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前,有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他认识了一个贫困潦倒的画家。不久,画家积郁成疾,临终前,画家送给乞丐一幅画。画的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欣喜若狂,因为他曾听说过一些画家死后出名的事。于是,他便开始等着某一天用这幅画卖一大笔钱,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等了许多年,画家没有出名,后来乞丐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富有戏剧性的是也有一个乞丐,同样的这个乞丐得到了一位画家的一幅画,画的内容同样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看懂了这幅画,他没有高兴,只是痛快地笑了一整天。从此,他不再向别人乞讨,他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几年后,他…  相似文献   

2.
张大千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大画家之一,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绘画题材,展示了他全面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在其所开创的与前半生截然不同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的形成过程中,画家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艺术中求变创新的勇气与精神足以引起我们研究探讨的兴趣,而泼墨泼彩作品的时代精神则召示了一种全新的山水画时代的来临,其作品的艺术品格与美学价值给我们探索求新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梁楷作为南宋时期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生平充满着神奇色彩。曾在南宋画院当待诏,后辞官归隐山林,他的减笔体绘画风格萧疏奔放,独具一格,被国内外画家所推崇,但他的减笔体风格绘画并非在他早年就形成,其绘画风格成长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从早年画院待诏时期的细笔体风格时期,到细笔勾勒与粗笔写意风格融汇时期,再到减笔体风格时期,其绘画风格成长过程与其人的成长过程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图像学与历史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梁楷传世作品《黄庭经图》探析,看其画风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乔治·德·拉图尔是17世界美术史上卡拉瓦乔画派的一位法国画家。他擅长描绘光线并用光来创造独特的效果,尤其是在对烛光的表现上为后人称道。油画领域擅长运用光线的画家非常多,如果谈到擅长画烛光的画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拉图尔。他擅长运用光在画面中营造凝重、虔诚、庄严、神秘的气氛,为他赢得了烛光画家的美誉。他喜欢用古典画法,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画构图严谨,造型有雕刻般的厚实感。他风格独特,作品给人印象深刻。一些资料中还有提出拉图尔对后来立体主义的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画家作品的内容题材、绘画技法、表现手段的介绍来分析他的艺术风格;通过画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信仰,来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知名画家,对登门求教的青年画家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有关部门、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的时间很宝贵,但提携后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的美学文化、美学认识开始谈起,发现了中国美学从魏晋时期有了新的变迁,而中国山水画也起始于魏晋时期,中国山水画即表现出了中国人对山川之美的认识,而中国人的美学认识,也是随着中国文化发展、美学文化、美学认识的变迁而变迁。而山水画的构图,是山水画家对山水画美的一种总体把控,同样,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山水画家对于山水画构图技巧的创新、突破的历史过程,同样也反映了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哲学思想,文化传承的传承,变迁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可以说中国人对美的认知,中国山水画家对美的总体把握,体现在了传承悠久的中国山水画中。而中国山水画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过程中,也提升了他的欣赏者、创作者——中国人,中国山水画家对中国美学的哲学思考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7.
聪慧四法     
美国有个资本家请一位著名的画家为他画一幅肖像。肖像画好以后,资本家却拒绝交付原来议定的5000美元的报酬。他的理由是:“画的根本不是我。”怎么办呢?画家很不痛快,因为他确是花了不少精力才画成这幅画,而且肖像和资本家本人也确实很像。资本家说不像,只是一种无理的挑剔。画家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  相似文献   

8.
孙琳 《美与时代》2007,(1):55-56
在明代画家中,沈周是成就最高的一位.这位布衣终身,大隐于市的画家,对于元明以来文人画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集文人、隐士和画家三位于一体,在绘画中溶入了自己的文气与隐意,隐逸型文人的心态和生存状态成就了他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位画家对自己的作品始终不能满意。有一天他对妻子说:“我要出远门,这样才能找到创作灵感,画出伟大的作品。“画家游历了许多国家,看了许多美好的事情,但他觉得还是没有找到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晚唐时期的沙陀部落酋长李克用,出生时即瞎了一只眼睛。他生性残暴,人称“独眼龙”。他两次让画家给自己画像,结果将这两个画家都杀掉了,因为“独眼龙”的形象使他感到实在没有面子。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知名画家,对登门求教的青年画家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有关部门、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国的佛教绘画兴起于魏晋南北朝。从最初传入时期沿袭印度、西域的画风,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国吴画家曹不兴通常被称为中国"佛画之祖",他的绘画主要传承了西域的佛画艺术。南北朝时期,佛教画家名家辈出,其中尤以梁代张僧繇、北齐曹仲达最为突出:张僧繇"善图塔庙,超  相似文献   

13.
朋友是位自学成才的青年画家。不仅多次在大展上获奖,还屡赴国外参展。然而他也为此吃尽了苦头。当初,父亲对他没有一点信心,力主他做个油漆工来挣钱养家;老师更是直白,谁能当画家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永远倒数第一的学生当不了;  相似文献   

14.
司徒乔(1902-1958),广东开平县赤坎塘边村人,是前期岭南画家的优秀代表,被人们称作"有血性的画家"、"人民画家"等.他的艺术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艺术的探索期、艺术的高潮期、艺术的成熟期.司徒乔以毕生精力,关注着现实社会:对旧时代的控诉和对新社会欢乐的歌颂.他虽从未受到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但他靠着他的坚强意志,更靠着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深深的爱,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绘画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5.
读初中时,美术老师请来市里的一位老画家,在课堂上为我们现场作画。老画家的腿有点残疾,当他走上讲台准备作画时,由于右腿站立不稳,一个趔趄,只见他手中的笔抖落出一滴墨汁,正好溅落在画纸上。美术老师赶忙上前扶住老画家,问是否要把这张弄脏了的画纸换掉。老画家摆摆手说“不必”。  相似文献   

16.
德加对线条的热衷是任何一位印象派画家都无法比拟的,在他的作品里,色彩并不像其他印象派画家那么起到绝对性的作用,而更加注重对于素描的研究与探讨,他认为素描比色彩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德加反对其他印象派画家直接对景写生,而是喜欢用记忆作画。他精于捕捉一瞬间的形象,然后用精准到位的素描技巧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不非人之非     
正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生前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注意到了"不非人之非"这一点。他终身守着这样的交际之道: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他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恭谨有加,尽说善处。齐白石作画,一向主张师古而不拘泥古意,"下笔要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杰出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朱耷和  相似文献   

18.
董其昌称王维为“文人画之祖”,其因,王维的思想有着隐逸超脱的文人士大夫思想,他的诗歌表现出幽清寂静的意境,他发展了水墨浓淡的韵致。水墨朴素无华的美学风格,易于抒发文人画家的性情,符合老庄思想,确立了传统文人画家的精神导向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自信不败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画廊里展出,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一个方式试试看。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画廊上展出,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他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同样的画,却遭到不同的命运——先是视为一无是处,后被认为天才杰作,幸好这个画家有着充足的自信心,否则可能被批评的潮水淹没了。我常常把这个故事说给人听,比如屡遭退稿却有创作天分的作者,那些胸怀大志去求职却  相似文献   

20.
做个平凡人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发达了一一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么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