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人们的意识最后堕落到只有感觉才能认识事物的地步,圣言甘愿自己成为肉体,目的是,他作为一个人,以他自己的存在处于人们的感官之中,通过他的行动转变人们的意识,而他的行动所表现的他不  相似文献   

2.
圣言察觉了不通过死亡、腐朽是不可能被消除的,现在基督自己作为天主的圣言,永恒的父的子,是不可能死的,由于这个原因,他采用了一个会死的肉体,藉属于一切之上的圣言,以死足以交换会腐朽的一切,通过复活的圣宠,为了所有其他的人,腐朽宣告结束了。他经过死亡舍弃了他所取的肉体,作为下个无疵点的奉  相似文献   

3.
罗以 《天风》2008,(14):42-43
崇拜,是神与他子民的相遇。崇拜,是一种交流,神向我们说话,我们向神回应。神向我们说话是藉着圣经上的话语,藉着神的创造,甚至是藉着人的行动;人向神回应则是透过言语、文字和音乐。在圣经真理中,有很多是言语所不足以表达而需要以声音来代替的。有时,声音里面蕴藏的意思比言语更加的丰富。  相似文献   

4.
耶稣基督就是天主对我们说的话,即道成肉身。这是一句决定性的话,圣若望说,耶稣这句圣言是天主的最后一句话。在此,我们看到耶稣就是天主之圣言.圣言成了血肉,圣言就是天主。  相似文献   

5.
敬事老人     
“我儿,你父亲年老了,你当扶助;在他有生之日,不要使他忧伤。若他的智力衰弱了,你要对他有耐心,不要因你年富力强就藐视他;”(德3:12.13) 这一段圣言给我们的印象特别深,对照日常生活中有关老人问题的所见所闻,包括我们亲身经历的,不难发现,圣言中规戒的行为,并  相似文献   

6.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宗教、主张、主义或某个人极度信任,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或生活的指南,并为之奋斗终生。这里,我们不讲其它什么信仰,只讲讲对天主的信仰。对天主的信仰就是人们对他召叫的回应,把他作为唯一的真神去信奉和跟随,并把自己的一切,包括工作、生活、生命...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主教》2005,(6):1-1
在起初已有圣言,圣言与天主同在,圣言就是天主。圣言在起初就与天 主同在。万物是借着他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没有一样不是由他而造成的。 在他内有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决不能胜过他。 (若1:1-5)  相似文献   

8.
感召与回应     
感召在信仰中通常是指天主对人的召唤,它不断进行着、不断变化着。天主通过各种方式来呼唤他的羊群归向他、爱慕他、侍奉他,同时人们的回应也是千变万化的。 耶稣对玛窦说:“来,跟随我。”(玛9:9)于是玛窦就放下手里的帐薄跟随了耶稣。《圣经》上耶稣的门徒大都是这样回应他的召叫的。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是这样听到耶稣的召叫:“来,跟随我。”于  相似文献   

9.
陈志华 《天风》2018,(2):19-20
马丁·路德曾说:"在基督教崇拜中,应让亲爱之主自己通过其圣言与我们说话,以及让我们在祷告与歌颂赞美之中与他说话,舍此之外别无其他。"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试图说明一个人的行动时,在行动(actions)和纯粹的事件(haPPenings)之间进行区分是必要的。行动必须有它们自己的内在原因,但不是一切内在产生的运动都是行动。行动的概念必须与理由(reasons)的概念相联系。在日常的心理学中,一个行动是通过诉诸信念(belief)和需求(desires)来说明的。例如,我们说李四推开窗户,因为他想呼吸新鲜空气,而他相信打开窗户便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这里,我们是借助于李四的这两种精神状态(信念和需求)以及它们的语义内容来说明李四的行为的。这样,一对特定的信念和需求便构成了一个行动的…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的选择和行动领域中,除了通过理性来掌握普遍原则外,我们同时亦需把握和探索艺术经验,以获得敏锐的感知能力识别个别情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而音乐具有建立在时间连续性上的经验性特质,这种经验性不依赖语言学或符号学模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现有伦理模式,并且有助于我们学习从回应音乐中的"偶然性",延伸到回应现实世界的他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好的音乐经验里,音乐得以自证其审美性与伦理性的共存。因为当我们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聆听期待与偏好,或是仅是为了追求纯粹审美趣味,而是真正地投入在音乐里,尤其是具有肯定生命品质的音乐,我们将透过出于对音乐同感回应(共鸣)的能力,扩展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并且增加自我理解和自我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上次讲了弥撒的进堂礼,现在介绍弥撒的圣言礼。 3. 圣言礼主祭人念过集祷经后,将合在胸前的双手分开,放在弥撒经本的两边,开始念书信,从这时起为整个弥撒的圣言部分,这也是望教者弥撒的主要部分,称为圣言礼。圣言礼包括朗诵书信、念升阶经和亚助路亚、朗诵福音以及讲道和念信经等。在圣言礼中,参与弥撒的信众静听先知、宗徒和圣史所传报的天主圣言。我们之所  相似文献   

