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寒 《思维与智慧》2001,(10):37-37
流沙河先生诗名远播海内外,文章也写得独具风格,入木三分。其为人则平易谦和,且性喜谐虐,幽默多多,话匣一开,必妙趣横生。而既是诗人,话题时常自然而然就围绕在楹联上。  相似文献   

2.
女人最想听什么话?婚后觉得最沉重的又是什么事?该如何点燃太太的热情,让她永远明亮动人? “我们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她突然说要离婚?而且说走就走。” “我必须说,离婚真的很痛苦,天啊,我只能说,真的很痛。” 这是几位男士离婚后,内心痛苦的呻吟。 男人真的很迟钝,像美国电影《克拉玛对克拉玛》里的情节,当太太提着箱子离家,先生才知道太太不高兴了,也才负起照顾儿子小克拉玛的工作。烧  相似文献   

3.
小幽默     
《思维与智慧》2006,(10):63-63
道歉法官问阿卡斯德:“您是不是在电话里骂了约翰先生?”“是的,先生。”“您是愿意去道歉呢,还是去蹲一个月监狱?”“我打算去道歉。”“那好,去打电话道歉。”  相似文献   

4.
某医院有一位年轻病人,曾向我们倾诉过他的烦恼。他第一次高考由于紧张过度,仅以2分之差落第,第2年再考,至6月中旬突然因腹泄、便血住院,病到7月中旬好了。而第3年的6月份,又因旧病复发住进了病房。医生的诊断书上写的是‘非特异性过敏性结肠炎”。肠内既无器质性病变,也无病毒感染。他得的是什么病呢?精神医学认为,这是因紧张焦虑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用疾病来逃避考试”——不是我不想高考,因为我生病了。 实际上是用生病来为不成功找“借口”。但这一切的奥妙在于,他并不是  相似文献   

5.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大海中,只见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雹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的确,失去的已经失去,何必为之大惊小怪或耿耿于怀呢?  相似文献   

6.
评张东荪论中国传统宇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中国古代各家,如道家、名家、墨家、法家、儒家等宇宙观的文字多如牛毛,超越各家之不同观点而总论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文字,亦不少见;但取张东荪先生(1886—1973年)之角度、具东荪先生之“宏观调控力”的相关文字,却不多见。笔者以为东荪先生论中国传统宇宙观,很可能确已见到中国文化之深层,触到中国文化之核心。一、“函数”的或“职司”的宇宙观东荪先生《知识与文化》一书之第三编“中国思想之特征”,开篇即论“中西思想之根本异点”,其中谈到中国传统宇宙观及其与政治观的关系。东荪先生以为中国哲学不是“本质或本体的哲学”,不是“因…  相似文献   

7.
镜中人     
张蕾  沈涛 《心理学通讯》2018,(3):174-174
凌晨的书房,猫咪慵懒的睡在茶几上,灯光照在镜子前的他身上,看着镜子中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己,他突然陷入了思考,是不是镜子中呈现出来的场景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不是现实的压力过于沉重,而对未来的憧憬过于美丽?是不是除了现实中的他,还有另一个世界的他?“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到底在哪里?他开始伸手触碰镜子中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丕之走了,走得那样突然。离开北京时不是还好好的!那健壮而健谈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已过七十的人。然而他的确走了,这是一个“事实”,而“事实”往往是对人不利的。“死”就是这样一种最为普遍而又最无可奈何的“事实”。我认识丕之三十多年了。1957年反右前他在高级党校工作,到人民大学听贺群先生讲黑格尔哲学的课,不久就到哲学研究所贺先生领导的西方哲学史研究组工作。那时我刚从北大毕业,他在我面前有一个高大的形象,不仅年龄比我大——其实那时他才三十多岁,他还是党内的老干部、老革命,原则性很强,我对他一直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9.
狗的身影     
一日,狗在阳光下漫步,猫突然走过来,指着狗身后的影子, 表情夸张地说:“帅气的狗先生啊,你英明一世,怎么能让一个丑陋的黑影跟在你身后呢?那么黑漆漆的一片,多么影响你高大威  相似文献   

10.
近一时期笃信“敬畏大自然”的一派人士和认为“无须敬畏大自然”的一派人士互相争执,并各自打出了旗号。前者是“热爱大自然派”,代表人物有唐锡阳先生;后者是“以人为本派”,代表人物有何祚庥先生。他们互相争论,言辞很激烈,并都在有意无意地指责对方是“伪科学”,而自己是代表真正的科学。由于双方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师,叫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作为一个热爱科学的人,我向两位大师提一下建议:在争论前是不是先弄清概念更有意义一些?就拿“人类需要敬畏大自然”这句话举例来说吧,同意它的人和反对它的人真的就它所引用的概念达成一致了吗?“…  相似文献   

