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儿童认识世界的信息,大部分来源于视觉,而通过视知觉获得的各种信息中,主要的是物体的形态和颜色等外部特征。幼儿阶段是儿童认识外界的能力和认识事物的数量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间最重要的认识特点之一,就是以掌握事物的表面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2.
包燕  周建中 《心理科学》2001,24(6):747-748
短时记忆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外界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必经之路。但研究发现,短时记忆所能存储的信息十分有限。为了相对扩大短时记忆容量,提高短时信息加工的效率,人们常常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组织加工,如通道组织、范畴组织、知觉组织等等。其中知觉组织是与短时记忆联系较为紧密的一种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感数(subitizing)是对小数精确而迅速的知觉, 它反映了有机体的一种基本数量表征能力。研究者曾一度认为感数是一个前注意的并行加工过程,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感数是需要注意资源的, 但是注意资源假设不能有效解释感数与计数的分离。为解决这一困惑, 本文综述了感数和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相似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来解释感数的认知机制:视空间工作记忆容量决定了个体一次能精确知觉到的客体的数量, 而注意决定了哪些信息进入视空间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4.
郭可教   《心理科学进展》1987,5(2):24-30
知觉是事物的各个外部特征在头脑中的综合反映,或者说是事物整体在头脑中的映象。知觉所能反映的客观事物是极为丰富和复杂的,但其基本形式是对象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知觉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不能形成知觉就不可能有更复杂、更高级的心理活动,知觉可以看作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单位”。所以,知觉一直是心理学领域中最重要、最  相似文献   

5.
许少康 《心理学探新》1992,(4):38-40,33
在社会消费过程中,消费者时刻都在感知着周围的商品信息。人们对消费中外部环境输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加以选择使之有机化,并作为有意义的首尾一贯的外界映象进行解释,即为消费的知觉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了人对商品认识的起点和基础。研究表明,消费者在知觉周围的商品信息时,并非将其全部输入大脑,只是按一定原则对邵分信息加以接受,由此导致消费者的购买  相似文献   

6.
观察也是一种知觉,它具有一般知觉的一切特征.但它又与一般知觉有所不同,即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观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一个人如果不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那他就不可能获得大量信息和经验.由于观察力是人的智力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观察对于培养人才、积累知识、发展智力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王志清 《心理学报》1965,10(3):77-82
問題 謝切諾夫曾提出,感受器官的运动在感知觉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他把知觉过程看作是主体对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积极过程。巴甫洛夫的反射学說,特别是关于探究反射的理論对这一問題作了进一步的科学闡明。有人以“比拟”假說論述过感性反映的机制,孰为感受器官以自己的运动重复被感知客体的特性,在对客体的这一重复、比拟  相似文献   

8.
各种感知觉中都有错觉现象,而以视错觉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们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和在心理学理论研究上,都具有一般空间知觉所不能取代的特殊作用。但是,目前在许多心理学书中对它却表述得十分模糊;一般都把它定义为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不言而喻,“不正确”是与正确相对的。显然,这个概念内涵包括着一切正确知觉以外的任何知觉形式,即  相似文献   

9.
杜維涛 《心理学报》1959,4(6):53-58
格式塔心理学者否认知觉是联系、联想、条件反射,认为知觉不能分析为各种感觉,因而蔑视感觉的概念;否认知觉有賴于經驗,割断知觉和外界的联系,割断知觉和思維、意識的联系。現在分析批判于下: (一)知觉是联系、联想、条件反射 格式塔主义者反对反射論,认为反射只是对个别刺激的反射,不是对事物的关系的反射,因而不能解释知觉。巴甫洛夫做了一个实驗:用两个灰色箱子,一深一浅,把食物放在浅灰色箱子里,动物便常到浅灰色箱里去。然后再換两个深浅也不同的箱子,动物仍向那个較浅色的箱子里去,原  相似文献   

10.
个体根据知觉选择、反应偏向以及实时更新的情境信息调节自身状态,以适应性地促进对当前知觉信息的灵活编码,这一过程即为印象形成的认知控制。采用词语判断任务操控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通过侧抑制任务的变式对知觉对象进行高、低负载两种水平的加工,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冲突信息及其知觉负载对他人印象控制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知觉负载对印象控制策略的调节作用会依据知觉信息的类型(冲突vs.相容)而变化。具体而言,当知觉信息相容时,个体的印象控制策略仅受知觉负载的调节而产生效应,即高知觉负载的个体易采取主动性控制策略而进行自上而下的线索驱动性加工,低知觉负载的个体则易采取反应性控制策略而进行自下而上的探测驱动性加工; 当知觉信息冲突时,个体的知觉负载效应消失,即对冲突信息的印象控制策略受到知觉信息的类型(冲突vs.相容)与知觉负载双重调节:高知觉负载的个体易采取反应性控制策略而激活反刻板印象,从而在印象加工中出现冲突适应偏向; 低知觉负载的个体则易采取主动性控制策略而激活刻板印象,从而在印象加工中出现冲突抑制偏向。这些结果表明,仅当他人信息不存在冲突时,知觉负载对印象控制策略的调节才发挥单一效应。  相似文献   

