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知道,哲学可以说是关于智慧之学。人作为社会的人,都是有智慧、有理性的;人的智慧和理性是在人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的。哲学作为智慧之学,是把人类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活动中所表现的智慧和理性精神集中和概括起来的产物,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把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所以哲学是人类智慧和理性精神的结晶。反过来,哲学又应该为人们正确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人们一般把理性(reason)理解为逻辑思维和道德原则,其实,这是对理性概念的简单比.在西方语言中,理性最基本的含义是人的活动的根据,理性观则是从根本意义上对何者为人们活动根据所作的一种概括.如果说人活动的根据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据,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据正是人类本性.亦即人性,据此而论,理性观也就成了从根本上把握何者为人性的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是社会的动物,也是理性的动物。人类的祖先为了战胜自然和改善生活环境相互结合形成了社会,并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获得了本性的改变,成为担负推进社会发展使命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4.
在构成人之所以称为人的所有内部联系中,有一对相当矛盾的本质,这就是理性与非理性。所谓非理性,指基于生理基础上的饮食男女、喜怒哀乐和对于物欲的追求等自然本能。所谓理性,泛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和能力,大概相当于康德所谓的“知性”和“理性”,是独属于人类的高级认识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性才是使人与动物相区别、并天地而称“三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自伤行为的关系,以及友谊质量和反刍思维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网络受欺负问卷、友谊质量问卷等对18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受欺负对自伤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友谊质量和反刍思维共同调节二者的关系,即在低友谊质量高反刍思维的情况下,网络受欺负对青少年自伤行为有明显影响。提示心理干预者要注意帮助网络受欺负者寻找同伴友谊情感支持和构建理性健康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人类理性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社会越向前发展、文明越向前推进,伦理理性便越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尊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伦理理性可以无边界地肆意驰骋,相反,伦理理性的张力是有限度的。这既体现于人类理性内在机制中工具理性对它的约束和牵制,也体现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内在逻辑建构。研究和探讨伦理理性的张力及其限度,不仅有助于矫正工具理性的偏执以弥补单纯经济增长主义的缺憾,尤其有助于防止价值理性的过度张扬以避免唯价值论和纯道德批判的悬空设置。  相似文献   

7.
“自发生成论”和“理性创设论”是传统道德哲学关于社会伦理秩序生成的两种理论模式。“自发生成论”认为,伦理道德不是纯粹人类理性设计的产物,而是人类行为实践的自然结果;“理性创设论”认为,伦理道德是人类自觉建构的结果,是人类理性创设的产物。这两种理论模式都以抽象的人性为其理论基础,无法合理解释个体与类之间的伦理关系。基于现实伦理实体的“创生拓展”应成为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发生路径。  相似文献   

8.
从国内和国外对于人情以及礼物交换的研究出发,探讨礼物或者人情对于社会的意义。在农村的人情消费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中国几十年来人情消费从情感性到工具性的转化,以及人情消费对于人的异化作用和对家庭、社会的影响。最后尝试提出人情消费"新形式",反思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情感的洞穴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感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因素,是人的精神世界中的非理性非智力方面。情感与理性和意志等相结合,构成了人的完整的心理结构和内心世界,成为人类从事主体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内在根据和主体性条件。马克思说:“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受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人的情感之区别于高级动物的心理,在于它总是与人类的理性和智慧相关联。作为人对  相似文献   

10.
理性认知能力与社会偏好存在紧密的关联。文章简要回顾了经济决策理论从理性模型到有限理性模型和社会偏好模型的发展进程,论述了人们理性的局限性及其根源,并进一步探讨理性认知能力与社会偏好的关系。对人类以及灵长目动物的研究显示,有限理性可能是由根源于演化的适应性机制所导致。人类不公平厌恶的起源、个体公平能力的发展规律和表征公平的大脑结构上的证据表明,理性认知能力能让人更好地抑制自私性,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  相似文献   

