若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脸”与“面子”加以界定,我们可以简单地说,“脸”是一个中国人通过印象整饰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目中形成的良好形象;“面子”是一个中国人在社会交往时依据自我评价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所应有的心理地位。据此,其特征可以清楚地表现为:1、他们是中国人独有的心理和行为;2、他们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形成;3、“脸”是通过装束、言辞、表情或动作形成的形象;“面子”是因社会角色的差别而在别人心理上产生的重视程度;4、他们和身份、地位、角色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某报“生活文摘”专栏内,登载了如下一段文字: “笑是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是精神愉快的表现,是大脑兴奋的象征。”这段文字表达了三个判断: “笑是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标志之一。”“笑是精神愉快的表现。”“笑是大脑兴奋的象征。”从形式上看,这三个判断各有一个主项,这就是“笑”;这三个判断也各一个谓项,这就是“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标志之一”,“精神愉快的表现”,“大脑兴奋的象征”。通过联项“是”,把主项和  相似文献   

8.
“一见钟情”现象曾引起不少专家的兴趣。有人甚至做过实验:一个男子对同一个漂亮女生的心理反映(包括性心理和感觉心理),初见时是熟识时的3倍。心理学认为,这不仅是因为新鲜感及性幻想,而且是因为对方身上会散发出一股“丁酸酯”的气味,这气味与自己心理口味相同或相近,便会在心理上产生吸引的快感,吸引力越大。民间有笑话:异性交欢野外最为美好。究其原因,野外异性相处大多没有经过洗浴,有种原汁原味的“体味”,因而特别诱人充满激情。“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名俗话就说明了体香的作用。人类的体香  相似文献   

9.
北北京的许多医院,都有心理检测系统,但人们了解得并不多。“你喜欢读机械方面的杂志吗?”……“你愿意做森林管理员的工作吗?”……“你喜欢戏剧吗?”……当回答完200多道这样的问题后,一份全面详细的报告便可迅速地由计算机系统分析打印出来,其中包括你的心理状态、个性气质、性别倾向、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工作发展等等内容。这一切依靠的就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开发的心理“B超”系统。心理“B超”,顾名思义,它就像普通B超机能对人体心、肝、肾各部位进行层层扫描检查一样,心理“B超”也能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多方面的报告分析,对病人不…  相似文献   

10.
<正> 从“理气合一”到“心性合一”,再到“心理合一”,构成黄宗羲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骨架。如果说“理气合一”是从客体方面阐述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属性,“心性合一”是从主体方面阐述人的存在及其属性,那么,“心理合一”则是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讨论主体精神对性理和物理的认识问题,这就是黄宗羲哲学中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1.
略论孔子“仁”“礼”“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仁”、“礼”、“政”概括孔子的伦理和政治思想。“仁”,“礼”、“政”的基本精神是以“贵和”为指导,通过“仁”以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礼”以和谐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政”以和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熔伦理、宗法、政治为一炉的思想理论,对春秋末年的尖锐的社会矛盾起着缓和作用。“仁”、“礼”、“政”思想还以强大的感染力渗透到古代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养成了统治者因循守成和小生产者求稳怕乱的心理状态,并增强着统治者进行自我调节和政治调节的应变能力,延缓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理气合一”到“心性合一”,再到“心理合一”,构成黄宗羲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骨架。如果说“理气合一”是从客体方面阐述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属性,“心性合一”是从主体方面阐述人的存在及其属性,那么,“心理合一”则是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讨论主体精神对性理和物理的认识问题,这就是黄宗羲哲学中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3.
时到年底,很多单位开始为员工分发福利,福利的内容已从以前的劳保用品之类扩展到健身、旅游、查体,今年,有些企业甚至把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员工减压当作福利,用科学的方式为员工做“心理按摩”。这种在国际上颇为流行的“员工协助计划”在天津刚刚兴起。60%员工需要“心理按摩”如今,不少企业负责人可能都有一种感觉——新时代的员工已经不能完全用传统的做思想工作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了。沟通的困难让管理者们觉得“管理真难”。于是,一些企业想到了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企业员工做心理保健,并把它当成了一种福利。据“阳光…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无神论》2006,(5):59-59
[美联社莱比锡1月20日电]题:“法轮功”可以被称为“心理邪教”根据德国莱比锡地方法院作出的一项裁定,中国的修炼运动“法轮功”——它在德国也有信徒——可以被称为“心理邪教”。这项裁决已于1月20日在沙克森的博览会城市莱比锡公布。莱比锡地方法院的判决驳回了对科堡报纸《新闻报》一名记者提出的停止侵害起诉。这家报纸在一篇关于巴伐利亚城市克洛纳赫建城1000年的游行庆祝活动的文章中对“法轮功”信徒参加游行活动发表了看法。作者在文章中称“法轮功”是“新的宗教性心理邪教,具有等级森严的信徒结构”。代表“法轮功”练习者利益…  相似文献   

15.
这个问题是从一篇题为《对“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一点质疑》的文章提出来的(以下简称“普文”)。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不是对心理论述的科学概括,从而提出,“心理是脑的机能”或“心理是脑的属性”这个哲学概  相似文献   

16.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暂不从哲学角度来判定这个立论的正误,只想借用这位老哲的一层意思:“善”对于“人”的行为“本初”、心理“本初”、立业“本初”是何等重要! 眼下,在“真”、“善”、“美”三面旗帜中,“真”曾经走俏过,“美”正在走俏,只有“善”似有垂落之势,不知你是否已经察觉?  相似文献   

17.
当代心理免疫学的研究表明,人在罹患疾病之时需要“心理抗争”。只有对战胜疾病有信心的人,才能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医科大学的本科生,并获医学“学士”学位,现从事医学临床工作已有10年。可一年前因生活、工作上的不良刺激,导致心理调节失衡,竟糊里糊涂地患上了“抑郁症”,作为医生却陷入“心理障碍”的泥潭不能自拔,令许多人费解。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国外俗称“心理感冒”,尤其发达国家此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在我国“心理障碍”类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抑郁症”多发于性格内向、对自己要  相似文献   

19.
“缺氧”与“醉氧”是一对相反的概念,“缺氧”易于理解,“醉氧”则是指已经习惯于在缺氧状态下生活的人来到正常生活环境中,反而因氧气充足而不能适应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感到孤独无友,缺乏情感依赖和心理沟通时,会做出热衷交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人的寿命可高达160岁,但为什么一般人只享年其半呢?“感情伤损”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发病也有社会心理因素。近年来“感情应力学说”和“心理治疗学说”在临床领域里被广泛运用,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其核心是提倡不积累“感情势能”,不单纯从药理上做文章,而是采用社会、环境、心理诸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手段,从心理上防患于未然。人们精神不快,或受到不良刺激,可去心理医生处问诊。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