11.
《哲学动态》2007年第1期刊登了首都师范大学王锐生先生的文章,题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该结束了吗?》,此文是针对中国政法大学常绍舜先生发表在《社会科学报》2006年9月7日的《当今主要任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文所做的辩论文章。王锐生先生在该文中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的论断,指出(以下简称“王文”)[1]常绍舜先生的文章论断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是在于他没有从实质上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相似文献   

12.
幽默接茬免遭敲诈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因脊椎骨有毛病,需要从脚跟上截一块骨头来补脊椎的缺损。手术做完后, 医生想多捞点治疗费,便说:“萧伯纳先生,这可是我从来没做过的新手术啊!”萧伯纳笑道:“那好极了,请问你打算付我多少试验费呢?”不仅拒绝了医生的无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到一个落后乡村游山玩水,他雇了一艘小船游江,船开动后教授问船夫:“你会数学吗?”船夫回答:“先生,我不会。”教授又问:“你会物理吗?”船夫回答:“物理?我不会。”教授又问:“那你会用计算机吗?”船夫回答:“对不起,我不会。”教授听后摇摇头说道:“你不会数学,人生目的已失去六分之二;不会物理,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不会用计算机,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你的人生目的总共失去六分之四。”此时,天空忽然飘来大片黑云,随后吹来强风,眼看暴风雨就要来到。船夫问教授:“先生,你会游泳吗?”教授愣一愣答道:“不会。没…  相似文献   

14.
费米悖论 恩里科·费米(Enrico·Fermi 1901-1954)20世纪世界物理学巨擘。与英人狄拉克各自独立导出“费米—狄拉克统计”,提出β衰变定量理论,为弱相互作用理论的创始人,领导建成世界第一个核反应堆,因利用中子辐射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及慢中子核反应获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0年的一天,费米与三位同行在争论有关飞船和“外星人”问题后共进午餐,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这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  相似文献   

15.
孔子带领着他的弟子游泰山,遇见荣启期坐在树下,衣鹿皮裘,鼓瑟而歌,怡然自得。孔子问他:“先生为什么这样快乐呢?”荣启期回答说:“值得我快乐的事情太多了。天地生有万物,唯有人最为高贵,而我得以为人,这是  相似文献   

16.
《孟子》是本什么样的书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 ,即使是同时代的人也因所持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评价。 1 99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该校教授刘鄂培先生的《孟子选讲》。该书融汇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兼收并蓄 ,并以张岱年先生“综合创新”的文化观为指导 ,把《孟子》置于当今的中国与世界 ,作出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该书的特色之一在于“选讲”。在选文上 ,作者以思想性、学术性并重 ,收录了《孟子》二百六十章中颇具代表性、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一百二十章 ,其中包括孟子的哲学、政治、经济、伦理、教育等思想。全书没…  相似文献   

17.
苦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一九八○年五月,我出差去北京。因久慕先生高风,遂专程拜访了苦禅先生。苦老听说我是搞《周易》的,特别高兴:“好、好!我是个杂家,什么都爱弄。除作画外,还喜欢武术,京剧。我也喜欢《易》。但《周易》知道的人不多,这可能是‘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原因吧?”说罢他笑了起来。“《易》是三玄之一,又是最高的数理哲学。不仅搞哲学的要研究它,就是搞文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等的人也应研究它。我们作画的更要研究它!”“作画何以也应研究《易》呢?”苦老从座位上霍地站起,身子极为轻捷:“《周易》讲阴阳刚柔,作画之道何尝不是如  相似文献   

18.
某富商雇用了一名更夫,负责巡夜打更,一天凌晨,富商正欲登船出海,更夫突然拦住了 他,说:“您千万不能出海!”富商问:“为什么?”更夫回答:“因为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今天 出海的商人都遭到了海盗的袭击,船毁人亡,惨不忍睹。”富商想了想,果然没有出海,到了当 天夜里,果然从海上传来消息:出海者遭到了海盗的袭击。按理说,富商因更夫的劝阻才没有 出海,应当感谢更夫才对,可是,富商非但没感谢更夫,反而把更夫辞退了。请回答:富商为什么辞退更夫?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笑话猴子几千年的思维僵化、凝固、单一、定向而不知“变通”,一人“死胡同”而不会“拐弯”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常犯此类思维之痼吗?有位年轻医生,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因误诊而将一位老人患者医死了。  相似文献   

20.
朱建明先生认为,良渚文化的突然衰落是由于大灾(水灾)之后暴发了大疫,而大疫才是良渚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如果其分析成立的话,这将会是目前我国疾疫之灾的最早遗存。商代甲骨文中也有关于疫的卜辞。其中“疾年”可以视为我国流行病的最早文字记录,“疾年”是说疾疫流行之年或至于死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