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理 《美与时代》2014,(3):146-146
摄影开始诞生之初,它仅仅是作为一项科学发展的一项技术成果,最初的意义是辅助画家完成作品的工具,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它运用的领域不断扩展。由“辅助”到“独立”。再“扩张”并最终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摄影文化体系和审美。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提高,摄影越来越复杂化。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被运用到科技研究,新闻宣传上,艺术行为上,尤其在广告中的作用。我们已经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一门简单的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而是更应该站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认识它。  相似文献   

2.
《哲学研究》1987年第1期发表的汪信砚同志的《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一文(以下简称“汪文”)提出,“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的古老理想已经破灭了,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非经典认识论的首要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它以主体为轴心”。笔者认为,这一立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为自然科学,不论是近代的还是现代的、实验的还是理论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认识的集体主体(以下简称“集体主体”)在现代科学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地位日趋显著,使当代哲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学家和历史学家瞩目并引起关注,成为目前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由于研究的角度各异,依凭的理论不同,探索的方法有别,因而,对集体主体的研究各有论列,见解纷纭。现择其与哲学认识论有关的思想资料,粗略整  相似文献   

4.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和西北大学哲学系等五个单位主办的“现代科学与反映论”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1日至26日在西安召开.与会30余人讨论了现代科学向认识论提出的问题,还讨论了“反映”、“选择”和“建构”等范畴,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等问题. 与会者一致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认识论中的主体性问题日益突出,认识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在相对论看来,参照系不同,人们对同一物体或物理量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在  相似文献   

5.
国内有关认识论的研究强调“能动的反映论”.但对于这种“能动的”反映机制究竟是如何在人类认识中起作用的,它究竟基于人类个体与社会的何种性质,却少有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医现代化从何化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中医理论是中医现代化的认识前提。尊经复古者的“中医现代化”,只是用现代科学外衣包装中医理论。某些研究者单纯着眼于证实中医理论的整体科学性,而忽视对其中某些部分的证伪。这些都影响了中医现代化的顺利开展。片面注重微观研究,忽略宏观研究是微观研究的基础,逾越了研究的阶段,已使微观研究前进受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从宏观角度对中医理论进行一次再验证,特别是规范“证”的诊断标准,是开展中医现代化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外因内化而起作用的普遍性及其意义陶富源外因作为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对外因作用的通常表述。在这里作为条件的外因对特定的过程起着催化剂或助产婆的作用,即加速或延缓作用,并使事物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外貌。但是能否由此认为,这是对外因作用的全面的真理性的认识呢?不能。人类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素材,启发我们去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去丰富和发展既有的关于外因作用的真理性认识。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笔者认为,外因不仅可以作为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可以转化为内因而起作用。外因通过内化而起作用。这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在教育学理论中,学生的内在构成要素是其成长的内因,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外因,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在如何看待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上,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学生如果不好好学,那么再好的老师也不起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名师出高徒,再差的学生,只要有好老师教,也会有进步。不难断定,第一种观点无疑有其真理性,但同样,第二种观点也并非虚言,它确实是对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成功经验的总结。比如爱尔维修就说过。"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为社会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其特殊性表现为它是一种自认识,或者说是“悖论式”的认识,本文提出“双重角色悖论”、“视交叉悖论”、“纽康悖论”和“价值关涉悖论”,就社会认识的悖论现象作哲学分析,试图揭示社会认识活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宗教史和科技史的视阈,提出宗教与科学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而认为只有对立或冲突一种模式,则与史实不符。宗教传统的守旧具有普遍性,科学的发展必然带来颠覆性。现代科学在17-19世纪的欧洲崛起时尤为突出。不过现代科学并不替代宗教,两者各有领域,互相独立。现在,科学与宗教出现新的复杂关系,当代新兴的巴哈伊教认为科学和宗教、理性和灵性,均为人的两种互补的禀赋,在发现和认识的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都是社会把握真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现代化的内涵“中医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中医现代科学化”。这一内涵中包含有下列要素:(1)“中医现代化”是一个实践过程。中医理论最初形成时的开放性和内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以及显著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中医的发展不能脱离现代科学体系,否则,只能滞后中医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医现代化”将是一个不断地发生量变质变的过程,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发展。(2)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现代科学思想。但这一思想的指导作用是宏观的,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11.
智力研究发展到现在,正在进行着一场认知革命,但无论智力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和理论,都只能是间接研究。所以在《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模型》一书中出现了“木筏”这一比喻。通过对“木筏”比喻的分析可以看出,跨越智力之河中的“木筏”是智力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比喻可以使我们明确一点:真正的智力在彼岸,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只能对其进行间接研究,而“木筏”代表的智力理论、方法和技术则是一种研究智力的手段,虽然“木筏”不是智力,但他们能起中介作用,通过这些“木筏”我们正在一次次接近智力。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梦”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对梦的各种研究,但并未能掩饰人们对梦的认识的不足,有关梦的诸多问题仍很模糊。在梦的研究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俄国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和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巴甫洛夫对梦的阐述是以其睡眠生理学的研究为基础的。他认为睡眠是一种抑制过程,当这种抑制发展不均衡时,个别神经细胞的复活便构成了梦。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生理学理论,但由  相似文献   

