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体系、智慧医疗和云建设等方面快速发展,数字疗法为人类健康管理带来了全新解决方案,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也面临不小的伦理挑战和问题。如果开发和使用不当,这些产品可能会给患者带来风险。通过梳理数字疗法在疾病管理和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显示其在糖尿病、高血压、神经康复等领域均有应用。在此背景下,数字疗法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应用过程中将面临隐私保护、公平公正、产品安全等伦理问题,进一步将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确保数字疗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潜力,获得持续性发展,能够更好、更安全地造福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2.
精神疾病、行为控制及其伦理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疾病的诊治,不仅具有基于治病的医学目的,而且还带有行为控制的社会目的和功能.因此,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本身,与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一样,需要伦理的思考和论证.在医生、社会和精神病患者之间的互动、而又充满矛盾的三角关系之中,医生对于社会和对于病人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冲突,尤其需要伦理的审视.医生被赋予特殊权力的同时,也应被柯加与之相称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3.
自精神病学纳入医学的范畴之后,精神疾病的诊断因为其所声称的科学手段而被认为是科学的判断。20世纪中叶开始的反精神病学运动全面否定其科学性,认为精神疾病的诊断是单纯的伦理价值判断。两种观点都显得过于极端。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决定了精神疾病的诊断是科学判断基础上的伦理判断。其中科学的判断不是决定性的,而是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是伦理的判断,只是这种伦理判断必须建立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之上而已。  相似文献   

4.

数字药丸技术能够使医生及其他监护人员通过网页或应用程序监测患者的药物摄入数据及其他生理数据,能够间接地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但是,数字药丸技术也会侵犯患者自主权与生理隐私。对于患者自主权,医生应最大程度地让自主能力受损的患者参与涉及他们自己的护理决策,特别是应该利用对患者偏爱和价值观的了解,尽可能地确定患者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对于生理隐私,解决的核心是无论生产商还是医生与其他监护人员都要明确生理数据信息都是属于患者而非他人,特别是患者应该被告知自己的哪些生理数据被收集,哪些数据被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数据。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标志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方法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疾病不仅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异常,同时还伴有躯体方面的生物学改变。精神疾病在躯体方面出现的特征性改变叫作生物学标志(bilolgical marker)。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是研究与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转归等有关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在探索精神疾病特有的生物学改变时,要采用各种检测方法对精神病人的躯体状态,诸如体温、血压、脉搏、心电、脑电以及生理、生化、免疫、神经、内分泌等,进行生物学方面的检测。这些在检测时所使用的各种指标则被称为生物学指标(biological parameter)。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远程医疗数据在国内外的发展保护历程进行研究,并对远程医疗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办法进行梳理,从远程医疗发展中所遭遇的数据权利、数据商品化、数据鸿沟等问题入手,阐述当今国内外远程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所面临的立法不明确、技术失控、主体意识下降等问题,并对远程医疗本身及其信息化载体进行分类研究,思考远程医疗发展过程中与医学伦理等方面相悖之处及其产生原因,在获得原因的基础上探索强化责任、呼唤德性等解决办法,并在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伦理学理论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兴医疗服务方式,数字化心理健康(digital mental health)的发展需要遵守伦理规范要求。文章从目前心理健康领域数字医疗的应用情况出发,对隐私与数据安全、透明性、公平性、知情同意与问责,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心理咨询相关伦理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引起关注,确保在该领域合理、合规地应用数字医疗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作记忆缺损与各类精神疾病的关联被逐渐阐明,研究者开始关注工作记忆训练能否作为干预手段应用在精神疾病领域中。当前,在对ADHD、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成瘾障碍和自闭症患者进行的工作记忆训练中发现了训练近迁移、远迁移以及临床症状缓解的相应证据,以及直接(通过提升工作记忆能力起效)和间接(通过提升其他关联能力起效)两条效益路径。此外,一个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训练范式应当就三个层面进行考察:训练的一般成分(即受训的核心加工过程),训练的疾病特异成分(例如情绪工作记忆训练);以及训练的辅助性成分(例如动机、策略、慢波睡眠等)。未来研究需要关注适用不同精神疾病的训练范式与程序,促进工作记忆训练的定制化,并且通过完善评估手段进一步澄清工作记忆训练在病患中的效益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社会里,由于监控呈现全方位、无死角性和非遗忘性的特点,使得舆论围观在体量和程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舆论围观所蕴含着的道德力度也获得了极大提升,从而给被围观者造成特别大的压力。这样必然导致舆论伦理的研究出现重大的方向性转折。过去舆论伦理的重点是如何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加大舆论围观的道德压力,从而有效提升被监督者的道德自觉。而在数字社会的今天,由于智能监控的强化,每个人都几乎成为透明人而被完全打回到熟人社会,舆论的道德围观早已不再成为必须特别重视的问题,恰恰相反,当今的舆论伦理需要把更多的研究精力聚焦于如何在正当的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公民脆弱的匿名权与被遗忘的权利,从而防御来自国家机构、强力集团以及权势个人可能施加的对民众身心自由的无端侵害。  相似文献   

10.

