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壶活动在我国历史非常久远,至迟在周朝时期已成为大型宴饮礼仪上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由于它可能是承袭射礼而来,有着许多繁琐的礼节;后经秦汉时期的民间化、民间宗教和道家求仙思想的影响,约在魏晋时期被纳入道家视野,并成为道教仙境的文化象征。下面从史籍、图像和出土文献等几个方面试述这一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之一。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中的山水风景作为主题的绘画形式。自魏晋时期开始萌芽,隋唐时期终于成为独立的画种,而在宋朝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宋代山水画美学思想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通过对道家思想和宋代山水画的研究,写明道家思想在宋代山水画中的审美意蕴体现。  相似文献   

3.
朱哲 《宗教学研究》2004,38(3):180-181
如所周知,隋唐五代是道家和道教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出现了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张志和、杜光庭等道教学术精英,也产生了<玄珠录>、<道教内枢>、<坐忘论>、<玄真子外篇>、<无能子>、<化书>等一大批道教精典.而且以道家、道教思想嬗变为表征的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在唐宋时期的巨大转折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课题.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这一"重新塑造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①的重要历史时期都没有引起思想史家、道教学家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道家、道教研究领域一批中青年学人开始了对这一时期道家、道教思想及其历史转变的研究.<隋唐道家与道教>一书应该说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4.
"食气"是中国古人由来久远的呼吸操练活动.由此活动衍生出道家著名的"养生"主题,这构成了道家哲学重要的思想基础."养生"主题不但一直影响道家思想的发展进程和面貌,并且,又最终成为道教内修方术的思想资源,从而实现"道家"与"道教"的思想"对接".  相似文献   

5.
正道家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认真借鉴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对推进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道家思想的精髓要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派相继产生,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成为几千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引领者。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为老  相似文献   

6.
"食气"是中国古人由来久远的呼吸操练活动。由此活动衍生出道家著名的"养生"主题,这构成了道家哲学重要的思想基础。"养生"主题不但一直影响道家思想的发展进程和面貌,并且,又最终成为道教内修方术的思想资源,从而实现"道家"与"道教"的思想"对接"。  相似文献   

7.
儒学发展到隋唐时期,受到了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强烈冲击,尤其是李唐统治者的重佛崇道政策,更加剧了儒学的衰微。两宋时期,这一态势亦没有减弱迹象。如何复兴儒学成为儒家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把意识形态的发展走向推到了十字路口。一、三教合流与两宋禅风的弥漫先秦儒学经过两汉经学的发展阶段,原有的理论特质受到销蚀,尤其是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新道家———玄学的洗涤,开始呈现衰微之态。到隋唐时期,这一趋势仍未得到遏制,这便引起了儒家思想卫道者的警觉。改造传统儒学、重新焕发儒学之精神,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使命。鉴于传统儒学思辨…  相似文献   

8.
北宋以来,一直被视为儒家人物的司空图,其思想、行为其实有浓重的道家道教倾向。首先,其家学渊源、家世信仰及兼容儒释的思想基础均源于道家道教;其次,其雅号、着装颇具道教作派;再次,其平昔生活与道家道教药物、吉祥物、信物及各种法事活动相伴;并且其哲学思想属于道家、道教范畴。另外,同代人虚中和尚等亦视其为道家道教人物。特别是到了晚年的司空图基本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不拘形迹的道家、道教人物。  相似文献   

9.
道教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道教绘画始于汉魏两晋时期,兴盛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文入画还是道教壁画,都带有浓厚的道教内容与道家思想.因此,明清时期的道家绘画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范蠡是早期道家的重要人物,他在很多方面传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在长期的政治、军事活动中予以发挥和应用,开创了道家思想成功指导社会实践的新局面,为道家学说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新的方向。范蠡对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推天道以明人事等思维方式上,特别是他提出的“因”论更是对老子思想的重要推进,对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黄老道家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范蠡上承老子,下开战国黄老道家,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述道家要旨相契合。  相似文献   

11.
考察周人的德性伦理结构,可以发现宗教中至上神天与祖先神的分离,在伦理上表现为公德之德与私德之孝的分离,使得周人的德性理论突破了血缘关系的范围,成为天下邦国联盟的公共伦理规范。周人德性伦理的结构从纵向上看,是人的德性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即天人合德。从横向上看,是领袖人物的德性与众民百姓的德性的合一:即四方同德。从界限上看,是上下内外的合一,即至善伦理与底线伦理的合一、文德与武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道教自东汉中期出现之后,降及隋唐,主流教派所崇尚的外丹黄白之术逐渐向以静功、存思、气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丹路径发展。钟、吕内丹道即内丹道教的先导。①两宋是内丹道的成熟阶段。一、两宋前内丹学的兴起与传承道教的修仙方术于唐宋之际由外丹学转向内丹学,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变。内丹道的兴起,可以追溯到隋初开皇年间(581-600),罗浮山道士苏元朗(道号青霞子),称得大茅真君秘旨,撰《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及《旨道篇》,首倡内丹之道。②但隋唐时期,外丹道仍占主流地位。内丹道自隋青霞子苏元朗开宗明义、唐崔希范、钟离权、吕洞…  相似文献   

