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论的难题解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声功 《学海》2002,23(3):22-29
根据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要求 ,本文从对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是劳动创造价值还是效用决定价值与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问题的解析 ,通过对由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观导致的悖论的解述 ,对目前学术界几种观点的解析、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概念界定的解述 ,以及对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的解析 ,论述了我们应如何针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科学地看待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论 ,深化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与认识  相似文献   

2.
精神生产力新探王秀阁至今,学术界对精神生产力的探讨,都是从社会角度即宏观上进行的,而很少从个人生产力即微观上来探讨。本文试就个人精种生产力问题作些探索。什么是个人精神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过程的精辟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思路。他说:“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以上论述表明,劳动主体自身的“自然力”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物质力量指劳动者的体力(臂、腿、手),精神力量指劳动者的智力和目的意志(头)。这两方面都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必要要素。据此,我们可以把劳动者个人的精神生产力定义为:影响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挥其生产能力的精神力量。个人精神生产力中的智力因素,是指运用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经验和技巧,劳动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以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反映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劳动者的智力因素有的是在生产实践中直接形成的,有的是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转化而来的,还有的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训练而成的。个人精神生产力中的目的意志因素,主要是指劳动者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三谈道德生产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者的道德素质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进行生产力水平考量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的发展和关系的完善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物质生产力与包括道德生产力在内的精神生产力是相辅相成的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因此,道德生产力有其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二维视界 ,对精神生产力的本质进行了新的透视 ,并对以往的研究视角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驳。文章认为 ,从静态的视角透视精神生产力范畴 ,它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地物化和促进物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 ,是知、情、意三者的的有机统一 ;从动态的视界把握精神生产力概念 ,它是指精神力量 (以科学知识为主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所显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尊重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卫平 《学海》2007,(6):12-16
我国的劳动力价格被低估,劳动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工人、农民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良好风气,是事关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正性的重大问题.政府应当成为广大劳动者利益的保护者.  相似文献   

6.
江雪松 《学海》2015,(2):9-14
《资本论》诠释劳工权益的核心是在政治经济学语境中展开劳动权的讨论。透过对商品价值形式与价值计量的辩证分析,揭示出劳工权益所蕴涵的劳动权,具体表现为劳动平等权与劳动报酬权。抽象劳动是劳动平等权的内核,劳动力价值计量成为劳动报酬权的基础,劳动解放是劳工权益的终极实现。《资本论》所诠释的劳工权益逻辑在于正确处理劳动力的产权化与人权化,不断改善劳动条件,缩短工作日,让劳动者拥有更多自由时间实现全面发展,提升劳动能力,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物质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通过劳动辩证法,展现了主体通过异化复归而实现自我发展和生成的过程,揭示了劳动所蕴含的积极含义。然而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发现在需要的扩张中,劳动陷入了巨富与巨贫的悖论式存在,劳动反对劳动者。囿于交换的视角,黑格尔以效用来规定价值,无法真正把握到劳动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这使他忽略了劳动者自身所蕴含的革命主体性、超出劳动本身的特性,而以国家来解决市民社会的贫困问题,违背了辩证法自我否定的内在原则,构成了其劳动辩证法的逻辑断裂点。马克思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论证了劳动者所具有的革命主体性,使劳动辩证法得以真正确立,从而超越了黑格尔。  相似文献   

8.
不断占有剩余价值以自我增殖,进而无度扩张,这构成资本的内在逻辑。资本提升了劳动能力,改进了劳动方式,变革了全部社会关系,瓦解了封建体系,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前提。但在资本逻辑支配下,劳动采取异化形式沦为资本增殖的元素,引发资本统治劳动、人为物驭的发展悖论,此一洞见构成马克思劳动人本思想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向度。透过劳动从属资本的迷雾,马克思深度揭示了劳动发展与社会演进和人的本质的内在同一性,确认了劳动者的历史主体地位,指明了经由劳动和劳动者解放实现人的解放以及资本逻辑消亡的必然性,彰显了劳动人本思想以劳动和劳动者为本的价值诉求及对资本逻辑的超越之维。  相似文献   

9.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只有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人才能进行相对自由的创造,因而,人类所必须进行的第一项历史活动便是生产社会财富。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财富的生产和积累只能靠活的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交换来达到。而直接劳动时间和劳动的数量是财富的生产和积累的决定性因素。当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候,劳动的  相似文献   

10.
"道德性生产力"理念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生产力究竟是指"道德是生产力"还是指"道德的生产力",这是两个不同性质却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伦理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将道德生产力解释为"道德性生产力"更合乎这一命题的本意,也即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生产力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道德性生产力不但是为生产主义、物质主义和经济主义提供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有力的理论根据,而且是一种面向问题与行动的实践理性和精神实践.道德性生产力理念喻示着不能将生产力看成是完全中性的客体,它蕴含着道德属性,是富有时代性意蕴的行为价值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