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心理虐待是指抚养人对儿童长期、反复采取的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行为,可能导致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已有研究显示心理虐待影响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及成人后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中国对儿童心理虐待还不够重视,对此,通过总结国内儿童心理虐待危害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心理虐待对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消极影响;讨论儿童心理虐待在国内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趋势,即国内关于受心理虐待儿童的研究方法,儿童的年龄阶段及心理虐待的类型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今天对小红来说,真是个“黑色的周末”,在办公室里跟男同事怄气,下班回家又和丈夫吵了一架。办公室的徐文跟小红的丈夫是同窗好友,所以小红对徐文的底细十分了解。上午在办公室里闲聊,同事们都一个劲地夸奖徐文全力支持妻子做好导游工作,自己承担了家务和教育孩子的重任,可称得上是一个“模范丈夫”。正当徐文给大家捧得心花怒放的时候,小红半开玩笑地说:“是不是打老婆也算是模范丈夫的一条标准?前几天他老婆还跑到我家来避难  相似文献   

3.
刘爱书  王春梅 《心理科学》2014,37(2):335-341
目的 探讨童年期心理虐待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 使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筛选童年期受心理虐待者18人,对照组19人,采用点探测任务,以成对情绪面孔为实验材料,考查童年期心理虐待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 结果 以反应时为指标得出组别、面孔性质及一致性交互作用显著,在探测点位置与面孔不一致时,心理虐待组对消极面孔的反应时长于积极面孔。以注意偏向分数为指标发现组别和面孔性质交互作用显著,心理虐待组对消极面孔的注意偏向分数高于控制组。 结论 童年期心理虐待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据说,备受丈夫不忠折磨的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之所以维持与克林顿的婚姻,是因为她相信克林顿的不贞源于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4岁的小克林顿目睹了母亲和祖母的冲突。希拉里相信,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处于两个女人的争斗中是最坏的情形,童年的伤害让他总有一种想让两个女人都满意的愿望。或者这并不足以为花心的克林顿辩护,但是,从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某些看起来玩世不恭、胆怯懦弱、冷酷自私的男人,或许都是  相似文献   

5.
天下的父母大多爱护自己的子女,这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真理了。然而,实际上许多父母对子女都进行过精神虐待,只是他们自己全然不知罢了。这并非危言耸听。美国的一些精神病学者和儿科医生认为,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对子女进行的精神虐待可归纳为三种。现在笔者将此译出,希望有关父母能够因此幡然醒悟。一、表面的冷漠。有些父母为了严格要求子女,在他们面前故意喜乐不形于色,还有些父母为了增加孩子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对他们的一切常显出不闻不问的样子。殊不知,这些父母往往使他们的孩子失去安全依附感,孩子们会渐渐疏远他们,不再对他们推心置腹,…  相似文献   

6.
脆弱的性别李先生是个英俊潇洒的男士,身材高大,风流倜傥。追求他的小姐很多,可他偏偏爱上了一位如同卡门一样难以驯服的女郎。然而,尽管他使出全身解数,仍得不到钟情对象的半点青睐。在单相思的痛苦折磨下,李先生把自己封闭在一间小屋里,整天躺在床上——他患上了忧郁症。刘先生的单位不景气,刘先生也被优化下来,从此他成了整天待在家里的“坐家”。表面上,刘先生在家人面前显得若无其事的样子,有时还乐呵呵地对妻子说他马上就能重新找到工作了。然而有一天夜里,妻子醒来竟发现刘先生在抽泣,哭得是那么地伤心。很少有作品正面提到男性的脆…  相似文献   