13.
在诗词曲三种体裁中,散曲的生动活泼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著名学者任讷在《散曲概论》中说:“且俳体之格势极多,制作不穷,几占全部著述之半”,并列举了散曲中的二十五种俳体,将俳体定义为“就形式上、材料上翻新出奇,逞才弄巧,或意境上的调笑讥嘲、游戏娱乐之作。”意境上的俳体没有固定的标志,形式上的俳体如独木桥体、嵌字体、顶真体、迭字体等,则都有一定的模式。这些形式在宋代文人词中非常少见,偶有一二也因艺术上的失败而遭到后人讽刺;元代散曲则大量使用之,艺术上的成功也足以令后人倾倒。这种突然变化,不免令人困惑。如果考察金代…  相似文献   

14.
"文人画"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文人画将文学、书法、绘画融为一体,强调"士气""逸品",重视笔墨情趣和意境的表达,反映了古代儒生文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在中国书画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堪称中国绘画艺术史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5.
清初史家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是反映明清之际历史时势的两部重要史著.其丰富的史料内容,多体裁综合运用的编撰特点,以及鲜明的史论特色,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考察同时期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趋势,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任自垣生平简介任自垣,字一愚,号蟾宇,京口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任自垣生于何年代,无确切记载。宣德六年(1431年)寿终于武当,还葬句容。据冯千山“明代纂修《道藏》自任自垣始”文中推测,任自垣可能生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前后,因有“任自垣元至德时修迹茅山”的记载,据此冯先生确定任自垣寿81岁。对于冯先生的考证推测似乎还须斟酌,现将有关任自垣出生年代的几种记载摘录下来供考:1.仁宗皇帝御制《蟾宇歌》中有:“早岁学道栖岩洞,葆和修真久乃成”。2.曾在《送玉虚宫提点任一愚序》中有这样的记载:“一愚,自幼时尝有慕于其教远弃家入三…  相似文献   

17.
史江 《宗教学研究》2003,(1):134-141
宋代传统宗教会社 ,主要指以传统佛、道宗教信仰为基础的较纯粹的大众性宗教结社 ,如各种宗教社邑、法会、斋会等。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僧人主持下的佛教修行结社 ;名目不一的奉佛斋会 ;百姓为互助行善而组织的经社与社邑 ;道教教徒们组织的道会。宋代传统宗教性会社数量极多 ,遍及社会各层面 ,且多集中于江浙地区 ,反映出与宋代社会风气相一致的宗教信仰的进一步大众化、世俗化的趋势。对参与这类会社的大众而言 ,可以起到精神安慰、娱乐享受、互助合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若水 《中国道教》2004,(2):24-27
明代,道教势力强大,道教空气浓厚,自唐宋而盛的“三教一家”思潮,仍然深刻地促成着明代各宗教流派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明代道教与儒门心学更是相互影响、彼此吸收,从而促进了明代学术和思想的整体深化。道教内丹学向儒家心性学的倾斜,以及儒家心学对道教内丹学的吸取和转化,都彰显出明代道教与心学的互动特性。一、明代正一道的心学意蕴道教自元代中后期起,便逐渐归为以符为主的正一道和以内丹修炼为主的全真道。进入明代,这种格局,更为官方所确认。明统治者偏爱斋醮法术,故正一道颇为受宠。然而与其贵盛相对照的是,正一道对道教的教理、教义…  相似文献   

19.
清代婚姻道德生活是通过婚姻选择、婚姻缔结和婚姻解除来呈现的。清代婚姻选择受着政治禁忌、尊卑禁忌、乱伦禁忌等的限制。这些限制反映了清代人在婚姻选择方面有着不同的价值动因。就大体趋势而言,道德在清代婚姻缔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式微,而财物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这种婚姻重财之风,使正常的婚姻缔结方式发生了异化,导致了收继婚、买卖婚、劳役婚、兄弟合娶、童养媳婚、抢婚等不正常婚姻的出现。夫妻离婚的权力由夫妻双方、双方父母、家族乃至清朝政府共同掌握,它意味着离婚是一个符合清代正义观的社会事件,离婚过程中的财产处理是一个道德问题,是一个谁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The lixue 理学 (learning of the Neo-Confucian principles) of the Qing Dynasty followed the tradition of lixue in the Song,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but it ha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First, there was no primary direction and core train of ideas. Second, there was no creativity and the emphasis was made on ethics. Third, after the Opium War, the lixue of the Qing Dynasty was influenced by Western culture, partly resisting and partly integrating with the latter. Fourth, the tradition of Neo-Confucianism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tradition of the Confucianism of the Han Dynasty co-existed and had disputes with each other, but also learned from each other. Translated by Huang Deyuan from Shixue Jikan 史学集刊 (Collected Papers on History Studies), 2005, (3): 90–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