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工刺绣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注重其技艺的传承。电脑刺绣机的出现对于传统手工刺绣来说是创新,但也使手绣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威胁。与传统手绣相比,机器刺绣可以称得上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可替代多数人工刺绣。手工刺绣与电脑机绣在针法和最终效果上有很大的不同。分析对比它们二者之间的差异,为两者并存与发展的可能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传统刺绣产业随着市场发展正发生着明显的改变,即由被动满足市场需要,开始向时尚研发层面改变。如果只将传统工艺作为在某个角落中存在的历史遗迹进行保护,这种被动的保护行为未必能起到实际的作用。在对客家传统刺绣图案和技艺的整体传承中,还需要将传统和现代进行结合,将客家传统刺绣工艺与时尚流行的产品相结合,将符合现代审美意识的流行元素融入到作品的再创造中,使之与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绣画由中国刺绣与中国文人书画相结合而产生,由此形成的绣画文化对中国刺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韩希孟、沈寿两位刺绣大师的刺绣生涯探寻促使中国绣画文化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对研究中国刺绣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瑶族刺绣"是粤北乳源县过山瑶地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展现了瑶民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生产的冲击,瑶族传统服饰逐步汉化,瑶族刺绣文化也处于濒危失传的边缘。以乳源过山瑶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性保护为先导,挖掘瑶绣艺术遗产丰富的文化历史性传承特征,拓展民族艺术文化内涵的研究领域,寻找有效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促进连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刺绣又名“针绣”,古称“黹”、或“针黹”,是在织物上以针线反复穿绕形成纹样的一种装饰工艺。由于刺绣多为妇女所为,故又称之为“女红”。中国刺绣源远流长,是精巧、绚丽的艺术、更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古代的上流社会包括皇室也一直以用刺绣的方法在衣服上绣上图案的服装为上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服装的印染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服装上刺绣图案陧慢的就被印染的图案所代替。  相似文献   

6.
刺绣艺术是以针和线为媒介,把人们的装饰意念添加在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刺绣艺术是传统刺绣艺术的延续,具有更加丰富的造型形式,多种材料与刺绣工艺相结合,既有审美价值又不失实用价值。现代刺绣艺术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审美意识、表现形式、材料工艺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刺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值得现代首饰设计借鉴学习。通过分析刺绣进入首饰设计中的可能性和优势,围绕刺绣与多材质混搭结合、用金属工艺模仿刺绣技法,以及刺绣理念的引入等方面,将刺绣运用于首饰设计中,结合这些设想加以实践,从而创作出新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正苏绣为中国四大刺绣之一,而扬州刺绣作为苏绣的代表刺绣,从古至今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与苏州以假乱真的"乱针绣"相比,它们的技法本属同一门类,但由于扬州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的熏陶使得刺绣大师和扬州民众都对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甚为喜欢,进而导致了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差异。苏绣的题材常为金鱼、小猫等色彩鲜艳、外形可爱、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入绣,装饰性极强,这与苏州经济发达、人民追求一种富  相似文献   

9.
刺绣艺术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湘绣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我们今天看到的湘绣不外乎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原生态的民间刺绣,这主要是指仍以原生态的形式存留在偏远、落后的乡村民间生活中的那一类刺绣;二是市场形态的湘绣,从原生态的民间刺绣中孕育而生,以市场为目的的那一类刺绣.二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湘绣艺术.原生态的民间刺绣是湘绣的母体,也是其蝉蜕变革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奢侈品市场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证明,当今社会具有传统元素的奢侈品,很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尤其是"刺绣"服装、鞋帽和包包等实用产品。由此可见,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手工刺绣元素运用到现代时尚品牌产品的设计,创造高端产品进行品牌化推广是完全可行的。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宫廷杭绣的传承发展培养继承人才,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创造效益。  相似文献   

11.
吴地刺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精细雅洁"的独特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吴地浓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吴地在明清以后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一时文人咸集,文风斐然,这样的氛围和环境影响着吴地的生活方式。刺绣是吴地女子的必修课,文人书画对吴地刺绣风格的形成意义深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人画风刺激着吴地刺绣的题材及技法演进,推动着吴地刺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宝鸡千阳刺绣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是千阳本地刺绣艺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岁月的变迁中,宝鸡千阳刺绣吉祥图案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因此从构成方式、造型特征、视觉特征三个方面来解读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从宋元文人画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社会、历史及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依旧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中国画都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名词。我们从中国画的演变历史中也可看出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亦能领略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通过对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特别是从文人画向现代中国画演变的每一处细小变化着手,来分析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和文人画永恒的笔墨精神。  相似文献   

14.
梁健俊 《管子学刊》2007,(4):106-109
本文从先秦档案文献典籍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形成、发展、演变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上,论述了先秦档案文献典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进化中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作为一种自然的文化现象对社会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维系具有的重要作用。先秦档案文献典籍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因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逐渐形成了以苏、粤、湘、蜀、汴五大名绣为代表的刺绣工艺。汴绣作为五大名绣的新进成员,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风貌独树一帜。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式展开论述,希望通过汴绣与四大名绣的对比分析,更加清晰地认识汴绣乃至中国刺绣的风格面貌,力求为汴绣的发展破冰开道,并最终推动中国刺绣工艺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庆阳绣品造型古朴,种类多样,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兴盛和发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人们的审美与以往大不相同,庆阳绣品其古朴、稚拙的造型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遗忘,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及文化土壤遭到破坏。庆阳刺绣艺术正在走向衰退和消亡。要想改变庆阳刺绣艺术这一现状,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其融入中学美术课堂,这对该地中学美术教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蕾丝作为现代服装的一种重要装饰品,是人类物质生产、社会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产物,是深邃内涵的刺绣、剪纸、编织、文身艺术共同融合浓缩的结晶。它的起源与社会的进步、服装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14世纪罗马时代的布里奥,随着欧洲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统治阶级生活形态的变化,出现了新式内衣——女式无袖衬衣(chemise),用蕾丝装饰领口,袖口,而在此之前则常用刺绣来装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蕾丝是服装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运而  相似文献   

18.
蕾丝作为现代服装的一种重要装饰品,是人类物质生产、社会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产物,是深邃内涵的刺绣、剪纸、编织、文身艺术共同融合浓缩的结晶。它的起源与社会的进步、服装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14世纪罗马时代的布里奥,随着欧洲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统治阶级生活形态的变化,出现了新式内衣——女式无袖衬衣(chemise),用蕾丝装饰领口,袖口,而在此之前则常用刺绣来装饰。由此我们可  相似文献   

19.
刺绣与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其直接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吴地刺绣历经朝代更替,在文人画风影响下不断推动着技艺针法、绣稿、题材的演进,形成了不同的刺绣风格。在宋代以来"崇文抑武"的社会大环境下,吴地富裕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文化土壤使得文人汇聚、画派纷呈,出现了"画绣"并开拓了欣赏品与日用品平行发展的状况,至明代时,苏绣形成了"精细雅洁"的风格特征。可见,文人画风对吴地刺绣形成自身风格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非遗"技艺的设计转化,是向文化创意产品转换的桥梁,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结合刺绣技法与花丝工艺,对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吉祥图符进行再设计,把创新设计与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相结合,探索刺绣与花丝工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型,使刺绣与花丝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焕发新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