7.
儿童期心理虐待会导致个体形成消极自我,这种消极自我还会影响个体行为。与以往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方法不同,本研究采用知觉匹配范式,用客观量化方法,以自我加工优势(自我关联会自动增强刺激的加工,表现为人们总是对自己相关信息加工又快又好)来评估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个体的自我加工能力。结果发现,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个体依然存在自我加工优势,且朋友加工优势得到增强;在消极情绪条件下遭受心理虐待个体自我优势稳定存在,在积极情绪条件其自我优势消失。结论: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个体自我整合功能并不稳定,消极情绪维持其自我加工能力,积极情绪则降低其自我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8.
初中是学生的青少年时代,他们告别了伴随童年的小学阶段,迈入中学大门,心中充满梦幻、新奇和兴奋,在人生旅途中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也就不可能会健康全面地成长。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父母心理攻击:代际传递与配偶对代际传递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常见的父母严厉管教方式, 父母心理攻击是指父母通过言语的或象征性的攻击行为对儿童实施的心理上或情感上的拒绝。国外研究表明, 父母严厉管教表现出代际传递效应。选取793名小学生父母为被试,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心理攻击的代际传递效应以及配偶对代际传递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母亲对男孩实施心理攻击的普遍性和频繁性显著高于女孩。(2)父母的心理攻击均具有显著的代际传递效应。(3)父亲对儿童实施的心理攻击对母亲心理攻击的代际传递具有调节作用, 母亲心理攻击的代际传递性随着父亲心理攻击水平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智能的时代,是高素质人才大显身手的时代,女性在新的时代里将获得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充分展现自己亮丽的风采。美国的奈思比与奥伯汀合写的《2000年大趋势》一书,分析并归纳出世界的十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女性领导人物”崛起。其实,女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根据道德认同模型与亲社会行为理论,以808名大学生志愿者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索心理虐待与忽视对志愿投入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心理虐待与忽视对志愿投入的影响主要由公正世界信念与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来实现。本研究揭示了心理虐待与忽视与志愿投入的关系及内在机制,丰富了公正世界信念和道德认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童年期情感虐待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儿童情感虐待分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安全感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对189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情感虐待不仅对焦虑情绪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还通过心理韧性、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心理韧性-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焦虑情绪。研究结果揭示了童年情感虐待经历影响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内在心理机制,对焦虑情绪的干预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何对艺术家进行心理传记分析,是心理传记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Schultz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研究的基本范式,这对当前对艺术家的心理传记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文  刘方  陈亮 《心理科学》2018,(1):64-70
采用儿童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儿童版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对405名8~12岁儿童进行研究,考察人格特质在心理虐待对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心理虐待与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儿童神经质与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儿童内外倾与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2)儿童神经质在心理虐待与儿童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关系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该中介模型具有性别和年龄的测量等值性。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心理虐待可以通过神经质的中介作用影响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对年轻漂亮的孪生姐妹不约而同地爱上了一个英俊潇洒的男人,而且爱得执迷不悟,难以自拔。经心理医生的诊断分析和细心引导,这对孪生姐妹最终走出了这团情感迷雾。 在一个天气阴沉的早晨,S市著名心理咨询室接待了一位非常抑郁的少女。这位少女给人一种失魂落魄之感。在医生的多次鼓励下,她才慢慢吞吞叙述了这几年的生活经历,并不时地用手抹去流在脸颊上的泪水。  相似文献   

16.
一日听到一位有识之女道:“古言伴君如伴虎,而今伴夫如伴狼。” 把与丈夫生活比作与狼共舞虽有些尖刻,但不失为片面的深刻。别看男人平常对你呵护体贴,一副非你勿娶的德性,说不定哪一天他就突然闹出个婚外恋或婚外性来。俗话说10个男人9个  相似文献   

17.
对儿童虐待研究分析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发展的角度来全面地研究分析儿童虐待的问题,本文从儿童虐待的中外的历史和现状、对虐待的定义和分类、虐待者和受虐者的人格特征、虐待造成的躯体和心理上的短期和长期的危害、虐待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以及对虐待的预防和干预等方面对虐待进行了综合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一般攻击模型(GAM)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的视角下,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69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探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推脱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心理虐待与忽视与青少年攻击行为和道德推脱均呈显著正相关,道德推脱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也呈显著正相关;(2)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在初中组中,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而在高中组中为完全中介;(3)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道德推脱的调节作用不存在年龄差异,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男生组中,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在女生组中显著。  相似文献   

19.
婚姻的幸福与不幸,常常根源于对配偶的选择。一个错误的选择,哪怕在恋爱期间是那样地令人陶醉或引起不少人的羡慕,但终究会导致不良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耐尔森精心设计了一套测验表,用于帮助恋爱中或恋爱前的女性正确鉴别所选的配偶是否适于自己。当然,对于已婚的女性而言,做做这个测验题同样可起到全面认识你的配偶及你们之间关系的作用,现编译出来,供读者朋友参考。个别题目不太适应我国的国情,你在填写时,仅做个参照。 1、下列哪种情形最能表达你们的性情?  相似文献   

20.
未来配偶偏爱的特征——选择长期配偶与短期配偶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天正 《心理学报》2007,39(3):528-535
该研究中被试分配有限“配偶币”来抉择与理想配偶标准相符合的性交往对象。首先,该研究重复验证了Li 等人 (2002) 和Kenrick (2006)的发现,男性理想的长期配偶需要外表出众,而女性理想的长期配偶需要社会地位较高;两性理想的短期配偶都必须外表出众。其次,两性所投射出的理想自我与潜在配偶偏好的特征一致,研究发现,长期性交往条件下,男性需要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女性需要外表出众;短期性交往条件下,男性和女性都需要外表出众。评价潜在配偶的机制与评价现有配偶的机制可能是两种受到选择的不同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