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眉县玉皇宫,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远门口,是太白山旅游开发区名胜景点之一。远门口古建十三宫,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有慈禧太后的御碑,现在汤峪井沟水库水眼底。古有石碑七十余通,今已荡然无存。玉皇宫始建于元末,盛于明代毁于清初。清乾隆四十三年,眉县...  相似文献   

2.
史志记载和山名由来太白山名见于正史,始自公元六世纪中叶北齐魏收纂《魏书·地形志》。众所周知,《魏书》记录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兴亡盛衰,为官修史书。魏太祖道武帝修建云母堂、金华室,世祖太武帝入道坛受箓(履行道教的入教仪式)等活动,清楚地表明北魏王朝是道教的热烈信奉者和护持者。但是在北魏王朝的正史《魏书·地形志》中,在岐州(陕西省)武功郡美阳县条下仅记载曰“有岐山、太白山、美原庙、骆谷、邵亭”,丝毫没有言及太白山和道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顶峰高矗云霄,耸冠陕西关中。海拔3767米,山体为东西走向,北坡陡峭,南坡舒缓,是不对称的鱼脊山地,成为渭水和汉江的分水岭。太白山横亘于东经107°22'-107°52',北纬33°49'-34°07'之间,山体走向近于东西,是我国内陆腹地的名山之一。太白山横跨眉县,太白、周至三县。西起太白县城嘴头镇,东到周至县老君岭,南以水河在太白县黄柏塬以上的向河段为界.北至眉县营头。东西长约61公里,南北宽维39公里,边界全长141公里,,总面积为54103公顷。太白山山高谷陡,层峦叠峰,自然资源丰富,生物群落典型。远在…  相似文献   

4.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 ,山体横贯陕西省眉县、太白、周至三县 ,海拔 376 7. 2米 ,为我国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东西走向 ,北坡陡峭 ,南坡舒缓 ,是不对称的鱼脊山地 ,渭水和汉江的分水岭。山东西长约 6 1公里、南北宽约 39公里 ,边界全长14 1公里 ,总面积为 5 410 3公顷。太白山山高谷陡 ,重峦叠嶂 ,自然资源丰富 ,生物群落典型。远在太古时期 ,这里曾是一片汪洋 ,经由吕梁运动、燕山运动、喜玛拉雅山运动的造山作用 ,而形成雄伟突兀 ,绵延广袤的太白山地。由于第四纪古冰川的侵蚀作用 ,留下了冰斗、角峰、刃脊、槽谷及连珠状的冰川湖遗地。太…  相似文献   

5.
王兴礼道长,现住陕西省眉县汤峪乡钟吕坪老君洞,任宝鸡市政协委员、市道教协会副会长、眉县道教协会会长。几年来,在宣传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协助政府管理宗教事务,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为稳定社会秩序,振兴眉县经济贡献了力量,在教内外群众中有较高的声誉,曾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奖励。一、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眉县道教过去由于受反动会道门的干扰和封建迷信活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基于唯物史观来考察文化的本质,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凝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真三性”,一真就是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本质的“真理”,三性即时代性、民族性和大众性,与此相联系的文化活动的“三重主体”显现了人类文化活动最基本的主体结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博览群书,大量阅读儒、道、佛家书籍,但最终仍回到了儒家经典。在此过程中,《易经》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唯物论者。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文化史研究中,中国道教以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并对人类养生保健事业作出卓越贡献而著称。鲜为人知的是,在道教炼养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妇女(道姑、坤道)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唐代女道士胡愔及其名著《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以下简称《补泻图》)便是其中杰出代表。一胡愔,号太白山见素子。其生平无考,仅见于《补泻图》自序:“愔夙性不敏,幼慕玄门,炼志无为,栖心淡泊。览《黄庭》之妙理,穷碧简之遗文,焦心研精。屡更岁月。”以此得知,  相似文献   

9.
在"去西方中心论"的全球史观的指导下,威廉·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和杰里·本特利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强调了东方或不发达民族对人类历史的贡献。在此观点之下,麦克尼尔在《世界史》中把大量篇幅给予建筑、绘画和雕刻等艺术活动,认为艺术活动同样是人类对时代生活的深刻反映。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仍然把主题放在传统的政治军事活动上,他对人类历史的分期也以重大政治军事事件为分界点。作为后来者,本特利对两种趋向取中间态度,但在对人性光辉的关注上,他在《新全球史》中以更巧妙的方式强调了无差别的生命之贵。  相似文献   

10.
正4月17-19日,以"美丽中国,道教前行"为主题的第四次中国道教生态教育座谈会在陕西紫阳县举行,总结和交流生态教育经验,探讨进一步推进生态道观建设的路径,并发表《紫阳宣言》。本世纪初,陕西道教界发起了创建生态道观活动,逐步辐射到全国,先后在陕西太白山和江苏茅山召开了3次研讨会(论坛),并与世界宗教与环保基金会等国际机构合作,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