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特性被称为群体实体性。研究从行为的行动目标和动作形式两个特征维度出发,探讨了行动目标一致性和动作形式一致性如何共同作用于群体实体性。结果发现,在不同群体规模下,群体成员具有一致目标的群体实体性均高于不一致条件,但只有当行为发生在群体情景且符合合理性原则时,动作形式一致性对该影响关系才起到调节作用。该结果表明,只有当行为发生在群体情景且符合合理性原则时,行动目标和动作形式才联合作用于群体实体性。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逻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逻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国内流行的观点认为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思维的一般形式和一般规律”或“思维的形式结构”等等。诸如此类的定义非常多,也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笔者认为这些说法至少有两个缺点:(1)不易把握。什么是思维形式、思维的一般形式、一般规律或形式结构?要么就是根本说不清楚,要么就是难于说清。(参见王路:《弗雷格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页)(2)定义过宽。思维形式或思维的一般形式等不能完全由逻辑来研究,逻辑也研究不了。例如,通常人们说的理性思维有概念、判断和推…  相似文献   

3.
思维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逻辑学最富有成果的课题。逻辑学在后来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其理论视野基本上未超出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范围,人们正是根据逻辑科学发展的这一事实将逻辑学定义为“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科学”的。数理逻辑将普通思维的主要逻辑规律刻画成了有效演绎推理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将上述逻辑学的定义简化为“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科学”。但是,这个传统定义限制了逻辑理论研究的范围,使逻辑学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思维的需要。逻辑学不能仅仅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逻辑规律),还应当研究思维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中的中国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上的704篇发展心理学的论文题录(1997年-2003年)进行了计量学分析,发现:发展心理学研究集中在社会认知与交往、智能与思维、个性与人格发展三大领域,品德心理、心理健康及特殊儿童心理研究有一定进展,而动作与活动、生理发展、感知觉和老年化四个领域相对不足;研究对象以幼儿、小学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对人生两极的研究还很薄弱;研究形式以合作研究为主,但合作的形式和范围有待拓展;研究机构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研究力量地区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是“思想形式”还是“思维形式”? 我认为把“思维”和“思想”区别开来,指出逻辑学是研究“思想形式”而不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才是正确的。……我认为(判断)应该改为下述定义:判断是反映认识对象之间联系情况的思维形式(态)。《哲学研究》1982年第2期《注意逻辑理论的准确性》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先认为逻辑学是  相似文献   

6.
动作→经验→理论→动作,有关认识发展的具体过程,皮亚杰提出了一种颇为独特而且相当系统的学说,它是整个发生认识论体系中一个容易引起争议但又富有启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在内容组成以及时间和逻辑上的顺序关系,历来是认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经验论和唯理论长期斗争的焦点所在。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发源于感性经验,“凡是存在于理性之中的,都已先存在于感觉之中”,唯理论则认为,普遍必然的知识来自理性,感觉只起触发作用,“理论先于观察”。皮亚杰既反对经验论,也反对唯理论,主张知识发源于实际动作,在这一点上他是与马克思主义相接近的,但是他又提出知觉和概念是同一动作基础之上的旁系关系而非派生因果关系,并明确否认从感觉到理智的线性发展程序,这是本文要特别加以介绍和说明的。一、象思维与运算(逻辑)思维皮亚杰认识理论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他把实践与认识作为一个整体划为分形象思维与运算思维两方面。形象思维指再现而不求转变现实的主体活动,它是对客体瞬间状态的模仿,包括知觉、动作、模仿和精神表象等。运算思维指转变现实的主体活动,包括外部实物动作体系(模仿动作除外)和内化到头脑中的概念运算,它不研究客体的瞬间状态,而是在  相似文献   

7.
1、思维和思维科学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经常从事的脑力活动,是心理过程中认知活动的高级阶段。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其中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立党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此外还有一些颇带特殊性的思维形式,姑且称之为特殊思维(如维性思维、特异思维等)。人类从具体思维活动中超脱出来,把思维现象当作特定对象加以研究,于是产生了思维科学。人类对逻辑思维的研究比较充分,其中对形式逻辑思维的研究尤为充分,而对非逻辑思维的研究则刚刚起步。这是因为非逻辑思维带有“前…  相似文献   

8.
一、引入时段概念的必要性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而时间是人们思维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时段概念是人们思维当中经常用到的一种主要的思维形式,与其他非超时间性概念密不可分。形式逻辑作为一门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学科,理应将时段概念纳入自己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9.
梦象思维     
梦象思维是指在睡眠中出现的、醒后可以记起的梦,即在睡眠中所进行的思维,又称为非醒党思维。在进行梦象思维时,自己并不能自觉意识到,只有在睡醒后回忆起才知道,故又称为潜思维。这种思维是人脑在快波睡眠中的机能,其内容同一个人的思想状态、愿望、心境、情感有关,也与睡眠中所受到的各种体内外刺激有关。梦象思维的基本类型有三种:(1)梦形象型思维。即以》中的形企、感觉、动作、情感和具体语言为材料,以叙述、联想、组合、拼接为主要方式所进行的梦象思维,是形象思维在梦中的变形式改造。就其内容看,是对生活经历和感受的…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几年来发表了几篇关于研究问题逻辑的论文,文章把问题视之为一种思维形式。有同志提出:问题是不是一种思维形式,有没有得到论证和公认?我觉得提出这个问题是有代表性的,回答这个问题也是有必要的,对于研究问题的逻辑和其他学科研究问题这一思维形式也都是有一定意义的。关于问题的定义在逻辑研究的领域里大致有三类五种不同的提法:  相似文献   

