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道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不知被多少人问过。修道的真正含义到底是为什么?人们常讲到天主是爱,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始越拉越选。人们所追求的是自己的目标,利用各种手段满足自己心灵的那份欲望。我们作为修道人是否被这一切所同化呢?对周围的人、事物都漠不关心,我们的心正在慢慢的偏离耶稣交给我们的爱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扬克勒维奇的伦理思想展现了人在道德现实与道德理想的矛盾冲突中的痛苦体验。他认为,善与恶只是与主体有关系,它们体现在主体的行动中。一切都通过行动而开始和结束,行动才是真正意义上道德的源泉。为了去爱,我应该存在,但是为了真正去爱,我却应该不存在(忘我)。爱是对存在的超越,是对自我的放弃。人一旦存在,就被打上了一个永恒的印记。我们因而生活在"永恒的道德瞬间"。  相似文献   

3.
郑惠生教授教学风格美主要体现为灵动美、清晰美、伴情美、幽默美;其成因主要包括科研打底、博采众长、爱岗敬业、因材施教等四个方面;其启示意义则在于,如果教师要追求卓越,要给人带来真正的美的享受,就必须爱教学、爱学生、爱探索并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误解     
并非心理变态,但常觉得被人误解是件很好玩的事,既然别人错看我的性格,便由的他错好了,就算世上有十个八个不同的我,要被人了解真正的我来干什么?届时都多余。  相似文献   

5.
两性箴言     
一再美的人,如不被爱,形同枯石朽木。女性只有在与男性的爱恋中,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男子亦同。而优秀的女人,使男人分分钟钟觉得自己是男人。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爱人当  相似文献   

6.
爱仇     
说到爱与被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身感受。父母之爱、子女之爱、亲情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这些爱都包涵着人性中的真善美,融入着自然的情愫。在渴望爱的获得中,那一份期盼是多么的刻骨铭心;在爱的施舍过程中,那种  相似文献   

7.
1.竞争与交际紧密联系所谓交际,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人是社会的人,都需要衣食足行,需要理解与被理解,需要爱与被爱,需要表现和实现自我,因而,人人都需要交际。竞争也需要交际。因为竞争是人与人争胜的社会活动,其主体是人,  相似文献   

8.
朱珊 《学海》2003,(1):197-198
应用伦理学作为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关注。但真正系统介绍这一新兴学科的精品力作并不多见,甘绍平先生的这部著作让人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9.
司铎为什么要独身?也许有人以为是生 理上或心理上有问题,没有爱的能力;或者是 为了逃避家庭或社会的某些责任;抑或是受 了某种打击,才看破红尘……而大多数人认 为:“教会的纪律作了这样的规定”。凡此种 种,不一而足。  那么,司铎守独身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呢? 其实,司铎守独身的真正动机是爱--对基督 忠贞不二的爱。只爱基督,非他莫属,就象婚 姻中的夫妇之爱一样,是一种整个身心的完 全交付,“终生只为他,今生不二属。”基督将 度这种生活的人称为:“为天国而自阉”的人 (玛19:11-12),但这种爱的生活方式并不…  相似文献   

10.
如火之爱     
卢芳 《天风》2006,(2):34-36
所罗门的雅歌,被称为基督徒的恋歌。它用新郎新妇的爱来表明耶和华神与他的子民之间的爱。圣经中多处有类似的比喻,用爱情来表示基督与教会的爱,“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弗5:31-32)。有人说:“没有音乐,生命是一种缺憾;没有爱,生命就毫无价值”,这是真实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从呱呱落地开始,就在母爱的怀抱中生活,在父爱的呵护下长大,在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手足之爱的环绕中成人,人的本性里有着爱与被爱的需求和渴望。成年之后每个人都向往纯洁、幸福、美好的爱情。世上所有的爱中,男女之间纯洁忠贞的爱情是最崇高、  相似文献   