涉及医学伦理的文章在发表过程中,期刊要求作者提供相应伦理审批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审核。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存在很多作者无法提供伦理批件、研究超出伦理批件范围、使用其他研究的伦理批件进行冒名顶替、伦理审查批件不规范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研究者缺乏伦理意识、在研究开始前并未申请伦理审查、目前国内伦理审查机构水平不一。因此,期刊应通过出版伦理建设来加强学术规范、科研诚信和医学科研伦理建设,提高研究者伦理意识;编辑在工作中要加强伦理审查力度,并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医学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社会相比较,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普及的当代社会中,保护消费者隐私这一问题显得更为复杂、更为严峻。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隐私风险对于二级交换的公平性、供应商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及消费者的自治水平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要解决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隐私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设定制约商家收集、存储、整理和利用消费者信息之行为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2.
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而对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内表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内表型是可以通过生化测试或显微镜检查发现的内在的表现型,即内表型不是很明显的、外在的而是微观的、内在的,内表型比疾病的外在表现更接近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更少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因而通过内表型来研究疾病的遗传基因有着显著的优势。现有的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都是以临床症状和行为描述为基础的,缺少生物学基础,基于内表型的分析对建立疾病的诊断和分类的生物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内表型可以是神经生理的,生物化学的,神经解剖的,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的测量。作为内表型需要满足与疾病共同存在,可遗传,状态独立,在家庭中和疾病共分离,在病人未发病亲属中比一般人群的比率要高等标准。该文在介绍了内表型的概念,说明了内表型的原理,优点与用处,以及作为内表型需要满足的标准之后,进而以几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多动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为例说明了目前认知内表型研究的进展,其中反应抑制和工作记忆可以作为多动症的内表型,注意、言语记忆和工作记忆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内表型,文章回顾了它们作为内表型所满足的标准的相关文献。最后对内表型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心理咨询中三个方面的问题:1)咨询师的态度、理论立场;2)咨询中的道德两难选择;和3)咨询师的自我保健为例,讨论在职业伦理规范之外,却存在于心理咨询整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可能碰到的伦理道德选择和判断,指出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存在着很多无法直接套用职业伦理规范、却属于道德伦理范畴的问题,咨询师们应该不断思考。  相似文献   

14.
放弃治疗的伦理选择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放弃治疗在临床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 ,只有将其放在“医学———文化”框架中进行全方位考察 ,才能从整体上加以正确把握。就伦理选择而言 ,放弃治疗必然面对诸多伦理冲突 ,临床医师若要化解伦理冲突 ,实现优化选择 ,就必须熟知和遵循基本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15.
在生命伦理领域中,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都曾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德性伦理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重新厘定传统德性伦理的现代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初步探究在生命伦理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生命伦理领域中,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都曾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德性伦理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重新厘定传统德性伦理的现代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初步探究在生命伦理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研究中的常见伦理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遏制艾滋病病毒 (HIV )和艾滋病 (AIDS)的迅速蔓延 ,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预防控制HIV /AIDS的研究工作 ,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学研究以及社会干预研究等[1] ,科研引发的伦理问题存在于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设计和研究实施等环节 ,常见的伦理问题表现为侵犯研究对象的自治权、导致对某些社会群体的歧视、损害研究对象的利益等 ,如何在艾滋病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 (IRB)的监督和指导下 ,在公平、受益和尊重个人的科研伦理学基本原则[2 ] 的基础上 ,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艾滋病科研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已成为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8.
精神疾病是现代困扰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通过总结19世纪西方医学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及主要治疗方法,拟展现这个世纪中治疗方法随观念变化和实践深入而发展的轨迹,旨在说明19世纪是西医精神病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并揭示其与现代精神疾病治疗的历史传承性.  相似文献   

19.
精神疾病是现代困扰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通过总结19世纪西方医学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及主要治疗方法,拟展现这个世纪中治疗方法随观念变化和实践深入而发展的轨迹,旨在说明19世纪是西医精神病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并揭示其与现代精神疾病治疗的历史传承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艾滋病获取患者信息中,存在公私观念上的摩擦、相关规定与环节存在疏漏、对信息弱势群体关照不足的伦理难题。问题背后包含着患者为了公共健康的伦理目的却又失去伦理关系的风险,“失德”名声带来的耻感与歧视,遵守政策规范却缺少应有的尊重与保护等矛盾。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文化背景和利益关系下思量个人身心秩序与社会整体秩序间如何权衡,结合历史、理论与现实维度提出路径。“信”的建立是关键所在,包括公共卫生部门公信力的树立和相应制度措施建设,同时在信息活动中需要给“私”以合理地位,并注重艾滋病治疗相关医学信息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