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伦理和道德学说是宗教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学说是宗教修行实践的指导,是宗教徒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原则,对宗教的发展和流传起着重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宗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说教比起宗教的其他神学理论,对教徒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要充分发挥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宗教教义及宗教道德学说作出新的阐述和诠释,使之能更加适应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惟一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道教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价值。一、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二、道教“尊道贵德”、“知足常乐”的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三、道教“积功累德”、“济世利人”的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教化书 ,其中所述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仅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且还进一步推广到调节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主张自然界生命的平等性 ,倡导“贵生”的生命情怀 ,提出“是道则进 ,非道则退”的生态伦理行为准则 ,从而形成了具有神学特征的以生命为中心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三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姜生本文从承负报应论和身神说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道教的伦理神学结构及其社会功能,从而揭示了道教伦理结构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文章认为,道教的神学结构实质上乃是伦理思想的载体,它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宗教神学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道教生命伦理与现代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教生命伦理的形成与生存环境的危机认识是密切相关的。在道教看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关系。保持自身形体的完整与健康 ,这不仅是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 ,而且是天道流转人间的必然体现。道教生命伦理有自己的思想特点 :“劝善成仙”精神奠定了道教生命伦理的主调 ;神明监督是道教生命伦理的强化手段 ;在道教劝善成仙与神明监督的生命伦理中还有配套的符号示范。道教生命伦理把道德修养与身心健康联系起来 ,强调行善去恶对于延年益寿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注重药物治疗 ,这种内心道德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思想为现代生命伦理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道教生命伦理建立了修道的整体性原则 ,把个人的身心健康置于宏观环境之中来加以考察 ,这为当今人类的整体健康提供了有益的参照系。道教生命伦理 ,强调阴阳协调 ,和合美善 ,这对于维持社会人口生态的良性发展而言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功效。道教生命伦理以“自然无为”作为道德实践的基本理路 ,这对于维护全球的自然生态平衡而言具有深刻的道德方法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灵济道派是明代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地方道派。文章在详细解读灵济道派各种文献的基础之上,探讨灵济道派的伦理思想及其实践,指出灵济道派秉承了传统道教关于“道”的教义,不仅大力倡导行善积德和济世度人,而且通过符药救人、道德伦理劝善以及行斋醮等途径,积极地将其济世度人的伦理思想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7.
刘晗 《管子学刊》2005,(1):50-54
中国儒学非常重视人与人的伦理道德关系,同时也不乏超越性的宗教感情。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它曾经被赋予了神学形式,而且不断吸收佛、道等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政治理论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面都显示出鲜明的宗教特征,发挥了相当的宗教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国儒学的宗教性特征表现出具有不同于西方宗教文化的特点,西方宗教注重人与神之间的宗教信仰关系,追求灵魂不朽的外在超越;中国儒学则以其特有的内在道德的超越形式,以宇宙本体为本原,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反映了一种力求在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意义上超越现世的宗教品格。  相似文献   

8.
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及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天道论、宗教神学以及修道成仙论,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诠释,使之得到强化;其二,在心性论、平等观、生命价值、生态伦理等方面,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其三,讲求不言之教,宣扬善恶报应,落实积功累德,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9.
中国奴隶制时期的伦理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从阶级实质上看,它是有社会地位的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它所指的“人”的范围只限于贵族和一般有自由身份的平民,并不包括奴隶;从伦理学发展史上看,它是做为古代神权时代的宗教思想的派生物,导源于宗教神学,成熟于政治学,所以这一时期的伦理思想具有神学的政治的特点。 殷商时期,伦理思想只是宗教神学体系中的一部分,用来维系天人关系。伦理学从宗教到伦理的转变是通过一次政治思想变革实现的。周人将伦理  相似文献   

10.
伦理相对主义是西方“现代化”历史变迁进程中出现的一种伦理思想,它主张伦理学不可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大家一致认可的、普遍有效的道德标准.汉斯·昆先生则认为,以人性为基础的宗教可以克服伦理相对主义,并为“普遍的、绝对的社会规范”提供可靠的解释,因为宗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存在.汉斯·昆的宗教伦理思想的根本缺陷在于其人性基础,因为他的人性观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观,是概念抽象.只有回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基地上,伦理相对主义的克服才是真正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G. E. Hughes 《Studia Logica》1990,49(2):175-181
Let be the class of frames satisfying the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2.
Julius Sensat 《Topoi》1996,15(2):177-188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Abstract

Gives an over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the Pacific region in the world economy stressing the ongoing shift of growth potential and purchasing power. Japan's surplus is discussed as a tool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in the world. Trends in Pacific cooperation are give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