11.
欣歌 《天风》2007,(23):42-43
"当我们将自己奉献给基督时,别人会认为我们好像舍弃了许多,但生命真正意义在于‘舍弃’而非‘索取’。这是生命原则,神要我们与更多的人分享真理,若你的爱不设限,你就能比以前更有爱心,去爱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为牧者祈祷     
《天风》2015,(8)
<正>主耶稣基督,你是群羊的牧首,我们举目仰望,俯伏敬拜你!当日,你差遣门徒往普天下去传扬天国的福音;今天,有无数门徒的继承人依然在这个世界为你的福音做出美好的见证。求主祝福他们,使这些教会的牧者在不同的环境中荣耀你的名!求以马内利的主时刻眷顾日夜辛劳的牧者,使他们在宣扬福音的信息时能够被信任;在撒播你的爱时能够被爱;在安慰人时能被安慰;疲惫时的艰辛能够被了解;在全身心的奉献中能够被  相似文献   

13.
献给母校     
杨晓娟 《天风》2006,(8):19
有一种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有一种爱,是无时无刻的看护与引领;有一种爱,是孜孜不倦的教诲与劝勉;有一种爱,他扶助我们,鼓励我们;有一种爱, 寄托希望的征程;有一种爱——不求回报。这份爱,多少灵魂被你抚慰;这份爱,让叹息化成赞歌;这份爱,教懒惰成为勤劳;这份爱,每个人的信心因此蓬勃;这份爱,浇灌了学子之心;这份爱,滋润  相似文献   

14.
学会交往     
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丰富是人际关系的丰富。对于一个社会需要发展正常的人来说,无论是谁,都希望有一个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帮助他人和被人帮助,同情和被同情,爱和被爱,共享欢乐和分担痛苦。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一生中受用不尽的幸福。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令人感到友善和温暖的人际关系,但遗憾的是,许多人尽管与人交往的欲望很强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哲学的本性是什么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谁都不会否认哲学最初的含义是“爱智慧”。哲学家是爱智者而不只是智者, 唯有真正爱智慧的人才是哲学家。智慧与爱智慧的重要区别在于,智慧是人的思维能力,而爱智慧则以这种思维能力为对象,必然导向对思维的反思。 对于智慧的深沉的爱,作为理性的激情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没有爱的情感,没有把爱奉献给智慧的热诚,就没有哲学或没有  相似文献   

16.
饶恕的爱     
张艳 《天风》2001,(10):46
人们对爱有很高的憧憬和期盼,人们渴望得到爱,也能去爱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人们常常感到失望而不能满足。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不但没有爱,反而被仇恨所充满,恨能使人六亲不认,使人变得圆滑诡诈,使人争权夺势、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人们由此而泯灭了良知,扭曲了人性。 中国古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复仇之火在人  相似文献   

17.
《天风》1997,(3)
自然灾害固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难,但也是考验我们基督徒是否真正有爱心的关键时刻,是基督徒献爱心为主发光、荣耀主名的机会。面对灾情,爱主的基督徒,以各种方式,尽自己之所能,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洪水中,基督徒们内在的爱的泉源也在涌流。  相似文献   

18.
接受,也是爱     
衣娜 《天风》2013,8(8):17
在教会中,我们常常被教导"施比受更为有福"、"爱人如己"和"彼此相爱",却很少接受爱的教导,仿佛接受爱只存在于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中。不知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付出爱,给爱一个寄托;同时,也需要接受爱,来满足心灵的需要,让爱传递下去。圣经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耶稣虽然是施爱者,但却肯接受人的爱来表达他对人的接纳。还记得,一个有罪的女子,大庭广众之下,在耶稣脚前哭,用泪水湿了他的脚,用头发擦干,用嘴亲耶稣的脚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要用爱忍耐他人的误解,要有信心,更要有盼望:爱能消除误解。国内很多人听说过基督教,也见过教堂,但不一定都了解,甚至还对其有一定的误解。牧师能结婚吗?能杀生吗?或者对于一些基督教教义的误解。面对这些误解的时候,基督徒心里是难过的。很多基督徒受误解时,可能觉得自己信仰受辱,都急于辩解,希望能消除误解。当然,在  相似文献   

20.
失眠琐记     
一爱是使人与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宪法。爱也是整个宇宙的圣经。当我们可以感受到爱与被爱时,所有的恐惧都会消失;当我们感受不到爱与被爱时,哪怕是表面上很强悍,心里也会充满恐惧。许多时候,能让我们超越自己的力量,不是名利,也不是财富,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是,而是血管里涌动的、一次次漫过心底的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具神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