11.
医学整合,不仅是一种创新行为,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形式.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特征是相关思维材料合理迁移、相关思维方式的耦合.医学创新思维是理性思维,迷信灵感和直觉而忽略逻辑是危险的.需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整合;医学创新思雏是复杂性思维,强调批判而否定传承是片面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和经验性思维的整合.医学整合,不仅可以从本体论层面予以理解,还可以从方法论层面予以运用.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研究需要整合理念的方法论引导.  相似文献   

12.
医学整合,不仅是一种创新行为,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形式。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特征是相关思维材料合理迁移、相关思维方式的耦合。医学创新思维是理性思维,迷信灵感和直觉而忽略逻辑是危险的,需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整合;医学创新思维是复杂性思维,强调批判而否定传承是片面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和经验性思维的整合。医学整合,不仅可以从本体论层面予以理解,还可以从方法论层面予以运用。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研究需要整合理念的方法论引导。  相似文献   

13.
辩证思维即遵循辩证法规律而进行的思维。这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极形式,其产生与发展必须以形式逻辑思维为基础,同时又是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必然趋向。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等曾指出:“从思维的过程,即从思维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发展的两个阶段”(朱智贤、林崇德,1986)。一般而言,自觉或不自觉的辩证思维形式在成人中较为常见,这是由于成人的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已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辩证思维方式就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但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中,辩证思维的状况如何呢?根据有关研究,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其具体表现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明显形象性,中、高年级儿童的思维具较多抽象概括性(朱智贤,1979)。例如南京师大丁祖荫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丁祖荫,1964)。  相似文献   

14.
思维形式即思维活动的类型、种类。思维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可作出不同的划分。从思维运动的规律角度来考察,思维可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普遍形式。下面分别就这三种思维形式来剖析其创造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任旭林  傅金芝  于萍 《心理学探新》2002,22(3):37-41,52
采用《中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测验量表》,对怒族、傈僳族和景颇族三种少数民族390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基本支持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形式思维水平在13~16岁尚未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2.在发展的年龄上,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3.儿童在初中一年级出现认知发展的加速期;4.三种少数民族儿童认知发展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跨文化差异;5.认知发展在性别差异上主要体现在动作协调一空间定位能力上。  相似文献   

16.
辩证逻辑的推理论,是目前国內辩证逻辑论著中论述得较不充分的部分,其理论内容较为单薄。现将近年来有关论著涉及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一综述。一辩证逻辑推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一种看法是,对推理的辩证法的研究,构成了辩证逻辑推理论的基本內容。持此观点者认为,把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区分为“辩证的”与“非辩证的’,是不妥当的。思维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但作为一门科学的辩证逻辑则不能去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是其他科学的对象。同时,辩证逻辑也不必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形式的结构,不管是否形似“辩证的”或“非辩证的”,都由形式逻辑去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者在二元对立框架内研究中国传统思维,造成中西文化对立,极大影响着中国学者的学术判断.中国传统思维研究应该突破西方二元对立框架,引入第三方思维形式,将二元对立思维作为人类二分思维的一种形式.在此前提下,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类思维特质,以达到不同文化间平等对话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的逻辑学家对隐含判断作了研究和著述,这是令人高兴的事。逻辑学界在研究明言判断的同时,重视对隐含判断的研究,这对逻辑学的发展是有益的。隐含判断,或者说预设是指未曾明言的潜藏在某一思维形式中的判断。隐含判断虽未曾显露,却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潜在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不打算一般地谈论逻辑范畴系统,旨在表达这样一种观点:逻辑范畴系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思维形式。人们一般并不忽视逻辑范畴系统的研究,但把它作为辩证逻辑独特的思维形式来考察,则是曾被忽视的。在一段时期里,一些逻辑工作者是以包含了辩证矛盾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了辩证逻辑自身的思维形式,认为这就可以跟排斥矛盾的、相互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形式逻辑的抽象概念、判断和推理相区别。后来,人们逐渐觉察到这种见  相似文献   

20.
学过形式逻辑的《绪论》,懂得了形式逻辑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科学性质以后,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具体学习和研究形式逻辑的各种思维形式,首先是概念这种思维形式。形式逻辑是从结构上来研究各种思维形式的。而从结构上说,概念乃是构成判断、从而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概念,就不能作出判断,更不能进行推理,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思维活动。可见,概念是人们思维活动及其逻辑结构的最基本的单位。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概念的逻辑特征,不善于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那是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判断和形成判断,也不可能正确地懂得推理和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的。因此,认真学好《概念》这一章,正确地把握有关概念的各种基本逻辑知识,乃是学好以后各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