13.
五德国古典哲学康德(1724-1804) 主客体问题,是从康德起,才开始在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先验”的涵义。康德的认识论是一种先验论,所以有必要明确“先验”一词在他那里的涵义。康德的所谓“先验”就是强调人的认识能力先于认识,沒有认识能力,不能有认识,滥用这种能力便会陷于谬误。“先验”一词涉及的不是本体而是认识,即它“不是指我们的认识对物的关系说的,而仅仅是指我们的认识对认识能力的关系说的。”所以康德讲先验并非否认客观世界的时间在先,而是强调认识能力对认识的逻辑在先。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说中曾经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的意义,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甚至出现过“卫星上天、红旗落地”之类的荒谬说法,把科学技术看成是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之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理论上拨乱反正、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关于“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信息论是关于消息加工传递的一种理论。它研究各种“信息传输系统”信息传递与加工的共同方面,而不涉及系统的具体性质和消息的具体內容嗽凇叭?机”系统中特定操作活动上所起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认为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因此,人在特定操作活动中的作用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与一个信息通道作某种类比。了解人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通过分析统计规律以及有关的现代科学理论对于客观世界的新的科学描述,表明科学家们在关于普遍联系、因果关系、可能性与现实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等范畴以及这些范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上,已“由于自然科学的发现本身所具有的力量”(恩格斯语)而有力地突破了形而上学观念,达到了辩证的思维方式;并且在某些方面还高于一些有关辩证法的专门论述。 无庸讳言,在目前一些哲学原理的著作中,对于辩证的思维形式的论述并没有充分表达出它的丰富的内容和应有的深度,存在着一些简单化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哲学原理的研究工作者很需要在深入研究、领会经典作家的哲学思想的同时,一方面从哲学史的研究中,另方面从总结现代科学成果中吸取营养。而对现代科学成果的总结,主要的正是这样一点,即研究和总结现代科学的思维经验、它对思维形式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能够导致唯物主义哲学形式改变的自然科学划时代发现,必须具有在科学理论内容上有根本性突破、在科学基本理论思维方式上有根本改变这两个基本特征。现代科学发展显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有“划时代”意义。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如下两方面内容,即主体性原则的突出和现代系统整体观的产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形式的改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已从或正在从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其一般规律转向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一般规律,使它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这也是哲学逻辑发展之必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转变,因而其表现形式的改变,是在坚持其基本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对两种医学有“否定、容忍、平行”几种,都认为传统医学不科学,歧视之。中国采取“结合”原则,使中医学获大发。在相互理解基础上达到中西医团结,又在此基础取长补短,达到中西医结合关键是医疗效,使其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可信可重复,组织西学中是重要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已被应用在现代的各种设计艺术中.它结合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在标志、书籍装帧、包装、服装、动画、室内装饰等设计领域中广泛使用,对现代的设计艺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观察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这个科学认识论的重要问题。文章认为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有两大流派。一派是以近代哲学家培根为代表提出的“纯观察”方法;一派是波普、库恩、汉森等现代科学哲学家主张的“观察渗透理论”。前者对于近代科学冲破神学与经院哲学的束缚而兴起和发展有过巨大作用,后者则是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认识论观点。这两大流派各自强调了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中的一个方面,都只有某方面的道理。文章认为,观察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观察一方面受主体中理论结构的巨大作用和观察手段的限制,另一方面又要排除理论结构的消极影响,改进、提高观察手段,这二者的结合与相互作用,表现了认识运动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