13.
亲情 爱情     
我们的天主是爱的天主;因着圣子,我们生活在天主的爱中(若9:10);爱的喜乐常存于我们内(若11);我们应彼此相爱(若12-15)关于“天主之爱”和“我们该以爱还爱并且彼此相爱”这些爱都体现在整部圣经里。爱是从天主出发的,人只是回应他的大爱;天主爱我们是无穷尽的,竟赐下了他的独生子,所以我们必须把爱天主放在首位,应超出爱世上的任何人,“爱人如己”是第二位。总之,人类应以“爱的行动”来见证天国的喜讯,以至纯的博爱之精神来接纳耶稣所派遣我们所有的人,当然包括自己的亲人和儿女。不可否认,人世间的亲情,最挚着的爱情莫过于父母爱自己的儿…  相似文献   

14.
圣若瑟瞻礼     
我们教会特别敬礼圣若瑟。在天主的救恩史中,圣若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圣母玛利亚的净配,耶稣的养父,更是天主圣言降生成人的忠实助手。为此普世教会敬奉若瑟为整个教会劳动者主保,我们中国教会还尊他为中华主保,大多数男性教友敬礼他、崇拜他、效法他、取他的圣名,为自己的本名主保。在此我也特别祝愿所有以若瑟为本名主保的教友、修士、神父、主教们、本名良辰、快乐健康,并能效法若瑟常与天主合作,默默地完成天父交给他的使命。我们敬礼若瑟,不仅仅注重于诵经求恩,而更应该着重于效法若瑟的种种美德。尽管,圣经没有记…  相似文献   

15.
谢炳国 《天风》2012,(5):13-15
今天选读《以赛亚书》6章8节,上帝问:"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上帝在呼召,有没有人肯被上帝差遣,但是要有人回应。当时有一个人叫以赛亚,他就回应了,他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这段圣经,我总结以赛亚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眼有所见",他看到了异象,看到了自己是个不洁净的人,生活在不洁净的人中,看见自己在圣洁的神面前站立不住。在绝望中,神洁净了他。第二句话是"耳有所闻",  相似文献   

16.
实践理由是由心理状态还是心理状态所回应的事实(即所谓的成善属性)所提供的,这个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给出理由的日常实践的含混所造成的。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行动论说则向我们表明,这种含混是忽略了理由在本质上具有自反结构,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对于成善属性的回应,同时还意识到对于这种成善属性的回应是恰当的。一旦把提了理由的这两个特征,我们就可以区分行为与行动,后者是为了某个目而实施某个行为,既包合行为,也包含目的。由此,选择的对象与道德价值的承担者均应是行动,而不是行为。不仅如此。理由与行动相关的方式与目的和行为相关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行动的实践理由不是外在于、后于或分离于行动的因素,理由的描述与行动的说明是同一回事。  相似文献   

17.
《古船》和《双城记》这两部作品中都拥有极为庞杂的人物角色。但在这众多的角色当中,两部作品却恰巧都存在着“怪异”性格的人物形象,即隋不召和卡顿。在《古船》当中,隋不召是一个贯穿全文的角色,他见证着镇上的发展进程,历经一切悲苦与磨难,改革与创新。他的生活就如他的名字一样,他只是他自己的,不听任何人的常规的召唤,正常的伦理道德与权势判决不了他。  相似文献   

18.
林孔华 《天风》2007,(11):31-33
基督教的崇拜有两个重心:圣乐和圣言。何谓圣言?是指神的话,或日神所默示的圣经;何谓圣乐?所谓乐,是指音乐,但它不是一般概念上的音乐,在此借用圣奥古斯丁的定义:“圣乐是向神唱出的赞美”,是专门献给神的音乐。崇拜是神人之间一种双向式的生命交流,也是一种灵里的相遇。如果说圣言是神向人说话,那么圣乐就是人对神的回应,是人献给神的美好祭物。从圣经及历代教会的崇拜可知,这  相似文献   

19.
镜前省思     
任军海 《天风》2010,(8):25-25
<正>有一次去拜访一位老牧师,在他房间里的侧墙上挂着一面大镜子,在镜子的右上角写着四个十分醒目的大字——"圣经如镜"。是的,神所默示的圣言如同镜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看清自己、调整自己,并且"于教训、督责、  相似文献   

20.
“因为敬畏上主的人,最后将得平安。生命终结时,必蒙祝福。”(德1:13)性急的人应从这句圣言中得到教益。尤其这句圣言中的“最后”两个字,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结合我们的信仰历程,我们会找到焦灼和动摇的症结。我们太希望今天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