11.
SARS危机中以受众为中心的风险沟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探讨信任和社会心理支持两个主要因素的效应,分析“以受众为中心的风险沟通”方式在SARS危机中的表征。结果发现,SARS期间民众通过大众渠道、专门渠道和人际渠道获得信息,并以风险信息的“焦点渐进知觉模式”知觉信息;民众对政府和专家具备基本的信任;我国民众的社会心理支持体系可区分为情感型和权威型,两种类型对个体有不同的意义。通过整合上述特征,可形成有效的“以受众为中心的风险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个体根据知觉选择、反应偏向以及实时更新的情境信息调节自身状态,以适应性地促进对当前知觉信息的灵活编码,这一过程即为印象形成的认知控制。采用词语判断任务与侧抑制任务的变式将他人信息(类别信息vs.个体信息)分成高、低知觉负载两种水平,考察了冲突视阈下认知控制策略对他人印象形成的调控作用及知觉负载的效应。结果发现:(1)知觉负载影响他人印象形成的认知控制策略。(2)当类别信息与个体信息存在知觉冲突且个体的知觉负载较高时,受到反应性控制的作用,他人印象形成易出现冲突适应偏向; 当个体的知觉负载较低时,他人印象形成易受主动性控制的作用,从而产生冲突抑制偏向。这些结果表明,当个体形成他人印象时,其认知控制策略因受知觉负载影响而呈现分阶段加工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张晓斌  佐斌 《心理学报》2012,44(9):1189-1201
从个体建构研究视角出发, 考察了基于面孔知觉的刻板印象激活过程。实验一比较了性别分类判断、启动范式以及同时呈现范式下刻板印象匹配性判断三者所用反应时的差异, 结果发现, 后者显著地大于前二者, 且等于前二者之和; 面孔倒置呈现使同时呈现范式下刻板印象匹配判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显著增大, 但其对启动范式中刻板印象匹配判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没有影响。实验二基于同时呈现范式, 通过不同程度的面孔变形来操纵性别类别提取的难度, 更精确地探讨了基于面孔知觉的社会类别信息提取过程对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从面孔中提取类别信息难度的增加, 刻板印象激活所用的反应时也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证实了研究者所提出的刻板印象激活两阶段模型, 即基于面孔知觉的社会类别提取阶段和刻板印象信息激活阶段, 证实社会类别激活和刻板印象信息激活是两个分离的过程, 以社会类别信息提取为目的的面孔知觉对刻板印象的激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康廷虎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13,36(3):558-569
采用眼动研究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靶刺激变换与情景信息属性对情景再认的影响。实验一结果显示,靶刺激变换对情景再认、靶刺激所属兴趣区的凝视时间均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在情景再认过程中,观察者会有意识地搜索靶刺激,靶刺激具有诊断效应;实验二应用了知觉信息与语义信息重合和分离两种情景材料。结果显示,观察者对语义信息的首次注视次数显著多于知觉信息;观察者对知觉信息和语义信息分离条件下语义信息的首次注视时间显著长于重合条件下。这一结果提示,在情景识别过程中,语义信息具有注意优先性,但其优先性会受到知觉信息启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及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眼动技术, 从阅读知觉广度和副中央凹预视效益相结合的角度考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次注视获得信息的情况。实验一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探讨了不同年级学生一次注视获取信息的范围, 即阅读知觉广度。实验二采用边界范式进一步考察不同年级学生在知觉广度范围内, 副中央凹预视获取信息的类型。研究发现, 大学生读者知觉广度范围较大, 能够在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取字形和语音的信息, 而小学生读者的知觉广度范围较小, 在副中央凹预视中仅能获取字形的信息。上述结果表明, 不同年级学生在注视时, 获取信息的范围及在副中央凹预视时获取信息的类型上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信息降格说认为, 感觉功能老化使认知系统难以获得良好的信息输入, 并必须牺牲有限的认知资源获得更好的刺激信息, 使能用于认知加工的资源不足, 造成认知老化。为探讨感觉功能对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作用, 该研究采用2(年龄组:年轻、老年组)×4(视知觉压力水平:高、中、低、无噪音)的混合设计, 考察年轻、老年组在相同视知觉压力下基本心理能力的年龄差异。结果发现和无噪音条件相比, 相同视知觉压力下基本心理能力(数字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的年龄差异减小, 甚至消失, 一定程度上支持信息降格说。视觉功能衰退可能是影响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重要因素, 但这种作用受认知资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情绪刺激的特定加工路径使其能够有效捕获注意并获得加工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加工优势。然而,由于信息加工资源的有限性,由情绪信息引发的、不受自上而下认知因素影响的加工优势并非一直存在。本文根据情绪刺激在信息加工过程不同阶段的加工特点,阐述了情绪注意效应与自上而下注意效应在知觉阶段的注意选择过程中的交互影响,以及在执行控制阶段,情绪刺激加工与执行控制功能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场景知觉及其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场景知觉关注的是人如何知觉和加工复杂的真实环境信息。场景包括物体和背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复杂性与真实性程度,场景刺激材料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已有研究主要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来解释场景知觉中信息的提取和加工,也有研究试图从二者交互的角度来进行解释。此外,基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技术,研究者分别采用了眼动、背景提示、物体觉察、变化觉察和点线索追随几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来探讨场景信息的知觉问题。场景知觉研究在场景的定义、不同范式间的整合、研究内部效度和不同加工阶段的加工方式四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顾锦坤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43-50
前言外界信息约有90%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人眼通过连续不断地运动以取得这些信息,眼球运动能使外界静止的或运动的目标,在视网膜黄斑部的中央凹上结象。当两眼追踪一个运动着的目标时,眼球可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当眼球追踪一个缓慢而平稳运  相似文献   

20.
问题对主动触觉长度知觉的研究,较为重视触知方式的影响作用。如Hohmuth 等人的研究。王甦近年来从触觉长度信息加工的角度,着重研究了触知方式对触觉长度知觉的影响作用。如用食指从客体一端摸到另一端,触觉长度信息是通过手的连续运动而得到的,在知觉进程中有信息的不断累加;如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客体的两端,则可立刻知觉客体的全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