11.
论理论性名词问题张怡理论性名词问题(theproblemoftheoreticalterms)是当代科学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只要科学理论是人们对经验世界的理性把握,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那么它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经验和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不管科学家自己是否意识到,客观上他必须对那些用来描述经验现象的语词作出清晰的解释,尤其是要对那些传统分类的观察性名词和理论性名词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否则,科学理论的经验意义和它的真理性便无从谈起。但是,由于理论性名词是人类理性的产物,它远离经验,因此…  相似文献   

12.
色彩的心理效应与服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是大脑活动的产物。由于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至传统生活习惯的不同,人们对色彩的喜好也不尽相同。然而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是共有的,是客观存在的。色彩在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中占第一位,其次才是款式和面料。色彩比款式、面料的影响力更为强烈,它往往是感性的、直接的、不加分析的,而款式、面料的影响力则是理性的,是要经过分析、反复琢磨这样一个过程的。在色彩中,红色、  相似文献   

13.
哭由情生,但是先秦之时,哭不能率意自为,而是有着种种礼之规定。就儒门奉持之礼而言,哭礼包含哭有形、哭有位、哭有节、哭有在、哭有亲疏、哭有不为、哭有除期等诸多内容。哭礼之制据于人情,所用则在制约人情,是理性的设定。但实践中,情礼往往互搏,兼以规制繁琐,待及社会发展,衰变自不可免。  相似文献   

14.
想在事业上牛一把的人总希望自己获得一个春光明媚的社会环境。然而,在一个习惯于以权力和人情代替规则的社会里,要得到赏心悦目的环境,似乎并不那么容易。于是,个人与环境的短兵相接,便常常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移动社交媒介已日益成为人们网络活动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为考察移动社交媒介使用行为、网络自我表露、网络社会支持和友谊质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47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移动社交媒介使用行为会对网络自我表露和网络社会支持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网络自我表露会对网络社会支持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网络社会支持会对友谊质量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2)移动社交媒介使用行为可以通过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友谊质量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网络自我表露和网络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友谊质量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思想史杂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这篇讲演稿中,作者谈到了中国思想史的几个特点。一、中国的理性是确立人际关系的实用理性。中国的先秦哲学与希腊哲学有很大不同,希腊哲学对自然的思辨很突出,而中国哲学主要是政治论的社会哲学。孔子的儒学是氏族社会的政治产物;儒家讲的“修身齐  相似文献   

17.
一位外国哲学家曾这样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问题是仅属于道德领域的问题。”我认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如何交友,怎样认识和看待朋友之间的友谊,这本身确是一个道德问题。不仅友谊的缔结,需要道德的指导,而且友谊的发展和巩固还要靠道德来维系。反过来,友谊产生以后又会对道德发生影响,真正的友谊会促进人们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人热情,讲究"哗啦"一下子一拥而上。比如吃饭结账,一伙人会为争着埋单而在那里撕扯,比如谁家有急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登时就会聚拢过去七嘴八舌出主意。几千年的历史,差不多是人情交织的历史。好多事成在人情上,也坏在人情上;温暖在人情上,也扭曲在人情上。好人情是一笔沉重的欠账。皇上欠太监的,太监专了权;君子欠强盗的,君子成了强盗;权力欠利益的,律令进入暗箱。在人情泛滥的社会里,最先沦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的逻辑研究和文化研究各自在互不相干的情况下进行。似乎可以说,研究逻辑的远离社会文化现实,而研究文化的不谙逻辑的理性精神与方法,于是双方都难以走出研究与运用的瓶颈。实际上,这两个领域应互相贯通,双方的交结点就是理性。理性是逻辑的实质,理性又是文化的精髓;逻辑是理性方法化的产物,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理性主义 (又称唯理论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就其广义而言 ,是推崇人的理性、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宣扬信仰至上的经院哲学的理性主义哲学派别。如果狭义地使用这个名词 ,它是一个与经验主义相对立的近代哲学认识论的一派 ,是公元 1 6— 1 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反对经院哲学的产物。 (参见陈修斋 )可见 ,后者是前者的继续 ,是进步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社会生产力提高、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下 ,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系统化和理论化 ,对认识方法和认识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的结果。阿拉伯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